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4-30
- 在线时间
- 864 小时
- 威望
- 3079 点
- 金钱
- 14654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2046
- 精华
- 0
- 积分
- 6165
- UID
- 12716
 
|
还是不对。“自己人”这个词说了两遍,咱俩还是驴唇没对上马嘴。对王安石的高尚和理想主义,我是认同的,所以根本扯不到裙带上。另外我发现我们观点之不同在于我看经济和百姓而你看政治及国力——涉及到其他问题联系起来的话,这样说并不十分准确,姑且这样言之吧。
说几个我们切入角度不同的问题:
1,赵匡胤,以文御武,他有这个能力。而且没什么不对。宋朝既然繁荣,国家财政少又能如何?皇帝没钱又能如何?军队弱不禁风又如何?北宋朝廷财政收入和前朝比确实多,但是相对说是比较少,有积贫积弱之说,但公务员工资高,民间经济也发达,这也是他的成就所在,不能说是他的缺点。北宋人过的很值了。用句日本作家时髦的话讲,任何国家都有毁灭的一天,关键在于毁灭之前是否给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中国封建王朝既怕军队弱又怕军队强,这个是朝廷的事,只要不打仗死人的话,和百姓并没什么关系。唐太宗有贞观之治,政治上就算人再坏,杀兄弟再多,也是个好皇帝。
2、态度,你的意思应该是面临实际问题时的个人选择。态度不可测,所以历史上的评价所谓忠奸直曲有些也挺扯淡的。由选择的行为判断人,有点还原情景历史再现来进行历史研究的意思了。但我觉得这个意义不大。也不太关心这个。不能因为他心好办坏事就对他评价好了。也不能因为他心坏办好事就认为他坏。所以人品怎么样根本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我觉得人物好坏,完全是他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奸臣什么荒淫皇帝什么的玩玩物丧丧志也没什么——当然这很容易湿鞋,不过没湿的话一样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乐,所谓萧规曹随,没什么大不了的。改革至少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愿景好只能证明人品好志向高,不能就说他不应该为自己造成的恶果承担责任。中兴之辈好像没有说第一步朝堂民间疯狂搞,第二步强国富民这样成功的吧? 党争的话,撩骚的始作俑者也是他啊。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的好朋友司马光的推波助澜。红颜不祸国人才祸国,王安石从百姓手里抢钱的事不用提太多,可以说是他改革的中心目标了。你多联系联系著名反腐大清官怎么收拾老百姓的就知道了。
如果做事必须像王安石那么疯才叫做事的话。那咱上班族上班是不是要蹲在椅子上拿只大笔张牙舞爪才叫办公了呢。还得把椅子踩碎才算工作尽责。
3,经济问题,这可不是我一厢情愿啊。你的经济观点我完全不同意。马太之类,模型太过家家了,根本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常识。天灾之说没法辩。而且天灾搞乱了不少东西。就像我们今天还谈自然灾害呢。说经济问题的民。多跨越了一步,说到精英中产小产上去了。民的问题我以为不用澄清。不过你还是觉得这个民是有钱人。这个有钱人是多有钱是很成问题的。拿现在的起征点说,起征点一万,就算如此。用今天的眼光看,对北上广收入高达1万2的房奴无故加税(这部分税完全是政府给自己增加用度,而不是搞社会保障),就是道德的?况且这个数也就是5000、3000、甚至两千。我觉得也就是两千了。不知道王安石给你的印象为什么是只抢不义之钱(姑且不论这种抢道德不道德)。四六等下免了,其余却并不都是贵族豪门。宋朝经济还没到这个程度。交役钱的大概数倍于特权阶层的人数,相当于盘剥削弱中产阶级,小产阶级,更何况把穷人统计为小产,小产统计为中产的情况也大有存在。农民被兼并这不计其数(当然也可以用灾荒来解释)。总不能说除了自给自足过自然经济生活的农民以外,其余人都不应该有人权、财产权吧?更不用说后来又弄了个保甲法,免役完全就成了个巧取豪夺的流氓法,仅次于国家做买卖的流氓。“熙宁之征免役钱也,非专为供乡户募人充役之用而已,官府之需用,吏胥之廪给,皆出于此。”青苗法的事,百分之二十不高。实际上达到百分之三十甚至翻番也是有的吧?这个不高是怎么得来的?加上执法乱相,用常识想一想就知道,这个数字会害死人的。就算不灾荒,碰上这税率这执行力也得破产了。当然了,如果说成功,那就是青苗法也帮朝廷赚了不少钱。话说回来,哪几个法没赚钱啊。王安石著名的会赚钱。司马光节省财政开支他都说不用呢。这哪是担心朝廷没钱啊?
这么疯狂的激进改革,打土豪,斗劣绅,过瘾是过瘾,富农中农没好日子过,转眼折腾完一瞧,大家都傻眼了。打个比方, 物价不变的情况下,现在除了农民和低保户,全中国所有人的财产都减半。看谁兼并谁。看谁死的快,哪个先死带动哪个后死。
就算不说王安石性格缺陷,他没张居正那种能耐,吏治不顾,还这个不足畏那个不足惧四六不懂的,乱耍个啥子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