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老牌杂志站在悬崖边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8 16:5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国老牌杂志站在悬崖边
  2009-03-18 15:09:10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编辑:杨玉国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本报记者/李静
  
    它们都有过多年辉煌,但财务窘境是难以摆脱的梦魇
  
    近来,国外媒体报道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美国出版业步履蹒跚,业内代表美国读者文摘协会公司已经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这条震动传媒业者的消息传开之后,该公司的中国分支机构立即出面辟谣。尽管该公司高层信心十足地表示,《读者文摘》的运行情况相当正常,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深化之际,任何一家企业的信心都要遭遇市场的残酷考验。
  
    毕竟,近年来已经有多家美国老牌杂志,由于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或轰然倒下,或步履蹒跚。他们都有过多年的辉煌,对美国乃至全球文化都曾经施加了深远的影响。
  
  http://gb.cri.cn/27824/2009/03/18/3245s2461210.htm
  
  《读者文摘》应对困境
  
    1922年创刊的《读者文摘》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2004年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达到1000万册,目前有50个版本,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读者文摘协会公司还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共发行92种杂志,经营65个网站,每年销售6800万件书籍、音乐及录像产品。
  
    过去的80多年里,这本幽默、励志、关注邻家小人物的杂志被称为“美国人的心灵鸡汤”。在美国,人们认为它“比《纽约时报》更能影响美国人”。甚至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尼克松在第一次竞选总统失败之后,读了《读者文摘》后才鼓起勇气,在第二次竞选中成功当选。
  
    这样一家金牌老店的破产保护传闻,许多人都会认为是空穴来风。《读者文摘》中国分支机构负责人史永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辟谣说,这条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报道可能与美国公司近来的一项举措有关。他说,美国公司与Kirkland and Ellis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法律咨询合作关系,而这家律师事务所以处理破产程序和企业重组而闻名,这样的合作随即被好事媒体误读。史永强还说,《读者文摘》不但没有破产危险,而且还在考虑扩张中国地区的业务。
  
    尽管如此,读者文摘协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面临困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公司今年1月出台了积极应对经济衰退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球裁员8%,约为280人,同时还执行其他的成本削减措施。公司还表示,计划在第三个财务季度以公司收入情况来考察裁员的效果。
  
    史永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读者文摘协会公司与全球许多公司一样,面临着金融风暴的冲击,为此公司采取了积极节流、缩小人员规模等应对措施。不过,他声称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仍属健康”,就要等待今后数月内的经营情况来验证了。
  
    《纽约客》临危换将
  
    今年年初,美国杂志业巨头康得纳斯出版集团更换了《纽约客》杂志的发行人。在这个位置上仅仅工作了不到两年的德鲁·斯库特,让位于在《康得纳斯旅行者》担任发行人达15年的丽莎·休斯。《纽约客》这次更换发行人,据说是由于广告量急剧下降。
  
    康得纳斯出版集团在发出任免消息后还透露,此前一年,《纽约客》的广告量减少了26.8%。《纽约客》2008年年初还是盈利的,年底却出现亏损。这样的局面使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查克·汤森德认为,斯库特也许不太适合再担任这份杂志的发行人。集团对接替斯库特的休斯寄以厚望,希望她力挽狂澜。但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2009年,休斯面临的局面恐怕比斯库特还要困难。
  
    在《纽约客》的年轻时代,人们不会热衷于谈论它广告如何之类的问题,而是对它的文化品位更感兴趣。
  
    1925年,一个带高礼帽、单片眼镜的卡通绅士出现在《纽约客》的创刊号上,从此成为这家著名文化杂志的象征。有人说,《纽约客》代表了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知识分子。20世纪中叶,《纽约客》是当代美国一流小说的首发地,文学界甚至有了一个词叫“纽约客作家”,他们包括塞林格、厄普代克等人。《纽约客》的编辑也不乏文化名人,比如E·B·怀特,他被称为美国20世纪最好的散文家。相信他的作品《夏洛的网》,你一定有所耳闻。
  
    这样的风格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此前和80年代的头几年,《纽约客》读者群和发行量都相当稳定,基本上持续保持盈利,1981年的利润达到历史最高的1500多万美元。但是从1984年以后,杂志连续10多年亏损,90年代初一度濒临绝境,直到20世纪后几年才恢复盈利,但当年的辉煌景象已然不复得见。
  
    近30年里,《纽约客》频现财务困难,一如它在通俗与高雅之间的摇摆不定。可见,要摆脱如今的困境,还不仅仅是个克服经济危机的问题。
  
    《生活》杂志三起三落
  
    2007年3月,全盛时期发行量超过1300万册的《生活》杂志宣布停刊,其出版商时代集团声称,该杂志将搬到网络上继续发展。1936年创刊的《生活》一度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这本以图片新闻为主的杂志,当年吸引到海明威这样的著名作家撰稿,其地位可见一斑。
  
    然而,近几十年来,《生活》杂志处境尴尬。首先是上世纪70年代由于销量每况愈下,作为周刊的《生活》不得不宣布停刊,此后只是间或作为一本特刊发行,一直到1978年才以月刊的形式再度出版。然而,由于复刊后的《生活》经营理念和定位不够清晰,再加上数码照相技术的出现和网络的兴起,导致照片的拍摄和传播从专业领域走入寻常人家,因此这份杂志于2000年再度宣布停刊。
  
    2004年,《生活》再次复刊,可这次它居然“降格”成了《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100多家报纸在周末时赠送的一本增刊。由于一些报纸发行量很大,因此《生活》就发行量而言似乎又重现了往日的荣光。可惜好景不长,近年来各大报纸发行量逐渐降低,其他免费增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份命运多舛的杂志还是选择第三次停止发行。
  
    时代集团称此次停刊的原因是:“随着报业的衰落以及对报纸增刊分类广告的预测,已不足以保证周刊《生活》在未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该集团执行总裁安·摩尔也说:“市场自2004年10月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生活》)已经不再适合作为报纸的增刊继续出版。”
  
    杂志社专攻网络版
  
    近年来,由于纸张价格上涨,印刷业的成本普遍增高。再加上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纸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在遭遇变革的传统纸媒体当中,杂志可谓首当其冲。因为与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杂志的特点在于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图片精良,总而言之讲求精耕细作,如此风格很难适应速食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雪上加霜的窘境便成为许多杂志社难以摆脱的梦魇。
  
    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包括杂志社在内的传统媒体这些年都纷纷开辟新的经营渠道,譬如推出手机报、无线新闻网、手机WAP网站,手机电台等业务,互联网则是它们的第二阵地。无论是《生活》,还是《纽约客》和《读者文摘》,都早已开辟了网络版本。
  
    同时,美国还有许多创刊时间较晚的杂志,也已经停止发行印刷版,专攻互联网。譬如拥有27年历史、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20万册的《PC Magazine》,宣布从2009年年初起只保留网络版。另外,1987年创刊的著名电影杂志《首映》(Premiere),也于2007年4月休刊,只出版网络版。
  
    然而,杂志的网络版远没有许多报纸的网络版那么成功。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更新迅速、求异求变的旨趣,要求传统杂志从业者调整思路,方可适应这种新的载体。
  
    新闻链接 / LINK
  
    报业巨头艰难度日
  
    在美国,传统媒体的另一大分支——报纸,尽管在开辟互联网版本这一举措上比较成功,但各大报社同样在经济危机的瑟瑟寒风中度日如年,甚至沦落到破产的境地。美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年3月至9月期间,全美507家日报的发行量减少了4.6%。由于发行量和广告量减少,利润大幅下降,报纸纷纷缩减开支,减少派往其他城市的驻点记者。
  
    旗下拥有《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媒体公司,由于无法清偿高达121亿美元的债务,于去年12月申请破产保护。另外,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下属的《今日美国报》,以及传媒业巨头默多克麾下的《华尔街日报》的利润率也大幅下降,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拥有《纽约时报》与《波士顿环球时报》的纽约时报社则于3月9日发表声明说,公司将出售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部分楼层,以筹集2.25亿美元以缓解资金紧张。同时,该公司已经停止股票分红,并且正在实施裁员和出售资产等举措。
  
    同一天,美国另一个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公司宣布,将裁减1600个工作岗位,裁员比例达15%,同时高管减薪10%。(李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9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