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童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假第五周】梅里美《马铁奥·法尔哥尼》+ 罗伯·格里耶《海滩》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3

好友

452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11#
发表于 2008-7-31 11:04:03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strong>阅读课新增接龙规则!<br /></strong></p><p align="left"><br />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持续活动热度,新增规则:</p><p>1.&nbsp; 回答问题不限数目,可全部回答,也可随意抽取若干搭配回答。<br /><br />2.&nbsp; 每位回答者需提出自己1个以上的新问题,提供给后来者回答(类似于接龙游戏);后来者可从之前所有问题中自由选择回答(也就是不一定只可以回答上一楼的问题)。<br /><br />3.&nbsp; 对规定的问题或回答有不同见解者,可随时插入提问或回答。<br /><br />4.&nbsp; 不参与回答者,也欢迎提问。<br /><br />5.&nbsp; 此规则对活动前四周的篇目也有效。</p><p><br />以上规则不具强制性,大家自愿为主!</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08-7-31 16:15:27 |只看该作者
<p>2<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试论小说前面铺垫部分与整个结构的关系。</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nbsp; 前面的铺垫提供了很多的信息,比如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杂树丛林的特点、潜藏在里面的杀人者与外界的联系,马铁奥与人们的联系等等,这些都有助于理解下面发生的故事,特别是马铁奥的性格和他杀死自己儿子的原因。前面的铺垫是撒开一张网,各元素就在里面相互联系着。</span></p><p>6、你认为这篇小说是否还有不足,如果有,请指出它的缺点在哪里。</p><p><br />&nbsp;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足,但我很难理解,既然“我”在故事中存在,那又怎能这么难以理解地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理呢?(如:“他们走了几个钟头,小福尔图纳托一声不响地躺在太阳底下,望着蓝色的山峰,想着下星期天他要进城到他的班长叔父家里吃饭,突然一声枪响惊破了他的默想。”)</p><p></p><p>我的疑问(一直有类似的困惑):叙述者如果不在本小说中出现,会造成什么样不同的效果?难道以“我”在小说中出现,小说就变得更有说服力吗?但这篇小说还是有明显的虚构痕迹啊,怎么处理好“虚构”这个形式(不知道这样说准不准确)?</p>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主题

28

好友

5257

积分

职业侠客

block breaker

Rank: 5Rank: 5

13#
发表于 2008-8-2 02:41:26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6c3f47"><strong><font color="#d71818">梅里美</font><font color="#000000">《马铁奥·法尔哥尼》</font></strong></font></p><p><font color="#6c3f47"><strong><font color="#d71818">1、简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整体感觉。</font></strong><br /></font>传奇故事,故事讲述的核心是关于守信的道德行为,看过就忘。<br /><font color="#e8e829"><strong><font color="#d71818">2、试论小说前面铺垫部分与整个结构的关系。</font></strong><br /></font>开始是讲一个地方的自然状况,以及它的作用---打猎和犯罪的人躲避的地方(这是文中的主要线索),后来又谈到我,以及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个人身上的故事,以此来加强故事的真实性和表现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作用。另外一些铺垫:枪法准与后文的叙述紧密相关(军士长怕马铁奥产生误会而举枪射杀自己,以及后来枪杀自己的孩子),生了三个女儿才有个儿子,增强故事的张力,情人的死以及前面的,都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br /><font color="#d71818"><strong>4、分析强盗、追捕者与马铁奥父子(行为)之间的联系。</strong></font><br />强盗最开始与追捕者是敌对关系,后来因为马铁奥儿子的“叛变”,与追捕者达成了伙伴的合作关系。从马铁奥最早见到士兵们举枪,说明他是与士兵是有一些敌对的状态,从而友好关系更偏向与强盗。追捕者与马铁奥即有广泛的亲戚关系,同时他也怕因为强盗而得罪马铁奥。<br /><strong><font color="#d71818">6、你认为这篇小说是否还有不足,如果有,请指出它的缺点在哪里。</font><br /></strong>没有不足,只能说这是特点,而且每一个表现的元素,都一定落在了点上。</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主题

28

好友

5257

积分

职业侠客

block breaker

Rank: 5Rank: 5

14#
发表于 2008-8-2 10:48:54 |只看该作者
<p><br /><font color="#2c2c90"><strong>1、“三个孩子”,为什么是3个?为什么不是2个,也不是4个?<br /></strong></font><font color="#2c2c90"><br /></font><font color="#000000">因为三个孩子在沙滩上行走,也留下脚印,这样的脚印即不寂寥,也不壮观,能够呈现出画面的美感,而且人物的对话也会很恰当。<br /><br /></font><font color="#2c2c90"><strong>2、小说里的数字出现得相当频繁,“三个孩子”,“几米”,“两厘米”,“一百米”,“六只”,“十秒”……这些数字的使用对于小说有什么用处或意义?<br /><br /></strong></font>作者用一种写实的角度,强调观察者的认真。<br /><br /><font color="#2c2c90"><strong>3、首先我们了解到的关于三个孩子的信息是身材和年龄,然后才知道他们的穿着,然后是相貌和性别,然后再听到他们的声音(对话)……为什么不一次性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所有信息呢?为什么要断续、重复地告诉我们?<br /><br /></strong></font>在小说中作者把自己处于观察者的角度,获取的东西是一点点得到的,如果一次把信息叙述完,那就会有小说作者是一切先知的感觉,这是作者努力避免的,他的用意是通过不断的描述来增强小说文本的真实性。</p><p><font color="#2c2c90"><strong>5、为什么要写到“海鸟”?为什么要写到“敲钟”?为什么要重复写到它们呢?<br /><br /></strong></font><font color="#000000">这几乎成了小说中唯一的情节,三个小孩关于听到的钟声,在沙滩上行走惊起了海鸟。重复的写在于以一种观察者的角度,强调真实感,它们也是小说的元素。<br /><br /><br /></font>这篇小说与上一篇小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人物个性模糊,传统小说中最重要的故事情节,被自然环境的叙述取而代之,这样也最大程度减低了小说的真实的怀疑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8-8-2 17:21:26 |只看该作者
<p><strong>梅里美《马铁奥·法尔哥尼》:</strong></p><p><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pt"><font face="Calibri">1</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简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整体感觉:</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看的同学的书,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小说里的马铁奥活了。梅里美塑造了一个个性刚烈正直的汉子形象。小说的语言很朴实,叙述丝毫不拖沓。寥寥几笔,刻画出了孩子、妻子、强盗、军人和马铁奥的鲜明形象。可以说,小说的结尾,也就是马铁奥杀死自己儿子的片断,是小说里的高潮。在孩子告诉军人强盗的所在后,我想小说可能会在强盗再次逃出军人的控制,前来报仇结束。没有想到梅里美会突然抓住前面的铺垫,一下子就让父亲杀死儿子。而且丝毫不迟疑。这可以说是一个果断的转折,转折的非常漂亮,也让这篇小说成为了情节上的经典。</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strong>罗伯·格里耶《海滩》</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5、为什么要写到“海鸟”?为什么要写到“敲钟”?为什么要重复写到它们呢?</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我觉得“海鸟”“敲钟”分别暗示了一种东西。海鸟是脱离行走的方式,孩子们走近它们,它们就会飞起来。所以孩子们永远也找不到脱离行走的方式。而敲钟则是告诉孩子们,行走的过程还很长。这两种东西出现在小说里,也起到了缓冲和缓解叙述与阅读疲劳的作用。海鸟的形象我觉得更值得研究一些。当孩子们走近,它们便飞起来,孩子们走远,它们便重新回到原地,看似模仿孩子们行走的样子走来走去,但是它们的脚印很快就被海浪冲走。这样的海鸟形象是值得深思的。它们是自由的象征,但是同样受到了过去的影响,即便没有脚印,也要重复过去的事情,只有当过去真的到来了,才开始飞翔,才想起自己是自由的。而这样的自由,也是蕴含着虚假的成分的。</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0.5pt;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span></p>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3

好友

452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16#
发表于 2008-8-2 20:50:40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没提问,可以接着提新问题的!阅读后不明白的地方也可点名请谁来跟帖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3

好友

452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17#
发表于 2008-8-2 20:54:12 |只看该作者
梅里美这篇我第一次读,马铁奥的形象让我想起《教父》。这篇确实传统,但我并不同意半天锈说的“故事讲述的核心是关于守信的道德行为。”回头再来细说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08-8-2 22:47:14 |只看该作者
<p>如果凌丁老师有时间的话,我很想听听他讲解一下我的疑问。</p>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主题

28

好友

5257

积分

职业侠客

block breaker

Rank: 5Rank: 5

19#
发表于 2008-8-2 23:00:48 |只看该作者
<p><br />问童末:</p><p>那故事的核心是什么呢?<br />“故事讲述的核心是关于守信的道德行为。”马铁奥首先是亲强盗的,他与强盗的关系比与追捕者的关系更好,这样当然是为了情节的更好的发展,如果他亲被捕者而疏远强盗的话,如果抓强盗是非常之理所当然的话,那他孩子的过错也不会那么多和那么强烈。所以,小说中有写到强盗叫他儿子保护他,马铁奥见到士兵们处于警戒状态,尽管他十年来从没有犯过错,而追捕者也有担心马铁奥想保护强盗,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小说后面的冲突就会没那么大。这里紧接着套出他儿子的行为,他的选择要么不保护强盗,不收他的银元,打击罪犯,可结果却是他因为贪婪而又收受了追捕者的表,后来出卖了强盗。他等于是背信弃义,不守诺言的一种非正义行为,当然,他或许也同时有着另一种不道德行为---贪婪,但是逻辑顺序是,他首先因为不守信,才会有贪婪,守信不守信这个底线,他是可以无视其存在的,他才会有贪婪的行为,所以,守信应该是更重要的。如果他守信,即使不管不顾也不会后面被强盗指责为“奸贼的家”。</p><p>另外多说一下,这类小说通过叙述传奇故事表达一个主题,比如道德,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效的,即使读者不能经历这个传奇故事,也能从中获得经验,而这个“守信”的经验,能够长期在生活中存在,这也是小说的生命力存在的理由。这类小说中,文本只是一个躯壳,用于表达单一的对象,而且处处太过用力,每一个叙述都在点上,所以的都是因为,结果的连接关系,与第二篇小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0#
发表于 2008-8-3 01:47:52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X</i>在2008-07-31 16:15:27的发言:</b><br /><p><br />&nbsp;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足,但我很难理解,既然“我”在故事中存在,那又怎能这么难以理解地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理呢?(如:“他们走了几个钟头,小福尔图纳托一声不响地躺在太阳底下,望着蓝色的山峰,想着下星期天他要进城到他的班长叔父家里吃饭,突然一声枪响惊破了他的默想。”)</p><p></p><p>我的疑问(一直有类似的困惑):叙述者如果不在本小说中出现,会造成什么样不同的效果?难道以“我”在小说中出现,小说就变得更有说服力吗?但这篇小说还是有明显的虚构痕迹啊,怎么处理好“虚构”这个形式(不知道这样说准不准确)?</p></div><p>对叙述者的警醒和自觉,是“现代”小说比较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传统”小说的本文,恐怕并不太在意“我”是不是越界了。我的猜想是:在一篇大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第一人称“我”的出现也许更多出于一种讲故事的习惯,大概从口头文学时期流传至今,也广泛存在于中国的说书艺术中,它有着取信于人的作用,但与其说取信于人,毋宁说取悦于人,更多照顾到读者的情绪、现场的气氛和讲故事者与听者的互动,一般情况下,它不构成小说的错误和缺陷,它在一般读者(特别挑剔或者口味特别独特的读者除外)能够接受的信任契约之内。福楼拜是公认的隐藏“我”隐藏的非常好的大师,不过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开头也有第一人称的出现,我不认为这是福楼拜的疏漏。本文中第一人称的出现也主要局限于开头,进而实则可以视为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上帝视角,进入人物的心理并不为过。——当然很多现代小说家对此不满,坚决摒弃这种情况,那是他们创作的自由,也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相关,无可厚非。 </p><p>叙述者不可能不在小说中出现的,最多是伪装成不出现而已。你这里说的可能是指“我”,如果“我”不出现,一些与小说情节相关的背景作者需要借助其他技巧来呈现,不像用“我”这么直接,但当然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做到了,那么这样的小说,会显得更“现代”一点。小说不必装的真实,有虚构的痕迹并无不可,具体看是怎样的小说才能决定怎样处理更好。就这篇小说而言,不牵涉人物心理,只涉及人物行动和语言来呈现,更酷一点,更符合“现代”人口味一点,更电影化一点。不过宽厚一点看,我仍不认为在本文中这是什么了不得的缺点——小说也许可以不必那么严谨、那么教条、那么看起来完美,有点疏漏也不一定坏,《金驴记》是最古老的小说之一,以今天的标准看起来似乎错漏不少,但读起来仍是那么有趣。古典小说家们是不在乎我们今天的规矩和审美的——这一点我们要像古人们学习。 </p><p></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9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