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9
- 在线时间
- 7498 小时
- 威望
- 5195 点
- 金钱
- 16095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4791
- 精华
- 3
- 积分
- 19599
- UID
- 100
  
|
这当然不只是一部电影
唉,尚方,只能说你比较宽容吧,或者是还有着比较美好的天真……
如果说对《梅兰芳》的看法止于电影本身的话,那么,按照陈凯歌这么个大导演的身份为什么会犯下这些低级错误呢:
1、梅和孟的恋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为什么在电影里还处理得那么欲遮还羞?这种处理,不能不说他是有别的想法、或者有别的顾虑的。
2、所谓“十三燕不是谭鑫培,是原型取自谭鑫培的经历多一些”的说法,太一厢情愿了。这句话里面的逻辑漏洞暂且不展开来说。按照你这说法,是不是《梅兰芳》里的“梅兰芳”也不是那个大师梅兰芳,只是“原型取自梅兰芳的经历多一些”?当然我要说的仍然不是你的话本身,而是,梅兰芳跟十三燕打擂三天,第一天燕胜,第二天梅胜,到第三天燕就走到穷途末路了,一个霸主级的伶人,一天时间(实际上是一个晚上)在没有政治迫害的情况下就到穷途末路就到死,你觉得这现实吗?如此概念化的简单粗暴的处理,原以为只有劣质导演才会犯,没想到凯兄也会犯。
3、梅兰芳这个角色,在时下,没有人能演得出彩,能追求到一个“四平八稳”已经不错了。所以黎明白白承受了很多不白之冤。起码,他已经做到了“没有塑造梅兰芳的形象”。真实的梅兰芳不是神,他有弱点,比如说他对孟小冬没有担待,而且多少有点惧内,有比较强的虚荣心。可问题是,这弱点,在现在能表现吗?梅B9会允许别人这样塑造吗?国家会允许别人这样“泼脏水”吗?如果把他的弱点全都美化、消弭,那这样的一个“完人”可信吗?于是你看,电影名叫《梅兰芳》,但是却不能放开手脚来“塑造银幕上的梅兰芳形象”,这种电影还能怎么拍?好在凯歌兄是聪明人,他塑造了邱如白、塑造了冯老板、塑造了十三燕……这么说吧,除了梅兰芳和孟小冬这男一女一两个形象没有塑造外,其他人物个个出彩。这种电影,你还能以正常的电影视角去看待吗?
4、我不知道陈凯歌是不是真的如我所猜测的那样有“轻生重旦”的倾向。早在《霸王别姬》的时候,他在段小楼形象的塑造和行为安排上,我就觉得多少有点不对劲,这不对劲当然是隐隐约约的,是一种导向性的感觉。到了《梅兰芳》,发现他的处理须生角色时,一定会给对方安排至少一种令人讨厌的脾性、或者是整个搞成个附庸的感觉,根本形不成“对手”,前者如13燕,后者如孟小冬。仔细想一想啊,如果孟小冬身上没有牛B的东西,那怎么吸引得了梅兰芳?可惜的是,电影里的孟小冬,她就是没有牛B的东西,那么,在这种形象下被吸引(靠,堂会那一段,极其像是“勾引”)的梅兰芳,又是一种怎样的人呢?总而言之,配角当然是要以配角的感觉出场,但配角也是个“角”,在角色上,它与主角的“角格”(我自创的词,模拟“人格”)是平等的。然而在《梅兰芳》里,并没有平等。13燕之所以出彩,还真是靠了王学圻这老杆子,显然他的演技比章字一强多了。
5、关于“梅党”。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水很深的一个词。即使仅仅按照电影本身来看待,陈凯歌把后期邱如白隐约地塑造成为了让梅唱戏不惜无意中当“汉奸”,也是该存疑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也不想多谈,可能我们各自找到更多的资料后,会看得更清楚。
总而言之,《梅兰芳》如果是一般导演拍的,那就很好,因为它的功底、架势都在那里。但要用陈凯歌的身份进行判断的话,我坚信如果仅仅用“这只是一部电影”的视角来看的话,那就是为虎而作的“伥”。另外,我还没说到假如“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话,又为什么要砍了阿娇的戏!——无论阿娇之前丑闻影响如何大,现在也正在消退嘛,而《梅兰芳》“这仅仅是一部电影”啊,少了少年福芝芳,多少有点台面缺角之憾。凯歌兄在这时候怎么就不是只把《梅兰芳》当电影而只把阿娇当演员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