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4-3
- 在线时间
- 17 小时
- 威望
- 413 点
- 金钱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3-2-9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7
- 精华
- 1
- 积分
- 0
- UID
- 63278

|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2-21 21:16 ![]()
如果要说敢说两个字,我其实不敢说,因为我自己写不了。但是作为读者,谈感受的话,语言缺乏质感,情绪偏柔 ...
嗯。最近比较忙,很少有时间上来看,见这位朋友的言论颇为有趣,不禁忍不住探讨一二,若是言语不当还请海涵一二。
最初朋友的评价是在说您个人对本篇看法是语言缺乏质感,嗯我懒得去研究什么是语言的质感,也觉得自己不一定去需要一定要让语言充满质感,有时候我会需要让语言显得粗糙,有时候我会需要去让语言显得锋利一些。至于情绪偏柔弱的言论在下觉得挺有意思,个人化的情绪体验其他人是不方便评说的,就比如你不能大谈一个女性不易使用阳刚坚硬的语言的文本写作。至于意向的新意,很多人在评论诗歌时候都喜欢说这么一句,我只想说我不一定也去需要新意,我的眼界我的学识我的想象力已经界定我使用语言的范畴,新的不一定适合我。以上也是自己一贯的方式,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契合自己情绪的玩意儿。充满质感和新意的东西留给先锋派把玩们吧:)
然后这位朋友谈到了抒情诗,并详细的向我解释了什么叫做以感情见长的抒情诗,对先生好为人师知无不言的态度我先深表感谢,然后谨小慎微的表达个人的意见:如果这篇赠诗可以归纳在抒情诗的范畴中,个人体验告诉我它应该是以情绪见长的。我只是在抒发自己的情绪,语言到情绪为止,对于情绪本身,我必须要控制感情,如果感情高于情绪本身,那起码我个人认为是失败的:)
接下来这位朋友在和我探讨汉语诗歌,其实我觉得整个题目对我而言过于庞大了,首先我不是一位诗人,也不觉得自己是在进行诗歌创造(个人觉得仅是一种表达个体经验体验的一种文本方式)。但就译诗而说个人以为译诗中的意向其实是译者再加工的产物,这其实就是你看带字幕的电影一样,你看到的仅就是内容而不是原本的意向(查良铮之类的大师或许可以除外)这只是我个人在阅读中形成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在朋友这里小小的班门弄斧下,还请不吝赐教:)
而又听到朋友说起蓝黑论坛看到汉语诗歌的形式正在形成。就这句而言我不敢苟同,因为在求学期间我已经从课本上了结到汉语诗歌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在慢慢的形成,历经多个朝代最后在唐朝到达了它的巅峰,唐朝的时候有没有蓝黑论坛这个话题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吧。其实或许这一句是朋友的口误也说不定,其实我更愿意觉得是朋友的口误。而以我个人的想法而言,汉语诗歌不是在成型,而是在每一天发生着自己的变化,它必然是契合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和一个时代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应该只是因为某一个小圈子,或者某一派别而做出诸如成型,改变之类的动作。
朋友劝我在诗歌版多看看,这个提议我个人而言欣然接受并不吝向往之,若是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必然会多看看。但是你能读到的东西,我不一定能读的出来,诗歌的受众有时候很广阔,能接纳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有时候也很狭窄,接受不了一个人随意品评的胸襟。我很难去读出我一开始就读不出的东西。
苏婴敬上,并远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