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2-4
- 在线时间
- 630 小时
- 威望
- 3222 点
- 金钱
- 3671 点
- 注册时间
- 2009-5-1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358
- 精华
- 0
- 积分
- 1673
- UID
- 32710
 
|
置顶上来所以看了看
很多地方显得莫名其妙
作者力图塑造一个“船长”式的领袖人物,但除了同为作者所塑造出的那些平民形象冷冰冰的热忱衬托外,实在看不出这个市长有何个人魅力和为他赢得这一切的力量可言,更离奇的是,一些逻辑上必要的延续性和关节处可以打磨的片段都被作者并不巧妙,甚至是笨拙的一笔带过了。
在这个小说里甚至还有很多少见的逻辑上倒行逆施结构上混乱无序的东西。看完全篇,你不可能相信这是一个接近我们的世界,虽然它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乡村,而这个时代背景的作用可能也只是想陈述这么一个事实而已:十几年前、一穷二白。才会有人来改变现状,于是市长来了,并且是从京城走走走走来的。这个好人使乡村立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没有文字表述,他凭什么来迦村当“市”长还把这个村级行政单位擅自扩张,不过联系到后面市长对P民(文中的我)友好的自述身世时,表明原来他祖宗不是国王就是相当国王的地主阶级出身,这一切当然就完全只是寂寞了。
简单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我”是一个不被理解,很郁闷,很痛苦的“我”,虽然街道上人来人往,但“我”的生活,却如独守空城,人生并不是就此没有涟漪,就在我还是很郁闷很痛苦但不显露的情况下,市长扮演了我的知己,他仿佛看穿了我高超演技下实质很郁闷很痛苦的内心,然而可惜的是,如市长这般与驴一起在风中漂移的狂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往往是短暂的,于是在市长死后,我回到了我很郁闷很痛苦的状态当中,不再被拯救,但我依然十分平和,看到那些P民为市长离开这个丑恶人间大呼小叫,我一点话都不想多说,因为“我”不被理解,不正说明,我们的生活很扭曲很恐怖吗?
这个故事里虽然没有主要的女性角色,但女性当然不能少,和文中的我产生联系的女性提过三次,一次是“我”想,我曾经搞的女人现在正被别人搞呢,另一次是“我”很痛苦,然后遇见了市长,最后市长对P民体恤地说,我会给你找个好女人。这就是“我”与市长微妙的感情,整个故事通过“我”的视角看着市长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很牛逼的人物如何倒下,但却完全没能借力打力塑造出任何一人,两个人同样地令人乏味且做作。第三次女性出现在结尾的狂欢里,通过“亲过一个有一个”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从而得之这次的女性,她们的量很大,很足,充分地表达出“我”的难以抑制的痛苦和无法言表的“我”对这些女性所代表的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的绝望之感,场面非常真挚感人。通过其它一些人物的描绘,旨趣也同样不高,虽然作者意图写出一种荒诞不经,但显然现在的荒诞并非他想要的效果
结尾部分的送别仪式大派对,作者希望制造一个混乱且震撼的场面,但碍于描写的能力,并没有成功传达出暗含的情感,但作者那种呼之欲出的意图却一直很强烈,急不可耐。
很大部分篇幅,作者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希望)丰满市长的形象,这样才发生“我”与市长的接触,而在“我”与市长的交谈里,作者非常,非常,想要雕琢出一种讳莫高深的状态,然而在那些空泛的谈话里,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语言也没有区别开两者,而是来自同一个人,作者本身膨胀的声音。说到谈话的内容,市长说他被人派来佳城当市长,并且说这是个好主意,天大的好主意呀,被发配到村子里来当市长,你还觉得人家是好人,你才是好人呢!这之前不是村子?不是村子嘛?为什么是“派到迦城当市长”呢,作者你自己忘了?
下面这段对话信息量极大,我概括地说
“我,”市长说,“我家是贵族。我爷爷的爷爷是个国王。后来被部下发动政变废黜了。我爷爷的爸爸的全部责任就是恢复他爸爸的王国。为此他也建立了一支军队,反对取代爷爷的爷爷的那个政府。但他失败了,被政府砍了头。我的爷爷从此成了最底层的平民。但他念念不忘家族的辉煌,继续恢复过去的王国。但他又没有能力反对政府,同时他又害怕杀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儿子们努力上进、飞黄腾达,掌握政府的权力,最后把政府变成我家的政府。”(市长很牛逼地说完了,其实只是喘口气,毕竟我们在吹牛的时候头一点是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应,不想P民居然说)
“真乱。说说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吧。”(“真乱。”显然作者自己也对上述的文字没有信心)
“不说清我家的历史,我就无法说清我是怎么来的。”(写到这里,作者可能想,市长需要一些更离奇的故事)
“那你就说下去吧。”(说下去吧)
糟糕的是,关于他的那一部分历史比他的祖辈更加错综复杂,在他的叙述中我很快开始睁不开眼皮,期间试图醒来过几次,但每次一旦试图了解他的叙述,沉重的睡眠就开始攫住我。最后我决定放弃。我跳过了他的个人历史。(前面好像不说清楚不行的样子,紧接着就说不清楚也就算了,那前面一句一句的个人历史还有什么意思?直接一起跳过就好了。作者根本没去想控制节奏的问题,甚至没有想好自己要写什么,很随性呀)
截这一句“你看,生活就是如此悖谬。”
这就是中心思想吧。
作者大概是看了几本译文,对“荒谬”野心极大,为了在自己笔下同理证明生活是闷骚的,于是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悖谬两字,
译文前期病。只能说明看的还不够多,不用再看新书,把原来看过的重新看过,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是否足够清晰和有所准备,如果你想要写作的话,看的过程里也可以想想人家为什么这样写,多写,多看,先去写你了解的事物,别觉得那是平凡,如果你果真有迫不及待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刷碗也能很心酸,看你怎么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