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各种地方都去一下,带着私心
——《铁蒺藜与太阳花》作者马耳访谈
提问:孙浩然
嘉宾:马耳
孙浩然:在?
马耳:刚上来。
孙浩然:下班要走挺远吧?
马耳:没,在家上班。
孙浩然:我记得你好像是做翻译?
马耳:恩,在家里做,一般不出去。
孙浩然:翻小说吗?
马耳:普通的,翻小说比较困难啊,呵呵。
孙浩然:呵呵,是。普通的是指文件一类的?
马耳:我的属于编译,就是综合好几篇文章,然后翻成一篇文章。
孙浩然:来说说你的小说吧,我印象中你写过很多校园的,和童年的东西,是有自传的成分吗?
马耳:有,但是也掺合创造的成份,比例就很难说了,有时候自传的多一点,有时候创造的多一点。
孙浩然:因为我对你经历了解很少,但我印象中你当版主的时候,管理什么的事务上很热心,怎么会选择在家SOHO?
马耳:我基本上一直都在家工作,原来做版主时就在家工作,现在也这样,只有去今年八月到今年七月出去支教在外面呆了一年。感觉不是很喜欢正式上班的工作吧,约束太大,对写作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帮助。
孙浩然:难怪,这一年很少见你。毕业后再去支教要克服很多障碍吧,家庭什么的?
马耳:障碍有一点,不过不太大,单身一人嘛,支教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对心理上阅历上写作都是如此。
孙浩然:有明显变化吗,我看了你最新这篇,语言上你好像是很固执的,在坚持一种方式,我感觉就是你的用力点不太放在语言的凝练上。
马耳:首先是阅历上的变化吧,出去一年,会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写作,在写作中也许暂时不会体现出来,但以后会慢慢进入作品中。这篇的语言我还不好说,我一向对语言不太敏感,但是我写的时候,主要是想把“耳”头脑中的一些混杂的想法,全部在一段放学回家路上的时间里呈现出来。
孙浩然:就是有些意识流的?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你写一个东西断了,你比喻成晶体断裂的声音,同时还比喻成像铅笔断裂那样,就是会反复比喻,但并没有推进,这样的我就会很敏感,因为你的叙述过程大量的出现这种让我想是否有可挖掘之处的地方,但是停顿下来想想,好像又没有,我会觉得这是某种影响阅读。就是说,相对于句子,词汇这样的单位,你更重视整体,或者内容?
马耳:也不算意识流,虽然看起来可能比较意识流的样子。这里面有几个时间维度,也有几个空间维度,全部呈现在放学回家路上的这一段时间里。我目前写的几篇都有这种样子,我把它叫做“时间和空间交织流动的小说”。 这像是一种建模工具,我用这种建模工具构建出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希望能使这个场景具有某种典型性。
孙浩然:典型性,是指读者对这种场景的认同吗?还是说对于小说本身的结构?
马耳:我说的典型性是指既具有历史感,有具有现时感,比如《铁》一文,读者看了,既能领会是八十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也能感觉到这事正在发生之中,也许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孙浩然: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具体写作过程更多是出于一种即兴,还是对已有构思的还原?
马耳:一般是先有一个大概的构思,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填充,写的过程中也会对原来的构思进行一些修改。
孙浩然:更具体呢,就是说你的每句话的写法,因为我看过的你的小说评论,主要争论在语言上,你自己也写的并不少,对语言肯定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你比喻铅笔断了和晶体断裂的声音这样的比喻,你对比喻是什么态度?我的阅读感受是这样的反复对你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或许没有太多帮助,但是否是你心里有一个期望值,而在传达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马耳:晶体折断那个比喻其实是作者代替主人公说出来的话,有点相当于电影里的话外音了。因为主人公年龄尚小,有些事情不可能有那么深的理解,作者的声音在某些地方跳出来,会有一定的强化深入作用。
孙浩然:嗯,如果这样我作为阅读的一方会感觉不是很满足,我会觉得有堆砌,每句话都被拉长了,我以为这种拉长是有什么其他用意的。
马耳:只有大概两三个地方是作者的话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作者存在。
孙浩然:对,肯定是,但是关于你的小说,语言的问题的确是最想问的,你会有什么特别想要突破的东西吗? 写法上。
马耳:《铁蒺藜与太阳花》中的语言我感觉是叙述中兼带一点沉思,因为我既要达到绘形,又要在同时保持一种反复的低吟式的沉思,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凝滞的地方出现,当然目前我对这一点还不是特别警觉,今后会更加注意一点。
写法上我就是想继续把这种“时空交织流动”的小说继续完善下去吧,我在《河到底在哪里》中,采用这种手法迈出了第一步,《铁蒺藜和太阳花》就是第二步了。其实《蝴蝶》和《怪兽》也可以算是这种小说的两个尝试,只是它们是带有幻想性质的小说,实施起来会更困难些,但我会在这一方面更加努力些,争取能够在幻想类作品方面也达到“时间和空间的交织流动”这一效果,这种幻想类和写实类的写法成熟之后,再把两者结合起来,我相信我就可以尝试更大的主题,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孙浩然:嗯,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来慢慢弄,我们来谈几个好回答的吧,你怎么来到黑蓝的?
马耳:到黑蓝的过程有点曲折,实际上我在05年就来过黑蓝,但那时我是想主攻长篇小说,到了黑蓝发现全是短篇,所以在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就离开了。然后08年我在长篇小说山穷水尽的时候,又开始逐渐转战短篇小说,这时就想起了黑蓝,然后就注册了一个名号,正式入住黑蓝。
孙浩然:之前写过很长的?
马耳:十几万字吧,很烂,作废了。现在也在写一个长的,也有十几万字,看上去也很烂。
孙浩然:但是还是想写长的?
马耳:有东西就想写长的吧,作家我觉得要担心的主要是写法和方向,如果写法和方向都有了,心里就会比较踏实,长短其实并不重要,短篇也能出成绩。
孙浩然:是,我其实觉得短篇更难写。
马耳:短篇对长篇有一定的准备意义。
孙浩然:来黑蓝有什么故事吗,你当版主的时候回复了大量的帖子,那段时间怎么样?
马耳:那段时间很完美啊,我住在一个风景很漂亮的地方,有很大的窗户,窗户外是很美的桂林风景,每天就是看贴回贴,然后自己写作、翻译、读书,过得很充实,累了就趴在窗子上看风景、拍照片,周末就出去拍,我的写作方向应该说就是从那一年中天天看风景中定型下来的,因为你每天日复一日看着风景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自然会慢慢地沉浸到自然与风景当中去。不过,这样的坏处就是再也不能接受普通的工作,觉得那对自己肯定会产生伤害,精神上的和写作上的。
孙浩然:风景区吗,还是自己家?那后来怎么想到去支教了?
马耳:就是普通的郊区,家外面的风景,桂林的郊区有些地方很漂亮的。支教是因为对桂林完全熟悉之后,也会想到去变换环境,恰巧我看见那个支教的地方也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我凭自己的经验也判断那个支教点工作量应该不会太重,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写作,所以就去了。
孙浩然:教多大小孩?你都教什么?
马耳:初中生,我主要教英语,其他也教一些副课,初一初二初三都教。
孙浩然:你是个受欢迎的老师不?
马耳:这次支教我觉得我还是带着点私心去的,所以不能说完全的投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去那应该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江西做正式的教师,也就是《河到底在哪里》故事发生的那个地方。我做老师学生都不怕我,所以也还算受欢迎,但是管不住学生,这样家长就不怎么欢迎了。
孙浩然:“私心”是指体验生活?你会跟学生一起玩吗?一年不算短啊,肯定会有些生活交集吧?
马耳:就是自己的阅读写作这些事。支教时和学生玩得不多,空闲时间也主要是和当地老师交往。在江西做老师时是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玩的,尤其是做小学老师的时候。
孙浩然:然后又回家继续SOHO了?你好像不用愁收入这方面?
马耳:桂林生活费用比较低,所以感觉倒不大紧张,现在在成都,费用高一点,就会稍微紧张一点。我比较清心寡欲,所以也没什么太多支出的地方。
孙浩然:嗯,最后一个问题吧,八卦一下,你日常生活状态怎么样?纯宅男?搞翻译应该也可以叫技术宅吧。
马耳:也还算是比较多去了,每周一两次的样子,我出去都是纯玩,拍照片、看风景什么的,同时也为写作储备吧,有些作品中的场景也是出去游玩时发现的。同时也还在写散文,这个必须得出去看看,我是把这当一种生活方式。
孙浩然:嗯,你会专门去看风景吗?
马耳:花钱的地方去得不多,一般就在大街上,普通的公园里,这对观察城市风土人情就足够了。
孙浩然:桂林怎么样?我想起桂林就只知道风景,好像那里住的都是游客的样子。
马耳:桂林很悠闲,但可能不宜久居吧,我现在对桂林感觉比较复杂,因为一直都很喜欢那儿,但是如果要回去的话又不愿回去,好像所有的地方都熟悉了,所以还是呆在外面吧。
孙浩然:但是呆在外面你也是很宅啊,没有结婚打算?你应该有三十了吧?
马耳:这个随缘吧,我是老小,自由惯了的。
孙浩然:嗯,有机会看看你拍的照片吧。
马耳:好啊,以前做小说月报的时候用过一些,其实拍得不好。
孙浩然:没事,又不是竞赛。聊过的东西,会想看看真身什么样。
马耳:恩,现在可能看不了,我的是无线上网,传照片速度很慢。
孙浩然:嗯,不急,有机会再说。
马耳:好的。
马耳:你在南京现在做什么?
孙浩然:上班了。在一个传媒公司。
马耳:这个比较对口吧?
孙浩然:也不是,我学的其实是编剧。就是份工作,我平时也会接剧本写。
马耳:我上次看见舒浩仑的名字,还以为是你。
孙浩然:呵呵,不是,我也很惊讶他会在黑蓝放片,不过他是上海人。
马耳:是跟陈卫认识吧?
孙浩然:可能吧,井回还特意介绍说,你们俩拍纪录片的一起聊聊。
马耳:是个好机会啊。
孙浩然:其实也没聊什么,我那片还在做,没人看过,他的片正在放,大家都顾不上看。
马耳:我可能不久要到上海去,在那儿住一段时间。
孙浩然:嗯,上海这地方,我一去就宅了……因为不知道该去哪……
马耳:还没做好吗?我现在所有的视频都看不了,网速太慢。
孙浩然:嗯,我自己没设备,一直在别人那做,断断续续的做的很慢。不过我也不着急,哈。
马耳:挺好的,纪录片我也不懂,只能跟在后面凑凑热闹。
孙浩然:没什么懂不懂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了。你去上海准备干什么呢?
马耳:一边玩一边看有什么可能发展的机会吧。
孙浩然:嗯,是个跟桂林很不同的地方。
马耳:我是想各种地方都去一下
孙浩然:带着“私心”~
马耳:你自己也不知道将来会朝哪方面发展,所以多去点地方好。
孙浩然:是,也许到上海了能很快看到你拍的照片。
马耳:是啊,上海要近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