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物语》(文/beaidid)
“我知道你在恋爱。而且,知道你爱的是我。对吧。”
第一话:桂罗桥的网
陈木木像平常一样早早起床工作。他有一架脚踏三轮车,每天呼啦啦地从小镇这边跑到小镇那边。他以为三轮车是通向火星的飞行器。小镇中间是菜市场,也就是现在你看到卖萝卜青豆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以前叫桂罗桥。很久很久之前,它的确是座桥,下面是河,有哗啦啦地唱着歌的水在流淌。不知为什么,水流得越来越小了。接着河干了。小镇的居民就填了河道便成了菜市场。
桂罗河还在的时候,陈木木就已经在小镇了。那时他是个来小镇卖水果的贩子。但是他很腼腆啊,所以并不懂得如何叫卖。开始他卖苹果,一大箩筐苹果摆在地上让人挑让人吃。结果挑的人走了,吃的人也走了,就剩下了陈木木一个人。那红红的苹果开始一点点腐烂了。陈木木没办法,只好把坏了的苹果埋在土地里。于是那片土地现在长成了一片苹果林。陈木木也卖过西瓜。开公车的大象伯伯看到那些又大又圆的西瓜忍不住跳下车了尝了一口。接着他把一家人都拉来了。陈木木只好把西瓜都送给他们。最后陈木木卖过香蕉,他还没有想好价钱,香蕉就已经被扫公园的猴子阿姨带走了,她刚生了小娃娃,想给自己宝贝带点好吃的。于是,香蕉也没有了。陈木木发现自己没有卖水果的才华。后来他想了半天,发现一切新东西都会有人需要的,所以他就打算做一个收破烂的。把别人用过的旧东西聚集起来好加工成新玩意。
那天陈木木收到的东西是两张网。网已经很破了。粗糙的麻线纠缠着,乱得像鸟巢,网角的地方还挂着生锈的铁圈。陈木木路过菜市场的时候三轮车颠得厉害。叮叮铛铛。那两张网在说着悄悄话。左边的网来自上游。他趾高气扬地看着右边来自下游的网说:“嘿嘿。瞧你那傻样子。简直丑死了。你身体都发臭了,哎呀,你们下游的网就是不好看。脏啊。”右边的网不甘示弱,眉毛捏着麻花,用鄙夷的眼光笑着说:“你还好意思说我傻,也不照照镜子,你看看你自己,一个洞一个洞的。我说你干净又有什么用呢?身上已经被河水冲得残缺不全了。”上游的网哈哈大笑:“宝贝,我说你不懂了吧,我这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哎呀,你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是不知道的。”下游的网正想回击,不料陈木木已经把三轮车蹬到了草地,不那么颠簸了,网的对话才稍微平息起来。
其实他们的话。陈木木都是听得到的。他只是笑笑。哎,想不到多年不见,他们还是那么爱争吵,真是一对冤家。其实那两张网都是以前在桂罗桥上拉二胡的爷爷编的。只是后来卖给了两个小伙子罢了。一个叫小凡一个叫小如:叫小凡的是个瞎子,一个小如的是个聋子。他们以前是在修道院里的蝙蝠阿姨收养的。那天她去饼干林,看到有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哭着,一个使劲地伸着手摸,一个使劲喊着爸爸妈妈。蝙蝠阿姨看了好一阵子才发现原来他们迷路了。于是便把他们带到了修道院。蝙蝠阿姨试过给他们找爸妈,贴了海报,留了联系方法,但却一直没有回音。一带便把他们带到了十八岁。
十八岁的小凡和小如分手的地方就是桂罗桥。他们各自买了张网打算在桂罗河上靠捕鱼为生。小凡一直往西走,他看不到东西,只能凭感觉走路。他的身体需要温暖尤其是夜晚来临的时候,所以他跑到小镇的最西边,好靠近最后的太阳,小镇的西边是桂罗河的上游。至于小如,他喜欢看日出,他其实也需要温暖,也害怕夜晚,所以想第一时间看到白天的来临。于是他跑到了东边,也就是桂罗河的下游。小凡小如虽然在修道院里老打架,但是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总是很想念对方。但是又懒,不想穿越整个小镇,于是就用漂流瓶来说话。
每次小凡打开系有绳子的瓶盖对着空罐子说话,然后赶忙合上,再把瓶子放到河里,顺流而下。每次小如在下游看到瓶子就把罐口贴近耳朵。听着小凡的话他们会很安心。接着对瓶子说话。扯三下绳子,好让小凡把瓶子收回去。他们就靠这样一直联系。他们的话,漂流瓶是牢牢记得的,因为它很安分,要做个合格的信使。可是呢,上游的网却不安分。他每天捕完鱼后就要漂流瓶说新奇的故事。不安分的还有下游的网。于是漂流瓶每次都要把话重复两次。好讲给两个小八卦听。
接着,网跟瓶混熟,两张网借着瓶子便开始吵起来。上游的网非要说自己捕的鱼是最新鲜的。下游的网非要说自己的捕的鱼是最肥大的。他们一吵就一个月。接着转移话题了。上游的网说:“你知道个屁,我主人小凡是最有才华的!他能唱歌,会弹好多好听的音乐。他是最善良的人,总会把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演奏给别人听。”下游的网胸有成竹的回攻说:“切,音乐,我才不信你懂得欣赏音乐!我告诉你吧,我家主人小如才是最有才华的,他会画画,画画你懂么?他是最可爱的人,总会把自己看到的最美好的风景献给别人,世界上最缺少的就是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说的。你懂个屁。”那两张网是可爱的孩子,他们的话越来越偏激,差点把瓶子都气破了,但瓶子要保持中立,他是合格的信使,不能随便透露用户的消息,所以他没告诉那两张拼命维护主人面子的网,其实他们的主人是兄弟。
网的争吵就这样过了几年。后来新的消息出来了。小凡和小如同时收养了一个孩子。小凡的是个女孩,小如的是一个男孩。小凡教女孩音乐,女孩子没多久开始懂得好多乐器,什么小提琴,口风琴,长笛之类的。小如教男孩子画画。他的色彩运用得不错。总是有最动人的风景。那两张网的争论喋喋不休。不过内容已经改变。重点是女孩可爱还是男孩好看。女孩厉害还是男孩厉害。
接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小凡小如开始老了。孩子十八岁那年,他们不约而同躺到床上一动不动了,他们老了,安静地离开了世界。没多久桂罗河的水也干了。网被收了起来。女孩把网放到了木箱里。男孩把网收回了抽屉里。他们都知道那是爸爸最重要的信物,留下来的唯一信物。他们用那两张网来鼓励自己,不时告诉自己其实爸爸并没离开,而是一直在看着我。时间一天天过,女孩的音乐水平越来越好。男孩的画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了。终于有一天,女孩接到了邀请,要离开小镇一段时间,去参加一个巡回演奏。就在她要离开小镇的那天,她梦到了爸爸。爸爸让她把网卖了。好换点钱去买件好看点衣服去参加表演啊。同样梦到爸爸的还有男孩。爸爸让他把网给卖了。冬天来了,画画的手很容易出冻疮,所以要给自己买副手套。于是今天陈木木蹬着三轮车路过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就把那两张网给卖了。
陈木木并不知道这一切。他只知道网应该是同一个老爷爷编的,因为上面的纹理是一样的。陈木木只知道废弃的网会被卖到造纸厂去。然后被打成浆。这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从造纸厂出来后就是白花花的纸张了,这是网的第二次生命。应该会有更精彩的故事。果然。上游的网和下游的网被送到工厂去了。铁圈被摘下。然后放到水池里浸泡,机器在呼呼翻转,卡嚓卡嚓,他们发现自己的记忆一点点消失。没多久,他们被做成了白纸。没多久,被包装好然后放到了柜台上出售。
后来,他们被女孩男孩买下来了。女孩每参加一场演出,就把乐谱写到了白纸上,然后把乐谱邮回小镇,让鸽子广场上的那些懂音乐的老艺人来演奏,这样小镇居民就能像观看表演一样感受世界巡回音乐会的气氛了。男孩一天路过广场时听到了乐谱。当场就把自己的感觉画了出来。他的画吸引了更多更多的观众。就在那时,一个听众大叫起来,他惊讶地发现画的作者和乐谱的作者都叫七月。
两个七月的故事开始由那两张破网造成的纸张延续。男孩开始给女孩写信。给女孩看他的画。那些白纸同心协力,他们身上的文字也成了温软的呢喃,像漂流瓶一样传递着爱意,述说着小镇的变化。如果不是当时陈木木曾经听到过三轮车上的叮叮铛铛,没有人会想到那些白纸曾经是一对整天吵架的冤家。同在一个地方,虽然彼此关心,但却可能争吵告终。不在一个地方,却因为遥远开始断肠思念。这些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就好像菜市场以前叫桂罗桥,小凡和小如其实都出生在七月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4 19:28: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