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第二封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2 13:35: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彼得三世的异国恋
                                      第二封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谨以此文向大师弗兰兹·卡夫卡致敬
尊贵的科学院的长官们:
    承蒙诸位的厚爱,邀我向贵院呈交一份关于我迄今为止的猿期生活报告,我深感荣幸。
   感恩上帝的厚爱,总的来说,从我有自己的记忆到距今不太远的一段时间里,我的生活一直都十分满意,我所说的‘十分满意’是因为我很清楚什么是不‘十分满意’的生活。诸位也知道,我所谓的满意生活直接来源于当年那只从黄金海岸而来的‘红彼得一世’。是的,我把那位睿智伟大的先辈追封为‘红彼得一世’,到如今我就是‘红彼得三世’了。对于先辈的荣光我时时铭记于心,但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便是时间,而浪费财富是不容宽恕的,故我并不打算在此多言于他,否则也许会有人误认为我是要借助先辈的荣耀来装扮自己。我对自己信心十足,这也代表了我所处世界的国家和人民的坚固信念。
   一直以来,除了当年必要的学习——就像你们的小孩子要上小学大学一样,当然,我的学习能力不用质疑,这一点在‘红彼得一世’身上早已十分明显了,顺便提一下,我对西方文化中的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论文就是《论西方美的传播》——我的事业生活舒适而平静,充满了乐趣,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自然主要也归功于人们对我的乐趣。其意义非凡,并非只是单纯的欢声笑语,还在于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和使命。可以说,我们这一家族甚为特别,从红彼得一世起到如今的我,都是在人们有意识,精心设计计划好的知识海洋中诞生的——我们生命之崭新、之彻底、之纯正无与伦比,堪称一个跨时代的典范。包括“红彼得一世”及他那些老师在内,我们都是成功的。
   当然,时光飞逝,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我的生活也不例外。坦率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我说话做事总显得有些委婉,这可能和中国有关——坦率地说,我的事业和生活发生了微妙的···不,是很明显的变化。我们彼此之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变的冷淡,所从事的那些事务都变的按部就班地兴趣索然了。但同时我们又更加渴求新的目标,新的方向,新的世界图景,传播知识和美。至少这最后一点我们是共同的,你们的报告不也因此而产生吗?我很早就不再满足于从前的生活,参加宴会、学术研讨等之类的事情,更多的是上电视台参加那些表演秀,访谈节目,去大学演讲,我热心向任何一个公众传播我的思想和知识——传播的非常广泛,好评如潮。但我得承认许多人对我的热捧还是抱有猎奇的心态,而不是对我表演的真理性和艺术性的欣赏和共鸣,人的世界难以测度啊,但似乎我天生就适合作这一行,舞台仿佛就是世界的中心,我不能说我已经获得了成功,我担心这会限制我前进的步伐,还有许多路要走呢。可能诸位已经知道不久前我发行两张摇滚乐专辑的事吧——这绝对是一个堪称伟大的举动,以此,我跃入了更高层次的文明阶段,而不仅仅是一个象模有样的明星。
面对如此多的谬赞,我承认当时飘飘然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就有一位小报记者毫不客气地提醒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注意不要露出太多浓厚的皮毛······不管他是善意还是恶意我都平静地心领了,至少他还没有说那是猿的天性,人性都有许多缺憾,何况猿性呢。尽管我并不在意这些议论,但对我还是形成一定的身心压力,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注意我的皮毛会隐含一个重大问题。我决心寻找突破,寻找新的空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除了必要的应酬,我都自己一人待在房间里,做了一个宅男。此一行为,也招致了许多人的指责,但我不以为然,因为我不想由人来作评判。我不是在躲避什么,而是寻找——有关这一点,我必须说,这绝不是哪怕一个普通人所能到达的境界,不被理解是孤独的,我仅仅以此为契机努力实现自己久已立下的愿望。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务必再次真诚地感谢那些媒体朋友们有意无意的监督,这和他们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总是彼此关联。诸位,至此,也可以说这份报告才刚刚进入正题,嗯,看来我是太委婉了,也足以说明我涉入此事之深。——一场刻骨铭心的异国恋情,与一位生长于上海的中国女孩的爱情。
    众所周知,迅速“和平崛起”的中国,让几乎每一个有头脑的人不得不去关注,我并非跟风似地去关注,那是一片古老伟大广阔的大地,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一块梦想之地啊。不是吗,你们的先辈也早已在那里经历过许多种种恩怨情仇的事,历史从未断层。
    我们相识于一个国际交友网站。我们的相遇并非偶然,一开始我就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位热爱西方的中国姑娘,而她正好也是有意识地在寻找一位对中国有兴趣的西方男人。所以最初的交往十分顺利,而坦诚相待必获真情。最初让我惊讶的是她对我们国家的了解如此之多之深,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深的倾慕之情。这绝对是一个好讯息,表明时机恰到好处,我不必再费时间一步步地培养这样的认同。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推进她还是感性的认知:我说我们的科技产品、我们的个人素质、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对生命的重视、我们的伦理道德感、我们尊贵的高脚杯闪闪发光的金属刀叉、我们的信仰,以及我们理性主义的思维大脑,等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无上荣光之幸福顶点的存在之路。对此,她表示出了欣然的委婉的赞同,也进一步地表示出对我的欣赏,这个欣赏可不仅仅是我个体的魅力,我不是在炫耀,是客观公正的叙述。我并不以此为傲,要知道我面对的可是一位古老文明养育下的人,他们的祖先在华庭美院里弹奏起高雅清丽的琴瑟时,甚至你们的祖先还在旷野穿着仅能遮羞的草裙乱吼一气呢,直到现在满大街都是仅身着乳罩和比基尼的女人,或许这便是古老的草裙情结之使然吧,挥之不去的乡愁啊······我们就更不必说了。我十分清醒,或许那是对我的委婉恭维吧,毕竟最终还是要个人去面对,无可替代。就这样,从最初大家对彼此感兴趣的不同文化及国家间的差异的津津有味的谈论开始了我们的恋情之旅,这样的话题永远聊不完,弥漫着淡淡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心,却也正好成为了我们建立感情的平台。在其中彼此感知对方的性格脾气,价值观,兴趣爱好。她说她最喜欢的是足球和网球,感谢上帝,这也是我的最爱,重要的是,这是纯西方式的体育项目,我自然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发言权。第一次聊天,至少从文字上我们彼此留下了还想下次再继续聊的印象。对我所说的话她总是加以赞赏,必要时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不抢话,固执己见,随便评判。感觉的出她的家庭教养十分成功,既不是有意的讨好也不是随意的应付,彷佛她一直都是微笑着敲击键盘,积极传递着自己的情感讯息。必须说她的英语很棒,她说她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对这样的人来说,学英语,是一条生活的出路,还是为了自由,自由地表达自我?难道是他们的语言无法表达自我吗?她说如今的中国教育情感里,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不好英语都是件丢脸的事······这么高的英语普及率着实让人吃惊,即便是在我们这边的世界里如此重视一门外语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这就是事实,我必须赞叹这样的决心。
最初的相遇之后,她发来了自己的照片。第一眼,我就被那张身着过膝青花瓷旗袍的照片上的她迷住了。微笑着优雅地站在一个中式木雕屏风前,单眼皮,圆脸,皮肤光洁,头发绾成一个一丝不苟的发髻——真是光彩照人啊。身材微胖,不高,却还是穿着旗袍,这其中不正透露出她的自信、真实和淡然吗?这双重的美,我发现了。事后,我赶紧庄严地向上帝祈祷:爱上我吧,阿门,祈求上帝赐予她能够爱上我的所有智慧和决心。——几乎最初的相识总是值得深藏心底,历历在目。
   第二次约定的时间到了,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在等待了。我决心不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而是努力经营,势在必得。
   等到第三次相约交流时,我的身心已经变的柔软,一串串温情蜜语从心间流到指尖流到屏幕上再漂洋过海,渴望着她女王般的目光逐一检阅。心揣揣然,既担心有什么话说的不对或不得体而使之产生不快,亦或者是对我产生不良的印象或不诚实的企图心。。。我已经初尝爱情的甜蜜味道了,个中感受真是难以叙述。
   至此,我有必要作一些以免误会的解释。我在那个交友网站上使用的是一位朋友的注册名,我经纪人的弟弟,一位年轻英俊能干的小伙子,有一头漂亮迷人可赞叹的金黄头发。他因事业之需要去上海工作几年,故临去之前希望能够交上一位上海的朋友。我们都对中国充满向往和热爱,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哥们,而不是别人以为的攀附名人的虚伪之交。我将内心渴望与一位中国女孩恋爱的愿望道出,他欣然鼓励我,并将自己的注册名给我用。但一再嘱咐我:千万要真诚地对待任何一位哪怕陌生的女孩子,并发誓说,倘若发现我有欺骗女孩感情之事,我们立刻断交!我是幸运的,有这么好的朋友在身边,人生怎能不精彩?感谢上帝。
在不能交谈的那些白天黑夜的时间里,我就以她为中心编制自己的生活,在我身边,我们一起面对面地在咖啡厅喝咖啡,吃汉堡,一起购物·····她以我所不能看见的形象在我身边实实在在地如影随行。灵魂冲出偏狭的躯体,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欢呼。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我们成为名正言顺的情人,一如巨浪冲破堤坝,我成功啦!每一次的网上相聚都让我们倍感奇迹般的荣耀与珍惜,爱的吸引力变成一种超自然的改变现实的神奇力量,不约而同:她说每次吃饭她都想象我在她的身边为她夹菜,给她买冰激凌;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轻轻拉着她的手往家的方向走去;她也总想办法让我感受中国文化的真正魅力,吃城隍庙的小吃,喝功夫茶;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不再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游荡,自己不再是自己生活中唯一的视点。是的,我们正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经常性地表现出,将那些流俗的举止驱走。
她说多年来自己一直萦绕于心的梦终于实实在在地呈现于日常生活中了,那就是一位来自他乡异国的男子将自己从自己终日凡俗、乏味的生活极其环境中拯救出来,她说在自己身边芸芸众生中永远不可能有谁辨认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无人能够给予她这样救赎般的改变,真实的改变啊。
她说现在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连喝水也想用高脚杯,喝茶用咖啡杯和汤勺,自己也越来越看不惯饭桌是圆的,为什么不能都改成长条桌呢,威严而秩序井然······很多时候,我们相约一起在某个同一时间段里听同一位歌手的某一首歌曲,让彼此心跳的节律即便远隔重洋也整齐划一;自然,我把自己的专辑推荐给了她,尽管她并未表现出我所期待的欢悦,仅仅有些惊讶,我依旧很高兴,痛苦的是我不能说出那就是我的作品,无法让她与我一起分享这份伟大的快乐和荣耀。我们还一起看足球赛,让我们的血液在身体里一起激越澎湃;看电影,让我们的喜怒哀乐更加一致,尤其是脸部的表情···哦,有一部电影带给我强烈的印象,是中国那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导演朱一萌先生的作品《金陵烟云》。过了几天,我们还就这部电影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彼此写了观后感呢。尽管我不大同意她对此电影的评论,但她表露出的才华着实让我惊讶。我摘取了一部分,看看吧,诸位先生:
   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城市里,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废墟,死尸横陈,浓重的黑烟密雾遮天蔽日,隆隆炮火中,战士节节败退,平民们惊恐地四处逃亡。看得出这是一场毫无理智可言,没有人性的残酷战争,敌人已经决心誓将这里的人们和家园毁灭·····这一组组画面逼真地构想出了当时中国的生存处境。之后,在一片黑雾笼罩的废墟中,雄伟庄严、静穆的基督教大教堂出现了。不言而喻,其勾画出了希望与弱小,宁静与恐惧,力量与得救的巨大的默然许诺的隐喻场域。由于这样的鲜明场域构想,电影可能的主题思想:表现中国人民危难之中坚定美好的信念,一部抗日的人性悲壮而光辉的史诗——变得十分滑稽。一群逃亡的少女学生闯进了教堂,然后是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一名溃败逃亡的士兵,似乎很自然。之后,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出现了,也进了教堂,并在半推半就之下成了教堂里的牧师。
   在教堂里,暂时的庇护所里,又一个极具匠心的隐喻场景。由于价值观和人性的情操以及外部的环境等原因,里面的人们恐惧,绝望,又相互争吵——不团结,一盘散沙——内忧外患。少女学生和妓女又是一组十分绝妙的组合想象。少女学生的存在告诉我们,她们是国家未来的母亲,肩负着孕育下一代人的历史性重任,是希望是未来,却也是柔弱的,需要保护的,否则她们将面临被毁灭,但那些残兵败将显然是无能为力的,有心也无力。浓妆艳抹的妓女之存在是另一个极端,在世人眼里,她们是堕落,毫无厌倦的肉欲与或多或少的愚蠢,以及自私贪婪的,没有生育能力的象征。萨义德也说在许多东方学家的笔下,东方气质女人正是这样的特征。但不管怎么说,生存,活下去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于是在牧师的斡旋之下,妓女们终于决定由她们替代女学生去敌人那里“表演”。这仿佛是伟大的一刻——为别人,民族的未来,甘愿牺牲自己。
   但是,这个决定似乎又十分合情合理,不要说是中国人,哪怕是其它民族国家的人都会很容易理解,顺理成章:自然要把生的机会留给那些应该留下来的人,这些人正是象征着民族之希望与未来的纯洁少女学生啦,怎么着也轮不到那些造人唾弃,愚昧,下贱,没有生育能力的妓女!其实这一点,那些妓女也是十分清楚的:我们是低贱的没有希望的人,我们不但不该抱怨什么,更应该高兴起来,要不是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有成就他人牺牲自己的机会!是我们象慈爱的母亲般舍身救护那些少女学生,这并不是去死,而是新生。但也不要忘了那位白人牧师。
   正是这位白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谁都知道西方人是最珍爱生命的,化身成智慧和拯救使者之象征的牧师,与邪恶狡猾的敌人周旋,保护着这群中国人。炫丽的彩色玻璃窗,光芒庄严的十字架。他以自己的智慧,无私和勇敢赶走了妓女们心中的恐惧和怯懦,为她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她们蜕变成团结勇敢的女战士,而最后那位因恐惧而不愿去的妓女只也不过加深了故事的戏剧性。同时也和那些学生达成了最大的和解,使一开始彼此仇视的不同两类人紧密地团结,一致对外。紧接着,戏剧性的高潮来临了。牧师获得了美的令人心碎的带头妓女的爱,并在赴死之前献身于牧师——多么庄严的仪式啊,无与伦比。
   她的献身并非简单的性爱(事实上她也获得了对白人男性崇拜式的性满足,这也是一种异族情调的性体验),而是通过牧师,上帝的使者——对上帝心甘情愿的爱,于是,她的灵魂得到上帝的拯救,洗去了作为妓女的罪,并成为上帝的仆人,去完成上帝和历史赋予她的责任,那一刻,她不再是妓女而是美丽的天使,带着上帝的宠幸把这一副肉身带给那些禽兽。作为女主角,她代表了所有的妓女,似乎也代表了所有的中国女人。牧师接受了她的情爱,当然,他似乎也是求之不得,他毕竟是一个小混混嘛,这也正好掩饰了作为牧师的纯洁性——如果他是位真正基督教意义上的牧师,就有玷污宗教之嫌;同时,也会招致一些民族主义者的非议。这位白人拯救者出现于一片废墟之上,此处意义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正是上帝派来的一位能够让人们不产生怀疑并能够自然接受之形象的使者,堪以信任的形象,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他自然有这本事,也能变化出一棵树,一头牛,等等,那他的出现可就不是偶然为之了,可能是我想多了,他当然可以真的就是个普通人,有勇敢也有懦弱。还有,牧师给躺着的妓女们化妆的场面,不正是一场庄严的脱胎换骨的宗教洗礼仪式吗?
   在妓女们即将自愿赴死前,为了自我的尊严和对自己技艺的眷恋,表演了一场中西结合的歌舞。令人费解的是,她们是一字儿排开,面向大众——此场景对许多知晓19世纪下半叶巴黎红磨坊的历史的人不会陌生,当时,在那些酒吧和咖啡馆里,舞女们一字排开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据说当时英国人认为这种称为“康康舞”的舞蹈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哈哈,妓女就是不同啊。这是让中国的观众欣赏外国歌舞呢,还是在向西方的观众致意——展示东方美,还是在向上帝敬礼?
  为何一定是妓女去呢?除了上述的“顺理成章”,还在于整个电影的叙事结构本身就确定了一种帝国主义式的权力架构。在寓意着男性的权力的目光逼视之下,妓女只能也必须表明自愿去“牺牲”,而不仅仅是她们的职业性。生命已经不再自由。看来,在生命的天平上少女学生的命要重得多啊。言下之意:连一个低贱的妓女都有为他人而自我牺牲何况他人,他们是不可战胜的,这似乎是电影本来想要表述的观念,同时也是影片叙事存在的理由和基础——以此彰显中国女性的人性之伟大。但遗憾的是,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被伟大”,在男性权力的目光逼视下完成的。而这种男权的视角正好与帝国主义式的拯救神话之权利模式相一致。——这样的逼视之目光,这样的逼视之目光的想象,难道不是人性中的恶吗?
   牧师开着车带领少女们逃走了,几箱葡萄酒的廉价代价以及他的胆识和勇敢躲过了愚蠢的敌人的检查,她们得救了。
   我的女友,她接着说:尽管有英勇的战士,坚毅纯洁的少女学生和忠勇的仆人,以及甘于自我牺牲的妓女。。。似乎都免不了失败沦亡的命运,然而即便是个小混混白人都能够充当人们的拯救者,难道只有以教堂和上帝的名义之拯救神话才是人们的避难所?我相信连你们西方人自己都不大可能这么认为吧!对不起,亲爱的,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份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文化宣言,倘若不是,那也是自虐狂的内心陶醉。拯救是个伪命题,倘若真有拯救一说,那也只存乎于人内心的自我信念。
   诸位,她在这篇观后感中表露出的思想认识和情绪让人深思,对我来说也是个警醒。对于电影讲述的故事,我也认为构想的太过分了,或许在老一代西方人眼里再恰当不过了,但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来说未免有失理性。以一种东方学式的方式去面对如今滚烫的中国是不适当的,迂腐的。这可不是条出路,象夫妻一样平等对待方为明智。看吧,同为中国人,她和编剧或导演的观点却大相异趣!应该说我们彼此的观点绝大部分一致,她直夸我是个正直而智慧的青年。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鸣。和大部分的中国年轻人一样,她也是个现实主义者,对人生的要求很简单:衣食无忧行住无虑。此一本质特征在那片古老的大地上几千年来似乎未有变化,但我不能小视也不可称赞。
   老实说她的思想和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变化有些矛盾之处,但我相信,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变化才是重要的,头脑里的东西随着生活的改变,定会无声息地随着美的指引和击打之下走向大致轮廓可辫的未来。我坚信。
   不久,她给我寄来了一把折扇,上面是一幅一对鸳鸯戏水的中国画。她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鸳鸯是有情人恩爱忠贞的象征,非常吉祥。手捏香扇,爱便握在手心,真所谓‘礼轻情意重’啊。我自然不能等闲视之,我去专卖店买了一件香奈儿内衣。手拿那件妙不可言的高级内衣,心情飞扬,内衣即将穿在亲爱的人光洁细腻肌肤上了,此之情景让人难以自持····于是我穿上那件性感,质地上乘的内衣,在客厅巨大的镜子前左顾右盼,屋里响起舒伯特的小夜曲。。。啊,多么美妙的恋爱人生,我不禁轻轻吟唱起来,婉转舞动身姿。。。那一夜,我就穿着那件香奈儿内衣甜甜入睡: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真挚的浓浓的爱意的体温和气息。几天之后,她在网上发给我两张身着内衣的照片,嗯,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对她容貌的美,我仅仅从正常的从我学到的审美训练中获得的美感客观地描述了。我对她说:
   对绝大多数的中国男人来说,单眼皮是不可能成为构成美貌的元素,而简单纯粹的单眼皮如潺潺溪流,这样的眼睛不会有勾人魂魄般的霸气吞噬对方,却是宁静而自然地呈现,完全是我心目中久已存在的东方美,对我来说几乎是致命的诱惑。
   可以说我们之间最突破性的发展缘于我对她容貌发掘式的真诚赞美,真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彷佛是我开启了她生命中埋藏已久的宝藏,而她自己和周围的男人都不能发现,淡然视之。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说中了热恋中人们的感受,但对我来说并不合适,因为这句话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往往失之偏颇,客观地说,排除个人情感因素,我的女友依旧是最美,并因我而显现。我并不需要人对我的审美多加比划,也不想对中国男人的审美观多嘴多舌,我只需要提出我正确而客观的审美选择,而不是挑战。并非就我独具审美的慧心,还有很多,而我想传播审美理想和知识。
   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我的想象,因为她对我所传播的审美理想和知识从最初的感兴趣已到如今有意识的跟随。她说已经在网上查找了许多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的礼仪,她愈加感觉这是一种高雅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她说那些体型匀称肌肉凹凸有致的健康体魄,那些街头金发美女们走路的姿势,都值得她学习甚至模仿。她说必须慢慢脱离从前那种本能式的生活习俗!理性地抉择。她说她已经在其中感受到我所说的那种美了——多么惊人而伟大的感受啊,这完全比的上当年“红彼得一世”喊出的那声清楚短促的“哈罗”。她说她多么渴望见到我一一在现实中学习。
   时间过得太快啦,在网络与电话的快乐生活与彼此的思慕中以及在她的学习体验中。她对我们相见的渴望愈来愈浓也愈来愈多信心,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我做不到。离那一刻愈加接近,从一开始,我在建构自己如是生活的同时就在拆毁,对于我个人的命运来说是悲伤的。可我不得不把她慢慢交还给一个人。不能让她伤心,让她在如黑夜般的莫名思念中枯萎,而我如黑夜般消失。许多事情往往冥冥中注定,试想,还有谁更适合她呢,我的那位单身的经纪人弟弟朋友!没错,我既不想让她伤心失望,让美好愿望破灭,也不想让自己永远活在她的诅咒之中,愿美梦成真吧,上帝!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他答应了,他说娶一位中国妻子也是他的理想。尽管他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够爱上她,但也绝不会让她看出什么破绽,就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吧。
   那一天,在机场,我送别了朋友,朝着上海的方向,同时,也悲伤地葬送了自己的爱情。我孤独地在大厅逗留了很久,有人认出了我,我都视而不见。
   自朋友到了上海,那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快乐美好时光的网站已经变成了一个伤心之地,从此我不再上那个网站。我是一个幸福的猿猴,也是一个伤心的猿猴,难过时,我就想象我真实地在心爱人儿身边,一起去旅游、购物、逛街、吃饭、做爱。。。多么美好,我时常构想我们在一起将可能产生的情景,在自己脑海里放电影,那一幕幕,一桩桩,一件件。而那个男人才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各位,我度日如年啊,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现在,一看见中国两个字内心还有稍稍的阴影。请原谅一个失爱人的心情,或许我夸大了我的痛苦,因为不管怎样我对中国,这个伟大民族充满了爱和最切实的关注——带去了一位活生生的传播美和知识的存在者,哪怕他们最终不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安慰了我。我是这么想的:请记住,这是一种方式,一个将生活与生命连接在一起的出路,出路,但已经不再是红彼得一世的出路之思想,是我们天性中的使命感。
   好似一场梦,我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生活还得继续,尽管我现在的伴侣有着“欧洲人普通教育水平”,身姿性感,但我依旧难以喜欢上她,仅仅在她身上以猿的方式享受一些生理上的小小乐趣,我不满足。于此,这几乎与红彼得一世当年如出一辙。我渴望有一天能像那位正在上海的朋友一样,以人的方式与自己喜欢也讨自己喜欢的女人生活着。
   接下来,我要与几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同行参加一个全球性的音乐戏剧演唱会,继续我的传播使命,而东方,将永远在我的目光里。
谢谢大家!
(注:本小说是第一次发在网上,主要是以文会友,希望有贵人相助,能够在某正规出版社发表我的小说(不在网上发表)。请有缘人不吝赐教,感恩。张月暙13718486807)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3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