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10-14
- 在线时间
- 34 小时
- 威望
- 169 点
- 金钱
- 36388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296
- 精华
- 0
- 积分
- 2589
- UID
- 11511
 
|
<p>一段令我受益颇多的访谈中,强势但其实也很简单,我觉得所谓看不懂的片子在中国是一个必须的尝试,也一定要有人敢拍敢放。如果你想捧着看通俗情节剧的念头,那就去看好赖坞好了;如果觉得自己进电影院花钱花冤了,最起码你是“看见了”视听上也享受了;如果你得找点意义解解码那就痛快地解构它,就算分解也分个淋漓尽致啊,但前提是不要胡来。</p><p>记者:这次你的太阳是明显的“四段式”,是主观上刻意操作的吗?</p><p>牛姜:没那么复杂,三段式还是四段式都是非常老套的手法,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手法不是最重要,而是用什么样的内容带动电影,脑子里看到的就拍出来</p><p>记者:可能你好象自己没注意到?</p><p>牛姜:留给你们总结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道理。就好比绝句,就四句话。比如“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感觉上稀里糊涂,“天生一个仙人洞”,比糊涂好点,“无限风光在险峰”意思就出来了。有时候看似散落在一边,最后一句出来的时候,你就琢磨出来四句的必然性,可原来是偶然性放在那边</p><p>记者:有人说这片子要很努力才看懂?</p><p>牛浆:瞎扯!第一,发行方没几个人看过。一个电影有什么看不懂的?当时“阳光灿烂”拍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也说看不懂,这是对自己的放纵,问题在哪?是看不习惯,他们会问这是什么电影啊?不是写文革的吗?文革怎么不斗人,不扫街,不劳动,怎么这么自由?打架斗殴?而且还很开心?不对吧,这故事怎么回事?没起承转合,没主线,这算谁跟谁?然后结构上他们也觉得怎么拍着拍着你就给自我否定了?这很危险,要营造气氛,我们作为很专业的干部要警告你,这样做是不好的,第一给观众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气氛没了,第二呢,你会有耍观众的嫌疑。这不操淡吗?听他们这么说,电影是拍不成了,我可知道电影为什么那么操淡了。</p><p>记者:这是不是说你刚才说的那部分“懂”的人?</p><p>牛姜:电影永远是给爱电影的人拍的,和爱电影的看的。你说你们学过电影吗?你看那些懂电影办的杂志,能给你累死,那种东西让人看不懂。我觉得电影就是这样的,你能说什么电影是你能看懂的,这是一个奇怪的论调。《教父》你看懂了吗?《罗生门》你看懂了吗?《低俗小说》你看懂了吗?我说都还只是很卖座的片子。观众看电影是能不能兴奋,能不能舒服,能不能来劲,这是个原则。谁到里面去看一个道理,看个1+1=2的事?算了吧!谁都知道1+1=2,对不对?</p><p>记者:所以你的电影实际上形式是对一些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影片的一种变化,可能有些人就像你说的会......</p><p>牛姜:不习惯!这个于我自己不好评论,反正对我来说都很习惯,我拍“阳光灿烂”的时候不是为了让人不习惯,我是觉得很习惯很舒服才这么拍,而且我自己看着也很来劲。那么拿出来以后,一些人年纪大点或是假装懂电影的人会觉得不习惯,但到观众那里,到学生那里,到真正爱看电影的那些人,一直到今天还在追这个片子。说明没什么习不习惯,只有喜不喜欢,热不热爱的问题。</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