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顾耀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望,于我已是常态——废话《梅兰芳》,怀念《无极》(转)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1#
发表于 2008-12-10 22:35:45 |只看该作者

对了,我想问你

梅兰芳的胡子是什么时候蓄的?
貌似他说过,记者招待会那天早上打伤寒针
但是打伤寒针的时候……他没胡子……
到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他又有胡子了……
是打伤寒针打的么……
寒一个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12#
发表于 2008-12-10 22:40:12 |只看该作者
……………………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3#
发表于 2008-12-10 22:42:01 |只看该作者

笔墨其实不在这点上,所以都是轻描淡写

无论是打伤寒针还是蓄胡都不是陈的着力点,而他把力全用在梅义正言辞(像是脸谱化爱国青年的处理)地拒日罢演上了,“谁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4#
发表于 2008-12-10 22:45:54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点我觉得好别扭

梅兰芳的抗日肯定和八路军的抗日有本质不同,他这么一个……四平八稳的人哪……
唉,麻烦死了……
真的要写这个专栏吗……
我积了些梅的资料,越看越没谱了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8-12-10 22:50:51 |只看该作者

史实和无害八卦也没什么

毕竟,套个经典李安句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梅兰芳”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6#
发表于 2008-12-10 22:58:30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是认为陈凯歌拍《梅兰芳》,其题义是在片外的。
谁都知道,拍这么个公认的大师难度无比之大;谁都知道,拍还有后代在世(且这后代目前还雄霸一方)的大师所考虑的东西无比复杂;谁都知道,要找个既能演电影又能搭京剧架子的人,要求太高……但他还是拍了。
我反对尚方对这部片子“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态度观之——当然别的很多片子必须得以“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视角看待。这部“电影”是不干净的。
当然我所认为的不干净,是从陈凯歌的电影语言上来说的。
而且,他的“轻生重旦”的倾向,导致他在处理一些桥段的时候,让人觉得非常别扭。比如“伶界大王”这个称号,恰恰是“十三燕”的原型谭鑫培的,陈凯歌把它给了梅兰芳,而在“打擂”这一大章中,把“十三燕”塑造成了一个“守旧、死要面子活受罪、做作、端着”的京剧一霸的形象,这太成问题。我在想,假如有一天陈凯歌再拍《谭鑫培》,他又会怎么处理呢?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6

好友

3611

积分

业余侠客

Lady Zhenzhen

Rank: 4

黑蓝富豪

17#
发表于 2008-12-11 08:45:50 |只看该作者

+1

……………………
我去找不老药了,找到了之后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8#
发表于 2008-12-11 14:44:32 |只看该作者

如果非要找些“莫须有”的影外之意的话,我只能毕口作罢

我问过我一学戏剧戏曲的朋友,他的答复是这个样子滴
近代戏曲史上有两位“伶界大王”,谭鑫培先得,梅兰芳后得,不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
况且十三燕不是谭鑫培,是原型取自谭鑫培的经历多一些。一个“守旧、死要面子活受罪、做作、端着”的京剧一霸的形象,真得是这样的吗,是否有些言过其辞了呢?这个等大家都看过后自有评断。
我的观影感受:http://www.heila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661&extra=page%3D1&page=2

[ 本帖最后由 尚方翊剑 于 2008-12-11 14:59 编辑 ]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9#
发表于 2008-12-11 16:31:55 |只看该作者

这当然不只是一部电影

唉,尚方,只能说你比较宽容吧,或者是还有着比较美好的天真……
如果说对《梅兰芳》的看法止于电影本身的话,那么,按照陈凯歌这么个大导演的身份为什么会犯下这些低级错误呢:
1、梅和孟的恋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为什么在电影里还处理得那么欲遮还羞?这种处理,不能不说他是有别的想法、或者有别的顾虑的。
2、所谓“十三燕不是谭鑫培,是原型取自谭鑫培的经历多一些”的说法,太一厢情愿了。这句话里面的逻辑漏洞暂且不展开来说。按照你这说法,是不是《梅兰芳》里的“梅兰芳”也不是那个大师梅兰芳,只是“原型取自梅兰芳的经历多一些”?当然我要说的仍然不是你的话本身,而是,梅兰芳跟十三燕打擂三天,第一天燕胜,第二天梅胜,到第三天燕就走到穷途末路了,一个霸主级的伶人,一天时间(实际上是一个晚上)在没有政治迫害的情况下就到穷途末路就到死,你觉得这现实吗?如此概念化的简单粗暴的处理,原以为只有劣质导演才会犯,没想到凯兄也会犯。
3、梅兰芳这个角色,在时下,没有人能演得出彩,能追求到一个“四平八稳”已经不错了。所以黎明白白承受了很多不白之冤。起码,他已经做到了“没有塑造梅兰芳的形象”。真实的梅兰芳不是神,他有弱点,比如说他对孟小冬没有担待,而且多少有点惧内,有比较强的虚荣心。可问题是,这弱点,在现在能表现吗?梅B9会允许别人这样塑造吗?国家会允许别人这样“泼脏水”吗?如果把他的弱点全都美化、消弭,那这样的一个“完人”可信吗?于是你看,电影名叫《梅兰芳》,但是却不能放开手脚来“塑造银幕上的梅兰芳形象”,这种电影还能怎么拍?好在凯歌兄是聪明人,他塑造了邱如白、塑造了冯老板、塑造了十三燕……这么说吧,除了梅兰芳和孟小冬这男一女一两个形象没有塑造外,其他人物个个出彩。这种电影,你还能以正常的电影视角去看待吗?
4、我不知道陈凯歌是不是真的如我所猜测的那样有“轻生重旦”的倾向。早在《霸王别姬》的时候,他在段小楼形象的塑造和行为安排上,我就觉得多少有点不对劲,这不对劲当然是隐隐约约的,是一种导向性的感觉。到了《梅兰芳》,发现他的处理须生角色时,一定会给对方安排至少一种令人讨厌的脾性、或者是整个搞成个附庸的感觉,根本形不成“对手”,前者如13燕,后者如孟小冬。仔细想一想啊,如果孟小冬身上没有牛B的东西,那怎么吸引得了梅兰芳?可惜的是,电影里的孟小冬,她就是没有牛B的东西,那么,在这种形象下被吸引(靠,堂会那一段,极其像是“勾引”)的梅兰芳,又是一种怎样的人呢?总而言之,配角当然是要以配角的感觉出场,但配角也是个“角”,在角色上,它与主角的“角格”(我自创的词,模拟“人格”)是平等的。然而在《梅兰芳》里,并没有平等。13燕之所以出彩,还真是靠了王学圻这老杆子,显然他的演技比章字一强多了。
5、关于“梅党”。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水很深的一个词。即使仅仅按照电影本身来看待,陈凯歌把后期邱如白隐约地塑造成为了让梅唱戏不惜无意中当“汉奸”,也是该存疑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也不想多谈,可能我们各自找到更多的资料后,会看得更清楚。

总而言之,《梅兰芳》如果是一般导演拍的,那就很好,因为它的功底、架势都在那里。但要用陈凯歌的身份进行判断的话,我坚信如果仅仅用“这只是一部电影”的视角来看的话,那就是为虎而作的“伥”。另外,我还没说到假如“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话,又为什么要砍了阿娇的戏!——无论阿娇之前丑闻影响如何大,现在也正在消退嘛,而《梅兰芳》“这仅仅是一部电影”啊,少了少年福芝芳,多少有点台面缺角之憾。凯歌兄在这时候怎么就不是只把《梅兰芳》当电影而只把阿娇当演员了呢?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0#
发表于 2008-12-11 18:41:10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这都是些什么错误?还是低级的?

1.我已经说过了,既然梅葆玖代表的梅家是顾问,于情于理都得顾及到梅家(也就是说梅家说了算,这没什么争执的,这是在拍自个亲爹啊!),是不是一定要儿女情长风花雪月到轰轰烈烈海誓山盟才算给出了一场好戏?才叫一个彩头?那还真不如拍杜月笙或者孟小冬去了,更有戏更曲折。
补充:也许你又要说了,为什么是梅葆玖的梅兰芳,而不是观众(座儿)的梅兰芳(不是陈凯歌自己的梅兰芳?)
绕来绕去还是一个大大的纸枷锁,只是你看不惯是梅葆玖给陈凯歌戴上,而是自己想给他戴上。
2.是不是穷途末路,别忘了十三燕可是被撺掇着开坛设赌啊,他连老佛爷亲赐的黄马甲都抵当了,可以说这是他荣耀一生的命根子吧,你说到这份上戏没做足?
十三燕和梅兰芳代表两个时代,这是编导借邱如白对二人的诠释,只能说《一缕麻》的宣传到位鼓动了新青年去捧新戏,而十三燕的场子是门可罗雀不合适,听惯了老生的戏迷不可能都一股脑去听花旦,还是改良过的新戏。老爷子为此悲愤交加而悟到后浪辈出也不忘说:别忘了提拔提拔角儿的地位,以其之死而告终就只是简单粗暴的处理吗?你再考虑一下。
3.“梅兰芳这个角色,他对孟小冬没有担待,而且多少有点惧内,有比较强的虚荣心。可问题是,这弱点,在现在能表现吗?梅B9会允许别人这样塑造吗?国家会允许别人这样“泼脏水”吗?如果把他的弱点全都美化、消弭,那这样的一个“完人”可信吗?”
陈红演出了泼辣凌厉的福芝芳,对比之下,梅的惧内也能看出来。
而陈的《梅兰芳》创作初衷就是把梅从一个神坛拉到凡间,梅去美国表演的犹豫和踌躇你怎就看不见?下笔墨塑造邱如白和福芝芳为什么?他们也是给梅上纸枷锁的人之一,这造成了我们看到的梅兰芳就好像没有主见,仿佛任人操纵的玩偶一般。这就是个不能左右人间事事的凡人,为什么你不能这么看?
4.综合3,孟小冬和梅兰芳的问题,你好像没考虑到章子怡和黎明作为演员的可塑性,戏到了,但是演员出不来,导演有失误,但是黎明不是张国荣,章子怡也不是张曼玉,你不可能指望再出现一个程蝶衣或是阮玲玉。
5.阿娇的戏份我之前就说过,删掉有待考量,但是南都的采访已经说了,你把帖子列出来但没看
陈凯歌是真的很无奈,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尚方翊剑 于 2008-12-11 18:47 编辑 ]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