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4-8
- 在线时间
- 3505 小时
- 威望
- 545 点
- 金钱
- 30155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3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1100
- 精华
- 5
- 积分
- 10001
- UID
- 34800
  
|
21# Guest from 117.136.14.x
不谈大感觉,针对游客摘录点评的几条,我有不同意见:
(什么时候,腊月初一?初二?初三?腊月的前三天?前五天?这么不准确!)=>这不是叙述准确不准确的问题,而是交待故事背景具体不具体的问题,我觉得这里没必要具体到某一天,作者只是表达故事发生在农历十二月的某天。
(“冬草”是个确指词,“石块”是个泛指词,这两个词摆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冬草”是冬天的草,可以是很多种草,为什么不是泛指词?
(“二十二三岁”,那些普通村民有这么好的观察力,能精确到这个程度?他们又怎么知道她是个外地女子?后面说她是个四川人,四川人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人的相貌相差不是很大吧?)=>这是第三人称的小说叙述者的话,不是村民说的,跟村民的观察力有什么关系?
(下车的时候也“含情脉脉”,是不是吃了催情药啊?)=>我觉得这条评点很无稽。
(晚霞有好几种红色,“晚霞一样的红色是怎么样的红色?)=>作者确实描述得不具体,但无不妥。
(怎样是“天真地笑”?幼儿园小朋友也经常天真地笑,是不是像幼儿园小朋友样地笑呢?)=>我觉得没不妥。
(“潦草地走亲戚”是怎么个走法?)=>我觉得这是对词汇的创造性活用,生动、形象,而且简短。就用了六个字,情景已勾勒得栩栩如生。除非读者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否则很难不能领会。
(“控制不住地”,看上去有点怪)=>我不觉得怪。
除上面这几条,其余的点评是我比较认同的,但觉得游客没说到关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