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人合集《诗歌阵地》后记/房东

[复制链接]

28

主题

0

好友

125

积分

新手上路

船长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诗歌阵地》的综合手记



在冬天我们犯下了冲动的错误,在春天努力改正,然后在夏天争取将功赎罪――这就是有关《诗歌阵地》的抽象过程。



这七个过来人,五男二女,都拥有做爱的经历和经验,其中有谁跟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异性做过?这样比较私秘的事情,彼此之间没有探讨过。我们在一起就是针对文字和诗歌,然后喝酒吃饭。赶上心情和天气都还好,我们会结伴去郊外,看看那里的树和稻田。
我极其厌恶带有酸味或咸味的装B分子,他们实际上要比我的一些流氓朋友糟糕许多,他们首先与文字和文化有关系,然后阴阳怪气,然后喝酒不卖单,然后还装B……这样的装B分子不可深处,不可参入到我操作的事情中来。好在这七个人都不具备装B分子的素质,虽然在《诗歌阵地》的进程中,我们有过纷争和各自的坚持,那只是对待诗歌的态度,所有的论调和固执,都不可能令对方真的伤心或怀恨。我们在一起时,更多的是轻松和愉快。我喜欢这种拥有共同的谈资、同时又简单透明的朋友关系。
在《诗歌阵地》策划初期,我曾“别有用心”地向其他几位复述了那幅名画《祷告的手》的背景故事――
1490年时,杜勒与奈斯丁是关系极为密切的画友。生活所迫,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继续学画儿。后来两人协商并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作工赚钱来维持生活,另一个人则潜心绘画。杜勒很幸运留在了画布前,而奈斯丁则心甘情愿去打工。数年后杜勒在画界锋芒显露,于是他想与奈斯丁换位,让好友回来画画儿。可是在奈斯丁的住所,杜勒发现,几年的繁重劳作,奈斯丁那原本灵敏纤长的手指已变得僵硬弯曲,无法自如地握住画笔了……杜勒心痛至极,而奈斯丁却平静地面对神像,双手合十跪地为杜勒的成就真诚祷告。杜勒泪下沾襟,当场拿起画笔记录下了奈斯丁那双非凡的手,这就是后来那幅举世闻名的《祷告的手》。
而今,全球多个艺廊均陈列着杜勒的作品,其中这幅《祷告的手》表述着这一高尚的故事,无声地告诉观者何为爱心、付出和感恩以及怎样获得安慰、鼓励和力量。《祷告的手》首先令我感动和铭记,然后令其他几位片刻地沉默……
我是强调良好的朋友关系和为人风度比诗歌本身更重要。是的,我们这样的七个人是因为诗歌而“纠缠”到了一起,各自的习性和方式有一些反差,所谓的“个性”显而易见,我们在彼此适应,真正的求大同存小异,共同维护这种愉悦的关系。我们这个以诗歌为纽带的民间的一小股力量抑或沙龙,能够在现时北方的这座历史和文化极其匮乏的城市自然生存,这本身就很值得珍惜了。于坚讲过现在的诗人是“稀有动物”,我更愿意将此话伸展一下,并与草原、丛林、狼和马修·连恩放到一起联想……狼这种动物是有良心的,它们的意志和协作精神令我深为动容。我们这七个人几乎都有了马修·连恩的CD《狼Ⅰ》、《狼Ⅱ》,而我们更多的是聚在阿旭22层的那间设计室共同聆听,那略带悲情的苏格兰曲风会令我们沉默,那种氛围与有关诗歌比较贴近。



在《诗歌阵地》之前,有一些欣喜已降临我们中间――
阿力的两首已被《诗刊》(2004﹒2下半月)刊发,另有一首被《2003中国诗歌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选中;
阿后个人第二部诗集《少女和鹰》被收入“中国诗歌档案”并出版(李轻松作序),180首诗歌集中展示了其近年的心路历程。其更高产的是小说写作,只要在网上输入“张后”,然后搜索,就会看到相关情节;
阿虹被《诗潮》冠以“辽沈三狐”,9首诗作及相关随笔在该刊2004﹒3-4月号重点推出。随后其《与水与火一同呼喊的鱼》诗集首发式在鞍隆重举行(鞍山市文联、辽宁文学院、〈诗潮〉杂志社共同主办),包括李松涛、王宁、李秀珊、万琦、李见心、宋晓杰等国内知名作家、诗人数十位获邀出席并发表祝辞。
……
如果这些视作我们共同的资本,体现的应该是相互的肯定或彼此欣赏。事实上,我与上述的阿力、阿后和阿虹已相识许多年,只是以前没有太多的往来。他们始终与诗歌为伍并坚持诗歌写作,而我则一度偏远了诗歌。突然有一天,诗歌的光芒再度耀眼,我发现他们就站立在诗歌的一旁,于是我们互相走动,一同做与诗歌有关的事情,进而彼此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谁要见谁会打电话说:我想你了。这种话语虽然有些肉麻,但我们之间说起来除了也会麻酥酥的,更相信对方是真的。
七个人当中,长发小子青皮是个自视清高的鬼才,他画西画儿、收藏地下电影包括解析摇滚和爵士乐(他更应该生活在北京),这些作为艺术元素,被他在诗歌写作中充分利用,那种异想和律动显而易见,那种个性或风格浸透了文字。
谭子险些变成我老姨,她其实是个会针灸的医生,我们相识的时间很短。有回我打电话给她,她上来就说:大外甥找我啥事……我清楚她是真的听错了,我也知道她这人很爽直。她说自己是在乡村长大的,有一些土气,同时具有纯朴的情愫。这在我看来好极了,如同她的诗作,原始的纯粹的表白,加上来自土地的力量。就《诗歌阵地》而言,谭子文字的踏实和意向的坚定与阿力部分“工厂诗歌”具有了呼应的巧合,同时也厚重了这本集子。然而,在这之前,我老姨几乎未公开发表过诗歌作品。
而眼镜兄弟阿旭写诗是典型的“近墨者黑”。他的职业是平面设计师,有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文字与图片与书籍与创意与设计与印刷总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与阿旭总是密不可分。一来二去,阿旭也沾染了诗歌,且出手不凡。三月间,那些在《中国诗人》杂志特别论坛上署名“张旭”的诗作,基本没露什么破绽,并一再得到诗歌网虫们的肯定,内心细致的阿旭因此进一步树立了诗歌写作的壮志。
轮到我,中间10年未触及诗歌,有愧于心。02年冬天忽然就想写了,抛开了所有破事儿,强迫自己沉静下来,投入到文字当中,半年后出了本诗集《夜域》,更像是关于诗歌的一份自我检讨。然后尊重内心,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写作。仅此而已。



在此涉及一下诗歌的内部问题,我对去年一篇关于北岛的访谈《热爱自由与平静》印象深刻。虽然这篇访谈传播范围有限,虽然此前北岛已做了很大程度上的诗歌写作的自我否定,但访谈中所传递出的某些信号是具有国际性和特殊价值的。北岛说,不一定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生活细节也好,宏大题材也好,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诗。但诗得有激情和想象力,得有说不清的力量和让人晕眩的东西;关于国内诗歌现状,北岛还说,总的印象是中国的诗歌处于低潮,这和中国新诗的灾难性历史以及脆弱特质有关,也和突如其来的商业化压力有关。所谓低潮或高潮必须有参照系。我的参照系是20世纪上半叶,那是世界诗歌史上最辉煌时期,产生了很多大师。那时的战争、离别、痛苦,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苦难的艺术。自50年代后,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这并非意味着苦难不复存在,而是人们不愿再正视它,越来越繁荣的电视等声像媒体,正迎合甚至创造了这种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诗歌问题……
我并未将有关北岛的这篇访谈推荐给其他几位重点阅读,但北岛的一些话语令我有了一番反思,以至在诗歌取向上有所调整。其实北岛尚未提到如今电脑网络的汹涌以及对写作者的影响。网络的便利是显见的,但是泛滥和虚张的毒副作用一并存在。眼下,网上的诗歌论坛就有数百个,但真正对得起神圣的诗歌的没有几个,反倒是吸引和传播了众多的伪诗人。由于论坛的便利或轻易,导致了大片的浮躁、虚假、恶俗、勾结、诋毁,聚众而诗不过是表面的繁荣而已。我们其中的哥几个(包括我)也曾一度热衷于某个诗歌论坛,白天不见晚上论坛上见,相互捧捧、开开玩笑,不过如此。时间久了,各自均觉乏味,也就不扯那个了。面对一些看似热闹的诗歌论坛,现在哥几个更愿意作个冷静的看客。对此,阿后说过,网上的评论你千万别太在意,如果你太较真儿了,你本身就是个“病人”



我理智地认为,阿力、阿后、阿虹、青皮、谭子、阿旭,我们这些人当中有几个就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诗人。这种最好并不是最出彩儿或最知名;这种最好是我流览了近一时期大量的主流诗刊、选本以及论坛并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面对诗歌作品,我很少会受相关评论的影响,谁都知道现在一些所谓的评论,里面会掺杂些什么。这种最好的自信是坚定的,同时也是对得起良心的,因为在我阅读或聆听他们的诗歌作品时,时常会被一些动机或词语或智性所打动,而这种感觉在面对诗刊、选本、论坛时绝少出现。虽然如此,我们这些人还是具备相当的自省意识,正如北岛评价国内诗歌现状所言,我们并未越脱这样的诗歌族群和现实环境。
我们进行诗歌写作的前提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就是为了有效地平息自己的相关情绪。譬如来自生存、体验、压力、观感、喜欢、伤悲,而写作诗歌、记录经过了思考调和的文字经历。这种说法也许能够代表其他几位为何写诗的自我拷问。
是的,年少时是将诗歌当作大事儿来做的,是属于崇高理想范畴的。现如今,保守地解释(也许更确切):更多的是为了消解内心交战或积郁而写诗。“身有疾患,心能忍受;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圣经所言),教徒们的内心忧伤,上帝会为他们承担或抚慰。而我们七个人都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神圣澄明的诗歌因此承担或化解了我们心灵的忧伤。诗歌因此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出口。
我们经常在喝酒或对话时友善地相互告诫:要减免平庸,选择自己的方式!而观念的进化迟早会改变各自的生存方式。当然,诗歌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机遇我们都不会放过。不过,我们好像对诗歌更看重一些,因为诗歌所带来的快感确实更强烈更持久一些。



之所以定名《诗歌阵地》,并非好战或坚守什么。只是我们这七个人如同一个班的战士般团结友爱并充满斗志;如同战士维护集体荣誉般维护着诗歌的尊严;如同战士爱护手中钢枪般爱护着手中的钢笔。
之所以邀请巴音先生作序,是因为这个春天,巴音已迁居我们所在的城市,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是因为巴音同时是我们所敬重并熟稔的诗人。

房 东
2004年5月8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7 5:52:3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坚强起来才不会丧失温柔 ■放松下来才不会扭曲生活 ★★★★★★★ 山友/驴友/色友 影音/器材/四驱 ★★★★★★★ ■房东【视觉日记】http://my.photops.com/blog.asp?name=v1812v ■v1812v@sina.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