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伊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在山上的哥哥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1-7-29 04:57:29 |只看该作者
叙述的语感要注意,比如第一节写吕布打算拿十个滤嘴拼接用——似乎想以一种风趣的方式展开叙述,但效果又并不风趣。我觉得本篇里这类叙述上的花枪最好都删除。感觉你的小说和你的散文差很远,差就差在语感上。其实今天小说和散文的体裁界限都很模糊了,感觉你对此的区分是,贴到小说版的都是叙事体,贴到随笔版的都是回忆和抒情体?你散文的语言特别能展现笔下世界的丰富和细腻的趣味,很有意思。但小说就写得很平庸。实话实说,个人之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11-7-29 11:58:35 |只看该作者
也向两位请教一个问题,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内在界定是字数吗?或者另有其它?
比如最终促使我修改结尾的原因在于,在整个小说到如今结尾这句话前给出的环境都是“天热得我烟都不想抽”,之后却突然转到 ...
伊尔 发表于 2011-7-29 07:28
请教不敢当,仅仅是交流与分享而已。
在我看来,短篇小说与中长篇小说的内在界定当然不是字数,但正是字数这个外在的界定,限制了小说中节奏、语言、气息、空间和时间的表现及控制。
卡尔维诺在谈及短篇小说时的说法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当然,一篇文本长短是一种外在的标准,但是我所谈论的是一种特殊的密度;虽然这种密度可以在幅度较大的叙事作品中达到,但是其恰当的维度可见于单独的一页。”我想,正是这种“密度”便可以作为短篇与中长篇小说的内在界定。
另一方面,我认为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的写作与作者的个人特质和内在观念有很大关系。比如卡佛,他在年轻的时候便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和写作失去了兴趣,此后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他的《论写作》中谈到了普里切特给短篇小说的定义——“眼角闪过的一瞥。”他认为短篇小说家正是利用这“一瞥”,加以准确清晰的语言和富有生气的细节,来表现作者的才华、尺寸感、适度感以及对外界事物的看法。
而这一切,可能并不是长篇小说所要展现的,而且,又如卡尔维诺所说,“在长篇作品里不断地保持这种张力是困难的。
在我的阅读经验中,短篇小说的数量要大于中长篇小说的数量,以我不成熟的理解,长篇小说不同与短篇小说的便是它的“持续之美”,而它们共通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你所提到的现实时间和心理时间。
但是我并没有看懂你所说的“心理时间上的转化”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刚刚翻过手边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略萨在里面对“时间”的看法或许对你会有帮助。他在第六封信中的表述也令我顿悟,他说:“我敢肯定地告诉您:小说中的时间是根据心理时间建构的,不是计时的顺序时间,而是作者设计的主观时间,这是一条毫无例外的规律(虚构的小说世界里极少规律中的又一条);小说家(优秀的)的技巧是给这个主观时间穿上了客观的外衣,用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的小说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并有所区别(这是任何希望自力更生的虚构小说的义务)。
说了这么多,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讨论。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0

好友

201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3#
发表于 2011-7-30 02:11:30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疑惑:
1.为何将“燠热”重复一遍?就表达效果而言,我觉得一个燠热就足够了啊。
2.第二节打头的一段,语感怪怪的,是什么原因呢?
3.第二节中间某部分,具体是“两人既不看文件、看报纸,互相也不看,却一直把脸看向办公桌正中的那扇窗户外,那外面有几只嗡嗡的蜜蜂低飞游行。”这里的叙述水平和第一节里的任何一段都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是粗心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几个想法,仅供参考:
1.或许是我受小说的主流语境影响太深,我知道这样说不道德,但——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最好在开头写明叙述者的性别。我读到“长裙”那里的时候真的是一震。当然,没人规定女性不能抽烟,也没人规定女性做事不能果断......好吧,我承认自己受主流话语和日常生活中留下的普遍印象影响太深了,总之,我觉得这里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以让我这样的读者不至于读到一半觉得诧异。
当然,如果这样的叙述本身带有诡计,那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我想这一篇里应该不存在《剪刀男》或者《杀戮之病》那样的叙述要求,是这样吧?
2.第二节似乎没有第一节那么流畅了。
比如“有些死了多年,生出来藤蔓,缠绕住树干,比树还高”这里,“有些”的主语我知道是什么,但读起来就是不通畅,个人感觉,与其追求少几个字的效果,还不如加上去来得流畅。
同理,“这样的树”,我觉得不如详细写出来的好。我自己设想了一下,如果写成“这样死去的树”,就可以把后面的“死去的松树”去掉,整个句子改成“这样死去的树在山上比比皆是,简直像柴火,每年的山火都会烧尽.....”后面的“一批”,个人感觉不是很好,当然,我也想不到更好一些的词来代替。
3.第二节第二段开头的部分,其中表达的经验不属于叙述者,因此“都以为过去了”应该强调一下主语吧?否则可能会给人一种叙述者一直生活在此地的错觉。
4.这一句,“整个空气里都透露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沉闷”,用得不好,效果很差。
5.这里应该是通篇在语言本身上最让我难受的地方:“两人既不看文件、看报纸,互相也不看,却一直把脸看向办公桌正中的那扇窗户外,那外面有几只嗡嗡的蜜蜂低飞游行。”“看报纸”应该省略“看”,其次,我觉得“互相也不看”含含糊糊的,我没弄明白这句是什么意思.......是太相信读者了,还是对这方面太疏忽了?其次,“把脸看向”,写得相当奇怪,要么就省略“脸”,换成“目光”之类更加具体、更有利于制造视觉效果的意象,要么就直接写“看向”——不过话又说回来,“看”在这里用得相当不精确,因为就您的叙述而言,我应该有理由认为这两个人的目光是持续的,不是有一大把更加具体更加准确的词可以用在这种情况里么?
睡觉睡到自然醒,吃屎吃到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0

好友

201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11-7-30 02:12: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破冬角 于 2011-7-30 09:42 编辑

看完了,另外一些想法:
6.“小宋给我买了3条一样款式花色略异的,我穿着像个游客。”个人觉得“3”和“三”,应该看情况很谨慎地用。虽然是很小的问题。
7.他们俩个人一起转过脸来看着我,异口同声地说:“苏村长是巫汉,你懂不懂?”这样写效果太糟糕了,即使前面一直很好,只消靠这一句就能让全篇流入庸俗之作的行列了,何况紧随其后还有一句“见我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他们俩急得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我看看。
8.“巫汉”展开得太失败,以至于后面的全部都不免让人有点办家家酒的感觉......可以说,第二节和第一节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尽管第一节里也有“十个过滤嘴”这样的情节,但我甚至觉得这是无伤大雅的,比起第二节的问题来说。
9.后面的写法有点像长篇小说,还是有很多不应该加的东西。总地来说,第三节水平个人感觉比第二节有一点点回升,但后面的几节都不可避免似地滑落、滑落......

共勉。我挑出来的如果能被称之为小毛病,那么这些小毛病几乎都是选择的问题,我认为这点完全可以通过经常写来加强认识。



睡觉睡到自然醒,吃屎吃到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0

好友

201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5#
发表于 2011-7-31 00:37:35 |只看该作者
遗憾也是有的,在您(破冬角)再次阅读,也就是第二次阅读后,您的心态似乎和第一次阅读时不同了(?),您从一个读者的心态转到了一个评判者的心态,您没有在阅读中发现出真正的问题来,对您自己有趣的问题。

在 ...
伊尔 发表于 2011-7-30 16:24

哈哈,我想,多多少少地,我暂时会受到“客座版主”这个的身份的影响吧,请勿介怀。至于问问题,其实比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更加希望能找出我看到的问题,因为大家在论坛发文,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分享自己的作品,希望别人一同进入这个世界,但同时,选择黑蓝这个地方发文,我想大家应该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渴望让自己写得更好。
因此,我很喜欢找出一些别人的小说的毛病,因为这样做,会让我觉得自己正在为了帮助对方的进步而献上一份力——且不说这是否是瞎用力,甚至是在误导人——但,不自量力地说,我是喜欢“评判者”这个工作的。
恩,说实话,读第二节的时候我没想得那么深,虽然感觉你肯定有自己的理由,但另一方面,我又想,“如果我无法在小说文本中了解这种安排的用意,那么这个安排我就不该继续揣摩,因为这是作者做得不够好,虽然也可能是我并非作者的理想读者。”
睡觉睡到自然醒,吃屎吃到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