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2-16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72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81
- 精华
- 0
- 积分
- 276
- UID
- 3734

|
八.拜谒武圣
“圣德服中外,大节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明常明。”
————关帝庙春秋楼联
武圣关羽,文圣孔丘,是历代帝王推崇,百姓尊敬的杰出人物。孔子开辟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仁”的思想在中国数千年的精神与道德统治。忠孝节义,是他含辛茹苦地构建封建礼教的中心,是他所谓的道德规范的重心,是帝王稳固统治的旁心。他的理论曾使中国数千年地陷入麻木与迂腐中,但必须表明,任何帝王对儒家的推崇仅限于个别有利于自己的统治片段,而更为博大精深的繁琐教义却仍没有被更准确地挖掘出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实现“因材施教”,又怎么能怪责孔子?关羽是对孔子在儒道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具成就的一位,他将“忠孝节义”贯穿于他的一生,并将其推向巅峰与极致。他与赤兔马的身影,亦成为中国历史唱板中永久驻留的经典。
解州关帝庙,号称“武庙之冠”,位于关云长的家乡。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关羽之忠,精忠贯日。建安五年,曹操率兵东征,刘备奔袁绍,而曹操将关羽擒住。关羽助曹操解白马之围,曹操将其封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 ‘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过以问羽,羽又曰: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神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将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遂即挂印辞赏回刘备帐下。关帝庙中有一印楼,内挂关羽“汉寿亭候”大印,凛然正气充溢楼表。关羽为报主恩,不屑名利,为历代传为佳话。在我看来,这又成为在那些战乱纷争的年代帝王稳固其统治的范例。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先主恩典,不可事二主。在中国原始的偶像崇拜中,绝大部分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常使试图摸准江山命脉的王者茫然无措,关羽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作为锋利盖世的箭矢,飞速射穿名利的靶心。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关羽之勇,智勇双全。建安二十四年, “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迁于禁助仁。秋,大霖雨,秋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关羽水淹七军,并不凭高超武艺与超人胆识,全凭智谋。关羽喜读<<春秋>>,于列国硝烟中体味军事方略与人生哲理。关帝庙中的春秋楼,因关公观<<春秋>>塑像而得名。以三绝著称于世:一绝,上层回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受力,给人以悬空之感;二绝,关羽夜观<<春秋>>像,暖阁板壁上刻写全部<<春秋>>;三绝,楼当顶正对北斗七星位置。很多人说春秋楼中的关羽像最接近于本人,神态自若,正义凛然。若他真重现人间,但愿真以此儒态生身,因为世界已不需要血腥与战争,而需要关公的良心与正义。由电影《超时空要爱》可知:如今的混乱景象当为关公所不齿。我期待痛苦远离我们的生活,越远越好。人们祈祷佛像的佑护,是因为畏惧权威的心灵,而向关公祈祷,又是为了什么?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关羽之忍,万代敬畏。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自笑自若。”关羽刮骨疗毒,其痛为常人所不能忍,而他却可以谈笑自若。其心坚矣。读<<三国志>>时,碰到如此血淋淋的场面,尝觉臂弯生凉,回想昔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正因为这千古难见的忍耐,在“克欲”的封建社会为帝王所推崇,这便有些偏离了刻化人物形象的初衷。但也应看到,若没有权贵如此敬仰,恐怕关公的传说仅能流俗,而不能光大于世。关羽痛恨权贵,孙权“为子遣使索羽女”,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不情愿攀龙附凤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最终败走麦城的悲剧。性格可以成全一个人千秋美名,却使他在今生得不到善果。没有今生,美名又有何用? “气肃千秋”的牌楼下,道不尽关公自毁前程的悲哀。历史的自然选择为关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武圣与赤兔马正行在危险的路途中。
“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关羽之死,慨然就义,却也有个中隐由,令人深感惋惜。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羽之从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其子平于临沮。”关羽因轻待部下而使众叛亲离,与张飞一样,都在自己人身上栽跤。孙权劝降时,关羽以沫唾之并破口大骂,终遭杀身之祸。他死后, “权送羽首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一代圣勇,灰飞烟灭,竟是因为败给自己。关羽自负,而后世却奉他为“崇宁真君”,在苍天古柏之间,让傲然杀气慢慢退却。似乎常胜与偶败,都已不在重要。关羽的事迹尽管壮烈,但并不能千古载誉,他人性背后的黑暗,依然难以摆脱权术的阴影。历史上帝王只祭忠良之死,如抗辽一家杨家将, “满江红”岳飞,“明军砥柱”于谦等,都在生平难以得到公正的待遇而离别人世。当帝王醒悟时,年华早已逝去。他们的愧疚令他们诚心地去祭拜,来掩盖它们的心虚。于是,关帝庙似乎也没有那般特殊了,因为麻木的哀悼不起任何作用。而真诚,拒绝伪装的崇敬。
拜谒武圣,仅为他无助的灵魂与正义的心灵。这个时代常看见一些无助的灵魂,他们等待拯救,那怕是自己的觉醒。而正义的心灵,绝大部分已消失了踪影。呼唤?还是彻底失望。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有汉鼎三分。”
————关帝庙春秋楼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