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魏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理发师的星期天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好友

170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1#
发表于 2012-7-18 21:52:37 |只看该作者
,我的“领袖”只是随便那么说的,不是那种权威上的领袖,像主席一样要统领啊什么的,只是说有那么一个人,非常的优秀,水平能在世界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这个不能作为目的,只能代表中国文学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2#
发表于 2012-7-26 00:02:08 |只看该作者
我提供一个形容词和动词作比较的例子。
“停棺材的黑瓦小白房子,低低的伏在田陇里,像狗屋。”——摘自张爱玲《异乡记》P16

现在,我模仿着上句,不改变原意,换一种句式写,取消动词“伏”,替以“苍茫的”这一形容词——因为上句所营造的画面给我一种苍茫的感觉。
“苍茫的田陇里有一座停棺材的黑瓦小白房子,像可怜的狗屋。”
各位,这两句比较起来如何?

个人观点是张爱玲的那一句好。模仿的句子变保守了,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它限制了读者的感觉,只剩下了“苍茫的”。
原句的“伏”字非常有镜头感,可以想象到镜头是在高空中俯视着地面,因为高远的俯角,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变得渺小,变得苍茫了。
“苍茫”这一感觉,在原句里是通过侧面表达出来,在模仿句里则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时候,形容词用得太多,其实是一种僭越,作者越过读者,直接替他思考,读者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阅读趣味就会减低了。
我觉得,最好的文章,作者绝不会让读者仅仅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让其观看,而是邀请他,一起参与创作过程。作者是创作,读者是再创作。

(初次在论坛交流,望各位多多指教。)

点评

猪皮  好。语感很敏锐啊。  发表于 2012-7-26 14:53
柏仙妮  欢迎,欢迎这样中肯的交流!:)  发表于 2012-7-26 0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

好友

3100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53#
发表于 2012-7-26 00:10: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2-7-26 00:14 编辑
Yanyu 发表于 2012-7-26 00:02
我提供一个形容词和动词作比较的例子。
“停棺材的黑瓦小白房子,低低的伏在田陇里,像狗屋。”——摘自张 ...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