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4-27
- 在线时间
- 10954 小时
- 威望
- 398 点
- 金钱
- 36526 点
- 注册时间
- 2009-7-16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948
- 精华
- 4
- 积分
- 6040
- UID
- 33088
 
|
到目前为止读了四遍,初读时发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在重读后已经变得不是问题,而有的依旧留下来,大都是一个有文字洁癖的人吹毛求疵的问题。
长句的频繁使用。这是我读过这篇小说后印象最深的一点,也算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使有些该明快的地方变得冗长,不仅影响节奏,有的甚至难于理解。一些不用逗号分隔的长句显得也不很合理。在这点上,这篇小说几乎颠覆了陈树泳之前的小说给我留下的印象,不知这是好是坏。我个人比较偏向《开往工厂的长途客车》这种文字上干净利落的小说,而且我也以为,长句的使用与翻译文字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它本身并不出自汉语的本源,也与汉语的语言习惯不甚相符。然而它是不是汉语今后的发展趋势,谁也无从知晓。作为单纯的读者而言,我并不希望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是由难于理解的长句们造成的,我倒更希望是错综复杂的意象什么的。
这篇小说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时间轴上的来回跳跃,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在这种变换中已经被做足了功夫。然而在人称的切换上(此处大多是一些心理活动),有些地方又显得进入太深,好像这篇小说根本就是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这种气质的突然脱离是应当做柔和处理的。
看过上面各位的评论,也想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关系,究竟是“不到时候、没体验过,尽量不去写它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这种方法除了阅读(这里指广义的阅读)还有什么?前辈作者们经常提起的“体验生活”究竟靠不靠谱。年轻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题材和视野上的局限,究竟是应该被拓展,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写好每个年龄段的事情(不排除有人在写虚构类作品,然而以我目前的理解,虚构类作品就是卡尔维诺的那种小说,只要思维活跃,想象力旺盛,就可以随便来上几篇)。
陈树泳这篇小说给我的答案当然是“拓展”,就像他在评论中提到的“拉筋”,这在我看来是很勇敢的尝试。写作虽然终究是个人化的事情,但我更愿意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下面开始挑刺时间:
1.一些我认为应该用逗号分隔的句子:“它会带来麻烦这太笼统了”,“像任何一只在外生活惯的猫一样它的毛发暗哑而且有些板结”,“还是先把碗洗了吧她想”,“系在木柄上的尼龙绳被墙上的铁钉勾住了使笤帚没能一下子取下来反而短促弹回去”,“额头沾着汗水和蛛丝他想把它抱到纸箱里面去。是不是先让它吃点饭呢他想”,“旁边也搁着一个盛着清水的瓷碗如果它也渴了”,“整个场面被他的这句话给镇住了现在只剩猫的尾巴偶尔做些摇摆其他人都被这句话凝固了下来”,“一系列的变化来得太快让他觉得他们一家人简直生活在养猫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包围之中使他难以静心做自己的事情”。
2.一些因太长显得啰嗦或者意思含混的句子:
(1)“他没有再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她的提议表示赞成或者是反对”,第一个“或者”可以用逗号与前面分开,第二个“或者是”改为“还是”。
(2)“她需要独自承担起这件看起来并不怎么大的事情却让她觉得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而颇为恼怒。”这个句子的断句是艰难的,应该改短一些。
(3)“但也显得如此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戒心。”个人感觉可以直接说“但是”,没必要说太长。
(4)“他们从来没有过想养一只动物的念头更别说是想法”,总感觉将“念头”和“想法”区分得这么细有点过了,单说一个“念头”已经足以表达这个句子的意思。
(5)“如果她看到这只猫的时候不是出于本能地反应过激并说出要把它赶走的话”,“人总不能受惠于人而现在觉得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将她鄙视和冷落”,这两句话猛地一下没看懂,再看还是觉得不很清晰。
3.然后是一些难以归类的问题,涉及到意思和用词等。
(1)“显得十分孱弱但也十分顽强”,“也”改为“却”好一些。
(2)“始终不知道能将这些负担转移给谁”,“转移”感觉不是很恰当,但“嫁祸”又显得重了,暂时没想出来该怎么改。
(3)“她就必须承担起处理好这只母猫与她家人的关系的责任”,倒数第二个“的”可以去掉。
(4)“她给他留了三四秒钟的时间,他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她便最终说道”,中间那个分句突然转换到“他”有点突兀了,不如改成“见他没有进一步的反应”。
(5)“哎哟,入我屋内!”这句话怎么讲?文言文还是方言?
(6)“她看到它朝她喵了一声”,“看”和声音搭起来感觉并不合适,虽然不是看到声音(常见病句错误),“朝她喵了一声”又像是在强调声音。
(7)“如果他们在做出决定之前稍微算计过……”,“算计”用得不好,不如直接说“考虑”。
(8)“真搞不懂阿松还会喜欢它”,“还”前面加一个“是否”就通了。
(9)“而他放学回来时就再也看到它们了”,缺“不”的地方被我找到了,威望有木有!
(10)“而母猫它对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不闻不问”,“母猫它”这个组合太奇怪了,直接来“它”或者是“母猫”吧。
(11)“他对此他毫无准备”,应该删掉一个“他”。
(12)“他们去哪儿?”南方的方言习惯这么说吗?我记得上回跟硬硬的还在说末尾加个“了”,他就说不加了。
(13)“在他的抚慰下”,“他”改为“她”。
(14)“丈夫出门后,他脑子里依然闪现着过去到田里干活的画面”,这个地方初看的时候也没看懂,后来看的时候才明白。“丈夫”在这里做人称代词容易产生歧义,不如改成“他”,或者直接把后面的“他”删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