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一个关于吃的故事和它的听众们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6 16:26: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芋头 于 2012-9-16 20:05 编辑

关于同类相食的现象,我们随便翻开手边几本历史书籍就可以知道,原来那并不只发生在所谓的低等生物中间。
不过我倒并不打算揪住这点不放,而特地招人厌恶地去主动攻击任何关于人吃人现象的道德上的问题。
(道德……嘿嘿,道德!)

我完全理解至今仍保留着吃人习惯的某些非洲原始部落——曾今他们也只拿弓箭捕杀猎物,可后来别族的勇士侵入了他们的领地,带走了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为了健康的继续活着,就跟所有文明人会干的那样——战争终归难以避免。
但这也意味着,从此,他们不得不时不时地花上一天时间去赢得一场胜利——可胜利意味着错过捕猎时间,而错过捕猎时间则表示着要饿肚子。要知道人类可跟那些动物们不一样!稍稍错过几顿饭便能让自己无限接近死亡!

深知这一点的家伙们摸摸肚子,看了看快下山的太阳,又看了看地上那些插满弓箭的散发着血液腥香肉味的尸体,不小心咽了口口水……
讲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转动眼珠开始留意周围听众们的反应——最前面的几个急忙站出来表态,说他们怎么也不会想着去吃人的,还惹人讨厌地挡了我不少视线。我侧过头绕开,另几位皱着眉头向前下方看,一副好像人不在这儿的模样。而这时候躲在角落里的几个聪明的家伙则嬉笑着干脆从我余光里退了出去。我往他们消失的地方看,却只剩下了那些被迫充当背景的人——他们一如既往地挤在人群中间,只知道时不时地瞟一眼旁边人的反应——人们喜欢也只会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自己所扮演的真实角色。所以我小心地收起这些写有身份的纸条,留做今后说话用的重要依据——可到底我还是叹了口气,究竟是哪种令人骄傲的文明,最后竟连我们嘴里长着的牙都不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6969/
一本书 来看看吧 不知道该怎么定位
就好像如果我说卡夫卡是科学家 肯定有人不答应了

26

主题

4

好友

503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2-9-16 22:06:29 |只看该作者
一段议论。且并无新颖过人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2-9-16 23:52:23 |只看该作者
……观点本身没错就行了   难道非要讲出压死人的道理来才叫精彩……   

等等  我贴文字段过来

生长在这个混乱而拥挤的世界上,帕洛马尔先生力求减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并且为了不刺激自己那易怒的神经,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感受。

  波浪滚滚而来,它那隆起的顶峰开始呈现白色。如果它还没有到达岸边,白色的浪花翻滚几下后,便迅速消逝,仿佛海水吞噬了并把海水染成白色。这时它又开始隆起,酷似一块白色的地毯铺向岸边,仿佛为了迎候海浪。然而。当你急不可待地期望看到浪在这块地毯上滚动时,却看不到波浪,只看到地毯。—会儿白地毯也迅速消逝,变为一片晶莹闪亮的湿漉漉的沙滩。霎时间湿沙滩也随着向后撤,仿佛那干燥而灰暗的海滩挤压着它,并使自己那弯弯曲曲的疆界向前扩张。

  同时要注意到海岸的凸起处。这里海浪分成两翼,一翼自右向左朝海岸推进,一翼自左向右朝海岸奔来,它们的分界处或曰汇合点即是这海岸的凸起处。凸起处总是位于海浪两翼向前推进的后部,并经受其重叠交错地冲击,直至下—个浪头——更加强劲的浪头,亦将分为两翼的浪头——袭来,驱散前一个浪头,如此周而复始。   

  由于海浪活动的这种模式,海滩上形成了许多上面提到的凸起处。这些凸起处一直延伸到海水之中,犹如涨潮时海水上涨淹汉了它们。帕洛马尔先生恰好选择了这么—个深人海水中的滩头作为自己的观察点。这里海浪从两侧袭来;如若挖断半潜入海底的沙滩,两边的海浪即可汇合起来。就是说,为了搞清楚一个浪头,必须考虑来自两侧的、方向截然相反的两股力量,它们相反相成,相激相荡,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浪花。

  现在,帕洛马尔先生尽量限制自己的视野。如果只注视自己前面十米海岸乘十米大海这么一块海面,那么经过一定时间便可以全部记录下以某种频率重复出现的海浪的各种运动。困难在于确定这块观察区的边界:如果把一个滚滚而来的浪头视为离他最远的边界,那么这个浪头越来越近,越隆越高,就使他看不见后面的一切;喏,浪头到达岸边一个滚翻消失了,他确定的观察区也就不存在了。

  虽然如此,帕洛马尔先生也不灰心丧气。每次他都认为看到了从他那个观察点可以看到的一切,然而,每次都有某种他未曾预料到的东西闯入他的眼帘。如果他不像这样锲而不舍地追求完满的结果,这种观察活动也许能使他得到休息,使他免受神经衰弱、心肌梗塞或胃肠溃疡病的侵害,也许还可能帮助他把外部世界简化为比较简单的机械运动,从而掌握外部世界那纷繁的规律。

  要确定海浪活动的模式,必须考虑海岸前方与海岸平行的长浪,它的浪峰微微露出海面并向两侧延伸,连绵不断。波浪向岸边滚动,海峰却巍然屹立于浪尖,不偏不倚将浪头分为前后两半。谁知道这个海浪生于何时,欲往何方?也许渊源于东方,一阵风吹过海面,迎面碰上大海的激荡,生出这股海浪。它又汇集了两侧的推力,你簇拥着我,我拖拉着你,滚滚向前;它不断前进,不断增强,直到碰上逆行的海浪,使它渐渐减弱、消亡,或者被它们扭曲,变成一股股歪斜的小浪,并与它们一起被海岸撞碎。

  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方面,就能使这个方面显得突出,甚至使它充斥整个画面,仿佛画画儿时那样,你只要闭一下眼睛,再睁开,透视画面就完全变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浪重叠交错,把整个画面分割成许多时而隆起、时而跌落的波峰。还有,每—个海浪扑向海岸之后的回潮,也具有一定的力量,阻碍着继之而来的波浪。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海浪的回潮上,那么波浪运动的真正方向就仿佛来自海岸走向大海啊。

  帕洛马尔先生即将得出的结论,是否是要使波浪倒转时间倒流呢?是否是要超越感觉与理智的局限去发现世界的真谛呢?否,他得到的只不过是一阵轻微的晕眩。那股不屈不挠地将海浪推向海岸的力量胜利了,看!海浪增强了。啊,风向是不是变了?糟啦!帕洛马尔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到的有关海浪的印象被搅乱了,粉碎了,驱散了。如果他能够再把这些现象在脑子里聚集起来,便可开始认识过程的第二步,把对一个海浪的认识推广到整个海浪。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可惜帕洛马尔先生失去了耐心,他沿着海滩离去了,神经比来时更加紧张,思绪比来时更加混乱。


这个描写的是一个人观海潮时 视线里  海潮所发生的变化

关于这人写的这书   大部分读者的看法只是将其归结到哲思上去  媒体甚至也有一些抱怨说——可能只不过是资本主义下,日子过得太悠闲所导致的极其细致的观察而已

……可是我却觉得那人在反思他自己几十年写作生涯所犯下的可笑的错误

……写作这事光是不陷入可笑的境地就足够难了   写的人知道自己想说些什么  知道这些想说的东西全有根有据  从哪来  到哪去    会在人们身上发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  这些就足够难了……

……如果你说我写得没办法让你叫好  那我实在抱歉 我这么写是有我的目的的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6969/
一本书 来看看吧 不知道该怎么定位
就好像如果我说卡夫卡是科学家 肯定有人不答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4

好友

503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12-9-17 23:55:21 |只看该作者
芋头 发表于 2012-9-16 23:52
……观点本身没错就行了   难道非要讲出压死人的道理来才叫精彩……   

等等  我贴文字段过来

也是,我无意也无力去更改你的看法,你也同样地不能说服于我,那就各居其所各得其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