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84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小说《涓汇》《三脑》

[复制链接]

64

主题

4

好友

10000

积分

中级会员

冒失鬼

Rank: 6Rank: 6

恋爱渣滓

31#
发表于 2008-2-1 18:33:50 |只看该作者
<p>时间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也要求作者具有更大的魄力。相对来说更喜欢《涓汇》,如果时间更充裕些,在这一篇的结构上更深究一些,想是能获得别有洞天(已经看出端倪了)的效果的。在“第一脑”里叙述者的声音出入给人过频的感觉,当然题目本身似乎为这种“主观表达”奠定了前提,或者是作者在这里有特殊的考虑?这种“跃跃欲试”的急迫感令我不太适应。</p><p>面对一个营养来源、知识的习得都与读者这方的经历出入极大(这个只针对我而言)的作者的作品,确实很难一开始就保有面对其它“常规”一些的作品时的耐心与容忍,在读者这端来讲这段阅读体验似乎更多是一种“破”的过程,而破坏性的体验当然让人觉得不安和更多一些怀疑。而能坚持下来阅读8439的作品,的确就如生铁所说,这里边有类似“(艺术)人格担保”的因素,比如一些已经取得我们信任令我们敬重的人的推荐,但更重要的“人格担保”当然也必然来自作品内部,也许恶鸟的意思大概就是要找到这种担保在作品中的来源,我不知道这个是否真能说清,比如有单纯从文字氛围中感受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甚或作者在作品的批评、反思过程中的一些言行,都能成为这种担保的来源(困难可能来自于举例)。做到这一步也还只能作为一个最初的判断,还需要更深入的阅读与辩难,大概也就是论坛交流的最实在的一个目的了。</p><p>哦,另外觉得,时间性当然是论证作品好坏的最有力的途径,不过真在讨论中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好像说“兔子,等着瞧吧”也没什么可玩的了。</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1862175[/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2#
发表于 2008-2-1 19:52:03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439</i>在2008-01-29 17:26:50的发言:</b><br />谢谢谢谢,这两个小说的确不太一样,虽说基本都是一气儿写的,总算完成了寒假任务,如释重负啊 8-)</div><p></p>为什么说是寒假任务?谁给你布置了写“元小说”的作业了吗?最近看到好几个人的“元”的小说了。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33#
发表于 2008-2-1 21:06:16 |只看该作者
<p>  诶恶鸟你呀,像我这种不懂“高层面理论”的,只好只言片语跟个帖的,就只能听你不伤人的把我那说成是“废话”了?</p><p>  好好校正一下自己的心理。</p>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0

好友

134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4#
发表于 2008-2-2 10:02:52 |只看该作者
<p>今天又看了一遍,对于三脑能说得反而不多,也许情节叙事上的太用力。而对涓流里抛开为空灵且略微恐怖的气氛制造的描写和稍微努力的情节之外,因为有意回避了超现实的幻象,它里头存在的另外的意义,也许这样的段落给我们的并不是表面的清晰(事物是无视我们那些泛灵的或者日常的形容词的围捕的,表面清晰而平滑,完整,不透明,不待骗人的光线1“淡绿色皂片,每片约含百分之零点二的茶树油,用以消炎杀菌,余下两遍使用存放在橡胶薄套里的海藻溶液,饱满的套身盈握在手时就像是一大条果冻”,以及人物动作或行动2“洗毕,它打开第一个抽屉,在纸盒里取出黑色发圈,然后将套顶的豁口扎紧,再重新插进梳筒里。”而下面这句引用的3“白色秋千兀自在夜色中前后摇晃着,女童消失了,不再有洁白的裙尾和乌黑的发丝在风中飘荡,湖水隐秘地泛漾着,树的枝条像古世纪动物的骨骼标本般悬浮在屏幕的上半部分。”中存在的描述是破坏性的,不够纯粹表达),相反,前1、2句这样的描述而是在制造读者误解的理由,误解什么,误解我们对于物和行动在小说中存在的方式,也许8439并不是有意在做这个事情,但我觉得这个才更有实验性,物体和动作以它们的在场来起作用,抛开的是个体的直观表象,往往这种表象是中介的,间接的。随后,这种在场凌驾于所有解释性伦理之上。就像我们看到了雪,一般我们除了雪的白,还看到雪本身,但是这里我们更看到的是白的本质,而不是作为颜色的形容词属性。昨天以后我一直在琢磨这样一种影像和显微叙事描述(叙事对于行动,描述对于物)模式,这是否是个出路,我想法国午夜先锋文学的的真谛也许就在此,很多人学到的是一个相像的拟象,我们还没有深入到它的最小角落和最细微曲线。也许像生铁说得,还走得不够远。</p><p>至于小说之外的,不想多说什么。观者自清</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1919048[/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5#
发表于 2008-2-2 11:24:01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8-02-01 10:27:20的发言:</b><br /><p>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一种艺术的鉴赏,是需要背景,需要花一定时间接触和理解的。</p><p>我不骗你,我到了黑蓝后,几乎每次有心情时,都去重读8439、柴柴或者顾湘的小说。因为开始时接受不畅——就是到了前段时间,因为和一个黑蓝朋友长谈了一次,我才重新把《断鼠》读完整了。这里也有一个判断。一是我信任推荐这些作品的朋友的鉴赏能力,二是从作品的数量、质量和变化上,我对作者的“艺术良心”(这个词好象大了,但也找不到其他太合适的)也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不代表我丧失怀疑的能力。</p></div><p>我自知自己的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对于评论来说,我们应该针对的是作品本身。 </p><p>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看8439,看柴柴或者顾湘,个人是挺喜欢的。 </p><p>对于生铁的艺术鉴赏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连生铁都需要有心情了,再一遍遍地重读他们的小说的话,我想,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难道是非得心情好了,喝两踪,然后花上三五个小时把一个句子支解开,分清主谓宾么? </p><p>我记得很清楚的一句话,黑蓝小说集里有个人说的一句话,抱歉我忘了是谁,他说,用先锋文学这个词,就好像在搞形式主义。我想,所谓的先锋也好,实验也好,只不过是传统小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叙述要求,我们并不是刻意要去和别人划清界限,然后标榜,我才是先锋。 </p><p>好吧,先锋,但那也是为了我们的表达的要求。 </p><p>我看到论坛上的一些朋友,个人觉得太注重形式了。或许我们在形式上走的越远,也就越偏离最本真的东西。 </p><p>比如对于顾湘的小说,我对她的语言,结构,写作手法,语感,等等各方面都非常地欣赏,也自知写不出,也不想写出那样的句子,因为她就是她。可在核上呢?我觉得她的有些小说纯粹是把一些材料拼接,甚至有一些搞笑的嫌疑,不过也很有可能是我看不到那么高层次的理论,看到的只是表象罢了。 </p><p>对于这两篇小说,我还没很认真地看,也不能够说些什么,回帖应该对于帖子本身来说的,抱歉,我污浊了她。 </p><p>还有对于文学的本质,我想,福克纳的《获奖演说》是一个很好的诠释。。。。</p>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0

好友

252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6#
发表于 2008-2-2 11:34:47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8-02-01 19:52:03的发言:</b><br /><p></p>为什么说是寒假任务?谁给你布置了写“元小说”的作业了吗?最近看到好几个人的“元”的小说了。</div><p></p><p>to凌:</p><p>哈,你是说三脑吗?那一点也不能说是个纯粹的元小说,你这么说令我太自惭形秽了,因为三脑里语言变得太厉害,写完后我一直在思考做得好不好,虽然没什么人注意到,恩,不过还是挺高兴你留意了第一脑里那个作者本人视角的引入,其实第一脑里有两个口吻,一个是作者,一个是Quu,同时后者是第二脑里的“我”,第三脑与其余部分的联系是最弱的,对于我这种不论能力还是悟性都非常平庸的人来说实在自感把握不好这种架构,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否适宜,如果是元小说,起码在某一部分是的话,那么这一部分显然应该有更为一体化的写法,自然我希望整个文本不是一目了然的那种情节线索,有一层部分与部分之间比较跳tone的帏帐,在其中我把自己的几个语言兴奋区按照功能性最优化在不同地方编排了一下,能用的语言材料都是自己喜欢的,同时一种总体形态上的互相牵制也是想据此呈现的,所以读起来的确需要不少过往审美经验的共鸣,且之所以出现一个创作者的口吻其实也是首先为了配合一种新材料的引入,但我很吃不准这样将材料和情节互为所用,而故事本身没有一个坚硬的中心是否削弱了小说的可读属性,当然大概这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全然是我自己个人口味的底限多少年来将我引向了这里。而同时因为涓流我是想当作某种类型小说来写的,也就是靠一个细节能想象出整篇小说的大概调子,所以读的人会不会喜欢会很清楚,大概哪些人不会觉得好看都是事先把握里的事。不过本来我的叙事概念是写这个“它”的体验在电视节目和恐怖小说间模糊了,这种类型小说是需要一以贯之的予以推进的,并且作者本人要始终保持绝对幕后,不然读者不会感到恐怖,而我首先用了很多散文味的细节,这多少有些导致我在抽象程度的分寸上没有自信,可你知道,当终于可以再比较心无旁骛的打开word,人容易失控,呵呵,且我觉得整个小破文温度不够低,譬如像写鹤的那段情节就很不够冷。哎,越说越自惭,好像说了这么半天又回到必须谨记自己的长短处这种老调重弹上来了。</p><p>借你的帖子唠叨这么多,不好意思哈,呵呵,所谓寒假任务就是假期总得写嘛,开学课多,而且就在眼前了,还得准备写作业去。:( 也谢谢其他各位啊,时间总是不多,新年愉快!吃饭去liao</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1923462[/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37#
发表于 2008-2-2 11:45:03 |只看该作者
<p>听我说恶鸟,8439这类小说,你构解的越多,其实你偏离她(它)越远.静下来你会发现这点的.</p><p>所谓"建设性"意见,做为"黑蓝老人",基于以上原因,却不能轻易下定义了.否则,其导向可能是误解.</p><p>你可能没这感觉:这类小说,你读得越多(两遍三遍),你想说得话反而越少,唯其在小说里面.</p><p>如是.</p><p></p><p></p><p></p><p></p><p></p><p></p><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1924993[/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5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8#
发表于 2008-2-2 12:25:59 |只看该作者
<p>可如果不解构,肯定引不来作者的解释,我们这样的潜水者又会看得云里雾里,毫无方向了。</p><p>LS说的是一种读法,恶鸟用的是另一种读法,本来没冲突的嘛,怎么会搞在一起了呢。。。</p>
不用查我资料,我叫nasa,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0

好友

134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9#
发表于 2008-2-2 12:26:56 |只看该作者
我想是这样的,对于单个作品的过度建构分析是会产生误读,对于广义上的小说创作却未必,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而且这个误读,现在在我看来未尝不是一个好东西(艾柯写过一本书《误读》,对于一些经典文本的误读形成的小说),我想黑蓝的人应该是以作者倾向为主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希望能在阅读中许以特权,把作者的意图作为文本的意义,试图重新获得它的愿望。有些东西确如酒童所说你无法言传的,这些东西在我的评价中我并未涉及,它是我最早说过的一团模糊东西,我在述说的还只是停留在可转述的部分内容和叙事技巧上,这些目前我觉得对于论坛来说还是需要和必要,一个作者在建构小说的时候是一团东西,而评论者做的是“破”,至于“破”之后,只要一种呈现给读者即可。我只是想看到论坛成为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平台,我想对于任何人来说,不想只是得到阅读的经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40#
发表于 2008-2-2 13:18:12 |只看该作者
<p>nasa,不要潜了,把疑问还有想法贴出来,一半句也好。</p><p>嗯是恶鸟,阅读过程的获取是有偏好的,其后的凝结,指向自然不同。说到误读后的意外收获,那是另一篇了,与原作者无关。是的,即便作者本人,完全有可能在从该篇衍射另一篇——完全不同的一篇,长篇也有可能。这有太多范例。</p><p>此外还有,黑蓝的开放性,恰恰是容纳了像8439这样的作者和作品,而不是相反——首先有“先锋”,其次才是“大众”。我举个例子:像8439这类作品,放到其它坛,想想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而在黑蓝,“大众”小说很受欢迎——只要作者谦逊不张扬。这是通俗的理解和说法。</p><p>其实黑蓝无“先锋”“大众”之区分,正相反,其目的力图消灭“实验”在文体文本上留给大众的“痕迹”。</p><p>所以,顾湘、柴柴、8439还有很多这样的作者,我们该给他们敬礼。</p><p></p>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9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