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蝼冢</i>在2007-09-25 18:51:37的发言:</b><br /><p></p><p>二,其次,这些“自己的规则”是什么?这是要理清的。它们是什么?</p><p>三,成立,有效,完善的检验准则又是什么?或者说它之所以更为重要的基本理由何在?</p><p>能回答我吗?</p><p>------------------</p><p></p></div><p>二、这个问题更适合两种人来回答:1,作者自己(我猜想在你有关“神性写作”以及“原型”的论述中已经有所提及,但是否理清我还不知道,你自己觉得呢?)2,该作者作品的资深读者或专门研究者(恕我还不是,并且目前暂时还不想成为,所以我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你自己的规则”)。 </p><p>三、在不同的评论体系中,具体的检验准则不同。就文学接受而言,检验的标准取决于读者们的接受程度;就文学史评价而言,可能取决于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的论述;就作家创作论而言,取决于作家本人;就个体阅读而言,取决于读者个人(我个人的评价已经作出,即:我还不确定它的有效性,不知道它是否算“成立”,它还没有刺激我、激动我、感染我或者带给我足够多的思考,也没有让我产生丰富的在场感和当下感,但它也不是不好的,不是无趣的,不是拙劣的,相反,它有较高的新鲜度,所以在现有情况下,我谨慎地不作定论或者适度表达对它赞同或质疑,个人觉得都还算得当)。</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0727940[/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