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主 妇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1#
发表于 2011-10-10 21:57:29 |只看该作者
能感觉出来,是X同鞋一次极为郑重的创作。花费了大量笔墨去书写的猫,是罩在文本核心外的一层包装,这个被猫所困的家庭是重心所在。所以我非常赞成以猫作为“幌子”的写法,写得越多,越游离于人事之外,也就越接近内核。一次又一次地企图卖猫导致的结果是主妇一次次地畏缩与退让,你很难一下子判断到底是什么在制约着这个女人,但因为有大量关于猫的描写,我倾向于从人性角度去理解行为,这样来看,这些制约从一开始就内嵌在人物的生存状态之中,猫和猫仔的去向只是一个触发点而已。那么,问题就是,猫的描写如此实在,反衬出人物的虚浮——关于猫,这里有许多亮点,不一一例举了,估计和X的生活状态脱不开干系,倘若把猫的那些章节拿出来,单独成篇,也是很好的——一旦回归到人,就有那么点儿薄弱,似乎可以更为踏实深入,也就是说更为家常一些,你知道的,即便作为造物主,对所造之物,也会有种包容和怜悯,知道他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而在这里,我暂时还没有感知到根系所在。
总体来说,X的进步很大。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22#
发表于 2011-10-11 01:25:13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非常赞成以猫作为“幌子”的写法,写得越多,越游离于人事之外,也就越接近内核。”
“问题就是,猫的描写如此实在,反衬出人物的虚浮”
“而在这里,我暂时还没有感知到根系所在。”

多谢多谢,发自内心的。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
发表于 2011-10-11 01:41: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楷镔 于 2011-10-11 01:51 编辑

看完了。有点儿不好说:语言非常纯熟,拿捏的很稳,读起来不感到累。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好,这让我想起三岛由纪夫的《春雪》。这篇小说中除了“儿子”,其余人物的刻画都是小心翼翼的,很细腻。故事上不能说丰满只能说圆润,但我觉得这篇小说的重点是在于对心理活动的训练。

点评

陈树泳  嗯,这个对心理活动的训练也因为是训练未能达到创作的高度.  发表于 2011-10-11 2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7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24#
发表于 2011-10-11 02:51:42 |只看该作者
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不禁觉得如果舍弃掉这些人物上的心理动作,让人物变得更直接的话,实则是在讲一个丢猫的事情,但这件事其实并不需要大费周章的说,那么它只是一个引子,然而配合着心理活动,第一眼看上去这篇小说就有些复杂,但这个复杂只存留在心理描写中。再拆开来看这两个部分,我觉得小说背景不够厚实,而人物的思维又显得太过精明,有点儿杀鸡焉用宰牛刀的意思。另外通篇下来可见一气呵成的功力,很稳,但总觉得语言应该有些变化,尤其是在丈夫听儿媳妇说妈妈去田里放猫的时候,丈夫的担心。我并没有感到紧张的气氛,像是刚刚扬起来就又回去了,可能是作者想控制这篇小说叙述风格的整体性。最后要说的是小说中丈夫的描写很模糊,做过农活然后去做生意,这样的人物是否应该存在着一种爆发,爽朗劲儿?这样或许能与妻子产生更多的对抗。

点评

陈树泳  Featur和丁楷镔是同一位作者吗?谢谢你的阅读。  发表于 2011-10-11 2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5#
发表于 2011-10-11 10:16:43 |只看该作者
X 发表于 2011-10-11 01:25
“所以我非常赞成以猫作为“幌子”的写法,写得越多,越游离于人事之外,也就越接近内核。”
“问题就是, ...

补充一下,我觉得写人事的尽可以少,但是每一笔要清晰,写猫的但写无妨。
然后我再想想,是不是还有言犹未尽的地方。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2

好友

10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Heilan Super Team

26#
发表于 2011-10-14 12:04: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扁头 于 2011-10-14 12:06 编辑

看到结尾觉得完全还可以继续写,并且读者也仍然不会失掉追究下去的兴趣,因为小说中人与人的冲突是很内在的,它时时都在找一个窗口爆发出来,而结尾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向内引爆了,但力度却似乎只够刚刚点燃导火索,还没来得及放出火光来,而读者心里的残酷可能是要求见到那一片火光烧焦地表之后的空无的。当然这是我的附会的读法了。看了前面的讨论,挺认同一层的细读的,因为可能作者现时的核心倾向就正在这些关节处展露无疑,甚至部分地敲实了作者的某些写作观,如果没有针对这些细小关节处的反思,这种写作观可能就真的会趋于僵化了,不过对作者来说,这种担心也许有些杞人忧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7#
发表于 2011-10-17 12:46:09 |只看该作者
最初读这个小说时,我想评论的是它描写的准确性。但读到最后,我为它所铺垫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感到欣慰。

读到小说五分之四的时候,我蛮以为小说要失控,流于浅薄、刻板的人物刻画。但结尾时——从丈夫骑车去田间找奶奶开始,人物的关系以及因此造成的真实感,却非常丰富了起来。

实际上,我觉得这个结尾的好,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这个小说。这个小说的开头非常丰满,正如X自己曾用过这样的一个形容:“叙述者对自我的观测”。这个特征也适合这篇小说。作者作为关注和描述者,他像一个镜头,在拍摄这一切。彷佛他还唯恐自己不够像镜头那样冷静。而事实是做到了。
开头没有问题,而小说显得有些过长的中段,使我有种“心电图突然变成直线,但我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继续跳动起来”的急迫和压抑。
而结尾时,心跳继续开始了,并且相当稳定。

这是我从最宏观地角度去看这个小说产生的直觉。细节不多谈了,但也可举两个例子:

1、类似于诸多下面这样的描写,也非常到位——
这一次它目睹了整个过程,它盘在地上扭过头来,看着她把小猫们一只一只逮进袋子中。它还保存着那么一点儿好奇心,总比完全不管不问不感兴趣要正常。或许它显得如此泰然自若是出于它敏锐得可怕的直觉,它知道老人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但这绝不可能。它只是出于单纯的好奇而已。

“或许……但这绝不可能”。这体现的是作者的揣度,而这种揣度也就有了怜悯的风度。使读者生出“人且如此,况猫乎”的感慨。

2、猫的描写,真实度超过人物的——但并不是说人物的描写是坏的,只是说猫的描写更好一点。我对有些部分“奶奶”的心理活动,捏了把汗。
3、“对,她立刻想到要撕下一页日历,日历就挂在老伴遗照的左下方。”
这显然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这样的偶来之笔,正如同一个非职业演员变成为一个职业演员。但又一想,似乎又略有些“工”了。

几个角色的关系的交织很有意思。我认为小说彰显了“女性”在这个世界的主宰性。甚至母猫也是女性。女性的权力。男性的位置。老伴已经死去了。而儿子、孙子这些男性都是被呵护的对象。甚至构不成斗争。

人写小说,实际上最终仍是写人类的困境——这是个有点俗甚至庸俗的真理。读此篇时我联想起顾湘的《小猫》。这个比较挺有趣。在她的那篇中,人类的处境是被浪漫化的,与此篇是不同的,人物被绑在现实的木桩上。想想很有意思。

写以上的感受时,刻意未读别人的回帖。先谈到这些。我的反应能力很慢。如待我想清楚了,恐怕又要两个月。所以先谈到这些能梳理出来的。

点评

死因里  开头没有问题,而小说显得有些过长的中段,使我有种“心电图突然变成直线,但我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继续跳动起来”的急迫和压抑。 生铁桑这段描述地相当精确!  发表于 2011-10-17 12:59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8#
发表于 2011-10-17 13:00:31 |只看该作者
读过大家的回帖后,我又有两个想法。

1、X你有没有考虑过,作者对整个小说的方方面面控制得过细的问题?就是说,是不是有意将所有的细节都写得非常清晰,滴水不露?有没有想过要虚写一些地方,实写一些地方?

2、你对在小说里使用方言怎么看?为什么在这篇小说里,你选择不使用方言?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29#
发表于 2011-10-17 15:13:39 |只看该作者
回生铁兄:
1、X你有没有考虑过,作者对整个小说的方方面面控制得过细的问题?就是说,是不是有意将所有的细节都写得非常清晰,滴水不露?有没有想过要虚写一些地方,实写一些地方?
——小说写得过细、过满,就拒人千里之外,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会这么写,即通过写来思考写作上的问题,我自己喜欢写虚的东西,即使是描写一颗树,有时候也是虚的。虚的部分更能跳出“记录”过程本身,让“灵魂”(很忐忑地用了这个大词)获得舒展的空间。但这篇没有,这篇太强词夺理,是那种我忌讳的写法。关于这点我在后记里会讲到(这篇有点长,大家谈论它也让我心服,所以不邀请评论了,自己写了个后记)。

2、你对在小说里使用方言怎么看?为什么在这篇小说里,你选择不使用方言?
——这篇不适合用方言,方言是属于抒情性质的元素,需要语境,方言不是作者特有的、习惯的、自然的语言,在大篇幅的“普通话”叙述中加入方言,是有目的的表达方式,《社戏夜》用了“阿嬷”代替“奶奶”,因为有了抒情的语境。《主妇》没有这种语境,没有地方色彩。


“读到小说五分之四的时候,我蛮以为小说要失控,流于浅薄、刻板的人物刻画。但结尾时——从丈夫骑车去田间找奶奶开始,人物的关系以及因此造成的真实感,却非常丰富了起来。”
——这个委婉的批评让我很欣喜,让我明白确实是在人物关系上把这篇小说写坏了,结合生铁兄讲到的写得太细的问题,我想到了紧张的人物关系反而应该用松弛一些的方式来写,不然就像这篇,刻板。

“几个角色的关系的交织很有意思。我认为小说彰显了“女性”在这个世界的主宰性。甚至母猫也是女性。女性的权力。男性的位置。老伴已经死去了。而儿子、孙子这些男性都是被呵护的对象。甚至构不成斗争。”
——这几乎暴露了我这篇小说所有问题的根源啊生铁兄,你让我现在对这篇小说又变得激动,它被我写坏了的根本原因,甚至我自己都还没发觉,在这个小说篇幅中,探讨起这个问题就已经失败了!“而儿子、孙子这些男性都是被呵护的对象。甚至构不成斗争。”这句让我深深感动!
对我来说,没有困惑就不会写作,而这篇的困惑点是叙述方式上的迷惑,但它参杂进了我一些精神上的困惑的萌芽,它还没成长起来,不足以有力量推动这个写作过程。因为我不可能因为解决技术上的迷惑而为叙述而叙述,所以调和进来的另一种技术外的东西实际上还不能够被我所写,这是所有问题的所在,生铁兄不说的话,靠我自己我现在还看不到这一点,生铁兄一说,我就豁然开朗,甚至获得了写我没经历过的事情的自由。这么说不为过,所有技术问题,解决的是基本写作能力和品质的问题,你指出的这一问题,是解决写作高度的问题。

我又看了大家的跟帖,陶北叔说到的“阅历”,阿穗和冯老板讲的人物关系的单薄,一层讲到是“想象力”,这些问题应该早让我意识到这篇的问题了,但我一直执拗着觉得这不是这个小说的主要问题,现在,由于这个“根源问题”被提出,这些衍生出来的问题也就清晰明朗,感谢大家,虽然这篇写得很辛苦,但出于自身叙述练习的考虑自己没有太重视,反而成为一块小小的心病,感到浮躁,直到现在,我才豁然开朗并获得平静。也因为大家的点评让我更喜欢这个小说了。

点评

生铁  没错!我觉得这个小说是那种让作者自己通透上下,对自己的前进方向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发表于 2011-10-17 15:33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12

好友

31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0#
发表于 2011-10-17 17:07: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滨逊 于 2011-10-17 17:10 编辑

1、一些长句显得有些捣蒜,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处理好。
例如这句:“整个场面被他的这句话给镇住了现在只剩猫的尾巴偶尔做些摇摆其他人都被这句话凝固了下来。”镇住了和凝固住了、整个场面和其他人,这两组词显得重复捣蒜。没想到一层做了那么细致的记录,我只看了一遍,就把这一句比较显眼的复制了。

2、这是一篇写的很好的小说,但是只是写的好,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打开。
看到丈夫回来后,夫妻交锋后妻子的心理盘算描写,感到了一些分量。但是像这样有一些分量的地方太少。除了妻子,其她人物都显得单薄了,其实可以打的更开。比如这里:【她走进厨房,对婆婆说:“那你先把它们卖给在市场上卖狗肉的那个男的,在阿松放学之前把它们卖掉,快些回来。”】我看到有些惊讶,儿媳怎么会这么和婆婆说话,像是婆婆的家长。我以为这个作品里婆媳角力也会是戏的一部分,没想到小说里并没有让婆婆考虑这个问题。
这和大家提到的一样,是阅历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除了去经历外,阅读也是很重要的。我看到这个小说时,立刻想到了我看过的一本人类学书籍《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这本书里对于中国社会最小细胞家庭的政治解构非常到位。里面有很多家庭政治的例子,或许能对X有一定启发。

点评

陈树泳  还没做好准备读人类学书籍,最近阅读兴趣有点从小说转向随笔,准备好了我就一股脑读人类学读哲学。谢谢路滨逊。  发表于 2011-10-17 17:30
修身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5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