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1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遇到一个沉默的人 外一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5 16:27: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br />  这事儿得从昨天晚上说起。当时.手里正拿着一份市郊乘车地图,在自己的台灯下面仔细端详着。摆在他眼前的那份地图上,画满了各种纵横交错的红线,而在那些红线旁边还写着密密麻麻的黑体字,一个个小红点标出了所有目的地的大致距离。.慢慢地移动着放大镜,想要把它们一一看个清楚:新井、第二农院、北外关、小渠……只是,他发现,所有这些标记出来的路线居然都是直的!这、这怎么可能呢?比如说王家峪,它坐落在山区里面,必须经过一段盘山路后才能抵达呀,可连接王家峪的线段依然是笔直笔直的。但是,.禁不住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上——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走的全部道路,在地图上也都是直的!城市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不管其方向如何,一挨转化成了平面图,它就必然会变成一条笔直的坦途;就算是斜街,也只是相对于一块儿区域而言罢了。因此,只要人们在某地迈着步子往前走,它就自然而然地变形成一条平直的通道。而且,.进一步推测到,如果地图显示的也是一种真理的话。那么,无论在哪种极端的情况下(如果硬要把所有拐弯也算在里面的话,可是,弯曲的道路实际上也是由直线与拐点、拐点与直线组成的啊),人们所走的道路几乎从来都不曾是曲折的。于是他坐在台灯前,皱起了眉头。他开始回忆,试着去回忆自己过去曾经走过的那些道路。然而……呃,这不啻为一次愚蠢的记忆之旅,因为只有低等的动物才会记住它所走过的每一条路;而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有闲心去记住他脚下的道路呢。“问题就在这儿”,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与其说人们从来只会直来直去的话,还不如说是因为人们从不去注意那些道路,以至于人们总是在匆忙之中径直地走了过去;谁会去在意自己的每一步到底是曲是直呢。.放下了手里的地图。因为他现在忽然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行为。汽车会负责把一个人人送到他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的。这就像我们这个社会的其余功能一样,无须操心。于是,.把地图又放进了抽屉里,不过,他却又不自觉地用右手手指轻轻敲了敲那图册的塑料封皮,直到他察觉到自己的行为后,才用力关上了抽屉。然后,.像往常那样一边挠着自己的右鬓一边拿起了一本摆在台灯旁的字典。他漫不经心地翻阅着:这种可怜的习惯动作其实并不含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那只不过是.为了纾解自身压力所采取的一种方式而已——他也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一个劲儿地用指甲去敲桌子嘛。故此,这本残破的、如同一打被装订起来的废纸般的字典仅仅是被动地充当了他发泄情绪的一件工具。伴随着沙沙的翻纸声,.的手指越来越长久地悬停在某个铅印黑体字的上方了——这清楚地显现了他的紧张情绪已逐渐得到了宣泄;在白纸黑字之间、在附着在黑体字后面的那些小巧紧凑的解释中间,各种疑虑和忧惧都被这些具有魔力的文字慢慢压制下去了。或许,这仍不过是一种麻醉神经的自愚行为……又过了一阵子,从那盏明亮的台灯里倾泻出来的乳白色光芒,才悄然熄灭了。</p><p>  次日上午,.拖着懒散的步子来到了汽车站。他一挨走进去就立即注意到,在车站里弥散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味儿;他看到那些等车的人已然形成了一堵围墙,不是为了包围外人,而只是围住他们自己:这些人匆匆站定在扶手或者栏杆的后头,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这和那帮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等待治疗的病患不同,他想到,病人至少会发出野兽般的哀号或者呻吟什么的。但是,眼前这些等车人却决不会发出那种怪声。他们仅仅是安静地呆在那里,偶尔挪动一下自己的双脚,之后就再没别的什么了——“这可真有意思”.内心中的第二自我喊叫着——尽管他的第一自我不大情愿承认,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他并不害怕呆在陌生的地方;哦,当然、当然;没有人愿意总是处在一个他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嘛。但是,.的这种情况犹如恶性病一样,是会逐步恶化下去的。换言之,他无法与人们和平共处,即便人们会把.当作一个普通人并且淹没在以自己为形象的群体影像里面,可是.却做不到这一点。“那些可恶的陌生人!那些一向沉稳的中年汉!”.发自内心的愤恨地诅咒着,他此刻的心情也变得糟糕且恶劣起来。</p><p>  抱着如此糟糕和恶劣的心情,.确实无法再让自己归复于平静;哪怕在外表上,他依旧装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情来,可是,在这层空心外壳包裹之下的世界里,.则早就成了一个另外一个人。他有时会突然转过头去,怒视他身后的那个小女孩——她是属于那种最大众化的、吵闹不休的、且足以让人产生杀人念头的黄毛丫头——他甚至觉得,就算他忽然伸出两只大手死死掐住小女孩的脖子,并最终将其扼死,周围的人也还会原谅他的。是啊,对于大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未成年人更危险的呢——但是,.转念想到另一种情况;一种他一度认为已经远离他头脑的推理:人们之所以镇定地在这里等车,其实只是迫于无奈!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如此平静的原因了。人们的安静只不过是用来掩饰人群集中这个现实罢了。如果人们喧闹冲天的话,那么将如何去收拾啊。因为,“聚集起来的人”,.设想着并用左手的食指在空气中划了一个小圆圈,“聚集起来的人群肯定会引起人们的不安的。这有违现代人类行为的第一准则,自由行动。所以说,一个人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散漫地在街头踯躅;而且人们彼此分离,没有丝毫的肢体接触……大家都只是远远地望着视野里的那些陌生人,然后走开。人们决不参加任何团体活动。为什么要参加团体活动呢!所有滞留在街头的人全都不吭声,他们匆匆经过店铺或者邮局储蓄所。大街上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响声。”他先是紧闭双目,好似亲眼看到了这一伟大场景一般。然后昂起头来,长长地从鼻孔中轻轻喷出两股气体;看得出来,这一构想使他甚为陶醉。不过,这仍旧只是构想、是想象,它与.所面对的现实之间还隔着相当长的距离。于是,他重又恢复了常人的理智——即无意识地用茫然的、有时候还有带有一些嘲笑意味的眼光四处搜索一阵;这样,人们才会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在大街上梦游。“车还不来”.心里嘀咕着;但,足足过了有两三分钟,他才突然察觉到这里头的蹊跷。唉,这不是车站嘛、这不正是公交车站吗。汽车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朝这儿驶来并且停下,因为这是它存在的理由:为人们的出行而服务。可是,应当把这种汽车服务的属性放在哪种体制下面呢?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属于私人服务业,因为乘客不止一个;它也不能被放到公共福利的项目里,道理同样很简单,那就是乘客要自己掏腰包去买车票……那么,一个可能的结论就是,坐汽车实为一种特殊的官僚体系的临时安置办法:这是因为,乘客们不得不去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等车来,而不是反过来,这就证明了它不是单纯对等的交易行为。此外,坐汽车仍然存在着责任不清的各种风险(比如交通事故),而且,一个乘客绝对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定汽车的路线(它的内在强制性),这一切都只能说明,它是一套既定的官僚制度。而套在这一制度上的则是极度的不安定感,人们经常会遇到线路停运,或者碰上一辆区间车。瞧啊,这有多么不合情理。一条既定的公交路线突然之间就被废止了,而且你还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至于区间车的情况,就更令普通人难以理解了;就在你打算登上一辆停在你眼前的汽车的时候,突然从窗口伸出一只手来挡住了你,“我们只到XX”、“听清楚了,这是区间车”,然后你就不得不把刚抬起来的那一条腿再重新放回到地面上,并摆出一副好像是相当失望或者受了委屈的脸孔来。这一切、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荒诞不经的吗。除了把它解释为临时将就的举措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回答呢。.想到这儿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笑。恰在此时,乘客翘首以待的那个长方形盒子,终于停到了人们的跟前。接着刷地一声,车门不待人们就此做出任何反应,便自动打开来了。</p><p>  .选好了一个座位并坐了下来。他身旁则是一位中年妇女,其余的人也匆匆坐了下来。然后,那扇令人愕然的车门再度刷地一声紧紧地闭上了,接着声音低沉却猛烈颤抖的发动机也被点燃了,而此刻的.则把目光投向了窗外。这是他所热衷的活动,即每当车子开动以后,他就会全神贯注地观测车窗外的种种景致。因为他知道,外面的景物会一点一点地慢慢向后退去,并随着车速的加快最终变成一片疾速朝他扑过来的模糊景象;在这小小的瞬间里面,那些被日常定义所束缚住的事物,就会以这一独特的方式展现出自身的另外一种面目来。比方说,一个骑自行车的少年。所有人都能立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勾画出这么一幅骑车少年的画面,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体验到,当这个少年以一种疯狂的速度迎面朝自己冲过来时,他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呢?或许,这听上去有些怪诞,可是,人们为何就不能设想这种情况呢:一个边缘竖起很多黑毛的菱形少年以及夹在他屁股前后的两个模糊的三角体;唉,.垂下了眼皮并轻轻摇了摇头;这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这更有意思吗?</p><p>  一路上,.只顾着窗外的世界,而忽略了汽车里面的所有人。直到原本坐在他旁边的那位主妇突然欠起身来,他才扭头发现,一个抱着小孩儿的年轻女人就站在他眼前。接下来,他便紧盯着这位年轻母亲在他身边坐了下来。女人从容地照看着她的孩子——小男孩在颠簸中微微睁开了恍惚的双眼四下张望,仿佛是在确定自己是否仍还躺在妈妈的怀里。在小孩看到了母亲的脸后才又缓缓合上了眼帘。.下意识地拉下了嘴角,“这孩子……”他稍扭过头,心里念叨着。接着,他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并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孩子啊”。然后.才把视线转回到自己的膝盖上,他愣愣地瞅着那两个蜷曲在自己膝关节下面的肢体,足足有十多分钟之久。待他重新抬起头来,继续搜寻窗外世界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因为,汽车明显已经驶出了市区;不、不仅如此,连那些通常矗立在郊外麦田旁的简易小棚子,也看不到了。紧贴在公路两侧的,只有油绿色的杨树。还有就是,正缓缓朝他靠过来的远处的山梁。</p><p>  第一座山出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一点钟了。.掸了掸袖子,望着这些突然从斜刺里冒出来的巨形三角状岩石。它们宛如被丢弃在荒野里的小石子一般不规则地分布在公路两侧。而且所有朝向公路的一面全都是光秃秃的,那上面既没有任何植被也没有泥土,只是一面颜色很醒目的岩层。如此说来,当初人们所以能把公路修到山区,大概也就是靠直接用炸药将山脉炸开这种办法做到的吧。这么做也许很省事,但却有些简单粗暴;不过,这种把公路铺到山里的念头,本身不就是简单粗暴的吗。那些住在山里的人,.想象着,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所以住在山里,当然是有某些缘由的。那么,几乎可以这样来断定:住在山里的人不愿意搬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去。一些事情导致他们不能这样做,总之,他们甘心情愿呆在这里;或者说他们不得不呆在这儿。可是,外面的人把公路铺到了他们的家门口——山里人并没有这样要求啊。这是讲不通的,因为即便山里人默许这种做法并且从中受益,但是,他们可是在没有修公路以前就已经住在这里的呀!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村民的父辈、乃至祖先即使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仍然活得好好的,并且传宗接代生下了现在这些子孙。那么,在山里生活与公路交通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说因为没有山间公路,那儿的人就会饿死。可而今,山里人的生活却必须仰赖这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了;就像那个坐在“广告招牌”下面的中年妇女那样——.扭向那幅广告并读了出来,“XXX天然矿泉水,山里人长寿的秘诀”。然而,这却只能引人发笑。哦,是的,它让人觉得可笑,并不是因为广告词本身有什么问题;也不是紧跟在广告后面的“坚决贯彻计划生育”的醒目标语。问题在于:那个坐在广告下面的女人。她和这个场景是完全不匹配的呀!但,人们都不去考虑这些,甚至连广告下方的女人自己,也毫不在意。仿佛,这样的变化不过是季节交替般的自然过程似的。.再一次回头望了一眼,那个刚经过他视野里的小村落、灰溜溜地小村落,正逐渐从他的视线中沉没下去,最终,它被繁茂的树叶完全湮灭了。</p><p>  随着汽车爬升高度的增加,车厢里的人也愈见稀少了。.斜靠在椅子上,除了从后视镜反射过来的司机的那张黑脸外,包括.自己在内的乘客,车里不足十个人。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已尽露疲态,纷纷瘫倒了。这已不再是那辆充满了朝气的公共汽车啦: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消失了,由于拥挤而使人窒息的污浊空气也散去了。奔驰在山涧上方的汽车,仿佛在这一刹那就激活了一种让人久违了的回忆——那是经历过贫困年代的人所独有的回忆——在一辆旧式公交车里,载着一群刚刚郊游回来的中学生,他们此刻正在柴油机的噪音下静静地靠在一起,合着眼睛,任凭车厢随意去摇摆。即使有人从睡意中苏醒过来,也只是轻轻拉开玻璃窗的一角,让一缕凉风飘进来……可现在,.只感到某种寥落正在车厢里飞来飞去,并不失时机地给所有人都注入了更加昏沉的酵素。</p><p>  路程太漫长了。事实上,路程漫长得有些过了份。以至于,当.再次醒过来以后只能茫然地看着前排的空座位发愣。不过,他在迷蒙中忽然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儿。是那些没有人坐的座位吗?还是他不小心坐下过了站呢?“不,不对”,并不是那种感觉。虽然他的脑子还未彻底从困倦中完全清醒过来,虽然他整个人还是有点儿昏昏沉沉的,然而,他却隐约地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在的力量正朝自己这边压过来。噢!.终于看清了,一个中年汉子正站在他前头。那汉子站在恰好和他隔着两排座位的位置上。汉子穿着一件有条纹的白衬衫,他单手握着栏杆,巍然不动。从.的角度来观察,这人身上最显眼的,也就是那一颗颗镶着金属边的钮扣;它们沿着他的胸口一直延伸下去;宛如一串闪着光芒的小圆珠。但是,他为什么不坐下来呢!就像普通乘客那样,蹿上车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寻获一个空位子,然后死死地把屁股粘在上面,再也不动窝儿了。也可能是这人晕车,不能坐下,可他站得比坐的人还稳。可为什么.总是这样去关心他人呢,或者说他为什么对外界那么的敏感?他理应和大多数人那样,视周围的所有人如会移动的自然障碍物,只顾盯着自己的手表,想着自己的事儿——即便他们觉得需要环顾四周的时候,也只是匆匆用散漫的眼光扫一下,然后,再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大腿上。这,不是更简单嘛。而.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好像受到某种本能的驱使似的,频频将视线投向陌生人的后背,无言地注视着,犹如一个藏在草丛里的野外摄影师,正窥视着从他前面跑过的那些动物。没错,就是这种状态:.习惯于和人们产生距离,他对那些找他搭讪的人、或者仅是问路的,都会感到窘迫和紧张。他在回答时,会诱发神经性的口吃,只能支支吾吾说出他所知道只言片语,以至给人留下一个糟糕的印象:低能。但这种交流上的障碍并不能阻止他对与人交流的需求。所以,他通过视线以及其他沉默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且,随着这种经年累月的观察,他甚至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跳跃式的相互理解。这比直接对话更加有效,因为它没有了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掩饰和言不由衷。人们的种种欲望和善良,也都会经此浮出水面。</p><p>  然而,当.遇到眼前这个沉默的中年男人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都是沉默的,没有肢体动作,也没有在外表上显得多么奇异。只能说,这是两个普通人,在他们单调而毫无特色的外壳上,完全没有进行描述的空间——详细去记录他们裤子上的泥点儿和污渍,还是煞有介事地谈论其衣着的款式与主流杂志之间的半亲缘性质——这都是多余的,且一点意思也没有。因此,只能这样来说:此刻的.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一个站在离他不远处的中年男子。</p><p>  ……</p><p>  这以后发生的事,便是.最后到达了小渠,他下了车,走进一家路边饭馆。他在那里吃了两碗辣面条,然后就离开了。</p><p>                            08.9.26</p><p><br />                 买火车</p><p>  老王揣着两百块钱,要去给孙子买玩具火车。他先是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转悠了一圈;那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排排高大的货架,所有通道、走廊的瓷砖上也都贴满了小广告。老王不知所措地站在入口处,望着琳琅满目的各色物品。幸好,这时候有一位女营业员走了过来。您想买什么呀。我想给孙子买火车,老王答道,是玩具火车。哦,那我带您去吧。然后,老王被领到了专卖玩具的货架前。女营业员仔细地寻找了一番后,指着一个绿色的纸盒说道,您看,这是“钻山洞”火车,我给您拿下来。说着,她了略微欠起脚,将绿色纸盒拿了下来,交到了老王的手上。于是老王戴上了老花镜,认真地阅读着盒子上面的说明。他把盒子翻来覆去看了一遍,随后便摇着头,把玩具还给了营业员。这个火车太小了,而且山洞也是用塑料做的,不行。但女营业员似乎并不气馁,她马上又拿出了另外一个玩具盒子;一个外观更漂亮的盒子。可,老王看过了以后仍觉得不满意。就这样,营业员前前后后总共拿出了五种玩具火车给他看,老王却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女营业员终于还是放弃了,她告诉老头儿,您最好还是去大商场去看看吧。</p><p>  大商场装满了人,好像全城的人都在这儿似的。因此,玩具柜台前也聚集了一大堆的人。老王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来,但不得不随着其他人的运动而左右移动,以保持平衡——犹如一株随波荡漾的海藻。售货员,我买火车、买火车。去电玩柜台,一个声音不耐烦地说道。电玩柜台,老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还站在原地,不动声色地用胳膊肘抵抗着在两边挤压他的人。隔了一会儿,他又喊道,同志,我买电动火车。“哎呀,老先生”一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转身走到老王跟前,“跟您说啦,电玩柜台!电动玩具柜台!就在那边不是……”然而,即便是大商场的电玩柜台,也无法满足老王的要求:这已经是本市最大的玩具火车模型了,一位穿着利索、年纪四十的胖墩儿嚷道,您看,这么大的火车,八百分之一的比例;全程电动控制;拟真信号灯;山洞、桥梁、车站……一应俱全。您说说,哪还有这么好的模型火车?!可是,老王反驳道,轨道是环形的;沿路两侧没有围观的人;另外,火车也没有声音啊。最后,老王摊开两只手说道,我要买能走直线、而且能发出声音的火车。听了老王的话,胖子显然是发了火,“你……啊,你……”</p><p>  铁道旁的红灯亮了。老王把孙子托到了自己的脖子上,他攥着孙子的两只小肉腿儿。呜呜呜,火车开过来了,老王一边模仿着火车的汽笛声,一边轻轻摇晃着自己干瘪的胳膊。一辆有着银白色挡板、漆着绿色横标的内燃机车;一辆从郑州开往沈阳的旅客列车,飞快地从爷孙俩面前冲了过去,它那巨大的轰鸣声,顷刻间就遮住了老王的声音。“呜呜呜”,骑在老王脖子上的小孩,拍着爷爷的脑袋,高兴地笑了。</p><p>                                 10.2<br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2#
发表于 2008-10-19 02:00:35 |只看该作者
想谈谈买火车的结尾。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平淡了,但对我来说则意味着一种力量。其实,对于我一共写了三个结尾:1、现实版;2、概念版(就是老头抱着孙子给他讲什么是火车,说了一通关于火车的定义之类,但到最后,老头自己反而糊涂了);3、超自然版(老王梦见孙子坐在巨型玩具火车上,从屋子里跑到了外面,然后他就去追,追呀追,一直追到了海南岛……)。这样的话,还可以有很多结局。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一种现实,并不是说非如此不可,而是这种现实产生出一股力量。不管它是好是坏,现实的力量往往能压倒一切可能性。从某一方面讲,这不仅是存在于各种真实生活场景里的悲哀;也连带的常常出现在小说里——碾碎全部的理想、期望甚至是迷信等等。就是说,真正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往往代表着一种彻底的毁灭倾向:它毁灭所有的人,也毁灭所有人的生活(比如说一些俄国小说,绝望得令人窒息)。而中国则少有这种能达到极致,以至“疯狂”的作品。我感觉这终究是令人抱憾的,因为没有毁灭也就无所谓新生。我怀疑,我们是不是一直都在原地兜圈子呢?还是说,现在的我正开始迷恋或者不自觉地崇拜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呢?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

好友

30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8-10-19 08:39:44 |只看该作者
喜欢《买火车》这个小短篇,结尾很漂亮,有力量(这种现实产生出一股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08-10-19 15:20:55 |只看该作者
<p>shep 可能看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有点罗伯.格里耶的感觉。属于淡化情节的一种,也许应该在语言上取胜,只是类似</p><p>“他有时会突然转过头去,怒视他身后的那个小女孩——她是属于那种最大众化的、吵闹不休的、且足以让人产生杀人念头的黄毛丫头——”这样的句子较多,议论色彩较浓,比较抽象。这种手法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即使在小圈子内也有点厌烦了。毕竟格里耶已经死了,现在的人越来越懒,也越来越不愿上当了。这对作者是一个考验。当个正经的职业说谎者比骗子难多了。</p>[em46][em46][em31][em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08-10-19 15:25:26 |只看该作者
买火车的结尾是不错。只是对于老王和孙子的铺垫少了点,结尾的力量还是小了。shep 只提到了结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8-10-19 17:23:56 |只看该作者
<p>第一篇主人公的名字频频让我走神。喜欢第二篇小说的结尾处的聪明和不动声色。第一篇觉得作者还在力求解释一些什么,刻意让人物说出的想法盖住了很多的“现代人生活的第一准则——自由行动”。不过这样的刻意让结尾部分的轻松一下子就亮堂了很多,第一篇的结构前面显得坠。</p>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8-10-19 18:35:01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开头我读了几遍,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第二篇很好读,也很不错。我觉得一篇好作品,无论再怎么难读,总会在开头处有一些隐约的暗示,激起你的兴趣去继续阅读,这样的暗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第一篇里找到,不知道过一段时间后能不能找到,那时我才会继续读下去。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5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8#
发表于 2008-10-20 00:45:57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太单薄了吧,仅仅在语言上区别于一篇小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08-10-20 13:13:32 |只看该作者
引用“这事儿得从昨天晚上说起。当时.手里正拿着一份市郊乘车地图,在自己的台灯下面仔细端详着。摆在他眼前的那份地图上,”我觉得第一篇这个开头还不错,只是似曾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8-10-21 14:26:49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近你的小说给我一种文字有点“滞”,有点做作反而好象退化的感觉,当然这是另一次突破前的皱皱巴巴。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8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