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8-24
- 在线时间
- 888 小时
- 威望
- 1163 点
- 金钱
- 6589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73
- 精华
- 0
- 积分
- 2760
- UID
- 21761
 
|
姜伟是个学术派导演,从1999年开始就陆续在《世界华人十大导演》、《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报》上发表文学作品,文字功底扎实。他执导拍摄的多部电视作品《让爱做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绝对控制》、《浮华背后》、《沉默的证人》屡受好评,尤其是由他导演、编剧的谍战剧《潜伏》,更让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姜伟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想法但话不多,不是一张嘴就句句到位的那种人。有大才华的人都是如此?至少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的姜伟是符合这一点的。
“我们之间,说谁‘二’就是喜欢谁”
姚晨和孙红雷都说自己很爱导演,原因很简单,因为导演比他们还“二”。这个“二”在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形容词呢?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背后说别人坏话——姚晨和孙红雷说过您在生活中是个很“二”的人。
姜伟(以下简称“姜”):他们不光背后说我,当着我的面也说我很“二”。
记:你不生气啊?
姜:这种“二”吧,跟那种骂人的“二”是两回事。我也经常说他们“二”。
记:其实就是对彼此的喜欢、爱护加尊重呗?
姜:对,我们之间,说谁“二”就是喜欢谁。
记:姚晨说刚开工的时候,你有件特别短的T恤,总露肚子,遭到大家耻笑。有一天你一声不响地换了件长的,但他们都不搭理你,你就特意走到他们面前拽了拽衣服,表示换了新衣服,还是没人理你。 姜:有这么个事。
记:导演一般在剧组里都是特被人尊重,甚至是怕的角色,可我怎么觉得你跟小场记似的天天耍宝呢?
姜:这个剧组的氛围与其他的组不一样,特别友好、快乐,从这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记:怪不得杀青的时候,孙红雷、姚晨、沈傲君、朱杰都哭了。
姜:是的,大家都特别珍惜这段时间,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是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记:《潜伏》播出后,孙红雷和姚晨收获了诸多好评。但你之前说定角色时第一想到的其实是朱媛媛和辛柏青。
姜:是的。但是选演员没有认准一个就不撒手的,都要多方面准备。做编剧大多有个习惯,总拿一个熟悉的演员放到脑子里,用他(她)去写,不过拍的时候就要找具体的人了。我写的时候确实是往朱媛媛和辛柏青上写的。
“原作者是用心写,我也是用心去拍”
在这部《潜伏》中,姜伟身兼两职。对于剧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台词部分,他把功劳“推”给了原著作者。
记:你又是导演又当编剧,改编的工作量巨大。
姜:知识分子和村妇,把这两个角色搅和到一起,反差大,观众印象才深,其实这些都是小说里的内容,我只不过是丰富和完善罢了。原著本身就很精彩。
记:《潜伏》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故事里你用了很多真实的姓名,这是为什么?
姜: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又很像真实的,所以有很多真实的事件和姓名,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记:之前我认为国产最佳的刑侦剧是你导演、编剧的《沉默的证人》,你的编剧能力实在是太出彩了,而且你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注意台词的锤炼。《潜伏》的台词也很发人深省,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令人心潮澎湃。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姜:首先要感谢原作者龙一先生,这些人物的特点,跟小说里的差不多,他是用心写,我也是用心去拍。播出前我很忐忑,不知道大家反馈如何,我的期望很高。
“以前的结局也残酷,但没我的有创意”
《潜伏》已经完整播出过,很多观众纷纷展开讨论,有人甚至很不友好地指责编剧:“编剧太狠心,电视剧的结尾违背了原著。”
记:原著的结局是余则成苦等不知生死的翠平,而不是现在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小镇里,永不见面、生离死别。这个结局让人看了很难受,为什么设计这样惨烈的结局呢?
姜:小说很短,我写的比较放开,我保留了最珍贵的东西,设计了一个非常让人难忘的高潮,可以是美满的可以是遗憾的,这些革命者的生活告诉我们,残酷是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我愿意保留残酷的部分。
以前的结局也残酷,但没我的有创意。
记:这部电视剧目前收视十分好,会不会考虑拍续集。
姜: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不得我,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如果客观发生变化,需要有续集产生的话,我想会的。
()
[ 本帖最后由 二六山山 于 2009-5-4 16: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