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3
- 在线时间
- 15 小时
- 威望
- 28 点
- 金钱
- 325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2-12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0
- 精华
- 0
- 积分
- 143
- UID
- 27403

|
给自己沏一杯蜜柚茶,看着淡绿色落地窗帘张满和煦的阳光在收拾得亮可鉴人的屋子里千娇百媚地飘啊飘啊,听风在外面树梢上飒飒旋舞。无限欣喜。
春天的阳光到底与冬日不同,柔软得可以照到心底,让那些尘灰板结的死角都重新温暖起来。在心悦神怡的安宁里,又想起紫藤园飘落到书上的淡紫色花瓣,和借着清风飞入耳中的声声鸟啼。此时的我,仿佛回到了那些阳光柔软的日子。那些日子,负重登山的过往不再,虚无难卜的未来尚远,园子里春夏秋冬上演着自然的默剧,思想的精灵随着书香和笔尖四处跳跃。在天地人心的和谐里,幸福悄无声息地迅速滋长——这株娇贵的植物,只存活在当下,活在和谐里。
在感受到“空”和“自在”的刹那,明白了所谓的幸福,就是生成在这样无牵无挂无舍无求的澄明完满的状态里。
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深重“忧患”意识的民族来说,能关注当下的幸福,珍惜当下的幸福,细细享受当下的幸福,简直比舍身取义还难能可贵。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我们可以捡出无数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并因此屹立不朽的大人物以及无数因乐不思蜀而走向末路的失败英雄来证明老祖宗这一教诲的英明睿智。
可是当我们关注那些成功人士,会发现他们大都脸色凝重神情疲惫。人生对于他们,是一场剑拔弩张的战争,一段艰险坎坷的征程,没有春风化雨的惬意,没有花落鸟啼的愉悦。如果说他们有幸福,那多半是与苦难争斗获胜的骄傲,多半是一往无前赢得喝彩的快意,骨子依旧沉重紧张,甚至,是血腥苦涩的。
我们祖辈和父辈,总是喜欢忆苦思甜,一再地通过回温往昔苦难来印证当下生活的幸福;并据此告诫80代的我们: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免得将来穷愁潦倒。
我不否认“忧患”意识对个人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深刻理解老一辈人抚今追昔的怀旧情结和教诲小辈的良苦用心。但任何事情总是过犹不及的。
“忧患”意识过强的人总是想着要为“将来的幸福”投保,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望着远处,全身神经时刻处于紧张戒备状态。而往昔辛苦备尝换来的幸福,却被他遗忘在当下,最终因得不到及时享用而过期。这样,一直“防患”的人,怎会没有深深的“忧伤”——我一直在努力,可是幸福为什么总是与我遥遥相隔?正在这一声长叹里,盛开的幸福百合慢慢枯萎凋零了……
更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虚荣心膨胀的功利时代,很多人“忧患”的实质仅仅是担心现实欲求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满足,或者是担心即得的利益会不翼而飞:服装响亮的牌子,结婚体面的排场,职评强硬的后台,聚会显赫的身份……每天,奔波劳碌如同磨坊里盲目的驴子——注定永远走不出不幸的圈套。当然还有一些人,安静时想热闹,热闹时求安静,有钱时要清闲,有闲了怨没钱,单身时急着结婚,结了婚却想单身……整个一桃花岛上的老顽童,没事找事玩左右手互搏,直到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前者可悲,后者可笑。
在此挑战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众多不幸的人貌似有着各自不同的不幸,但也许核心别无二致:总是渴盼更多的幸福,总是担心即得的幸福,总是不能安享当下的幸福!
古往今来有无数可歌可泣,令人感佩的猛士勇士,可人格健全,心态从容的幸福者,除了苏东坡,我想不出第二人。“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牅,朝来爽气在西山。”在纷繁芜杂中依旧能自得其乐地撷取幸福,如此坚定明达的心灵举世无双。这也许是我无知,也许确是一个民族的遗憾。
坐在午后的阳光里安静地看书,风在身后窗外的树梢唱歌。柚子晶和着蜂蜜的温和香甜透过骨瓷杯传到掌心。
2007年寒心彻骨的冰雪终于化作潺潺春水,轻唱着歌儿一去不回。厚厚的雪被孕育了雪莲的胚芽,幽暗的岁月酝酿出通透的光明。比起巫蛊之术,我更相信自己心灵的力量。
袅袅茶水,不急不慢地升腾,无限滋润轻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