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5-30
- 在线时间
- 108 小时
- 威望
- 2190 点
- 金钱
- 1382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572
- 精华
- 1
- 积分
- 2342
- UID
- 11651
 
|
对,是那种很淡的感觉,读着也很顺。我觉得亢蒙说到的这篇的“词穷”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相比经历过那个年代从事写作的整体的大部分作品这个算是在“避嫌”上做的比较好的,而且它也最大限度也只能做到这样子,这就直接导致语言里面同样有那种“重”和“陈”的元素,这是时代特有的,它的定义也不能简单停留在好或者不好上。今天的读者要给这篇提意见得鼓一点勇气,因为首先多数读者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我们很难拿所谓的新小说那一套去衡量它,也就是说作者始终有一个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只要在不跳出他这个圈子的同时尽力做到最好,那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就无懈可击。酒叔在这篇里的一些口语化我觉得算是瑕疵,这恐怕会让读者误认为是千篇一律的中国现实主义而且语言上有流于粗糙的嫌疑,尽管可能每一个口语化的用词都是反复咂摸过的。这两点看来是弊大于利。这是语言的属性问题,总感觉北方口语反映在文本中没有南方的效果好,老陕可能尤其这样。
呵呵我离过年放假还早呢,回家呆了一天这不又来西安继续应试教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