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将计就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盯视者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0

好友

120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1#
发表于 2007-8-4 13:41:10 |只看该作者
再次谢谢几位版主的认真(这确是我喜欢黑蓝的重要原因)阅读指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2#
发表于 2007-8-4 13:41:10 |只看该作者
<p>不敢多说。文章第一感觉很像生铁的一篇小说,但是我又忘记是哪一个了。似乎整体的感觉都很像。小说语言紧密,质感坚硬,阅读感觉自然需要耐心,小说的环状结构很适合进行语言上的雕琢。有这样一个感觉,小说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砖头,我正放在嘴里咬来咬去,结果发现砖头很难咬,但是使劲的话可以咬下一些碎渣。后面的那个牛的文章,硬度似乎更强,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阅读疲劳,有时候我个人认为语言的强度还是不要一致比较好,虽然说此时作者本人可能不关注情节,但是语言的口感太干硬,或者说,语言的强度过大,而且持久,在一定的数量上,就会造成文本上的墙体,也就是造成了描写和感知的“柏林墙”。使得语言本身成为了覆盖一切的烟雾。</p><p>个人愚见,楼主见谅。</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3:29:15编辑过]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3#
发表于 2007-8-4 13:41:10 |只看该作者
<p>今天再次的缓慢阅读了一次作者的小说,感觉仍旧是坚硬和不好下嘴。《盯视者》的语感是非常优秀的,语言和语言之间衔接的紧密而且牢靠,小说的结构确是散乱的。盯视者和窥视者,恐惧和谨慎,这些东西仅仅是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表面,可以这样说,作者语言的强度并没有让读者产生阅读的画面感,只是让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强度。作者本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强度语言和字斟句酌的状态,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小说的内部消化系统?或者说,一部小说,除了语言之外,其内里的环境、故事、情节、精神思维、哲学概念、甚至是小说内在的动态延展性,作者似乎很难照顾到。一部小说的静态表现的过多,那么,这部小说其实仅仅是一个文本,距离小说还很遥远。文本的意义在于语言和试验,小说的意义在于整体的可观性。抛开一些以语言见长的那些名家,单单说诗人们,其诗作也是不容易全篇制造一个墙体与读者隔阂的,即使是语言上很钻研和刻苦的名家,作品本身的哲学思索和内里环境是可以探知和揣摩的。楼主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作者在文章中建造了一个小说的骨架,然后用强度语言蒙了一层虎皮,最后还把虎皮紧紧地拴在了骨架上,让人无法撩开看看里面的空旷。盯视者本身的恐惧和怀疑,在文章中表现的方式是语言的雕琢程度,雕琢程度的加深或许可以使某些东西自然的显现,但是它不是屡试不爽的。那篇牛更是如此,文本的意义或许很大,整个文章简直是语言堆砌成的。上面我说到楼主的文章像个砖头,其实意旨的,也是作者小说是被强度语言自然堆砌而成。我个人理解的小说节奏需要控制,不仅仅是将语言的轻度增加,自然也不是仅仅的放慢叙述的速度,这些都是技巧性的基本训练,小说语言的节奏应该是可伸缩的。只有钢筋,没有水泥,房子永远是无法出现在土地上的。</p>[em03]依旧是个人愚见,楼主见谅。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07-8-4 13:41:1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将计就计</i>在2006-12-29 19:53:32的发言:</b><br/><p></p><p>&nbsp;&nbsp;<font size="3">赵松兄谬奖拉。我现在倒是觉得,我的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成也认真败也认真(一笑)。过度的认真与苛刻限制和限定了我——这不仅指在具体而微的写作上,它甚至影响和框定了自己的生活。就写作而言,苛严过度使作品内容题材风格语言受限,甚至进一步导致了写作的中断(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原因)——能让我首肯的东西太少,而自己则更多的处于眼高手低的常态中。过多的自我怀疑、挑剔不满,使得写作缓慢难产以至一再地被废弃和放弃,上述自我怀疑到后来事实上已经成了一种带本体意味的对写作自身的怀疑。</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引一段旧文——</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font face="仿宋_GB2312">几年前,我曾在一篇短文中描述过自己长时期以来的写作状态,那就是:不可能写;不可能不写。这两句话源自于卡夫卡对“德国犹太作家”生活的概括──其完整的意思为:不可能不写;不可能用德语写;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写法;不可能写(因为写作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绝望)──它揭示了德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语言困境或者说交流的困境。相当长一段日子里,我仅止模糊地将自己的状态归咎于对完美的过分苛求,还有便是对源源不绝炮制出来的印刷垃圾和深恶痛绝,而实质上深层的原因远不限于此。</font></font></p><p><font size="3">&nbsp;&nbsp;“完美”的写作是不可能的(“完美”的XX也一样),可能的只是……使写作者彻底放弃,就象我眼下的状态。</font>&nbsp;&nbsp;&nbsp;<br/></p></div><p>所谓的完美写作,在我看来,其实首先就是始终兴趣、活力十足地写下去。它是件个人喜欢做的事。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

好友

727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7-8-4 13:41:1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将计就计</i>在2006-12-28 0:22:52的发言:</b><br/><p>本意是想传达某种内在的“恐怖”与“惶然”状态——置身于一种无所不在无从逃遁的“盯视”下(真实或臆想的被“盯视”)的“恐怖”与“惶然”——但恰恰是这一点做得很不理想。</p></div><p>你说的这种状态,我在阅读中注意到了。同时发现在后部从“<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翌日一早,十数个人乘了辆旅行车沿峡谷公路往山的深处驰驱</font>。”到“<font color="#ff0000">篝火鲜红的舌头跃动着,舔破了密不透风的黑暗,周遭的岩树人形幻影般忽隐忽显</font>。”这段中,可以说从被“钉视”的视线中脱离了出去——撑船的那段几乎露出了些许得意。不知道楼主注意到没有?在这甚为关键的地方不在状态,如果理解为刻意的放松不如说是泄气(或掉链子)准确。</font></p><p><font size="3">虽然场景切换过多,但事件的大体脉络是可以掌握的。我的问题是:既然传达的是内在的“恐怖”与“惶然”状态,繁多的场景转换是否分散了作者和读者的注意力(无可否认,我的精力被过多无涉主旨的技巧、迷题耗散。)?密度硬度都不是问题,我觉得关键是要做到心无旁骛,要精纯。</font><font size="3">总的说来,这篇也是近期在黑蓝看到的最喜欢的小说。</font></p>
住到黄河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

好友

2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
发表于 2007-8-4 13:41:28 |只看该作者
<p>我觉得很好啊 </p><p></p>
love never fails……The  bi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7#
发表于 2007-8-4 13:41:29 |只看该作者
<p>对小说这尾鲜活的鱼来说,过于在意那些银白的鳞片或者淡青色的翅,在我的个人理解里,总是不那么妥当。</p><p>在岸边观察鱼,进而想像自己是鱼。然后跳到水里,变成一条鱼。</p><p>或许是这样一个过程吧。</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8#
发表于 2007-8-4 13:41:29 |只看该作者
<p>是的。</p>[em07]
强光模糊了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19#
发表于 2007-8-4 13:41:3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将计就计之子</i>在2007-1-4 19:15:32的发言:</b><br/><p>是的。</p>[em07]</div><p>哎!朱雀,这是你的第一个黑蓝回帖呢!</p>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0#
发表于 2007-8-4 13:41:3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将计就计</i>在2006-12-29 19:01:26的发言:</b><br/><p></p><p>&nbsp;&nbsp;一个人的文字/文本的质地(属性/机能)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到底有多大应是因人而异)都是与生俱来、难以掌控和改变的,也就是说,其内的某些构成元素跟写作者的禀赋天性血型直接相关连——当然后天学习操练的取向/口味对此既有强化也有改造(事实上文人而外的五行八作或多或少也如此)。所不同的是,某类人包容度更大,更善吸纳改变和被塑造(自塑和他塑)一些,在语言的运用上更具表演性且表演的路数更宽泛多样;有的人则比较地固执单一狭窄死心眼儿,他们孱弱自闭敏感多疑锐利神经质,不太为外因外力所动——不同(自然远不止两种)类型的优劣高下是无法笼统简单地进行比较的。</p><p>&nbsp;你说的意思很好,可这儿的矛盾和悖论在于,对每一个差异度很大的具体的写作者而言,不管是吸纳放弃调整还是洗心革面改弦易辙,无不是知易行难,而且这种“改变 ”的尝试里也潜藏了不少的危险错讹与误区,需要在“行”的过程中反复调试辨析扬弃折腾……其中对“度”特别是对大的方向的把握尤其重要。想到这样的问题,于我,不免有时不我待的感慨。</p><p></p><br/></div><p></p><p></p><p>我赞同将兄说的——不同(自然远不止两种)类型的优劣高下是无法笼统简单地进行比较的,安徒生也说过他只能写安徒生的小说。谁不是呢?</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4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