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8-7
- 在线时间
- 5 小时
- 威望
- 12 点
- 金钱
- 19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积分
- 97
- UID
- 1177

|
如果一切正常,包括天,地,人三才,和我这个不才,我就总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有个叫张潮的才子说过:"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我一不是才子,二不是菩萨,所以那些忧来虑去的都不关我的事,顶多就无聊时翻翻那本《幽梦影》,偶尔有一下担心这个才子有时怎么那么迂:"牛与马,一仕而一隐也;鹿与豕,一仙而一凡也。"自己成不了仙隐,就来指点无辜的走兽,这不仅是迂,更是有点种族歧视了。不过这个人依然是可爱的,仿佛一个小孩站在屋檐下,看披挂世间的大雨,想要探出头去却是不敢更别说狂奔而行,只是间或伸出一个小指接点雨水,放在嘴里咂吧吮吸一回,便也心满意足。将来我养一只猫的话(这简直是肯定的了),也许它会叫"潮潮";它要是赖在沙发中午睡不起的话,我更是要坚定的称呼它"张潮"。
只是不才幸福的时候很少,因为不才总不和三才一样正常。它们波动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是很大很大,他们高峰的错过也许比电影中莫名其妙的失散要高明一点。不才更总是痛感没有偶像,这是个如此至关重要的缺失,就像一个人的目光总是没有焦点。直到有天我发现了有个老头叫司空图。这位先生可不简单哪,朋友来了他把人家带到自己未来的墓穴里喝酒,还要对诗;像所有文人一样写了一辈子诗却觉得不甘心,七弄八弄捣鼓出来一个《诗品》,评的却都是自己心中某个幽异天地。他的这种"胡搞"或说"DIY"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以至于一直勤奋练字,期待有一天将"二十四品"撒溢纸上。他自己的诗不是很有名,其实他身上横溢的更是一种诗心诗意,未经驯服的一股气神,它幻化万端,覆盖万千,不牵绊在字句雕筑间,只在回环吐纳间透露真颜。这种天才的流淌是无意识的,其首尾皆不可觅,甚至于它的拥有者也无法把握其运行,那它的溢出世俗就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结果了。《诗品》是诗还是诗论无人断言,中国旧时幽异天才的存在却以司空图为代表而得到确证了。
上两位中国古代才子都携家带口的其实生活并不寂寞,就像我的生活也总是莫名的丰满乃至膨胀。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在日复一日堆积的沙粒间清扫一块空地,但是没有人可以做得像戴维·梭罗那样轻易、自然,同时骇世。在瓦尔登湖边的木屋里,和松鼠、水鸟为伴,种自己的土豆,吃自己做的面包,索罗坚韧沉静的居住与思考足够让我反复咀嚼和欣然体会。有山,有水,有生命,有思考的精神和从物质中解脱的灵魂,时光便从容地闪烁亮光,跟随自己的足迹,收集一切可堪检验的回忆。太阳、山峰、湖水,处处可以呈现灿烂的光晕;清晨、正午、黄昏,时时能够聆听无伦的天音。梭罗总是轻轻越过一片林地,仿佛树干里沉睡着他不忍扰动的精魂;夜晚或是下雨的天气,他会悄悄记录日日的感悟,只是恐怕此地的光泽在异处会黯然失色。梭罗和瓦尔登湖彼此都有足够豁达的心胸以容纳对方,他们的互相融入总可以带给我最清健的震动和最明亮的感动。如果可以,我宁愿自己能够加入每天清晨在梭罗的木屋周遭蠢蠢欲动的那群活物,兔子、松鼠抑或昆虫,然后以多于其他动物一秒的凝视来向这位清朗的胡子先生表示敬意,并且保证不会偷食他那总是收成不好的土豆。
事实上不才观察历史的角度是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的某种拙劣的类比:总是幻想自己体内有些晶亮的碎片是经历了时间的磨砺而沉淀下来,偶尔奢望透过时光的湖面我会被反映或者有先在反映于我。在《夏日走过山间》的约翰·缪尔身上,我看见了的是自己,那个可以蔓延连绵不绝的自己。那个跟随羊群,奔跑原野,为山岳癫狂,向自然膜拜的男子,在一页页的交替中逐渐清晰,透亮,渗透我心;在那些柔韧清亮温暖光芒的注视下,我仿佛是飘逝的影子回归主体,在不断的惊呼中沉淀安稳。缪尔不仅仅是一个怀念自然的旅者,他的沉静、涵蓄、热烈、瑰美无缝隙地交融,足以点染自然,替自然涤洗尘埃。他在山峦溪湖表面洒下的呓语,有天我将一一收集;他对夜晚星幕的无穷赞叹,亦将在我浅虚的心胸里回旋、激荡。他和我一起告诉自己:在门窗还没开启的时候,要事先锻炼鼻舌的敏锐;在知晓绵延的真理之前,先要铺陈一片馨芬的心境;在一切的一切开始准备的同时,随时记得赞美,随时把自己的赤诚奉献,随时在花和砂砾间与真依偎而眠。也许历史不过是集合了无数条幽暗、时而纠缠时而断续的通道,他们以时间的名义展开,在黑暗的虚空中飘荡,以一簇簇灼热的灵魂作为燃料,维系初始刹那间世界所秉有的温度。缪尔就是某条通道中的一点星火,影影真真地闪烁,而我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也将注定潜入他曾经的足迹,像这个目光幽深、略带羞涩的胡子先生一样清澈自己的存在,让心灵彻底融于真境。 只有看见了自己,你才真正窥见了历史。握紧每个人的历史,历史将因此发端。三才和不才间的空隙,由历史无声填补。So bless our hist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