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3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威望
- 25 点
- 金钱
- 538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144
- 精华
- 0
- 积分
- 3078
- UID
- 131

|
对同时代的波兰诗人也做出了评价。在指出他们缺点的同时,米沃什肯定了他们“把十九世纪浪漫派的波兰民族主义文学拉进现代世界的努力”:
这里从未有过这样一团昴星!
虽然他们的话中有些缺陷,
一种和谐的缺陷,就像在他们的大师那里。
变化的合唱队并不十分类似
普通事物的混乱的合唱队。(22)
也有对二战时纳粹罪行的揭露:
在城镇,一颗子弹造成一个严酷的痕迹
在自产烟袋附近的人行道上。
整个夜晚,在城市的郊区,
一个犹太老人,抛在粘土坑里,奄奄一息。
他的呻吟在太阳升起时才停歇。
维斯瓦河是灰的,它冲刷着柳树
并形成浅滩沙扇形的沙砾...
那儿风带来了火葬场的气味
和一阵村庄祈祷的钟声……(23)
由于距离,过去的一切反而变得更加明晰了。这种被海伦.文德勒称为“全景镜头”式的描述显示了米沃什诗歌的进一步成熟。(24)诗中保持并发扬了米沃什固有的特色:对往事的追忆,和由此带来的困惑和忧伤。但现在这种往事不再是孤立的,而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中沉思的调子和自省成分也得到了加强。而这些,正是挽歌的必要因素。当然这首挽歌并不是写给某个人,也不是写给二战时的死难者,而是为了二十世纪衰落的文明,为了时间和历史,确切说,是出于一种救赎的目的。
在一首写于1945年的诗中,米沃什就曾提到了“拯救”:
不能拯救国家和人民的
诗歌是什么?
一种对官方谎言的默许,
一支醉汉的歌,他的喉咙将在瞬间被割断,
二年级女生的读物。
我需要好诗却不了解它,
我最近发现了它有益的目的,
在这里,只是在这里,我找到了拯救。(25)
米沃什抨击了当时波兰诗坛上无关痛痒、含意不清和浅显幼稚的诗作。他相信诗歌的力量,认为好诗应该具有一种拯救的作用。但这种“拯救”在这时还更多停留在一种现实的层面上。我们似乎应该把这种“拯救”同他后来提出的“拯救”慎谨地区分开来。而在《诗论》中,米沃什对拯救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反复追问如何才能实现拯救的同时,表示出他的疑虑:
靠什么词到达未来,
靠什么词保卫人类的幸福――
有着刚刚出炉的面包的味道――
如果诗人们的语言不能找到
有对下代有用的旗帜?
我们至今未被传授。我们一无所知
如何联结自由和必需。
在“自由”和“必需”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非易事。米沃什深知自由对一个人的重要,但他并不忽视自己对历史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在他看来,最可怕的莫过于遗忘。消逝了的过去并不是真正消逝,如果它们还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消逝的过去一旦被遗忘,那就意味着它真的消逝了,我们也就断绝了与过去一切的联系。在二战期间,米沃什就曾想到了罗马的鲜花广场,想到了曾在那里被烧死的布鲁诺,一个当年被视为异端又在几个世纪后视为真理的捍卫者和圣徒的人:
在火焰熄灭之前,
小酒馆重新挤满了人,
一筐筐橄榄和柠檬
重现在卖主的肩上。
......
当罗马和华沙的人们
经过殉难者的火葬堆时,
讲价,大笑,求爱。
还会有人读到
人性的消失,
读到遗忘产生在
火堆熄灭以前。(26)
米沃什的痛苦是双重的。他的痛苦并不在于布鲁诺的被处死,而在于当时旁观者的无动于衷和此时在这场战争中人们的冷漠和麻木。战争和不幸造成了时间的断裂,人们迫切需要忘记那些痛苦的经历,以使开始新的生活。这就使时间的通道被切断,过去和现在无法联结,也无法通向未来。米沃什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努力恢复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时间具有双重性。我们生存在时间中,只有当死亡的到来,我们的时间才会终止,因此,时间和我们的生命密切相联;另一方面,时间的流逝无情而残酷,它带走一切美好和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生命。而战争和战力带来的暴力、破坏,又在加速着时间的这种进程。和原始的人类一样,在米沃什看来,语言具有一种咒语的力量,它通过复述可以使逝去的一切重现,并得到永存。这就使我们充分理解了为什么时间成为米沃什的一贯主题,理解了为什么在他的诗中有着那么多的对往事和死者的追怀。挽歌的意义不仅在于悲恸已逝的,更在于使逝去的一切通过词语得到再生,以战胜遗忘,使时间得到拯救(“我们该怎样守护它?靠叫出事物的名字”。《一个请求》)。(27)
在《阅读》(28)一诗中,米沃什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尽管他再一次肯定了文字的力量(“比刻在石头上的铭文更耐久”)并能从中发现“真理高贵的言说”,但通过和古老希腊文字的比较,米沃什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个新的纪元(指耶稣降生)/并不比昨天遥远”。一切都没有多大的不同:恐惧,渴望,橄榄油,葡萄酒,面包,甚至习俗。历史不断重复,今天的一切无非是昨天的重演,“二十个世纪就像二十个日子”。
“人类的真正敌人是概括。/人类的真正敌人是所谓的历史”。在《诗的六首演讲辞》(29)中米沃什这样宣称。他在诗中提到了一位被人遗忘的图书管理员雅德维加小姐,二战时她被困在炸塌了的房屋的掩体中,但没有人能够救她,她敲击墙壁的声音一直持续了好多天,直到无声息地死去。生命是具体的,不能被简化为干干巴巴的数字,或历史学家简约而冰冷的叙述。这里米沃什并不是要否定历史这一学科,而要说明只能通过艺术才能更好地还原真实的历史。
面对二十世纪数不清的灾难,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米沃什也同时陷入深深的疑惑,甚至对上帝表示出怀疑和责难:
上帝真的要我们失去灵魂
只有那样他才能得到完美的礼物?
《大师》(30)
上帝不会为善良人增加羊群和骆驼
也不会因为谋杀和伪证带走什么。
他长久隐匿着,...
《忠告》(31)
在不幸中赞美上帝是痛苦的,
想着他不会行动,尽管他能。
《在圣像前》(32)
甚至天使,也“被夺走了一切:白衣服,/翅膀,甚至存在得。(《关于天使》(33))”。而:
下面,一切都在瓦解:城堡的大厅,
大教堂后面的小径、妓院、店铺。
没有一个灵魂。那么信使会从哪来?(34)
米沃什对待上帝的态度多少使我们想到了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后者出身于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但在他几乎全部的作品中都反复展现了人类的痛苦和绝望,并由此探询人和上帝的关系。在对待上帝的问题上,米沃什有伯格曼看上去非常相似。也许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对上帝的某种信仰,他们的怀疑可以看作是出自艺术家的良知,而前提正是具有或曾经具有这方面的信仰。如果从根本上否认上帝的存在,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也就没有必要在他们的作品反复追问(和上帝的关系问题一直成为困惑着人类的难题)。事实上,天主教思想和欧洲的人文传统(包括唯物论)对米沃什的思想都有深入的影响。在台湾学者郑树森1980年对米沃什的访问时,米沃什就谈到他正试图把《旧约》译成带中古圣经味道的波兰文,米沃什的朋友王红公也谈到米沃什“近年来信奉天主教,很虔诚”(35)。在1987年的一次访谈中,米沃什引用了一位波兰诗人的话:“上帝同意我做无神论者”(36)。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自嘲意味的悖论,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上帝存在。
当然,能否成为优秀诗人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信仰,而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真实地抒写他的时代,即使这与他的个人信仰发生矛盾。在米沃什的诗中,上帝或许只是事物存在的一个依据,他宁愿赞美理性,因为这是人类自救的一个更为适用的武器:
人类的理性美丽而不可战胜。
没有栅栏,没有铁丝网,没有化成纸浆的书,
和流放的判决能压倒它。
它用语言创立了全人类的观念,
引导我们的手,我们用大写字母写下
真理和正义,谎言和压迫用小写字母。
它把应该放在上面的事物放在上面,
是绝望的敌人和希望的朋友。
它不分犹太人和希腊人,或奴隶和主人,
把世界的产业交给我们去管理。
它从痛苦辞语的粗俗噪音中
解救出朴素而明晰的语句。
它说太阳下面都是新的事物,
张开过去冻结的拳头。
美丽而又年轻的是菲罗-索菲亚
和诗歌,她的服务于善的助手。
昨天自然才迟迟祝贺她们的诞生,
这消息被独角兽和一个回声带到群山。
她们的友谊美好,她们的时间没有终结。
她们的敌人把自己交给了毁灭。(37)
真理和正义被用大写字母写下,因为它们代表着人类的理性和良知。正如他所说:“诗歌最重要的特质是给人生经验一种肯定的评价。我们这个世纪的诗,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有着过多的否定和虚无。想到这点,我就觉得很悲哀,每当我们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生存充满着恐怖和苦难时,诗人们眼中的世界使成为黑暗的一团,刻结着各种冷漠残暴的力量。然而,在我个人的生活历程中,我常看到人性的崇高和善良,在危险的时刻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我的作品多少表达出我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因此,我自认我写的诗还有点价值”。(“在接受《旧金山纪事报》记者摩纳.亨宝森访问时的回答”)。我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作为一位目睹了二十世纪人类灾难的诗人,在米沃什后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对法西斯主义和专制暴行的痛斥和鞭挞,他只是平静地展示和分析。这种客观和冷静反而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更为明晰的理性的力量。他谈到他喜欢人们把他的诗称为“哲理诗”,因为“它表明了对于世界即十分真实的世界的某种态度”。他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揭露罪行,而是探讨二十世纪的历史和人性中善与恶,这就是他的诗中有着那么多的追问,并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自责甚至忏悔的原因:
……当多年之后我回来,
我用外衣蒙住脸,虽然能够记得
我没有偿还债务的那些人都已不在……(38)
正是在这种自省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平静语调后面的痛苦和困惑,也正是通过自责,痛苦的情绪才能找到通向外界的出口。
米沃什的反思源于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然而,他还不能算是十足的悲观主义者,至少他的部分诗歌并非那么沉重。他也写过一些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我们可以把这视为他全部作品中的华彩乐段,也可以看作他要极力使自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的努力:
在月亮升起时女人们穿着花衣服闲逛,
我震惊于她们的眼睛、睫毛,以及世界的整个安排。
在我看来,从这样强烈的相互吸引中
最终会引发终极的真理。
《在月亮》(39)
多么快乐的一天。
雾早就散了,我在花园中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的上面。
尘世中没有什么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去妒忌。
无论遭受了怎样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我曾是同的人并不使我窘迫。
我的身体里没有疼痛。
直起腰,我看见蓝色的海和白帆。
《礼物》
噢,多好的黎明在窗子里!鸣炮致敬。
摩西的竹筏漂下绿色的尼罗河。
凝然站立在空气中,我们飞过鲜花:
可爱的康乃馨和郁金香摆在长桌上。
也会听到狩猎号角的吹奏。
无穷无尽的地球财富:
百里香的芬芳,枞树的色彩,白霜,鹤舞。
每种事物同时存在。或永恒。
没被看见,没被听到,但它仍存在过。
没被琴弦和舌头表达,但它仍将存在。
草莓冰激淋,我们在天空中融化。
《惊异》(40)
当女人们穿着花衣服在月亮底下漫步,诗人在被她们强烈的吸引中,领悟到了一种终极的真理,即爱情;而从在花园里干活这样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中,诗人也感到了生命的充实;《惊异》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世的财富,即自然的美,它们并不依存于艺术和人类的语言。唯物论思想在这里似乎得到了体现。虽然历经劫难,但米沃什仍然相信爱(“世界应有一点点友爱”。(41)),喜爱短暂的事物,因为:
有太多的死亡,这正是为什么钟情于
那些辫子,在风中鲜艳的裙子,
和不比我们更耐久的船……(42)
诗人主张并鼓励人们去感知并享受尘世的快乐,即使这快乐是短暂的。我们不妨把这看作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当然很好,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正是经历过一连串的不幸,正是对时间的本质有着深切的感知,诗人才转向了普通人的生活:“随着渐渐消失的时代/人们学到了重视智慧和纯朴的善”(《契里科咖啡馆》),或者毋宁说,他是在遮掩或说服自己忘掉内心的痛苦。因为过去的一切不断地袭扰他,包括那些死者:“那些名字被抹去或踩在地上的人/不断探访我们(《契里科咖啡馆》)”。尽管他可能真的认为生活即是幸福(“赞美生活,即幸福”),但人活着所要学会的不光是死亡,也是活着本身(这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抗争后的妥协):
我曾想:这一切只是准备
学会,最终如何去死。
……
但在我街上的一个截瘫者
被他们推着他的轮椅
从树荫到阳光下,从阳光下到树荫,
看着猫,叶子,汽车的铬钢,
喃喃自语,“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时光。”
这是真的。我们有美好的时光
只要时光仍然是时光。
《一个错误》
米沃什的风格朴素而强烈。他并不过分追求形式和外在的诗意,但他的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也许是理性和道义的力量在诗歌中得以体现的缘故。他常常使用散文化的句子,没有更多的修饰,显得自然流畅,有时甚至显得直率。从表面上看,他多少有些像惠特曼,但却与惠特曼有着很大的不同。惠特曼的思想更多来自爱默生,充满美洲大陆的乐观的情绪,相比之下甚至显得有些自大,但米沃什却更加明晰,沉郁,甚至忧伤。就精神气质讲,米沃什属于古典主义,代表着欧洲文化的传统。只要你仔细凝听,就会听到时间脚步的回声。
米沃什称得上是多产,自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冰封的日子》后,他共出版了十余部诗集,还有几部论文集和两部小说。1991年,他以八十高龄出版了诗集《外省》,里面收集了他1987――1991年创作的诗歌,1995年又出版了诗集《面对河流》。里面的作品虽然明显松弛下来,但诗人仍然热情不减。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更多让位于对早年生活的追忆:
一支长笛的悲诉,一面小鼓。
一小队婚礼的队伍伴着一对夫妇
走过村庄街道上的土屋。
穿着多白的缎子的新娘礼服。
要用多少攒下的钱缝它,攒了一辈子。
长笛向着干躁的鹿一样的颜色的山诉说。
母鸡在干肥堆上刨着。
我没有看到它,我召唤它听着音乐。
乐器们为自己演奏,在自己的永恒中。
嘴唇发热,灵巧的手指弹着,那么短的一刻。
很快这庆典沉入大地。
但声音持续着,自发,得意,
为着曾经逗留,每一次返回,
脸颊的接触,房屋的内部,
以及编年史没有提到的
人类生活的细节。
《在音乐中》
这是河畔的草地,葱郁,在干草收割前,
一个六月阳光里的美好日子。
我搜寻着它,找到了它,认出了它。
青草和花朵生长在我童年就熟悉的地方。
眼皮半闭着,我承受着光。
气味贮藏着我,所有的认识停止。
突然我感到我在消失并快乐地哭泣。
《草地》(43)
在前一首诗中,故乡早年婚礼仪式的场面得到了再现;后一首则是作者在多年之后在家乡寻找童年草地的经历。这并不能单单看作是一种怀旧,他写下这段“编年史没有提到的人类生活的细节”,也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历史性会这样展现它自身,以建筑的细节,风景的地貌,甚至像使我回想起异教祖先的在我出生地附近的那些橡树。然而,只有意识到我们所热爱的一切正面临着被践踏的危险,我们才意识到了时代......”(44)
诗人也在总结他的创作:
呵,至高的主,你决意让我成为诗人,现在是我
呈上报告的时候了。
我心里充满着感激,开始明白了
那职业的不幸。
实践着它,我们了解了太多人类
奇异的品性……(45)
诗人把他一生的写作称为“一次探险,不是为了搜寻完美形式的金羊毛,/而是寻求像必需品一样的爱。”他了解人类“奇异”的品性,了解他们的弱点,错误,甚至罪行,但他没有放弃对人类的爱,似乎也没有放弃希望:
在每次日出时我放弃了对夜晚的疑虑,迎接着
一个最珍贵的幻想的新的白昼。
米沃什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勇气和道德力量。他可能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相信真理和正义的作家。在看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应该注意到他内心深处的巨大的难以排解的矛盾。在米沃什的诗中,他以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二十世纪,他挽歌式的写作使我们从中目睹了战争和专制制度带来的混乱以及人类的伤口,使我们意识到了时间的残酷性, 也唤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乃至疑虑:
但对于我们最贵的终结在哪里?
同样毁灭和拯救我们的时间在哪里?(46)
我知道我会用被征服的语言说话,
比起古老的风俗,家规,圣诞节的金箔,
还有每年一次的欢乐颂歌,它并不持久。(47)
(张曙光 诗人 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