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李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1#
发表于 2007-8-4 13:33:38 |只看该作者
<>你们干吗呢?越说越没边了。</P>

<>我心中勾勒出的你的画像肯定不是怪物。</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6-3-31 19:00:11的发言:</B><BR>
<>每年3,4月,青龙寺都有花事。3月28日,我们前往该寺游赏樱花。敝作为纪念此事而发。本为一年前所作。欲抒一腔日本三大文艺美学之物哀之情思。仅为此情。而已。本篇被情事规定,语言别无选择。赵先生之聪明在于说到语言为止。再说,从耶鲁学派;  斯坦利.费什;接受中心批评;调和二者的新马克思主义;再到那个把本行的历史建制点化成一座并不存在的纪念碑的废墟的人,本体研究还有什么意义?</P>
<>再者说,我们的尼采把从接受者角度建立起来的美学斥之为女人美学——批评从来都是弱的,被顷刻淹没,我们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只有创作者的作品才是超历史的。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它的永恒品质。</P>
<>我感激赵先生诚恳直说的第一印象。敝作是失败的。它得到定论。这是定论。心得者,幸好,我从敝作中找到了平衡和笨拙厚实的力量,并决定性地排除了在坛子里比较流行的形式主义文学家对我本人的迷惑。</P></DIV>
<P>我觉得跟失败不失败没什么关系。这里也没什么定论不定论的。因为下定论实际上毫无意义。当你用了“形式主义文学家”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想告诉你的是,形式就是内容,这话不是我说的,有点年头了,但我觉得是对的。你的这个小说不能用失败来评说,也不能下定论,在我看来它只是你的一次试验,当然我关注是语言。你需要的是试验本身,而不是什么定论。你走过去之后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些文字对于你意味着什么。</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5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忧郁的骗子

Rank: 2

13#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赵松</I>在2006-4-5 18:46:31的发言:</B><br><br>
<>我觉得跟失败不失败没什么关系。这里也没什么定论不定论的。因为下定论实际上毫无意义。当你用了“形式主义文学家”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想告诉你的是,形式就是内容,这话不是我说的,有点年头了,但我觉得是对的。你的这个小说不能用失败来评说,也不能下定论,在我看来它只是你的一次试验,当然我关注是语言。你需要的是试验本身,而不是什么定论。你走过去之后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些文字对于你意味着什么。</P></DIV>
<>诚恳的回复总是不会伤害和被伤害。(我经常以不文明的方式回敬不文明)<br>
<>我用形式主义文学家主要是想在它的反面树立一种观念性的概念,我指的是哈金所说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昆德拉、卡维诺、杜拉斯,乔伊斯,博尔赫兹,纳博科夫等等文体家或形式革新者。可能是曹雪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梅里美,托尔斯泰,泰戈尔等等。前者“各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他们都没能写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就无法滋养伟大的作品,对于这类作家应该持浅尝而止的态度,就像巧克力好吃,但顿顿吃,就把人吃坏了。然而,有的作家的作品则可以成为精神食粮,能够为创作伟大的小说提供源源的养分。我并不想在此表达自己的好恶,只是想说,一旦你决心写“伟大的小说”,你就会自然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的传统,这时你的眼光和标准就不一样了,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眼下的区区小利和雕虫小技上。”(哈金)。         在里程碑式的作品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而引出对于现实主义的重新评价,艺术求真,方法,道路,技术的更新,和永恒,以及历史等诸多问题。19 世纪法国绘画史是一段辉煌的历程,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始于更早,从艺术诞生不久,它就像幽灵一样存在着。而本体研究又是一个无法穷尽和统一的道路,特别对于艺术问题,在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它们加剧了倾向和偏执。真理雇佣着审判。那时只有一条模模糊糊的底线起着作用。古典主义绘画中有一种高尚的美学观念——静穆,浪漫主义起来首先反对这种观念,当客观的大门关上之后,各种指向意的探索从此开始了,从绘画到文学,从文学到绘画。那个时代宣告结束。在纷呈的流派和形式的演进史上,我们不时地回到那个原初的地方,仿佛各种努力根本没有意义。要说就只有那些一道道的胡同打通之后最终又到了尽头的绝望之感。 而在西班牙作家伊巴涅斯的伟大的写实的作品《芦苇和泥塘中》,我重新找到了悲剧和生活的静穆之美。那一天是圣诞节,我看到小说的第六章,讲的是帕尔马尔人过圣婴节的情况,我觉得我的圣诞节过的非常有意义,在那个狂欢的节日看小说真实别有风情。我坚信静穆之美会使文学可靠地踏上求真之路,从而让我们发现那些经得起历史冲蚀的性质。《芦苇和泥塘》无比静穆,一个鲜为人知的安详和苦难的渔村的静穆,并赋予地域,宗教和民族风情的神秘色彩。《芦苇和泥塘》中贯穿着预言。源于生命和性格的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使我想起与之非常相像的前辈的大师——梅里美的预言。在他最负盛名的两个中短篇小说《高龙巴》和《嘉尔曼》中,预言既是人的宿命,又是小说的线索。而且预言是提前大明大亮地说出的,即使这样,悲剧也无可避免。</P>
<P>历时性的人肯定会遇到文学的重大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形式和内容的理解,我冒昧地忖度,您有一丝可能只停留在一个您心仪的断代史上,尽管这个阶段已经相当高明。形式即内容,我业已形成的“解释集团”大概和王尔德,桑克蒂斯,马尔库塞,博尔赫兹等极端的形式主义文论者有关,譬如“艺术即形式;艺术的独立存在于形式的独立性之中;形式使艺术称其为艺术;内容手受制于历史之事实,不断地产生和死亡着,形势却是永存的;古往今来的诗歌都在重复同样的题材,诗歌永恒的本质只在于典型的,纯粹的形式”等等。我坚决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形成一个并不存在的二元对立,那样不符合艺术的本来面目,只是集寻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单不是决然的认识论。假如硬是如此,窃以为我们应该有区别对待两者。譬如我们可以这样说有些作品的形式胜过内容,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形式:1,《微暗的火》,2,绘画中没有内容的正方形(他不存在内容,不等于说是内容就是他的形式)等;     或者纯形式的作品, 我要举典型的反证是音乐。讨论那些并不存在的臆造出来的对立我觉得不太妥当。</P>
<P>艺术总是在非议中寻找逻辑的辩解。<br></P>
<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5 23:53:49编辑过]
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完全不同于昆德拉、卡维诺、杜拉斯,乔伊斯,博尔赫兹,纳博科夫等等文体家或革新者。可能是曹雪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梅里美,托尔斯泰,泰戈尔等等。前者“各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他们都没能写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就无法滋养伟大的作品,对于这类作家应该持浅尝而止的态度,就像巧克力好吃,但顿顿吃,就把人吃坏了。然而,有的作家的作品则可以成为精神食粮,能够为创作伟大的小说提供源源的养分。”</P>
<>只说这一段吧。看完你的论述,我有几个疑问:一是前面那几位所谓的文体革新家或革新者竟然没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尤里西斯》也不算?那在你的辞典里,这个“里程碑”究竟是多大多高的一块碑呢?是什么样的材料结构才能算是一块合格的里程碑呢?还有,他们(昆德拉等等诸位)的作品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精神食粮”呢?二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老几位又是哪些伟大作品滋养的呢?就算你找出了他们的先辈伟大作品了,我还是要问,它们又是哪些伟大作品滋养的呢?三是有哪个伟大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或者之前会没事想想自己的作品伟大不伟大呢?</P>
<>哈金的说法其实很矫情。我还没看过哪个美国大作家这样说过话,拿“伟大”当成一个方向来说什么事儿。再者说了,伟大怎么可能成为一种标准和方向呢?因为伟大是属于一种历史视角上的评论。是过去时的。它怎么可能成为将来时的呢?它只能是盖棺定论。而不会是预期值。所有预期“伟大”的思维和情绪都可以称之为“伟大综合症”。</P>
<P>另外,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谈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比如绘画。</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4046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15#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你说:“源于生命和性格的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东西呢?信仰这些不可改变的东西就能寻求到“无比的静穆”?我看这有泯灭人性的危险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52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6#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小说中人物没有给作者宽阔而明确的抒情空间,在词句韵味的连贯上就会造成断裂。</P>
<>万一莎士比亚看不起托尔斯泰,博尔赫斯辱骂了纳博科夫,我们还要固执己见?</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5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忧郁的骗子

Rank: 2

17#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赵松</I>在2006-4-6 0:19:31的发言:</B><br>
<>“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完全不同于昆德拉、卡维诺、杜拉斯,乔伊斯,博尔赫兹,纳博科夫等等文体家或革新者。可能是曹雪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梅里美,托尔斯泰,泰戈尔等等。前者“各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他们都没能写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就无法滋养伟大的作品,对于这类作家应该持浅尝而止的态度,就像巧克力好吃,但顿顿吃,就把人吃坏了。然而,有的作家的作品则可以成为精神食粮,能够为创作伟大的小说提供源源的养分。”</P>
<>只说这一段吧。看完你的论述,我有几个疑问:一是前面那几位所谓的文体革新家或革新者竟然没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尤里西斯》也不算?那在你的辞典里,这个“里程碑”究竟是多大多高的一块碑呢?是什么样的材料结构才能算是一块合格的里程碑呢?还有,他们(昆德拉等等诸位)的作品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精神食粮”呢?二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老几位又是哪些伟大作品滋养的呢?就算你找出了他们的先辈伟大作品了,我还是要问,它们又是哪些伟大作品滋养的呢?三是有哪个伟大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或者之前会没事想想自己的作品伟大不伟大呢?</P>
<>哈金的说法其实很矫情。我还没看过哪个美国大作家这样说过话,拿“伟大”当成一个方向来说什么事儿。再者说了,伟大怎么可能成为一种标准和方向呢?因为伟大是属于一种历史视角上的评论。是过去时的。它怎么可能成为将来时的呢?它只能是盖棺定论。而不会是预期值。所有预期“伟大”的思维和情绪都可以称之为“伟大综合症”。</P>
<P>另外,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谈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比如绘画。</P></DIV>
<P>当时这样的一种提法冒昧不成熟。回头我想,它的意义在于跳脱上。在于对已经形成的趣味的怀疑和审视上。在于反观和警惕上。你不接受这样的说法,一个原因是你的审美理想是正确的和顽固的,另一个可能是你不愿意跳出你的解释集团,跳出你自身扩充思维的更大的空间,发现更大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8 14:14:08编辑过]
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5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忧郁的骗子

Rank: 2

18#
发表于 2007-8-4 13:33:3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特</I>在2006-4-6 1:17:18的发言:</B><BR>
<>你说:“源于生命和性格的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东西呢?信仰这些不可改变的东西就能寻求到“无比的静穆”?我看这有泯灭人性的危险性。</P></DIV>
<br>你无法临盆是不可改变的,我的一句话更不足以泯灭你的人性。
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5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忧郁的骗子

Rank: 2

19#
发表于 2007-8-4 13:33:4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大火析木</I>在2006-4-6 4:36:23的发言:</B><BR>
<>小说中人物没有给作者宽阔而明确的抒情空间,在词句韵味的连贯上就会造成断裂。</P>
<>万一莎士比亚看不起托尔斯泰,博尔赫斯辱骂了纳博科夫,我们还要固执己见?</P></DIV>
<>你的上一句我表示接受,因为它有价值。末一句,说了也等于没说。偏执比没有思想好。“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我不会回答你这样的问题。</P>
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0#
发表于 2007-8-4 13:33:4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6-4-8 14:12:59的发言:</B><BR><BR>
<>当时这样的一种提法冒昧不成熟。回头我想,它的意义在于跳脱上。在于对已经形成的趣味的怀疑和审视上。在于反观和警惕上。你不接受这样的说法,一个原因是你的审美理想是正确的和顽固的,另一个可能是你不愿意跳出你的解释集团,跳出你自身扩充思维的更大的空间,发现更大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P><BR></DIV>
<>

<>表述的严密性是呈现的基础。当表述的过程不严密的时候,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时候,意图的呈现也就容易变成有始无终,甚至是不知所终了。这里讨论的其实首先并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8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