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strong>【BB专访】06-11-29 马俊:每个时代都有先锋在拓展 <br/><br/><br/></strong>马俊,男,现任职于《东方早报》。<br/><br/>记者:您曾经在《私家地理杂志》上介绍过黑蓝。您是怎么知道黑蓝的?<br/>马俊:赵松介绍的。我们以前的文化专题部文学青年云集,他们都常看黑蓝的。<br/>记者:哦。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撒?<br/>马俊:应该是两年前了。<br/>记者:那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您当时是怎么介绍黑蓝的?<br/>马俊:那是一本号称高端的旅游杂志,美国travel and leisure的中文版。就是杂志有一个板块,专门介绍有特点的网站。我请陈卫写了一篇,主要谈这个网站最初如何起来,主要功能是什么。<br/><br/>记者:哦。那您对黑蓝有什么印象?<br/>马俊:很不错的文学网站啊,老实说,纯文学网站很少,黑蓝在国内怎么样也算是老大。<br/>记者:哈哈。您还知道国内其他相似的网站么?<br/>马俊:以前貌似榕树下算半个,别的好像就没有了吧。<br/>记者:您可否对黑蓝的小说整体上做一个评价?<br/>马俊:黑蓝的小说很实验,少有大路货。这里面的小说其他地方很难看到。<br/>记者:嗯。那您认为黑蓝里的小说在绝对质量上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br/>马俊:这个层次是相对什么来说呢?<br/>记者:相对于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作品?<br/>马俊:那要高一些。黑蓝的作者整体素养要好一些。<br/><br/>记者:您认为“实验”会导致文学创作的小众化吗?<br/>马俊:会的。但是必须要有一群这样的人啊。<br/>记者:为什么说必须呢?<br/>马俊:就像艺术,每个时代都得有先锋艺术拓展边界,为大众的艺术开辟新的可能。<br/>记者:啊哈。那您认为大众趣味在文学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br/>马俊:我想也许这是一个系统吧,很难简单说大众趣味的影响。文学创作的趋向和大众的审美趣味都来自这个时代的整体氛围。<br/>记者:那您认为如何平衡“小众”与“大众”的关系?<br/>马俊:我觉得探路的小众不需要特别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人群的分布肯定是纺锤型的。会有另外的人自觉衔接最先锋的人和后面的大众。<br/>记者:也就是说,您不会担忧“小众”与“大众”的脱节?<br/>马俊:这样的担忧肯定会有,但是觉得这不是某一群人需要特别考虑的。也许是批评家要考虑这些。<br/>记者:嗯。有人说黑蓝小众化。您同意这个说法么?<br/>马俊:同意,从来就不大众。如果黑蓝也是一个大众网站,很难想象。<br/>记者:哦?如果黑蓝也是一个大众网站,将会怎样撒?<br/>马俊:那我就不知道谁在玩实验了,哈哈<br/><br/>记者:您认为黑蓝该如何继续走下去?<br/>马俊:我觉得就这样下去挺好啊。继续扩大作者群,但是保证质量。明确自己的使命。<br/>记者:如果说黑蓝有使命的话,您认为她的使命是什么?<br/>马俊:要敢于承担中国实验文学先锋的角色吧。<br/><br/> 您的记者袁群于回木星的途中为您报道<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9 23:21: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