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12-7
- 在线时间
- 18 小时
- 威望
- 34 点
- 金钱
- 1898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622
- 精华
- 0
- 积分
- 2692
- UID
- 7594
 
|
<p>我看过的小说,通常的感觉是作者如何致力于表达,构建,如果来黑蓝发表,大家会很努力的为你找出一点句子的毛病,或者优点,结构上,意象的表征上,晦涩的程度上,等等,大家来黑蓝,也正是基于这个群体对小说的忠贞,这个平台对小说的质的展现.</p><p>今天我遇到了问题.</p><p>我看到一篇小说,词语(意象)是如何卒不及防地,像看热闹的村民围过去,主动表达,有的词语可能是山中的隐士,有的可能是村民走卒,它们被一种力量调动,各自有了生命和觉醒的意识,自觉或者被动地跑去一个地方,为了一个愧丽的世界表象服务,尽管如此,跟那个愧丽世界比起来,这些词语还是显得笨拙,无能为力,哀叹,抱歉状..</p><p>如果说前一种模式的最高评价是,作者为小说而生.那么后一种模式的评价则可以说是,小说为作者而生.(请清除媒体对待这个句式的轻浮印象)</p><p>种种迹象表明(包括生铁出现一定程度的迂刻,其实是惊艳后神经元的暂短休克,包括一些人说的运用过度),这是天才模式,肆意滋滑堪譬《阿拉比》(我在你的第一节中找到了他的影子,但在第二节消失,第三节的前面隐约出现,可能是你所说的行文节奏的问题),我能理解你所说的“冷感与秩序的小说”(减去结尾的《死者》?还有那个描写狙击手的),在现实与抒情的矛盾环中,早已拥有的公识是:现实就是最高的抒情模式,文学评论家使用这样的口号,是基于对经典抒情模式在现代人心中的坏死(过时、老套、重复),那么,我宁愿理解为现实是抒情的终点。而后来者,存在主义,还有所谓的新小说,后现代们,他们所努力塑造的小说图景,是在如何的刺进世界的中心,我不觉得他们做得很好。</p><p>你的别具一格在于,你使用了“第五维叙述”。</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