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胫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这个电影哭了一下午,HIGH了一晚上!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1#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说几个给我印象很深的同志电影八,一个是俄罗斯的《父子迷情》,这不同于心理学上的埃勒克特拉情结。因为单亲家庭而造成儿子的不安全感,儿童心智发展上母亲角色的缺失,而父亲却成为母婴结合中的母性的替代者造成孩子性别区分上的错位(因为未成年孩子对父母的“独占”心理是成长中正常的经历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可奈何的“既当爹又当妈”的困境。这对俄国父子的尴尬生活导演处理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意思的是在看《父子迷情》前我是先看的《轮回》(《爸不得不爱你》),二者导演的观察生活角度还都很独特,只是《轮回》更犀利一些。</p><p>还有一个是同样类似人物设置荷兰的《军官与男孩》,实际上这样的同志电影已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同志电影,它更多描写的是孩子在成长中的爱与关怀并再局限于家庭,任何一个偶然的介入者都可能成为其最初世界观形成的启蒙导师,哪怕是同龄人,但环境背景上的战争对人性摧残的设置把电影里朴素的情感割裂了,这点我非常反感。</p><p>一直想看那个以色列出了名的《我的军中情人》,可找不到碟。</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2#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拉拉电影去年只看了《植物园》,假的很。</p><p>有意思的是威尼斯电影节今年开始特别设了同志电影奖,断臂的功劳啊。中国同志电影我觉得好看的还是刘冰鉴的《男男女女》,记得还是崔子恩演的。崔子恩和程青松对中国同志和同志电影的努力有目共睹。当时《今年夏天》的李玉还很青涩,所以后来的《红颜》给我的感觉就是“邻家有女初长成”得眼前一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0:11:18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3#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胫骨啊,性情中人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0:35:19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好友

2745

积分

论坛游民

不靠谱

Rank: 3Rank: 3

34#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  尚方翊剑:你提到的这些GAY片和拉片幸好我基本上都看过。索性说两句:<br/>  你说的《父与子》我不怎么喜欢。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太“文艺”的片子,我觉得他这个片太拖沓,太缠绵,绵得有点多了。但我确实也被里面的情感打动过。只是稍微有点振动而已。我记得当时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在期待他们日,可是他们一直没日。亚历山大·索科洛夫(<em>Aleksandr Sokurov)</em>的《俄罗斯方舟》我很喜欢,技术上的NB的整长镜头的运用到现在都还是个迷,但好像《父与子》里的镜头审美出现了一点问题。索科洛夫还有一部《母与子》一直难寻踪迹~他和塔尔科夫斯基一样,都是出生于圣彼得堡的导演,且都是对俄罗斯电影做出很大贡献的电影人。索科洛夫还是值得跟踪的,起码,他现在可以算作是俄罗斯新晋导演中有一些新动向和起色的。但是还是没办法从苏派那强大的关乎“浩瀚”“宏达”的情绪中走出来,也许这是个没必要关注的问题。但我始终对这种情绪有点畏惧。(说得有点远了)<br/>  《回归》也说不上喜欢,但《回归》的摄影绝对是一流的,回归的导演也来自俄罗斯,所以我觉得它跟《俄罗斯方舟》靠得更近,都是属于技术上更胜一筹。我现在仍然记得,有个镜头,摄像机跳水台俯视下去,一直有印象,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简 坎皮恩 <em>(Jane Campion)</em>《钢琴课》,有个镜头是从女主角的背后拍上去的,也一直印象深刻,这些尽头都是一些很稳,很至上的东西。《回归》我觉得视觉和剪辑的力量太强大,把影片整体的张力削弱了不少,当然我不是说要他不做画面和和视觉的努力。我顺便问一句,难道这个片也是个GAY片?我没体会到。这里容我再说一下,俄罗斯,东欧,中国,北非,南美这些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特殊的国家和地区,总会引来更多的关注,而北欧,电影再好,始终进不了这个谱。像丹麦,芬兰,近几年出现好多NB的电影,根本不受关注。中国电影的“成功”更多的来自政治上的优势,一点都不值得嘉奖。期待崩盘。<br/>  《我的军中情人》我喜欢,我觉得对有的电影的喜爱可能根电影本身无关,像阿尔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对他说》,李安的《断背山》,《教父》(三部),这些电影都喜欢,而且是非常喜欢,他们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无论艺术怎么进化,怎么演变,但感动是无法取代的。艺术史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取代关系,他者取代彼者,这不可信,起码我不信。所以我不持“艺术进化论”这种态度。<br/>  《军官与男孩》没什么印象了,属于我看的GAY片中被遗忘的那部分,但我确定我看过。<br/>  你说的《植物园》是《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吗?也不喜欢。《蝴蝶》《今年夏天》都不喜欢,原因现在还说不清楚。还没归纳好,应该拿出来专题讨论,为什么中国电影我不喜欢?哈哈~~~~<br/>  说到这里,我再说下李安吧,要谈中国导演,我们不谈别的,就谈电影,谈创作,我可能对李安兴趣最大。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到《卧虎藏龙》,《理智与情感》,再到现在的《断背山》(他还拍了《绿巨人》),我都喜欢,包括《卧虎藏龙》,我觉得仍然是个可以得B+的电影,这里,我觉得,张艺谋的武打片没有“江湖”,他做“对”了,而李安的武打有“江湖”,希望人对“江湖”比“武术”更感兴趣,当然他绝对不是向西方人献媚,李安的文化就是一个“江湖感”很强的背景。童年辗转海外,这部分人所有的“东方”其实是一种概念的武侠情仇。似乎又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李安会在国际上受到频频的青睐?他的电影确实拍得足够味儿了。总的来说李安就是抓住了中国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些元素,像“家”“武林”“完满感”,这些思维这种路子他是最好的华语导演,看张艺谋的《黄金甲》,一牵扯到这种问题,就泄气。真不济。<br/>  我对另三个同志导演演表示尊敬。一是加斯·范·桑特<em>(Gus Van Sant),</em>二是德里克·贾曼<em>(Derek Jarman),</em>三是皮尔·保罗·帕索里尼 <em>(Pier Paolo Pasolini),</em>前者拍过一个《我所有的荷尔蒙》,虽然片子不行,但真还有那么点感人了,他也是《大象》的导演。而贾曼已经毋庸置疑的进入20世纪艺术大师的行列,非常NB,他的整个人生就是天才的人生,又HIGH,又吃皮。帕索里尼在我这里也绝对是个宝贝,他的电影我也是非常喜欢,他的严肃,惊世骇俗的力量足以摧毁电影中一些既定的成规,非常棒,虽然很多人说他的惊世骇俗是为了震撼而故意为之,但是,他在电影中制造出的惊世骇俗已经可以把你震死。我们先不提这里面的性,同性恋,宗教禁忌。他那摄影机一摆,那个味儿,那个份儿,真太他妈拽了。我昨天在WIKI上突然收到,以前在黑蓝大谈特谈的杜蒙,他非常喜欢帕索里尼。我们也许很容易想通,为什么杜蒙近2个片子一直没往我们需要的那种方向上到来,和帕索里尼一样,他们的每一步实际上是对天才足迹的膜拜,他们不需要往电影的方向走,不需要往观众的方向上走,他们只消去拍,或者不拍,都是精品,都是杰作。</p><p>  我个人还对俩GAY片非常的感动,当然哭得惨烈的情况远不及《断背山》,一个叫《死亡诗篇》(<em>Son Frere</em>),一个叫《当男人看上男人》(<em>Une affaire de go&ucirc;t</em>),都是法国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2:54: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0

好友

687

积分

注册会员

Tiffany

Rank: 2

35#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呵呵,想来蝴蝶里的真真可是我用这ID的原因啊~</p>
[B]☞ 即使切腹有错,也不是适合说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6#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锁真真</i>在2007-2-21 13:27:17的发言:</b><br/><p>呵呵,想来蝴蝶里的真真可是我用这ID的原因啊~</p></div><p>啊!激动ing~~真真~~~~~(作奔跑花痴状)</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3

好友

452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Heilan Administrator's

37#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简 坎皮恩 <em>(Jane Campion)</em>《钢琴课》,有个镜头是从女主角的背后拍上去的
<br/><br/>那个后脑勺特别迷人。那个迷人的后脑勺。<br/><br/><br/>真真出现的第一个镜头,那个校服背影,绝对是惊艳啊。但是《蝴蝶》里的那些政治背景我怎么觉得挺牵强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3:43: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8#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p>《回归》不是GAY片,我提到它的原因是人物关系都是父子。而且巧了是我两部电影先后看完的</p><p>这种父子间若即若离的微妙情愫的发展结果肯定是似柏拉图式的关系,正是这种违背了正常伦理纲常关系上的“边缘性”让电影耐人寻味。至于他们日不日是导演的审美趋向,这部电影情节上得“点到为止”很符合我的情趣。举个例子,同样是父子,但在格林纳威的《八又二分之一女人》中他们却把对异性的趣味点成同性间的了(他们可是有床第之欢的)。嵌套式“You are what you eat”其实就是老顽童自己的性幻想。对比一下,我的口味还是偏淡。</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4:26:36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9#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很多同志电影要是分析起来就复杂多了,比如异装癖和SM的电影中很多又都是同志。还有双性恋甚至多P等等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柏林电影节众熊中的泰迪熊奖,泰迪熊奖(Teddy)是柏林电影节专门为影展中各个单元反映男女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我们的贾曼、盖斯以及偶尔玩票的阿莫多瓦都是从这被认可的。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0#
发表于 2007-8-4 13:43:06 |只看该作者
阿莫多瓦的片子,有些虽然不是直接拍GAY,但是有GAY的情结。《高跟鞋》里头,扮成人妖的法官和女二号在单杠上那段激情戏,漂亮死了。不是同性胜似同性。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