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0-5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161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68
- 精华
- 0
- 积分
- 342
- UID
- 7577

|
<p>什么是翻译体,我也未能定议,在这一段文字里,我认为是传统的中国口语写作:</p><p><font face="宋体">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font></p><p>这个时代的语言,应当极少受到外国语言的影响。</p><p>你标出的<font color="#ff0000">其实是</font>、<font color="#ee3d11">非常明显的</font>、<u><em>使</em>我</u>、<strong><u>实际上</u></strong>、<font color="#f73809"><strong>我</strong></font>,这些是不是你所说的“翻译体”的一些标志? </p><p>这只是翻译体的一种表现。而具体看你的文字:</p><p>几分钟前,我看过<u><strong>一次</strong></u>阳台和房间之间的落地窗帘,(我)隐约觉得它的颜色有一点变化,(隐约觉得)它底下的地板有一点发亮;但这个发现是现在才能肯定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专注这件事,我只是出于思考的需要,习惯性地把视线移开桌子,(使)目光随意地落在那里,<font color="#ff0000">其实是</font>幻想看到别的东西唤起新的思路。现在,<font color="#ee3d11">非常明显的</font>灰蓝色映透布帘,一下子就<u><em>使</em>我</u>想起<u><strong>实际上</strong></u>刚才<strong><font color="#f73809">我</font></strong>已经看见了晨色。</p><p><font color="#ee3d11">非常明显的</font>灰蓝色映透布帘,--这一句,我就感觉是外文结构。但我对外国水平不高,无法用原文来作例子。通常的写法:灰蓝色映透布帘,<font color="#ee3d11">非常明显。或者,</font><font color="#000000">灰蓝色</font><font color="#ee3d11">非常明显,从</font><font color="#000000">布帘映透出来。</font></p><p>你要坚持这么写,是写作自由;但作为中国作者,至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想的写作状态。极端个人化的写作,与你极力扩大你坚持的小说风格的影响(办网站,开座谈会,印宣传袋,应当是一种扩大影响的态度吧?)是矛盾的。</p><p></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