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赵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吸烟者》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5

好友

537

积分

注册会员

忧郁的骗子

Rank: 2

21#
发表于 2007-8-4 13:31:2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赵松</I>在2005-12-2 23:39:38的发言:</B><BR>暗与理合,我想我还是能懂的。我不懂的是1957年的法国的谁,而且有模仿的可能。你的聪明在于你是用假设(如果……)来拿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判断,而前者不过是为了掩饰一下后者的出现强度,也就是说,你还是觉得有模仿的嫌疑,只是你不肯直说,一是因为没有十分的把握,二是因为要留点余地,这样的结果就是说了等于没说。就像“莫须有”一样。其实我倒是非常想听你说说那个法国小说是哪一个。这样说起话来也不至于空对空,空来空去,如何显出你的高明呢?虽然你崇尚内黄外老,但也不能太玄了吧,更不适合两头堵,那是算命的把戏。说说那个小说吧。</DIV>
<br>赵松先生: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市面上,饭堂,或者狭路上认错人。你拍拍那个红色的女人的肩膀,她转过来,你发现她不是你的朋友。我再读你的作品,就是这种情况。这说明我的愚蠢以外,还说明你已经和大师平起平坐了。恭喜你。
用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本质陈述将那些在本质直观中直接被把握的本质和建立在这些本质中的本质联系描述性地、纯粹地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2#
发表于 2007-8-4 13:31:2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5-12-3 13:21:22的发言:</B><BR><BR><BR>赵松先生: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市面上,饭堂,或者狭路上认错人。你拍拍那个红色的女人的肩膀,她转过来,你发现她不是你的朋友。我再读你的作品,就是这种情况。这说明我的愚蠢以外,还说明你已经和大师平起平坐了。恭喜你。</DIV>
<br>你说的认错人的感觉,我倒是觉得有意思,也喜欢这种比喻,不管它指向哪里。至于你说到愚蠢,与你没什么关系,就像你后面说到“大师”与我没什么关系一样。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23#
发表于 2007-8-4 13:31:25 |只看该作者
<>看过了。感觉像在用显微镜看一个场景画。无限放大……</P>
<>赵兄又在这里设一些阅读障碍。使句子更劲道吗?</P>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07-8-4 13:31:2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文沁可人</I>在2005-12-3 15:25:36的发言:</B><BR>
<>看过了。感觉像在用显微镜看一个场景画。无限放大……</P>
<>赵兄又在这里设一些阅读障碍。使句子更劲道吗?</P></DIV>
<>其实写到后来,感觉在自己与它之间也还是有着某种说不清的障碍,有时过近了,有时又过远,拿住了,但有时也并不是那么稳当。</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3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5#
发表于 2007-8-4 13:31:25 |只看该作者
<><EM>不知为何感觉比糖要好,也许是我感觉错误.</EM></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6#
发表于 2007-8-4 13:31:26 |只看该作者
写糖的时候是有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愿望,也是这了解脱,是努力为之。所以难免有负重而行的感觉,有时候就会偏于滞涩和沉重,有些地方没有放开手脚。而写这个的时候虽然也有困难要面对,但心里是没有负担的,只是当成了一场文字的可能性研究,因而能放得开手脚,下手的时候也比糖来得自如一些,会有一种轻描淡写的意味深长,由此可能就显得可爱一点吧。但说到底对于自己而言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仍旧在徘徊反思之中,只是其中的趣味要比糖多一些。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7#
发表于 2007-8-4 13:32:0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5-12-1 19:00:07的发言:</B><BR>如果不是中国古典文论讲的暗与理合,本文只能算是对1957年的某个法国作家作品的模仿</DIV>
<>哈哈说的狠毒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8#
发表于 2007-8-4 13:32:09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样的扩散与聚拢,像飘乎的雾气,放晴之后,什么都消失了只记得来过一场雾以及雾里一些阴霾的情绪。</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52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9#
发表于 2007-8-4 13:32:33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2>以上几位看得出都是有感而发,好话不说了,提点建议:</FONT></P>
<><FONT size=2>1,写得太随便了,到倒数第二段才注意发掘人物心情,但又和倒数第三段的对话缺少关联。本应是高潮的部分也让读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期待落空。没有看到人物内敛的动作有什么人物心理在作用。最后好像敷衍了一下。如果作者就是想让人物静静地来淡淡地去,那就该把句子弄得精致些。<BR>2,作者虽注意写细节,首先如上所述缺少明确的人物心理支撑,其次还没有捕捉一些精细独特的东西。这可能是没有深入人物多想。<BR>3,句式及句子衔接单调,缺乏节奏韵律。比如“这是”“他想”“忽然间”这样的东西多。<BR>4,不要做成人物分析式的东西。其间有几段文字太明显了。</FONT></P>
<><FONT size=2>举例说明:</FONT></P>
<P><FONT size=2>第一段:<BR>“这是个男孩子,戴着近视眼镜......”为什么不直接说男孩子?<BR>“那里,是望不出什么明显层次的,......”<BR>“他忍不住冷冷地高声责问那个年轻人,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冷呢?”多余了<BR>第二段:<BR>“他想,那么此时此地则......他还想起心理辅导师平静地详细解释腹式呼吸的好处,”应该把“他想......他还想”换掉<BR>“看上去像是有什么你看不到的史前生物正对着玻璃执著地呵着气。史前的?闭上眼睛,呆了一会儿,他喜欢这种感觉,或者说他喜欢这样去比喻。”该注意人物是否会有这样的视角想法。读者就是靠这样的一点一点来把握人物进入小说的,如果这样的坏点多,或者无关紧要,是不是太欠考虑了?<BR></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0#
发表于 2007-8-4 13:32:36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大火析木</I>在2006-2-1 2:58:44的发言:</B><BR>
<><FONT size=2>以上几位看得出都是有感而发,好话不说了,提点建议:</FONT></P>
<><FONT size=2>1,写得太随便了,到倒数第二段才注意发掘人物心情,但又和倒数第三段的对话缺少关联。本应是高潮的部分也让读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期待落空。没有看到人物内敛的动作有什么人物心理在作用。最后好像敷衍了一下。如果作者就是想让人物静静地来淡淡地去,那就该把句子弄得精致些。<BR>2,作者虽注意写细节,首先如上所述缺少明确的人物心理支撑,其次还没有捕捉一些精细独特的东西。这可能是没有深入人物多想。<BR>3,句式及句子衔接单调,缺乏节奏韵律。比如“这是”“他想”“忽然间”这样的东西多。<BR>4,不要做成人物分析式的东西。其间有几段文字太明显了。</FONT></P>
<><FONT size=2>举例说明:</FONT></P>
<P><FONT size=2>第一段:<BR>“这是个男孩子,戴着近视眼镜......”为什么不直接说男孩子?<BR>“那里,是望不出什么明显层次的,......”<BR>“他忍不住冷冷地高声责问那个年轻人,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冷呢?”多余了<BR>第二段:<BR>“他想,那么此时此地则......他还想起心理辅导师平静地详细解释腹式呼吸的好处,”应该把“他想......他还想”换掉<BR>“看上去像是有什么你看不到的史前生物正对着玻璃执著地呵着气。史前的?闭上眼睛,呆了一会儿,他喜欢这种感觉,或者说他喜欢这样去比喻。”该注意人物是否会有这样的视角想法。读者就是靠这样的一点一点来把握人物进入小说的,如果这样的坏点多,或者无关紧要,是不是太欠考虑了?<BR></FONT></P></DIV>
<P>谢谢你如此认真地读与评。第一条里,我认同最后一句,确实是应该在句子上再下点功夫,这里面可以看出我的懒散。第二条里我认同“还没有捕捉到一些精细独特的细节”,另外我想说的是我这个东西里关注的不是人物的心理支撑。第三条里你提到的那些例子,搁在以前我是肯定要删的,但这一次我留下来了,不是因为随意,而是不想删。第四条,我还要再想想。</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8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