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4-27
- 在线时间
- 1989 小时
- 威望
- 20464 点
- 金钱
- 49206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4286
- 精华
- 2
- 积分
- 11797
- UID
- 21847
  
|
行文舒畅,表述既不过于简单也不复杂,处理得很好。因为一直有看江冬的小说,感觉这篇有种回归早期的写法而又带着这几年来拓展所得的轻松,写得算得心应手,这些是必备的,也是江冬一直能把握好的素质。
但问题还是较为明显,读的时候觉得这真是一篇讽刺意味很浓的小说,一个“失败”的父亲教女儿如何为人处事,一个似乎有主见的杜莉面对世界缺乏必要的判断力等等,都是“小人物”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但也都有点不瘟不火,安排得有点拘束,止于事件发展所需的起因结果这条叙事线。
偶尔会出现一两个比喻句觉得刺眼。
杜莉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看作文那部分,写得有点太实了,前面一直是盯着主线走,这里可以稍微游离一下,不需要崩得太紧,周老师的形象所起的作用也比较单一,可以说杜莉对这个人物的缺少必要的反应,这样一来,结尾处出现的“被第三者”仍嫌突兀了。
读者能感同身受,但作者还需再发发力,做得更加复杂,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出于“严谨”的需要。父亲的形象,周老师的形象,这些人的形象都在反过来反映杜莉的形象,一个父亲怎样看一个女儿,一个前辈怎样看一个后辈,正职教师怎样看一个实习生,反过来,杜莉怎样看待他们,她面对自己生活和别人的生活以及对别人“规定”、“指引”她的生活有什么想法,或者会有什么反应。这些如果杜莉没有考虑到,作者则需要处理好如何将她放置在这各种可能出现的关系之中。这篇在这方面的展开较少,缺乏牵动人神经的东西。故事是讲清楚了,一个女毕业生的基本状态也写清楚了,但除此之外呢,她仍像是一个过于简单的形象,根据需要,作者要她干嘛,她就做什么,这样感觉有点单调乏味。
江冬在表达上和语言上已经很成熟了,这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写作升级为导演角色,更多考虑人物安排、场景设置乃至每一个句子在充当叙事材料的同时它背后所隐藏的指向和意义,需周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