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10-14
- 在线时间
- 34 小时
- 威望
- 169 点
- 金钱
- 36388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296
- 精华
- 0
- 积分
- 2589
- UID
- 11511
 
|
<p>继续,国内理论学者值得一看的两本新书,尤其推荐是北大出版的中传摄影教授梁明的《电影色彩学》。因为国内关于电影摄影光学色彩的书籍屈指可数,79RMB虽然贵些了,但要知道要有光才有色才有视听语言中的“视”,废话不说,可以当作科普教科书。</p><p><a href="http://cinebook.cinepedia.cn/wp-content/uploads/filmchrom.jpg"><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37" title="filmchrom" height="438" alt="" src="http://cinebook.cinepedia.cn/wp-content/uploads/filmchrom.jpg" width="300" /></a></p><p>目录: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100%" bgcolor="#666666"><tbody><tr><td class="smallText" bgcolor="#ffffff">序<br />第一章 认识色彩:三原色的历史与文化<br />第一节 红色<br />第二节 蓝色<br />第三节 黄色<br />第二章 色彩物理学<br />第一节 光与色<br />第二节 白色与黑色:光的全部反射和全部吸收<br />第三节 光线造型:明暗对比运用<br />第三章 色彩生理学<br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br />第二节 色彩与视觉适应<br />第三节 色彩与视知觉<br />第四节 电影色彩实例:《暧》的冷暖对比<br />第四章 色彩心理学<br />第一节 色彩感觉和心理<br />第二节 色彩的表情与象征<br />第三节 共感觉<br />第四节 电影《青木瓜之味》的色彩象征<br />第五章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与和谐<br />第一节 色彩三属性与色彩分类<br />第二节 色彩对比<br />第三节 色彩调和与和谐<br />第四节 色彩感觉与色彩理论<br />第五节 黑泽明《梦》的色彩对比分析<br />第六章 电影色彩特性<br />第一节 电影色彩和电影材料的历史沿革<br />第二节 电影色彩特性<br />第三节 电影色彩的构成分析:以《弗里达》为例<br />第七章 电影色调及色彩构成<br />第一节 电影色调及划分<br />第二节 电影色调的立体构成<br />第三节 电影色调的构成方法<br />第四节 将感动用视觉传达:《两个人的芭蕾》摄影阐述与色彩分析<br />第八章 电影色彩的象征<br />第一节 象征,一个被广义化的理论梳理<br />第二节 电影色彩的象征<br />第三节 电影色彩的独立象征: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br />第四节 色彩的局部象征:以《英雄》为例<br />第五节 文体层面的整体象征:以《红高梁》为例<br />第九章 彩色片时代的黑白影像运用<br />第一节 黑白影像在彩色片中的视觉心理基础<br />第二节 彩色片时代黑白影像的创作规律<br />第三节 彩色片时代黑白影像实现的技术手段<br />第四节 关于黑白影像的其他问题<br />第十章 电影作者的色彩之路<br />第一节 风格化的作者电影<br />第二节 库布里克的空间色彩造型风格<br />第三节 从锋利到平和:金基德的色彩之路<br />第四节 格林纳威:玩弄蜗牛,放飞蝴蝶</td></tr></tbody></table></p><p>中传的</p><p><a href="http://cinebook.cinepedia.cn/wp-content/uploads/209.jpg"><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39" title="209" height="414" alt="" src="http://cinebook.cinepedia.cn/wp-content/uploads/209.jpg" width="300" /></a></p><p>目录</p><div class="right_content">序<br />第一章“现代电影”——界定之难<br /> 一、“现代电影”<br />二、“现代电影”与“主流电影”<br />三、现代电影——后新浪潮导演的“作者电影”<br />第二章 现代电影语言<br />一、电影就是电影 <br />二、战后的电影语言研究 <br />三、电影美学研究的再度尝试 <br />第三章 现代电影本体卿——被表现的真实<br />一、真实之维 <br />二、被表现的真实<br />三、被表现的真实——现代电影本体观 <br />第四章 极致为美——现代电影美学原则<br /> 一、故事和故事的讲述 <br />二、影像中心的美学 <br />三、现代电影美学——个性原则 <br />四、现代电影美学——感性原则 <br />五、现代电影美学——奇观化原则 <br />第五章 现代电影的叙事<br /> 一、电影叙事的相关概念 <br />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 <br /> 三、片中片 <br /> 四、现代电影的叙事迷宫:交叉小径的花园 <br /> 五、现代电影叙事的速度、深度、特征 <br />第六章 后新浪潮导演研究<br /> 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br />大卫·林奇:梦、歌、舞台、局外人 <br />科恩兄弟:幽默怪诞走向崩溃的犯罪故事 <br />奥利弗·斯通:主流电影之外的主流导演 <br />现代性的诱惑——《不准掉头》和《天生杀人狂》的比较研究 <br />朗·霍华德:类型电影的实践者 <br />《美丽心灵》:命运的风景 <br />阿尔莫多瓦电影的欲望、激情 <br />后库斯图里察时代的“巴尔干电影”<br />《无主之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br />柏林墙——民主德国政治题材影片的一个胎记 <br />《窃听风暴》:一幕关于拯救的通俗剧 <br />北野武的“削落美学”<br />陈英雄——有关越南的记忆、想象、凝视 <br />《三轮车夫》:重建一个爱与痛交织的世界 <br />金基德:现代荒原中的罪与罚 <br />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台北故事 <br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和从未缺席的“中国”<br />后记</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