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主 妇

[复制链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11#
发表于 2011-10-6 15:55:26 |只看该作者
回死因里:死因里好严格,火眼金睛,说到我心里去了,心服。
回白垩:很吃惊白垩提到了日本小说,前几个月有点拿不准这样写有没有很大问题,把一个片段发给顾老师看,他也说到日本小说。脑子里我对日本小说的认识还停留在伊豆舞女和鹿谷这类作品中,还需进一步拓展阅读。“有些地方感觉作者把一切都写尽了,我知道这有消解的作用,即可以不煽情。”谢谢你看到这个。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11-10-7 12:19:14 |只看该作者
到目前为止读了四遍,初读时发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在重读后已经变得不是问题,而有的依旧留下来,大都是一个有文字洁癖的人吹毛求疵的问题。
长句的频繁使用。这是我读过这篇小说后印象最深的一点,也算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使有些该明快的地方变得冗长,不仅影响节奏,有的甚至难于理解。一些不用逗号分隔的长句显得也不很合理。在这点上,这篇小说几乎颠覆了陈树泳之前的小说给我留下的印象,不知这是好是坏。我个人比较偏向《开往工厂的长途客车》这种文字上干净利落的小说,而且我也以为,长句的使用与翻译文字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它本身并不出自汉语的本源,也与汉语的语言习惯不甚相符。然而它是不是汉语今后的发展趋势,谁也无从知晓。作为单纯的读者而言,我并不希望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是由难于理解的长句们造成的,我倒更希望是错综复杂的意象什么的。
这篇小说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时间轴上的来回跳跃,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在这种变换中已经被做足了功夫。然而在人称的切换上(此处大多是一些心理活动),有些地方又显得进入太深,好像这篇小说根本就是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这种气质的突然脱离是应当做柔和处理的。
看过上面各位的评论,也想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关系,究竟是“不到时候、没体验过,尽量不去写它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这种方法除了阅读(这里指广义的阅读)还有什么?前辈作者们经常提起的“体验生活”究竟靠不靠谱。年轻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题材和视野上的局限,究竟是应该被拓展,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写好每个年龄段的事情(不排除有人在写虚构类作品,然而以我目前的理解,虚构类作品就是卡尔维诺的那种小说,只要思维活跃,想象力旺盛,就可以随便来上几篇)。
陈树泳这篇小说给我的答案当然是“拓展”,就像他在评论中提到的“拉筋”,这在我看来是很勇敢的尝试。写作虽然终究是个人化的事情,但我更愿意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下面开始挑刺时间:
1.一些我认为应该用逗号分隔的句子:“它会带来麻烦这太笼统了”,“像任何一只在外生活惯的猫一样它的毛发暗哑而且有些板结”,“还是先把碗洗了吧她想”,“系在木柄上的尼龙绳被墙上的铁钉勾住了使笤帚没能一下子取下来反而短促弹回去”,“额头沾着汗水和蛛丝他想把它抱到纸箱里面去。是不是先让它吃点饭呢他想”,“旁边也搁着一个盛着清水的瓷碗如果它也渴了”,“整个场面被他的这句话给镇住了现在只剩猫的尾巴偶尔做些摇摆其他人都被这句话凝固了下来”,“一系列的变化来得太快让他觉得他们一家人简直生活在养猫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包围之中使他难以静心做自己的事情”。
2.一些因太长显得啰嗦或者意思含混的句子:
(1)“他没有再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她的提议表示赞成或者是反对”,第一个“或者”可以用逗号与前面分开,第二个“或者是”改为“还是”。
(2)“她需要独自承担起这件看起来并不怎么大的事情却让她觉得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而颇为恼怒。”这个句子的断句是艰难的,应该改短一些。
(3)“但也显得如此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戒心。”个人感觉可以直接说“但是”,没必要说太长。
(4)“他们从来没有过想养一只动物的念头更别说是想法”,总感觉将“念头”和“想法”区分得这么细有点过了,单说一个“念头”已经足以表达这个句子的意思。
(5)“如果她看到这只猫的时候不是出于本能地反应过激并说出要把它赶走的话”,“人总不能受惠于人而现在觉得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将她鄙视和冷落”,这两句话猛地一下没看懂,再看还是觉得不很清晰。
3.然后是一些难以归类的问题,涉及到意思和用词等。
(1)“显得十分孱弱但也十分顽强”,“也”改为“却”好一些。
(2)“始终不知道能将这些负担转移给谁”,“转移”感觉不是很恰当,但“嫁祸”又显得重了,暂时没想出来该怎么改。
(3)“她就必须承担起处理好这只母猫与她家人的关系的责任”,倒数第二个“的”可以去掉。
(4)“她给他留了三四秒钟的时间,他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她便最终说道”,中间那个分句突然转换到“他”有点突兀了,不如改成“见他没有进一步的反应”。
(5)“哎哟,入我屋内!”这句话怎么讲?文言文还是方言?
(6)“她看到它朝她喵了一声”,“看”和声音搭起来感觉并不合适,虽然不是看到声音(常见病句错误),“朝她喵了一声”又像是在强调声音。
(7)“如果他们在做出决定之前稍微算计过……”,“算计”用得不好,不如直接说“考虑”。
(8)“真搞不懂阿松还会喜欢它”,“还”前面加一个“是否”就通了。
(9)“而他放学回来时就再也看到它们了”,缺“不”的地方被我找到了,威望有木有!
(10)“而母猫它对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不闻不问”,“母猫它”这个组合太奇怪了,直接来“它”或者是“母猫”吧。
(11)“他对此他毫无准备”,应该删掉一个“他”。
(12)“他们去哪儿?”南方的方言习惯这么说吗?我记得上回跟硬硬的还在说末尾加个“了”,他就说不加了。
(13)“在他的抚慰下”,“他”改为“她”。
(14)“丈夫出门后,他脑子里依然闪现着过去到田里干活的画面”,这个地方初看的时候也没看懂,后来看的时候才明白。“丈夫”在这里做人称代词容易产生歧义,不如改成“他”,或者直接把后面的“他”删去。



点评

蓝风  看得好认真。  发表于 2011-10-8 09:43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13#
发表于 2011-10-7 15:15:35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一层这么认真深入的阅读。下面说说我对你提出的问题的想法(不局限《主妇》这个小说)。
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我深有体会,阅历在这里的重要性是让作者所看到的事物关系更加客观,它已经不是日常经验的问题,而是思考方式的问题,在这里,偏向主观的叙述方式在这个小说打下浓重的印迹的同时能否传达出叙述者(不是作者)的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可能是对我很重要,所以它好不好我没有发言权)。这篇的叙述方式与《开往工厂的长途客车》的不同也是由于这一点,它的语言不可能像《客车》的那种明净疏朗,所以你说到的这些句子上的问题,在这篇小说里不是重点问题,它可以改成你提到的那种写法,不过它就变成另一篇小说了。其实这种写法并不陌生,这种句子的排列方式许多作者已经写过,叙述方式的陌生或者繁杂,可以跟“意象”的陌生和繁杂有时是同样的效果,都是叙述者对平庸事物的重新感受。我个人比较不倾向意象类的写法。
“不排除有人在写虚构类作品,然而以我目前的理解,虚构类作品就是卡尔维诺的那种小说,只要思维活跃,想象力旺盛,就可以随便来上几篇”——任何小说都是虚构的,接近现实的小说并不比玄幻的小说缺乏想象力,想象力在小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想象力的定义应该矫正一下,卡尔维诺并非想象力充沛,而常常是故弄玄虚(这么说可能会惹毛他的读者。。。),最好的想象力看不到接缝,让读者发现作者运用了想象力的小说并非说明是想象力好的小说。
有这么认真和耐心的读者对写作者也是很激励的,再次感谢你。

shep讲过《客车》中的冲突尚未展开,他的那段评论成为我近一年来关注的点,这次我尽量在完善,不过写完之后还是发现了结尾的那种“逃离冲突”的习惯,几乎和《客车》、《去成衣店的男孩》一样方式的结尾,虽然都觉得该在那里停笔,但是否也说明了某种力不从心的思考能力?
如果shep有时间,我很希望他能点评一下。

点评

蓝风  赞同你说的任何小说都是虚构。因为小说的本质就是虚构。  发表于 2011-10-8 09:43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

好友

40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4#
发表于 2011-10-8 08:08:15 |只看该作者
把段林马耳的也打印了,来黑蓝途中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5#
发表于 2011-10-8 11:08: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风 于 2011-10-8 11:10 编辑

感觉写得挺稳的,能够到尾都坚持住运用这样的长句,我觉得,长句的节奏是缓慢的,更能够去书写细密的东西,是适合这样的着重刻绘琐细日常的作品的,同时,也是因了这缓慢,使得日常可以让我们有一种冷静的眼光去看,有一个距离。不过一层指出的一些句子也是应该注意的。
另外,阅历对一个小说作者不是最重要的,视点才是最重要的。
欣赏。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

好友

229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6#
发表于 2011-10-8 15:34:19 |只看该作者
  还没看,先统计了下字数,上2万了呢。写到2万很不容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7#
发表于 2011-10-9 11:27:02 |只看该作者
所谓 千斤的口白三两的唱。小说中的的一些对白和独白太单薄了。对于人物的塑造没什么帮助。儿媳,婆婆,丈夫的一些独白和心理描写明显可以看出只是作者的揣测,比较生硬。作者对于现实的想象不能说是充沛。如果不能准确描写出其他人物的心理,不如只描写你所看到了,仔细看到的,这些看到的形象和动作中隐含着你对他人心理的推测,这样也行更好吧。
说到
"这种句子的排列方式许多作者已经写过,叙述方式的陌生或者繁杂,可以跟“意象”的陌生和繁杂有时是同样的效果,都是叙述者对平庸事物的重新感受。我个人比较不倾向意象类的写法。"
我不太同意。如果没有挖掘出新的意义,赋予新的美感,叙述者对平庸事物的重新感受仍旧是平庸而已,没什么意思。平庸的事物虽然冗长难以忍受但读起来不应象句子一样冗长难以忍受。
吹毛求疵,没有办法,黑蓝培养的。

点评

生铁  “千斤的口白三两的唱”第一次听这个经典的话!!LOST兄觉得我的口白怎样?实话实说。  发表于 2011-10-17 12:54
X  嗯,这也是代表一些读者的意见,谢谢。  发表于 2011-10-9 15: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18#
发表于 2011-10-9 15:29:28 |只看该作者
叙述很平稳、妥帖,读起来挺舒服的。如果X年龄大些写这个主题的话,也许添进些偏暗调一些的细节,更符合我的口味,比如一些体现“恶”的琐事,更能表现“主妇”这个人物的。丈夫只是一个木偶,对他的描写已经足够了,再死板一些也可以,反而主妇这个人物,再怎么鲜明也不过分,现在的形象还是有些不够邪。女人和猫,对上几个眼神,来一些面对面的心理纠葛应该也是不错的场面。当然叙事的调子一旦打下,小说基本就确定是这个样子了,静态的,而非动态的,如果伸到不同的地方,气就会支离破碎。

点评

生铁  我觉得主妇已经“够邪”了。但我不知道女性读者怎么看这个角色?她们说够火候,才是真的可以。  发表于 2011-10-17 12:56
X  “女人和猫,对上几个眼神,来一些面对面的心理纠葛应该也是不错的场面。当然叙事的调子一旦打下,小说基本就确定是这个样子了,静态的,而非动态的,如果伸到不同的地方,气就会支离破碎。”tutulong说的是。  发表于 2011-10-9 15:43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19#
发表于 2011-10-9 17:30:44 |只看该作者
技巧上还是不错,只是味道上还不是很够味,我觉得这还是X阅历不够拉的后腿。在我看来,作家所谓的“阅历”,应该指的是对自己喜欢和关注的东西有广泛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能在这个基础上对这些东西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关照。因此,像海明威乔伊斯那样奔走四方,广交朋友的作家固然是阅历丰富,但像博尔赫斯那样困居陋室以书为友以书为妻的作家也同样是阅历丰富。因此,传统文学界所谓的“体验生活”只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是那群草包们为自己的懒惰和无能寻找的一个托词。真正优秀的作家要到某个地方去,往往是出于内心的某种需求,而不单纯是为了写小说就跑到某个地方去。
从跟帖中,我觉得X和一层对意象类小说(即一层所说的卡尔维诺的虚构类作品)的理解还比较浅薄。从我自己的写作经历中来看,我认为意象类的小说跟现实类的小说虽有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这是观看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意象类小说也有它的现实承担,甚至还不能脱离这个现实承担。卡尔维诺在意象类小说的想像力和现实承担的平衡性上,是做得很不错的,也有他自己独创性的发现,所以目前还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比较重视叙述方式的实验,但对其中的人和事缺乏较为独到的阅历(当然,也可以完全不顾“对人和事的独到的阅历”,而只把叙述方式的实验做到极致,但我认为这篇里的实验还算不上是一种极致的实验),所以这篇相比《长途客车》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完美性。但总体上,仍是在《长途客车》之后对新的方向的一个新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

点评

陈树泳  thanks~  发表于 2011-10-10 17:04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11-10-10 16:13:27 |只看该作者
建议阿泳精读《都柏林人》,乔氏写时22-24岁。能有多少阅历?但他把握各类人物心理行状那叫一个准确。

点评

陈树泳  嗯,好。  发表于 2011-10-10 17:06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