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7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还是三峡,还是好人

[复制链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 href="http://www.rockyear.com/user/20072/128306_2007223151213.jpg" target="_blank"><img height="591" alt="865×640" src="http://www.rockyear.com/user/20072/128306_2007223151213.jpg" width="800" border="0"/></a>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07-8-4 13:43:03 |只看该作者

[灌水]还是三峡,还是好人

<p>今天去书店逛,无意中看见2007年2月《读书》杂志,有意间看到开篇就是说三峡好人。</p><p>标题是——《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p><p>是一个讨论整理的文章,参与的人有西川(是诗人吧?),欧阳江河(我买过他一本书,属于不了了之那种),汪晖(谁?),李陀(又是谁?),崔卫平(好有延展性的名字),贾樟柯。</p><p>给大家看看起头的人说的话:</p><p><strong>汪晖:感谢汾阳中学的帮助,我们《读书》杂志能够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从看《小武》开始,就对汾阳留下了印象。我是第一次来汾阳,刚才穿过街道,走进这个校门,看到这么大一个中学,建筑保存得这么完整,难以想象这是一九〇二年建设得学校。走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好像也在走进作为现代变革开端的历史。这次在汾阳看《三峡好人》,朋友们很兴奋。在各种各样的大片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电影空间的时候,贾樟柯的电影弥足珍贵。如果没有这样的电影,我们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叙述大概会完全不同。下面我就把话筒让给与会的朋友们。</strong></p><p>我觉得这个讨论就跟我们的情书大赛一样,好像与会的大家也high大了。</p><p><strong></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6 14:52:35编辑过]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43:03 |只看该作者
<p>李陀可算是中国十年动乱后第一批电影批评人,他和她夫人张暖忻(《青春祭》和《北京,你早》的导演)79年的《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是北电、广院的隔两年必出的常识填空题。前几天的南方周末还特意采访他,xx是批评出来的,论坛上的评论记得还转载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7 9:49:34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4 13:43:03 |只看该作者
这期《读书》我也买了就是冲得这篇,不过过年过的还没沉下心看。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1141

积分

论坛游民

无非5号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p>读书真是一本超难看的杂志![em03]</p><p>大家新年快乐!!</p>
蒙上眼珠,就是梦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3

好友

452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6#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有个《读库》还不错,就是贵,30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崔卫平写的女性主义(这个词我很不喜欢,为便于叙述,还是用它了吧)评论——关涉哲学、文学、电影——还是挺容易看下去的。据说她的研究方向是海德格尔和他的女弟子,这个方向很八卦啊……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8#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p>崔的性取向有更大八卦。这年头。</p><p>《读书》可能也想转型八我猜,但是,千万千万,不要搞成《书城》那样。也不要搞成《万象》那样。算了还是不要转型了。好多买《读书》的人,都是因为喜欢其中某几篇甚或只有一篇。其实那也不错嘛。</p><p>S:不喜欢诗人打扮得像个公共知识分子……</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strong>崔卫平眼的电影批评(转自崔BLOG,独立、理性、开放三篇合之如下)</strong></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所谓<strong>“独立批评”</strong>,<strong>首先指批评者的人格独立</strong>,就电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不依附任何一种电影之外的力量,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牵制和支配。这种力量很可能会来自影片的制片方。他们出了钱,当然希望有人说好话,卖个好价钱。</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我道听途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批评了某部导演的某部电影,比较厉害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的回报是一张去境外周游列国的机票,并且保证今后再也不批评某人的作品。这样的批评家就该吊销执照了。</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出自与导演本人或制片人的友情,为某部电影写一篇评论,少则说上几句话,捧个场,帮助吆喝一下,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够认得出来。当然人有难处,但说到底这样做是一种冒险,是拿自己的信誉做赌注:你的发言之所以有人要听,在于你表达过一些令人尊敬的、值得信任的意见,但是你如果徇私情而误导观众,要不了几次,你的话就会变得没有人听,在朋友面前有交代了,但是在公众面前交代不过去。</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昨天下午贾磊磊提到电影的品牌效应,有的电影一时票房很高,但是其粗制滥造,从长远来看,损害了中国电影的品牌。这很有道理。言不由衷的电影评论也是一样,它可以一时将观众带进电影院,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损害了电影评论的声誉。因为说到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如果一定要表达对于朋友的某部影片的善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去影院门口买上一大堆电影票送朋友。我自己有时候完不成写书评的任务,而某本书确实很好应该推荐,就去出版社那里买一些书,直接用来送人。</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除了独立的人格,<strong>同样需要独立的眼光,独立的批评立场</strong>。很长时间我感到一种对于批评的根深蒂固的误解,仿佛批评是一种依附性的工作,依附于创作,依附于电影的生产。</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我将自己写的对于陈凯歌《无极》的批评文章贴到我的博客上之后,有人批评道,你说的这些有道理,但都不是陈凯歌所考虑的,导演的着力点根本不在“故事”上面。有人甚至说,陈凯歌不会因为崔卫平批评了《无极》,而不再拍另一个《无极》。</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应该说他拍他的,我写我的,各忙各的。他继续拍,我继续写。写作这一部电影的影评,与导演下一部影片的产生完全无关。<strong>至于导演本人他是如何想的,这个我们只有通过他的影片本身才能知道,他所拍出来的,就是他所想的与如何想的。</strong></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strong>我只能根据目前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这部影片本身说话,而用不着去琢磨原先导演是怎么考虑的。</strong></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strong>一个导演从他开始准备拍摄到拍摄完毕,他自己头脑中也已经走过许多路,发生了许多改变,何况还有属于导演本人并不清楚的“无意识领域”,它们既是个人的无意识,也是社会的无意识,作为批评者的任务之一,就要揭露这些“无意识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头脑置换成导演本人的头脑,想他所想,急他所急。为什么我要在自己的脖子上安放一个别人的脑袋呢?</strong></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电影批评不仅独立于一部电影的制作,同时也独立于整个电影市场。感谢我们这个论坛邀请者的美意,从昨天到今天,我们听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电影的产业、市场分析,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说服力的清晰数字,知道这些比不知道要好;但是作为批评者,说实话,我并不是非知道这些不可,不知道就不能写作关于一部电影的评论文章,就像一个小说评论家不一定非要知道一年当中,全国多少出版社、多少杂志社面世多少小说,才能写出他的关于某部小说的评论来。</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从事电影的研究分析可以有许多种,其中一种就是直接面对影片本身的独立评论。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仔细,同样从事电影工作的也有不同的分工,并不是所有的力量都必须集中到一处,归结为下一部好电影的产生。从长远来看,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影评,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电影文化环境、促进电影正常、健康的发展。</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div>&nbsp;&nbsp;所谓<strong>“开放”</strong>,是说批评者的视野要开放,要与社会同步。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进行比较大幅度的重新整合,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逐渐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许多观念、意识正在发生某些根本的变化,一些在过去看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放到现在来看,就成了值得重新推敲的对象。我用一个词——“变动中的公众视野”来称呼这种重整的状态,一个批评家的视野便要与这种“变动中的公众视野”相吻合。实际上,这个维度不仅适合电影评论者,而且适合影视制作者本身。</div><div>&nbsp;</div><div>&nbsp; 比如对待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个人隐私、暴力、女性、皇帝的权力等等,包括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比较以前都有了变化。这不是说,我们的影视作品一定要表现这些新的认识,而是说制作者起码要有所了解,作为底线接受下来,不要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错误,与时俱退而引发众怒。</div><div>&nbsp;</div><div>&nbsp;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虐猫的消息,愤怒的网友对于用一双高跟鞋踩死一只猫,称“他们在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变动而来的,若干年前人们不会将弄死一只猫看作自己的底线。那么我们的影视作品也要做到不去触怒人们已经变动了的底线,不要去踩地雷。这几年人们争论比较大的作品,比如《英雄》,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踩了底线,大多数批评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称这部电影为暴君唱赞歌,为强权制造歪理。这就是今天人们的认识。我在某处读到张艺谋说《英雄》少拍了一个镜头,因而引起误解,这实际上是对于诸多批评的一个回应,当然事情没有如此简单。</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 前些日子我在《新京报》上又读到张艺谋谈及他所要导演的歌剧《秦始皇》,称这是一部关于“秦始皇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他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他也成为孤家寡人”。这个理解比较《英雄》已经作出了某些调整,但是仍然有问题。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得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这是电影《公民凯恩》的主题,但这里的主角身份完全不一样。秦始皇一心一意想要创建的“功绩”,是建立在人民血流成河的基础之上,是以牺牲成千上万普通人们生命为代价的;比起后者来,秦始皇作为个人的人性处境就是微不足道的了。</div><div>&nbsp;</div><div>&nbsp;&nbsp; 同样,这种说法也是陈凯歌《荆轲刺秦》这部影片的主题。观众对这部影片反映比较冷淡,他们或许在想:至高无上的皇帝你要是愿意的话,都可以杀了我,为什么还要我理解你人性的“难处”?这样不是很别扭嘛。千方百计为暴君计、为皇上着想,这种思路比较成问题。</div><div>我的朋友沈睿(旅居美国的诗人、学者)曾经对于电影《手机》作过十分尖锐的批评。她认为这部影片肯定了不该肯定的人物严守一,完全看不出来这个人有什么优点,一个谎话连篇的人居然左一个、右一个地赢得女性的爱情,有人愿意为他生孩子,有人愿意与他光做爱,看不出他拿什么吸引人家呀。这位接受过系统女性主义训练的学者最终得出结论,“这部电影反映的,说到底,是厌女症(misogyny)社会男人的性幻想。”她说得尖锐了一些,但这些话是可以听一听的。</div><div>&nbsp;</div><div>&nbsp;&nbsp; 我本人看这部电影时,也不只一次因为某些不可理解的细节一再受干扰。那个戏剧学院的老师沈雪,夜间去查铺,拿着手电筒对着学生的眼睛晃来晃去,这个镜头很有侵略性,比较不尊重人权。还有作为妻子的沈雪不止一次地偷看丈夫的手机纪录。严守一搞外遇固然不对,但是手机短信属于严守一的隐私领域,侵犯他人隐私所犯的错误,比搞外遇还要严重,至少同样严重。这类现象在生活中肯定是大量存在的,但是若搬到电影中来,就要有所处理,有所评价,从中引发讨论或者造成新的情节转折,而不是照搬。</div><div>&nbsp;</div><div>&nbsp;&nbsp; 我的一个较早到美国改行学计算机的大学同学告诉我,说她看不懂《手机》,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想这些可能都是原因。比较起其他许多导演来,冯小刚更多触及了现实生活的题材,他的这两部作品《手机》、《天下无贼》都涉及了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和挣扎,可以说他是最具现代生活意识的导演,只是他处理问题的途径太值得商榷,将手机扔到火中也好,给傻根制造一个天下无事的幻觉也好,都是期待一种温馨安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都是反现代性的。</div><div>&nbsp;</div><div>&nbsp;&nbsp; <strong>电影作为一种“时尚”的产品,它不该落在观众的后面,最好走在观众的前面;不仅要吸纳变动中的公众的视野,而且还要去参与这种变动,主动令观众习惯中的期待视野发生变化。</strong>我最近看了一部97年摄制的挪威影片《失眠者》,斯特兰"斯卡加德主演,很喜欢。一个年轻女孩被杀死,挪威警方从瑞典“借”来了一个本领高强的警官协助破案。但是很快,影片又多了一个发展方向,这个瑞典警官在追捕疑犯的过程中,于满天浓雾中开枪误杀自己的同行。而他在汇报事情的经过时,他的上司将同行的死去说成是疑犯所为,于是这位警官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开始隐瞒自己的过失。狡猾的疑犯看穿了警官的弱点,便一步步引他上自己的圈套。甚至有一度疑犯与警官联手合作,企图将枪杀同行的罪过转嫁到另一名小伙子身上。在影片进一步的进展中,这位警官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像疑犯本人,见到年轻女孩子他同样克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包括失手杀死同行的做法,疑犯声称杀死那个女孩也只是个“意外”。一个是追捕者,一个是追捕对象,这两个人变得越来越相象,在人性上没有太大区别,“难兄难弟”而已。这个警官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一般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对于警官代表正义的“光洁无暇”的定型处理,这个眼光比较厉害,也很新颖,它在观众面前打开了新的视界,调整了观众原先所处的位置。</div><div>&nbsp;</div><div>&nbsp;&nbsp; 多年来我有一个观察,就是许多电影制作者比较轻视理论和评论,认为搞理论的人只是“空谈”。这种风气长期造成的后果姑且不论,我想说的是——实际上,做电影的人也是“空做”——电影制作者所面对的永远只是幻影,而不是真实的现实,电影人不会真正地弄出一条街道,他们只会弄出一条街道的布景。那么观众凭什么要被那些幻影吸引住呢?如果你不关心他所关心的问题,不是比他聪明一点而是笨一点,不是走在他前面一步而是落后一步,那他为什么要放下实际的世界而进到你的幻象世界中来?</div><div>&nbsp;&nbs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所谓<strong>“理性的批评”,</strong>简单地来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电影批评。<strong>任何一部片子好与不好,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都是可以摆上桌面上来讨论的,都是可以说得清楚的。话说得慢一些不要紧,但是要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strong>如果是一部观众看不明白、有问题的片子,付了钱觉得上当的观众也许可以骂,但是批评家不可以骂,他的任务是将存在的问题耐心地说清楚,那是他的专业,他不能表现得暴躁失语。</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实际上观众最好也不要骂。近年来网络兴起,一部电影刚上演,网上就会有许多网民写的影评,其中许多聪明伶俐,神采飞扬,才气横溢,比专业人士写得还好;但是也有一些语言表达比较苍白,只是一些情绪的发泄,而且因为是匿名,话说得非常难听,而且这种东西还有相当的市场。这种风气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戾气十足的环境,对于电影的发展比较不利。不管是谁,要发表对于一部电影的看法,都是可以讲道理的。哪怕是一条小道理,也比一百条骂人话要强。</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胡戈的那个“馒头”我看了,也是边看边笑,但是有人把他说成是电影评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式,我就不能苟同了。那最多是一个临时性的说法,而不能说胡戈从事的正好是电影批评的工作。评论是一种阐释的工作,需要用明确的概念、完整的逻辑、层次分明的句子和段落来表达,需要分析与综合,推断与结论,胡戈的发力点显然不在这里。</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因为喜欢胡戈的这个东西,因为胡戈的这个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观众的怨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这个东西说成是“一切”,那就是不理性的做法了。表扬胡戈的还有一种提法,说胡戈是“欢乐英雄”,这是隐喻式的溢美之词,但细想什么叫做“欢乐英雄”?很可能这种说法,也暗藏着一种语言暴力在内。不参加这个“欢乐”行不行?如果认为不参加就是傻瓜,那就有些越界了。</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电影批评是电影文化及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好的电影批评,不仅可以促进电影的发展,而是也是发展当代文化的需要。</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trong>&nbsp;以上为其在中国同里电影论坛·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strong></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trong></strong></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nbsp;</p></div></font></span></font></span><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font></span></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8 15:46:34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7-8-4 13:43:04 |只看该作者
因为考虑是在官方协会上的发言稿,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在所难免。但崔说的有些方面也很实在。我还是把我认为有价值的地方黑体了,大家看一下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8 15:53:12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6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