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个美食专栏,大家按图索骥,北京腐败活地图了~~~~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1#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对饭店吃没研究.

但做财经采访时,会议餐除了

国际饭店的自助餐和香格里拉的自助餐
环境最好.

长城饭店一层的晚宴花园真是玉树银灯,豪华无比.
全球企业家峰会,错把记者当嘉宾,邀我参加,
我面对这些真正的富人,穷气难掩,不能举著.

大概他是临界"天上人间"吧

唉!现在一心画画\\做诗,萝卜白菜都喜欢.

羡慕别人的口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17:35:10编辑过]
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2#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还有为人不太熟悉的中餐:
中国大饭店的  "土鳖鸟窝杂褒",
野味十足,菜料陈道.
是饭店推出的招牌菜.
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0

好友

199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国际饭店的旋转餐厅不错,里面东西多
昨天晚上去新桥饭店吃自助
不好吃
啊,你也在北京呀,还是做媒体滴??
见色起义。。http://www.sepblog.com/blog/user1/201/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44#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都不错啊。不过大概俺这辈子是无福消受了,钱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俺的胃实在太差了。只好吃些清淡易消化的。倒霉呀。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5#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国际饭店旋转餐厅的自助餐比香格里拉的种类多,
是人民日报的女友和电视台的编导请,
而香格里拉好像央视的ni较偏爱,可惜我们算是一个
班,但从未见过她上课.
我做电视\\画画\\诗歌\\有点多.无法不取舍.
以上自助餐比京广的会议自助餐强太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18:04:49编辑过]
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6#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蹭会议餐忙,请客吃饭没品味,但自己吃从不舍得.

不如做个冰冻草莓汁,水果盅,色香味俱佳.

我已经吃了两个月的麦当劳,吃得怕汉堡.

簋街那个乱地界,吃了多次都认为杂而后悔去,不知哪家好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17:51:25编辑过]
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0

好友

199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7#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再送上簋街全攻略,给国章丽~~~~~~~``


下辈子转世不做龙虾


大口喝酒、大声说话、高挽衣袖双手抢虾、不顾斯文扫地的形象,好像只有在簋街才算“正常”。


这里会很快缩短两个人的距离,在被麻、辣、烫逼得大汗淋漓的同时,几瓶“普京”下肚,正是最容易供出大实话的时候。


有种说法是“簋街喝一次,感情增十分”,但凡在北京呆上一两年的性情中人,都会拥有关于簋街的友情记忆。


而关于簋街的记忆中无法没有麻小,麻小是簋街的灵魂,“接头暗号”则是麻小的灵魂。


有帮自称“麻小铁血战士”的朋友,自1996-1997年间就吃上麻小了,而且一吃就是好几年,极其专一,直到“麻小领袖”——“接头暗号”的拆掉。


法国影片《偷情桥》中,妻子有了新欢,丈夫面对前来安慰的友人说:“我不是怀念她,我是怀念她在家时的那种温暖。”这句台词被麻小战士中的一员写在论坛上,献给“多情多义的麻小战士”。


名为“老衡”的战士总结过簋街众麻小:接头暗号永远都要排队,与之隔壁的“天一阁”因此受惠不少,虽然极咸,但比等一两个小时好过多了。胡大的麻小是蒜多味浓,有点自己的特色。金三角的麻小要勾欠汁,吃起来不清爽。


当时别的店都按“份”卖,一份10只,15元或20地一份,接头暗号却是论“只”卖的,2元一只。因为只只虾都巨大无比,而且由于销量大所以新鲜,当时据老板说,最火爆的一天卖过4吨虾。


个人认为北京最牛的服务员就是接头暗号的,个个横眉冷对,像跟你有仇似的,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儿。但几年吃下来,照样原班人马,老板带服务员一个没换过。据一个朋友说在塘沽看到过他们,还是那几个横鼻子竖眼睛的服务员,看着几张冷脸,心里那个感动就像见着亲人似的。


“战士们”形容自己吃得最多的那次的感觉是“吃飞了”。麻小吃到一定程度状态,是绝对是没法停下来的,虽然感觉舌头与手都被辣得无比痛,但就是不停地剥、吃,仿佛能直至永远。


什么感觉都没有。


老衡的最高纪录是120只,平时的状态是60只左右,最疯狂时连着三顿都吃麻小也不烦,估计每年六七八九月总会“干掉”四五千只小龙虾。


而老衡只是众多“铁血”的“麻小战士”中的一员,走在满目皆“麻”的簋街,不禁感慨万千,在此真诚地盼望:老衡们下辈子转世,千万别不小心做了龙虾。

















版1:簋街
所谓“一字之师”,三五年前,一个“簋”字能难倒不少英雄好汉,但现在不认识它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因为“簋街”在北京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按理说好吃的店应该是搜遍全城才好不容易寻来一个,但簋街的店却似家家味道过硬,无论哪个店都是人声鼎沸、生意红火。


大家都说,这里是最符合中国饮食习惯的一个好地方:东商西贾、南腔北调都汇聚于此,不经意间就完成一笔交易;人往热处走,人多人气旺,冷不丁就碰上一熟人;可以大口喝酒,大手剥虾,大声说话,大胆吹牛……


今天吃点什么?麻小还是香辣蟹?火锅还是麻辣烫?烤串还是羊羯子?……本期专题将深入簋街每家餐馆,为您的宵夜全面指南。





(主文)


簋街的“半壁江山”


爆肚冯没了,羊蝎子和金鼎轩也不见了。2002年3月14日对于“好吃嘴”们而言,是一个极度灰暗的日子。


因危旧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昔日的簋街从东直门立交桥至小街十字路口以东两侧商家全部拆迁,那时簋街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当时有媒体在报道簋街拆迁的文中这样写道:“与三里屯酒吧街一样,簋街在京城夜文化里不可或缺,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餐饮食肆的范畴,北京人寄予这里的是对生活的蒸腾。人们选择在这天(2002年3月14日)晚上在簋街大吃一顿,以此告别这个北京夜生活胜地。”


正如上文所说,簋街对于北京人的意义完全超出了“吃”的意义。簋街所代表的,是身心的极度放松,是“惬意”和“舒坦”的潜台词。





61家餐馆通宵迎客


如今大家公认的“簋街”,是从北新桥东端至东内小街西端一段,这在以前的老簋街属于生意较清淡的地带。


因东直门桥至东内小街一段修建速度较慢,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则被人们称为“新簋街”。


截至5月14日下午17:00为止,两条路段共计有餐馆门面61家(新簋街路段餐馆门面为9家),其中包括6家卖鸭脖子的小店。


特别强调截止的时间,是因为采访当天,在翻新后的簋街发现,至少有5家餐馆、两家卖鸭脖子的小店正在装修,准备营业。


这里的餐馆多且密,北京任何一条街的餐馆密度都比不上这里,绝对体现出了“人气”的力量。





火辣辣的夜簋街


在簋街,无论大店小馆,主打菜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麻小(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火锅、香辣蟹是这条街的绝对主力,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辣!


火辣辣的食物入口,清凉的啤酒下肚,大汗淋漓之后,体内所有细胞通泰无比,每个人的脸都如同街道两旁的灯笼,红彤彤的。


红色亦是簋街的象征之一,几乎所有的餐馆都以红色来装饰自己的店,满眼都是形态各异的红灯笼,映得整条街都红彤彤的,似乎“本店酷辣指数”便是以灯笼的个数来决定。将簋街称为北京“红灯区”一点不为过。


红,当然也是“红火”的意思。簋街之所以能够“挺”到今天,红辣椒与红灯笼功不可没。





簋街“恩仇”录


只要人到了簋街,就绝对会尽兴,簋街给人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这家坐满了?换隔壁一家好了;受不了在别处吃饭到晚上十点服务员就开始拿脸色给人看?到这儿一下车就会受到热烈的招呼:“哥哥(姐姐)几位?”


热情之余还允许聊到尽兴、喝到尽兴,实在痛快,以至于众人于零点之后奔赴簋街之约。


可不愿意到簋街的人也有很多,这拨人会嫌就餐环境太脏太乱、嫌太吵说话得扯着嗓门喊、嫌餐厅档次不高、嫌主打菜可选择的余地太少、嫌好多店内没有厕所需步行一两百米至卫生条件不敢恭维之公厕等等。


在电视台工作的周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小资”,只要是簋街的地界,无论约在哪家餐馆的饭局他都拒绝参加,很有点“誓死不入簋街门”的意思。


以周先生为代表的这部分食客脑海中,保留的是旧簋街的印象,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新簋街与旧簋街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同,“花家怡园”、“乐府”及开业不久的“麻辣诱惑”无疑是白领与小资们的天堂,虽然价格比排档似的小店价格稍贵,但四周环境及卫生状况绝对令人满意之极。


然“人各有志”——将这4个字用在大众对簋街的喜恶态度上,竟颇为贴切。








记者观察:


鸭脖成为食客新欢


时下北京流行的吃法几乎都是从鬼街诞生的:麻小、羊羯子、香辣蟹、涮鱼、红焖羊肉……当遍布京城的大小餐馆都在供应相似菜品时,另一种流行又会出现。


如果说麻小是历经数年仍然“坚挺”地受到食客追捧的老宠儿,那么鸭脖子则是众食家们的新欢。


从2002年贵州酸汤鱼出现西边50米处出现第一家招牌为“鸭脖鸭掌”的“利坤满”鸭脖店开始,以鸭脖为代表的辣味鸭身“零部件”就成为路过簋街必“煞一脚”的理由。当时簋街上的袖珍店很多,但谁敢比利坤满小?——根本没有座位!


城里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将“特色鸭脖”纳入菜单,而今年迅速出现在簋街上的6家已营业、2家待营业鸭脖店,更是无声地向大家宣告——“鸭脖时代”到来了!








■簋街传说


簋街名称由来


  簋街在民间其实一直被称作“鬼街”的,如果不是因为酒鬼太多而得名的,以下3则传闻中,必有一则是簋街得名的真正由来。


传闻之一:因“鬼市”得名


早年簋街曾是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的集市,半夜开市,黎明散市,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朦胧,故名“鬼市”。后有好事者寻了一个同经营项目相匹配的同音字,“簋街”因而得名。


因为“簋”字太复杂,意义又太单纯——指盛装食物的器皿,少了一些故事和想象。而“鬼”字多些神秘,同昼伏夜出、通宵达旦、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古怪精灵等词语多有瓜葛,令人浮想联翩,因此,人们更愿意把“簋街”叫成、写成甚至向人介绍成“鬼街”。


传闻之二:因越晚越火得名


还有一种通常的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簋街(当时的名字还是东直门内大街)上就已经有了几家饭馆,只不过那会儿还属于散兵游勇,没能形成什么气候。后来隔三岔五就有一拨的哥聚在这里吃夜宵,有几家饭馆因此延长了营业时间,一直开到凌晨三四点钟乃至通宵。后来因利润可观,大家便索性都纷纷改成了24小时营业。


城里的“夜猫子”们也都听说了东直门附近有个半夜还能吃东西的地儿,于是纷纷奔走相告,这里的生意慢慢开始火了,店也越开越多,以至于新东安和隆福寺的许多小吃也都慕名来此安营扎寨。1997年前后最鼎盛时期共有148家饭馆通宵营业。


“夜猫子”之间互相推荐这里的时候,通常都会说:“大半夜的街上还全是人,就跟闹鬼似的。” 而且这里的生意越到晚上越红火,于是更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这条街的别名——“鬼街”就这样被叫开了。


传闻之三:因市商委“发话”而得名


据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立峰介绍,老簋街是在1997年初步形成的。当时有148家商户,其中餐饮业商户有45家,开始形成餐饮特色。2000年在簋街落户的商家就发展到200多家,而餐饮业商家发展到近百家。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委把这条大街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还修了酒杯的铜雕塑,用上了有点文言的“簋”字。于是就有了现在“簋街”这一称号。








■数字簋街


簋街全长:1442米(东起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端,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


街道宽度:15米左右


餐馆数量: 61家


簋街修建日期:2002年3月14日


第一届麻小节日期:2002年8月28日(不到20:00点,原备6000斤5万只左右的小龙虾宣告脱销)


吃麻小速度最快:3分钟内一口气吃掉30只(这是第一届麻小节上“吃麻小”冠军——11岁的尤雅的成绩)


人数最多一夜:申奥成功之夜,簋街灯火通明,100多家店通宵营业,从头日晚到次日凌晨,至少有5000余人光顾,大家唱歌、喝酒、拥抱、哭泣,整条街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那一晚,簋街至少销出“麻辣小龙虾”上万斤。











■簋街人士


簋街的几起几落


发言人:刘治江“花家怡园”驻店总经理


   簋街在1984年左右生意一度红火过,但随着外省市的特色菜系,主要是川菜、湘菜、粤菜入京,对簋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造成客源流失,生意清淡。


1997年左右,麻小的流行令簋街“翻身”,并且令簋街达到史上最鼎盛时期。


2001年因危旧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昔日的簋街从东直门立交桥至小街十字路口以东两侧商家全部拆迁,簋街又开始走入低谷。


花家怡园的花雷总经理是簋街商会的第一任会长,他说名街要有名士,名店要有名人,而要凝聚这些人,就要不断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于是2002年8月28日,首届“麻小节”应运而生。


为时一周的首届麻小节期间,花家怡园每天卖出的龙虾数量是3-4吨,人最多的时候排号排到了三、四百号。麻小节的成功举办,又一次地带动了簋街的商机。














版2:麻辣小龙虾
■吃喝体验


在簋街,“麻小”绝对是老大。


就像四川和火锅的关系一样,说到簋街,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麻小。夏天到簋街的人,大部分是直奔麻小而去。


麻小带给小记的,是绝对的“感观刺激”。


首先是“观”:鲜红的小龙虾淹没在同样鲜红的花椒和辣椒中,分不清孰椒孰虾,满目艳红立即将人震住。如此具威慑力的场景,由视觉器官直接传输给大脑。


再经嗅觉器官,将炙热龙虾不断散发的诱人香味和热气输入脑内后,就可以动手了。如果不是刚吃了饱饭去的,“动手”的前面还应该加上“迫不及待”4个字。


上乘的“手上功夫”不可或缺,动手的结果是享受“感”:放进嘴里,麻辣鲜香,经牙齿撕一咬之下,满口生香。


名唤“麻小”,除了可以想象的辣以外,自然还会很麻。几只麻小下肚,嘴唇开始跳舞,不出十分钟,便可以与《东邪西毒》中梁朝伟的“香肠嘴”一比高下。


身边人吃麻小的记录是140只,五六十只量的不计其数。去年夏天是印象中最疯狂迷恋麻小的季节,到了凌晨一两点钟,顺着簋街遛个弯儿,能从“胡大”、“天一阁”等地揪出数帮神情呆滞、满手满脸都是红油的熟脸儿来。


还有一帮号称“麻小战士”的“集团军”,连续两个月,一周出现在“胡大”4-5次,如果没时间堂吃,也会找个借口绕它个七八九十公里,直到地拎着那个鼓鼓啷啷、冒着热气的塑料袋,才能心满意足、坦坦实实地踏上回家的归程。


在簋街经常可以看见如下场面:几个人围着一大脸盆麻小埋头苦吃,偶尔悄无声息地猛喝一口酒,顶多象征性地举举杯示意同喝,便又再埋头,吃。


同道中人看到在桌面堆积成山的虾壳当然是会心的一笑,非同道中人则会以为是一次聋哑人的聚会。





■大菜上桌


胡大饭馆:“虾女”传奇


“胡大”的全名是“胡大饭馆”,现在的新招牌上已经号称是“麻辣龙虾、香辣蟹、家常菜 专卖店”。


胡大的“堀起”全靠2002年拆迁时,“拆”走了全北京最有名的麻小战士根据地——“接头暗号”,一时间北京的麻小战士们完全陷入了生无可恋的矛盾情绪中,这个时候,胡大将制作得体的麻小系在救命稻草上面,令麻小战士们得以重回生天。


但采访过程中却听闻,其实胡大才是把麻小带进簋街的鼻祖。


胡大的老板是安徽人,人称“虾女”,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在大钟寺搞水产批发。1997年左右在簋街置了一小门脸,专卖新鲜小龙虾。


虾女挑虾的本事无人能及,一只虾有黄没黄、肉多不多,她只要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一来二去这里成为了京城里最知名的小龙虾批发地,“虾女”也因此得名。2000年“胡大饭馆”正式开业,人气当然可想而知。


按龙虾大小个头划分价格也是胡大首创的,最初觉得新鲜,将1.5元、2元、3元的都要了10只来做比较。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3元的虾只只钳子壮如斯瓦辛格,1.5的则如同先天肌肉萎缩患者。再结合经济情况一考虑,后来便都按2元1只的标准吃到现在。





解答胡大麻小升位之秘


要说胡大的麻小为什么能迅速“接手”接头暗号的江湖地位,其秘诀就是两个字——入味。


好多地方的龙虾因做法不得当,看起来热气腾腾、火红火红的,外表非常诱人,一吃却没味,不免败兴。胡大的这一优势令它迅速在新簋街又开了一家分店。


但表扬之余不忘批评,有些时候胡大的“入味”工作会做得过了头,咸得人只能一口接一口地猛灌啤酒。








■小菜调味


一般以经营麻小为主的店多半会同时有香辣蟹、羊羯子卖,然后就是一些家常菜,炒圆白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当然煮毛豆、煮花生这类大众小食是每家店都必不可少的。这类“辅助菜”大都价格统一,顶多相差5毛1块钱,“好吃不贵”说的就是它们。





疙瘩汤:大盆8元/小盆5元


第一次吃疙瘩汤时印象极深,万万想不到这碗看起来面目可疑的糊糊竟然可以如此美味。“疙瘩”是面疙瘩,糊糊是面糊糊,簋街卖的一般都是西红柿鸡蛋疙瘩汤。


葱花爆锅,加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等),煮沸后加西红柿丁和拌好的面疙瘩,面疙瘩熟后,打进去蛋花,蛋花飘起后加适量盐,滴几滴香油和少量的醋进去,趁着热乎乎的劲儿喝两口,将麻小残余在口腔中的辣味儿发挥得淋漓尽致。





炒圆白菜:5-6元


   圆白菜的炒法不外乎呛炒与醋溜,各有各的味道。炒得恰到好处的圆白菜上桌,菜叶绝对是青青绿绿,上面浮着几颗油花,入口嚼时声音轻脆动人,缓解了被麻小过多蛋白质填充的胃部不适。





煮毛豆/花生:2-3元


   这两样佐酒圣品就不用多说了,在等待麻小,与等待麻小冷却的迫切中,煮毛豆/花生可以带给你最迅捷的满足感。口中有物自然就不慌乱,狂咽口水间依然能谈笑风生。





■算一笔账


麻小利润:500克小龙虾(8只左右)在京城大钟寺等市场批发价不过三五元,每只不过几角钱,若是餐馆直接从南方产地进货还能更便宜。变身“麻小”后,一只小龙虾的身价暴涨至1.5元-3元。








■食客采访


混在“接头暗号”的日子


麻小战士:小杜,男,35岁


吃麻小最高记录:80只左右


前几天收拾书包,竟然在夹层里倒出两片麻小壳的碎片,估计是哪次吃时飞进去的。说来鬼街的餐馆按菜分为大体3类,由西向东依次为火锅、外地名吃和京味小吃,算来麻小最早是京味小吃类,主要在东直门桥向西的一带,到接头暗号基本就到头了。


最早吃是在靠近桥的“豆豆”吃,当时是喜欢那里的疙瘩汤,后来就经常到接头暗号去,除此“接头暗号”之外,它还有个名字是源源。


这时的接头暗号已经显出了独霸一方的势头,辐射得整个东半拉鬼街都用麻小做招牌。


在第一次527演唱会之后,与一伙朋友在三里屯呆到半夜,又被朋友叫到簋街。当时感觉工体出来的人全到簋街了,家家爆满,只好在接头暗号往东一点的一家凑合一下,第一次发现就差这一两个门脸,味道简直就是天上地下,麻小一点味都不进。


当时看到一个外国老头,一个人坐在门口,要了估计20个麻小,一个人吃。他穿得很笔挺,还叼着个烟斗。吃完就走了,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怎么处理烟斗、嘴和满手乱七八糟之间的关系的,总之他吃、抽都没耽误,还干干净净的。


从那以后再吃麻小,就一定到接头暗号了。记得有一次在晚上9点多到的,等位都快等到时突然停电了,屋里立刻热得出奇,可该吃的照吃,该进去的照进去。我们贱贱地等到11点多,来电之后,才踏踏实实进去吃,想来是最“贱”的一拨了。
见色起义。。http://www.sepblog.com/blog/user1/201/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8#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谢小宽小弟的深度报道!

如果都是你这么组织能力强的记者,能领导黑蓝
10人以上的兄弟姐妹去簋街大解龙虾,不管
再怎么忙我也会去看热闹.
如果有人做都市风情节目,大家可以报之以锦上添花!

再没位置相信大家都会"贱"着等!

民以食为不贱,为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21:50:15编辑过]
媚于语言,奇服旷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哎哟,年华咣当咣当响 该用户已被删除
49#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0

好友

3686

积分

业余侠客

天堂

Rank: 4

50#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不忍心去看,我不忍心我的胃离去……
http://www.blogcn.com/user6/jojo6517/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