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老姜,韩东与狗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好友

627

积分

注册会员

班头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2: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真想去现场听听,还从没听过讲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没有瞳孔的麦子

2

主题

0

好友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02:18 |只看该作者

诗人老姜,韩东与狗

【各位好!:)昨天晚上在网上晃,朋友把黑蓝的网址给乐偶,发现这里真的是个8错的好地方,先给各位请安乐。偶不太懂诗歌,8过潜水看各位的帖子也蛮快乐的,呵呵】


台式电脑暑假里不幸身中奇毒,前两日才用U盘拷贝了笔记本里的文档过来,整理时意外发现一些曾经发过的帖子,之间似有关联。《我所陌生的诗人》与《韩东与狗》都是当初上老姜的课时写的,很短的文字,一次是中国现代文学,一次是半年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老姜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这学期我继续在选修他的课,恰恰是最不解的中国现当代诗歌。也许因为女儿出生的关系,他现在平和多了,上课时常自觉不自觉地发笑。有天逃课被新闻系一mm在网上逮到,该mm生气地指责我说:“你竟然逃我的偶像的课!”呵呵,可见一年过去,老姜的光辉形象还是驻留在mm们心中的。前阵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书,《理性的归途》,我在宏文书局看了序言,序言里的老姜有点紧张了。

最初最为老姜的学生,我们编辑班的人很可以郁闷死他。他在点评全班300多号学生的诗歌作业的时候说,有人叫我“姜先生”(笑),有人居然还叫我“老姜”,有人说诗人不正常,还有的干脆就说诗人是神经病。老姜当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有比伊沙。而叫他姜先生的,乃我们老大JINJIN15同学,叫他老姜的自然是我,说诗人不正常的有我班众人,说诗人是神经病的,是石秀姐姐。总之编辑班19号人就已出了如此多不逊之语,老姜发作业时念到编辑班都有点咬牙切齿了。以下是为当初的作业——


【我所陌生的诗人】

我以前是不读诗的,现在也几乎不。听了老姜的课才开始主动去找一点来读,结果差点给北岛的诗郁闷死。
这正是“诗”给我的印象——跳跃,个人主义的激情,莫名其妙。南京有人画了幅画,叫做《我的诗人》。画上的人是韩东。昨天我看到了韩东本人的照片,原来果然很瘦,脸型奇怪,眼神特别,神色沧然。
所有的诗人对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不敢谈论“我的诗人”,只能用——我所陌生的诗人——来完成老姜给的作业。
今天早上才读到穆旦的《赞美》原来是这样的。写得真好。那种真实和厚重,以及广漠的沉痛和年代所粘连的灾难。看到“我要以一切拥抱你”时,我几乎要以为那是一种山无棱天地合的爱情,看到下一句“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时,我才猛然忆起穆旦是在对更广阔的灾难在思考和说话。他是个真实的人。真实到他对苦难的人民的感情,会让人误以为是一场,沉默的爱恋。
有件事儿我没太闹明白——穆旦跟金庸的关系。也许是亲戚。我不清楚金庸的老家是不是也在浙江海宁。查良铮和查良镛,一看就觉得有关系。
诗人沉河说,诗歌即生活,生活即杂乱无章,所以诗歌即胡言乱语。(其实这话出自沉河不伦不类的散文《三种物事》)。
说得幽默了。
有时“诗歌即生活”是要拿生命来换的。顾城砍死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海子用鲜血完成了最后的诗行……
诗的跨度前所未有的大。它可以是戏噱和严肃的极端。诗人的脑子都不正常,必须得有非同一般的张力。
由叶在《来历不明的夜晚》中有句话,大意是有个女友是成都最好的女诗人之一,在精神病院工作。这两个关键词,“诗人”、“精神病院”,真的就紧挨着出现在一句话里。这话怎么看怎么别扭,同时又怎么看怎么有水平。
我的意思是,诗人的状态是他人无法轻易进入的。也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查穆旦北岛的东西。现在我要承认这是我在2002年5月14 号下午4点20分才开始写的。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最老实地交代出诗人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如何,目前为止,提到“诗”这个字眼,我脑子里只会蹦出这一个个我所陌生的诗人。
祈祷期末考试时老姜别再让咱给谈谈“诗人”。


【老姜郁闷地批上了20个字加4个标点:】
    你很正常吗?不过,我赞赏你的直率。你可以写诗了。

半年之后,我继续选修了老姜的课,某一次他说到了狗。

【韩东与狗】
今儿老姜开讲韩东,先讲了一则韩东与狗的故事。
有一诗人,问诗人韩东:“假如你养了只狗,你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
韩东答道:“狗。”
老姜说:"韩东是个透明的人,他抛开了我们附加在事物之上的那些东西而去关注其本质。”
然后老姜又说起昨天看的一部老电影,关于一个边防战士和他的军犬。他问老婆:“这片子反映的什么啊?”老姜老婆是一什么什么博士,分析了一通,老姜发话道:“说明了养个女人不如养条狗。”当然,结果果然如此,他老婆狠狠的打了他(没还手因为他老婆快生了,呵呵)。
接着老姜回忆起他家的一条狗,或者说,他的一条狗。很健壮的一条大黄狗,乡野间常见的那种,跟他一起长大,老姜说:“当然,我老婆不会理解我怎么会跟她突然提起一条狗。她不能理解这条狗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我看着讲台上的老姜,他的眼睛里有点东西了,不象平常那个说“你们底下坐着的这些并不纯洁的学生”的人了。
他还说昨天看了那部电影,看了那个结局,警犬死了,战士在风雪里呼喊它的名字,他突然想给自己的狗写篇东西,后来没写。
TINY曾经试图为自己死去的姥姥写东西,后来发现,心里想什么,写出来便是一种亵渎,你的真感情你自己写不好,写的时候流泪,过后谁也不记得谁。
可是总有一些东西,在我们慢慢变得僵硬之后,柔软地袭来,你突然记得了,内部开始变得脆弱,这些柔软的记忆或者是“战争、烽火、布满尸体的山谷、哭泣的村庄”,或者是“那些寂寞危险的日子,他所爱的鸟,他所梦想的人和各种昆虫的故事”,或者不过是条狗,很健壮的一条大黄狗,乡野间常见的那种。



再过半年,老姜的女儿出生,书也如他预想的那样,和他女儿一起出生了。让我们看看一年半前的那个愤怒的年轻人,曾经是怎样给他那些“并不纯洁的学生们”上课的吧:


               【 中国现代文学讲座(一)】
主讲:老姜
1)        我姓姜,姜是一个伟大的姓。
2)        鲁迅不撒娇。撒娇是聪明人做的事。鲁迅不聪明。他是个智慧而不聪明的人。
3)        鲁迅从来就是一个体制外的战斗者。其独立性决定了他对党派持有审慎的态度,如果鲁迅会入共产党的话,那我估计蒋介石也要入党。说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是不尽确切的,虽然他也同样认识到共产党的正义性。
4)        革命时代的“共产主义”就如同当今的“拜金主义”一样占有话语霸权,在一个时代占有绝对的支配性地位。“革命”一词就如同当今的“金钱”一样具有非常牛B的意义,当时的文学基本上都在拥抱革命。
5)        1937年后完全抗日,日本占领上海,衍生出“孤岛文学”,其中出现了一代才女张爱玲。她是纯趣味写作,不关心政治,香港的沦陷在她的笔下不过是成就了一对恋人的爱情(《倾城之恋》)。

               【 中国现代文学讲座(二)】
主讲:老姜
1)        1949年7月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发表了名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讲话;毛泽东也在会上对来自港澳台和大陆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说:“因为你们对人民有用,所以我们欢迎你们。”请注意,在这句感动了当时在场所有人话中,他把“你们”和“我们”是分的很清楚的。
2)        文学天然地具有个人性,而且这种个人性理应被尊重而不是整合。
3)        1949年后所有作家的文艺信条都统一在共产党的马列主义论下,50年代的整合使许多文人丧失了写作感染力。以49年为界,许多作家在此前后判若两人。
4)        新闻的客观性有时候就是一头无辜的驴,被蜂拥而上的记者弄得面目全非。
5)        文学是一个主观性甚至偶然性非常强的东西。
6)        文革被戏称为“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的时代”,这一个作家就是浩然。文革中全国人民集体抒情、放声歌唱;领导出思想,群众出故事,而作家则全都成了记录者。
7)        刘镇云在80年代末的《一代鸡毛》中还表达这一代人的激情,可既而在90年代,同是一代人的池莉却写出了《来来往往》《小姐你早》这样的向市场撒娇的作品。天才、猥琐而敏感的诗人白桦说:“以前我们从左边发起进攻,今天从右边开始撤退。”左边是指“理想主意”,右边则是指“市场化”。
8)        文革或北岛(1949年生)、舒婷(1952年生)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被称为“崛起的诗群”,他们怀着“拯救天下”的热情拥抱“今天”,可这种诗坛至尊的地位并不长久。南京的韩东等人自称“他们”,不再关心“拯救天下”而是关注“吃喝拉撒”。比如韩东的《大雁塔》最后一段:“我们爬上了大雁塔/看一看远处的风景/然后下来”。大雁气势宏伟,又是西安著名古迹,内藏唐朝二、三代领导人及宗教领袖的手迹,如果是余秋雨“苦旅”到此,你们想想看他会如何散文一篇?
9)        90年代是诗歌的平庸时代,所剩的只有“诗歌事件”而非诗歌本身。继海子卧轨之后一群诗人纷纷效仿,用鲜血完成了自己最后的诗行。而采用“打靶”模式写作诗歌的伊沙在这一期间内成为了“中国最容易愤怒的诗人”,比如他写到《黄河》时:“列车正在经过黄河/而我在厕所小便”;“只一泡尿的功夫/黄河已经流得很远”。


                  【中国现代文学讲座(三)】
主讲:老姜
1)        比如北京有个叫余杰的——余杰是个什么东西?——是个拿鲁迅做广告的东西,拿鲁迅当幌子来推销自己。鲁迅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个巨大存在物,而他的价值,除了文学的历史的,还有广告的。
2)        鲁迅是个既很油滑而又非常严肃的人。他的油滑是大师的油滑。“油滑”表象的后面是非常深刻的民族意识。
3)        鲁迅的精神世界同小说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三言两语的政治语言所能解释的。往往我们会误会他。“其实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达的是一种虚妄而非希望。
4)        《野草》是一部不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诗集。鲁迅自言不希望 别人读自己的《野草》,而事实上要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就应该读《野草》。
5)        鲁迅的文字非常锋利,以至于达到这种程度:让人以为他是个气量极端狭窄的小人。
6)        鲁迅的深刻跟钱钟书不一样。但比较他们的作品,你就会发现鲁迅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是有原因的——他是一个有立场的人。他很鲜明地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说话;而钱钟书则是一种广博的文化意识在支持,他对国学一往情深,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而自己不负担拯救民族的责任。钱钟书就是一个知识份子,而鲁迅则是个战士。
7)        鲁迅自身很矛盾,他否认希望的存在,他对一切看得很深,于是怀疑一切。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时他态度漠然,不抱希望。他认为所有的奋斗都是火光一瞬的闪灭,转瞬即熄 。在他在铁屋中呐喊起民众后,突然就感到寒冷——怀疑自己呐喊的价值。欲进不退,犹疑不快——这种“犹疑”不是俗人的犹疑,细读《彷徨》便 可感到表达上幽微之外让人痛心的地方。
8)        当你视绝望为一种很虚妄的东西时,所有的快定都变得犹疑。当一个诗人面临绝望,他会把其看作一种实在的、填充于内心、逼得自己无路可走的东西,这种“实在”将他们推向死亡。而正因为鲁迅对绝望本身感到虚妄,所以他很矛盾——清楚自己是个势单力薄的人,是个孤独的战士,而又找不到敌人;并非没有敌人,而是自己走入了一种“希望是虚妄”的境地,“为何而战”的问题始终困惑着他。
9)        他骂,骂了毫无效用,一个文人的急躁就看出来了。《彷徨》之后他想继续写小说,然而1926年“三*一八”惨案对他的刺激很大,此后他就再也同有创作过《呐喊》、《彷徨》那样的小说。小说对国民性的改造是个原子弹般的宏大工程,而杂文则直接得多,所以后来鲁迅转向了制造“匕首”、“投枪”的杂文创作。
10)        这是一个智力和精力都十分出众的人。而在智力和精力之外,他还有许多民族性的东西。
11)        鲁迅给20世纪的文坛留下了两个财富:中国的白话文因他而成为一起步就起点很高的文学;另外一点是精神影响——超人的战斗精神;赤子精神;彻底的怀疑精神;清醒的理性精神;疯狂的尼采式的燃烧的精神。
12)        鲁迅通过解剖自己的内心而解剖了整个民族。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对我们这个民族劣根性的审视和揭露。
13)        鲁迅是求真的。剥开皮的“真”;而丰子恺是求美的,穿上衣服的“美”。
14)        周氏兄弟是两个非常不一般的人物。将《彷徨》中的《伤逝》《兄弟》跟余华的《现实一种》比较阅读就可以发现那是在隐晦地讲述他们周氏兄弟的分道扬镳至今仍是一个謎。
15)        《狂人日记》是篇“寓言小说”,然而却非常复杂:在象征层面上是“医生的眼光”;在内容层面上是“现实的寓义”。借狂人的眼作病态的揭露,以引起“医家的注意”。然面学医出身的鲁迅只是揭露以而引起注意,而无法医治。文人从来只能担当批判者的角色,但开不出什么“药方”来。
16)        鲁迅逝世前说:忘了我。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无法被忘记。他曾乐观地估计“在我死后,阿Q至少还要存在20、30年”。而事实上,今天翻他的杂文来仍觉得有针砭时蔽之效。当然,忘不了他的还有一群批评者。
17)        王朔也写过《我看鲁迅》,引起人们跟他在网上论战。其实那是没有必要的。他骂鲁迅无非是想引起注意。跟他论战正中其下怀。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而故意打碎了一个杯子。从而他如愿以偿了,父亲的眼睛一天到晚都临视着他。王朔无非是个打碎杯子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02:19 |只看该作者
哪个学校的?
张狂新古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1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