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气氛罩得住,说什么也都无可无不可了。这是一种感觉。另外的感觉是,黑天才的语言,在这个小说里达到了一种相当好的纯度,不是修饰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是炼出来的,很多东西被化掉了,甚至包括所谓的才能也给化掉了,还有青春的情绪与情结,也都化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化掉了这么些东西之后,并没有得出虚无的境地来,我觉得这比较难得。当然这说的似乎不是小说,而是写小说的人了。生活的困境是如此的琐碎而具体,所谓的压抑也就化解为只有在光线里才能现身的灰尘一般的存在,而在这样的暗淡环境里,并不是谁都能意识到灰尘的,空气似乎也不会因为多一枝烟和少一枝烟而有什么变化,如果真的意识到了,可能就变得伤于情了。看这个小说的过程中就想,古人说,哀而不伤,是此谓也吧?主人公的眼睛是那样的宁静,凝视着眼下的琐碎事物构建起来的卑微的世界,无怨无诉也更无泣,他的后背其实已经紧紧地贴着冰冷的地面了,伤感么?那么最大的伤感来到时也是寂静的吧……他躺在那里,似乎也正因此而能仰望夜空吧,世界在承载着万物,不分彼此、远近、贵贱、美丑、哀乐、亲疏,正像老子所言的那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吧。而作者以其特有的安静,引来的是那种不寻常的悲悯之心,似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颗大大的露珠,并不是晶莹惕透纯净无染的,里面有尘埃与杂垢细菌之类的东西,跟世界本身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个水珠而已,由这个主人公托在手里,也更是托在心里……。最后的那一吻,初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过度,但细想想,也不为过,那微不足道的陌生唇上的一点甜味,是希望还是绝望,也都不重要了,因为那临界的一线,就此不复存在,他翻身而起之后,或许是步入了更大的绝境,或许是找到另外的途径,谁知道呢?整个世界对于他都是那样的轻,就像它本来的样子。这时候再去看标题,也许会找到什么答案?为什么是“一切都来不及”呢?时间本身的力量么?是要赶紧去改变,还是绝望?或者只不过是来不及多想、多停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5:24: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