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3-7-22 00:23 编辑
这是我第二遍读。第一遍没想好说什么。
1、一种人们普遍的情愫和感受。但我很难接受别人也有这样的情愫和感受。我本可以想到这是人所共有的感受,但被顾耀峰写出来,又有点似乎被人分享了秘密的失落。自己原来并不是独特的。
另外一边,他又解决了我将要写而无法写的某些小说的困境。不亏也不欠。
2、开头的节奏,最徐徐,但我个人并不是在任何情景下都有耐心读(所以我读了两遍?)。后面我能估计到有人物开始出现,并且是两个人。但,评论别人的作品,我仍要说,这种写法,其实对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欲望,超过了对满足作品的需要的欲望。是满足作者自身为首要的。当然谁都应明白我也不是说这是不好的。
每次这样的两个男女的对话一开始,就使我有一种突然耳鸣的感觉,虽则耳鸣刺耳,但周遭的嘈杂却没有了。使人心也格外沉积下来。
3、最后,结尾的部分,高潮来到了,仍要回到“物”,这是从一开篇就注定了的。这才构成美感。非常诱惑人,读了几遍。翻起了对内心深处很多类似的感受的回忆——小说的目的似乎也就达到了,因为这是一个怀旧的主题。写的就是1996年、那个时代的事情。
但我仍觉得开头从容,结尾匆匆了。又是那种“不知怎么解决才能不稀释目前这种浓郁感”的略略遗憾。
4、和《2003年》比,《1996年》何其阳光、何其青春、何其温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