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3-29
- 在线时间
- 1439 小时
- 威望
- 20194 点
- 金钱
- 4053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166
- 精华
- 7
- 积分
- 3786
- UID
- 7763

|
首先说你的语言。
说实话,你的语言经不起细抠,纪小齐已经提过。这里边有基本功不够扎实的问题,也有思维惰性的问题——表达的时候想当然地“飘”过去了。好的语言,在我看来,精准、凝练应是起码要求,再就是要有特色。特色这一点,就靠个人去摸索了。但就算还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能让语言归于流俗,你看一下这段:
曾几何时,这些喧闹的细语在我们阴暗的心灵中回响,激奋慰藉着我们干涸的魂灵。但是现在,它们渐渐地向车后飘荡开去,越来越纤细,渺然,淹没在沙沙的轮胎声和车窗上雨点的欢闹声中。心中的那团模糊不清的热情也象城市的灯光一样越来越稀疏。夜色中的公路,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在灯光下泛着亭亭的光泽,就象我们那曾经纯洁的梦想。
那些被用得很滥的词(曾几何时)和比喻(心中的那团模糊不清的热情也象城市的灯光一样越来越稀疏。),以及表达方式(激奋慰藉着我们干涸的魂灵),且不说它们用得恰不恰当,至少,它们给人一种庸俗的印象。有个句子可以与你共勉:唯陈言务去。
再说整体。
你的这个小说努力营造一种生活的“真实”,为此你叙述了许多“真实”的所见所感。散文这么去写是可以的,也必须这么去写。一个好的散文家应该是一个好的摄影师,懂得选景、画面的比例分配等等,但一个好的小说家,除了应是一个好的摄影师,还应是一个好的魔术师,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冲击。我们常说艺术应高于生活,小说除了还原生活的“真实”,还应有超脱于生活的东西。你的这个小说里,唯一给了我惊喜的地方就是主人公突然从火车上跳了下来,因为在一长串的“真实”之后,突然有了点不“真实”,或不够“真实”,既给了读者一个意外,也使小说产生了一个变数。在看似真实的背景下突然带来种种神奇的变数,菲茨杰拉德的几个短篇给我很深的印象。
没读过你别的小说,只就这一个谈点印象,也许于你并不恰当,当是几句废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