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641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103
- 精华
- 0
- 积分
- 7780
- UID
- 42
 
|
xxchen,真高兴我们能把课堂上的讨论持续下去。
可能我们关注的东西有表面的相似性,但,在根本上还是不同的。我说到底还是关注内在性的东西,即使觉得现实问题更迫切,但,关注的依然是内在的。象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我觉得外在的比较和分析是暂时性的,无论是东方思想还是西方思想在内在性上还是有相似之处。例如,我在回小羊的帖子里反复强调为何中国哲学一进入实践会丧失那么多的东西,但西方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象存在主义从一种哲学思潮转向现实,它本身的积极意味竟然完全被强调个人主义的灰色虚无所代替,象侧重讨论国家技术层面问题的《君主论》,一谈及可行性,竟成了极权制的始作俑者,这种例子在西方社会里比比皆是。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兴盛,恰好说明了它在这方面的缺乏,那些批判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用,但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有可能出现批判理论进入社会领域 不纯粹的可能性。。这样,根本的东西还应该在内在过程中找寻,宗教哲学是一种,但不是所有的宗教哲学流派都有这个作用。。我说中国需要薇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社会也需要她。。中国哲学不能急,它要做的只是在发挥的过程中不要丧失东西,不管是批判理论也好还是薇仪的哲学也好,只能是辅助作用,但有时候,一臂之力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那种TMD的有意和无意的误读现象,只能葬送哲学的纯洁性。
上次我和王老师一个小时的辩论价值是在课下,他在课上保持他可爱的尊严和固执,我们的共识是在他转换问题之后的,根本的问题,下课的时候我和他又讨论了一下,这次的共识是根本性的,它现在还牵动着我目光的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