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9-12
- 在线时间
- 198 小时
- 威望
- 430 点
- 金钱
- 10792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72
- 精华
- 0
- 积分
- 2221
- UID
- 9636
 
|
短篇:任何事证实任何事
导语
众所周知,悖论往往要比真理有意思。这个标题本身是一个悖论。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那么的荒谬。关于人生的话题,我们可以无穷无尽地讲下去。这里先讲一个简单的关于爱情的故事。
你知道么?
爱让荒谬动人。
故事之一
13、14代表着人生最美好的年龄。他们就是这样的一对少年。13是美丽的文艺委员,14是个借读生。13齐耳短发,模样清秀,成绩优良。后来在一次体操汇演上,14除手拿纸环,跟众人在绿茵场上围着捆好的白色排出各种队形之外,做出了一件在他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事情。14给暗恋已久的13写去一封信。这封恐吓信的出现原因是13对一个戴眼镜的胖子在绿茵场上奔跑时露出微笑。显然,这是14所无法原谅的对爱情的极大挑衅。
故事之二
小镇少年的故事自然不会多么复杂。
一男一女,一个17岁,一个18岁。
每天中午,17从一条长长的街道上穿过去小铁厂给妈妈送饭。自行车的铃声由远及近。18照顾自家的水果摊,每天站在那里,看着街的另一头。果香融入阳光。同一条街。没人发17的夜晚何时有了18的影子,以及他躲在床上干过些什么和那个旧笔记本里写过的话。18在每个午后独自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她做过什么,想过什么,无从得知。我们可以看见她再次站到水果摊前时,两颊泛红,汗珠在微微耸起的胸脯上闪烁。车铃声从街的另一个方向传来,18看着他的脸,他的肩膀,他的一闪而过的背影。17注视前方,直到把饭盒交到妈妈手里,莫名的紧张还没有退去。他感到一阵眩晕。那种感觉叫他舒服。同龄人忙着相亲。17从18的水果摊路过都要卖几个桔子带回家。几乎天天如此。因为,家里每天都有一个姑娘低着头坐在他家大堂等他相看。夏天即将结束,17又骑车来到街上。这次是妈妈让他出来买水果。18低着头向瓜果上头掸水。午风迷蒙。17远远停下来,看了很久。后来,才推车走了过去。没人看见他们向街尽头的田野里跑去。17在树下紧紧抱住18,也没人看见他们嘴唇的磕碰。18抵不过17。也没人看见,她哭了。他愣住了,看着18,说:我就要结婚了……谁看见18一头扎在他怀里,摇着头,不让17继续说。其实,她也被许配了人家。树下的阴影不大,圆圆的,她把他按在地上热情亲吻,毛茸茸的阴影在他们白亮的肚皮上是被树枝切成一截一截。过了这个夏天,17和18将去过另一种生活。这个故事的结尾是,17起身,理了理头发,这时,一阵风吹来。他对身后落泪的18,淡淡地,不无假装地,说了一句:“桔子现在多少钱一斤啊?”
故事之三
一个朋友乘上了通往郊区的公车。老规矩,依次称其为25。
现在,25去拜访一个人。听说,一个当过模特的女人愿意放弃理想陪伴着这个人生活。这个人半躺在一张舒适的长椅上与不同的来客聊天。另一间房子则传出收音机里的声音。这种声音与30的语调极为相称,有时会令人产生一种类似回声的错觉。你几乎无法猜测面前这个人的所思所想。25总在你想好问题前转向另一个话题。例如,30刚开始说到了饮食问题。而我这个朋友想到某些香甜食物时,30又说女人最真实的部位其实是她们的头发!坏的假说有混淆证据的功能。朋友的记忆之所以不能成为证据的原因正是如此。我这个朋友喝了点酒,在这处郊区小宅里整整待了一天,为赶最后一班车,25不得不提出辞呈。他们在郊区广袤的夜幕里喊:快跑,快跑,快跑。坐在末班车上回望那个朋友时,30消失了,声音在雾中回荡。是的,一九八三年秋,他们所在的这个小城被雾气笼罩。25在一个叫“时代小区“的站下车。走了没几步,突然意识到有件事还没问清楚。25头痛欲裂,那件事的内容不翼而飞。这不重要,25跟自己说。谁能从30嘴里得到什么?一条此刻显得幽暗的街是发生故事的好背景,25一边走,一边掏出一根烟。吸烟有助于回忆。闭眼感受烟雾的论证。夜深了。喂——25在声音之后睁开眼,发现一个闻名于朋友之中的女人站在面前。在25还没有想到说什么时,28走过来问,你去哪儿啦?拜访一个人。25说。在一起,在这样的夜,那件没有内容的事情,以及这个穿着时髦的28。在这个时候,这种场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一个单身汉身旁。他们沉默着。28告诉25,自己要结婚了。25说,是哦?一个教师。28接着补充道,30的前妻我见过,很漂亮。可见并不是没有魅力的男人。25问,偏执么?哦,你肯定不会再选一个偏执狂。28跺了跺脚,她似乎不太喜欢我朋友这么说。你还没回答这么晚去哪儿?28问。25说:好像是我有一件事找个朋友问,酒喝得多,后来却没有问。28当然更加了解25。25说,我真想不起来了……这个问题没准我也能回答。25没理28,他们好像说过再见。直至,28追上来拉住我朋友的手,25意识到28一路尾随。想出答案了?25感到不安,又不愿被28发现。所以,说这不重要。
“我周围很少有共同的人认识这个朋友。30在我心中身份特殊,虽然认识没几年,似乎存在很久。30是什么人?在这个社会处于什么位置?这也不重要。”
两人走在黯淡的街上,黄色的灯光爬上树顶。也许,25需要打一个电话,这时,25看了看树顶。很久,电话里才传出疲倦的声音。25没有说话,便放下电话,冷漠地看着28……集中精神,28的身体包住25。一团活火在一定程度上燃烧。你不是要结婚了么?25再次问。28把脸扭过去,沉默了一会儿又扭过来。
第二天早上,电话响起。25迷迷糊糊听到昨天拜访的那个人的声音说:“昨天,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一团活火在一定程度上熄灭了。
未来是一团永恒的火。
……
这位朋友是前卫小说的追随者,这样的句子多次出现在他笔下。后来,30的研究方向转向诗人,更准确地说是研究诗人的灵感来源——女人。没错,谪居郊区的神秘人物自杀没死之后。我朋友说,30成了一个真正的诗人。你看,30强调任何事是证据的。可以无限制证实别的什么。证实自由。自由又证实了爱情、仇恨等。贡献假说的28是我第一个爱过的女人。而我不得不,告诉你,那个当过模特的女人是我这个偏执朋友最后爱过的……也许,任何一次拜访总是另有目的,我对此的描述也同理。
故事之四
它自一篇未完成的小说。我不是作者。所以,在这里引用若干片段,力争把想说得说清。注意,“我”不是甲。
“杀人是一件私事,母亲要我保守秘密。童年的梦境远离美好。它与红色、剪子、木棍、以及那些秘密有关。父亲去世时,我们活在恐惧中。后来,演变成了等待一些事情的发生。某个小流氓在后半夜跳进院子,摸进东屋,向北边的大炕走来。那人近在咫尺。小时候的我眯着眼睛偷偷在枕下摸出剪刀。村里的治保在院子里来回走动,好多人透过门缝露出差异的眼神。利刃成为公器。”
“我对鲜血产生好感。”
“任何事都难以避免沾染叙述者个人的影子。假如,听从母亲的教导。这个故事会以一个男人的死,或一个花季少女的入狱为结局划上句号。你遇上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乙怀了一个丙的孩子。甲拉着她去找丙。大学岁月,乙是爱情与性的始作俑者……后来是我,再后来是甲。我们不知道,丙会这么做。”
“……丙冲进房间,要我不要回宿舍。但甲不是乙,所以不能随便在某青年的房间过夜。对于这个房子,我隔几天过来整理一下。分手意味着我们是最后一次共同出现在这里。过去的就过去了。我想找机会跟甲解释下。在我离开前,看到了一把刀,我想起了和甲、乙当初的亲密……”
“没有,没有。为什么?显而易见,在丙的感知里,爱只有通过身体才能证实。我阻止不了发了疯丙。只能说:我爱你,你先把刀子放下。后来的事我在前边已隐约透露给大家。还有一点,母亲教我的杀人手法真是屡试不爽:只要有人进来了,别哭,哭也没人管,剪刀、菜刀、棒子都在这里,随意拿起它们中的一个,刺向黑暗中的危险。”
综述
几个故事实际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故事在平淡的朦胧之爱里发生与结束使它值得回味。和第一个故事的结构方式不谋而合。第四个故事由片段组成。没有必要将其连贯,知道它讲了一个姑娘因为童年阴影,失手杀了自己的男友的故事,实际上就足够了。我的要求不高,没人知道第一个故事中的写恐吓信的14;来到梦中18的身边,却因为某些无知的东西压抑感情,疯狂与其亲吻的即将结婚的17;以为世界无限清楚,却发现自己世界模糊不堪;用血证实爱情的“我”,历史源自母亲失败的爱情故事。他们是成长的恶果。我有点不愿相信,可在诸多事情面前,我们脆如薄纸,做倾向于悖论的大多数只是无奈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