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此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此岸絮语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1#
发表于 2014-6-6 13:02:15 |只看该作者


地狱之门

——一切表象,终归别裁。


罗丹接下《地狱之门》订单几十年前,
在巴黎北面异域小城的一间大屋里,
一个年轻的大胡子正在精心炮制,
让无数生命争相投入地狱的美丽签证。

《地狱篇》第三歌伊始,展示了地狱之门的匾额,
其铭文曰:请在这里放弃一切猜疑、怯懦和幸福。
于是老罗在恐惧、痛苦、愤怒、悲伤、却没有狰狞之外,
加入了傲慢、沉思、贪欲、挣扎、懊悔和忧心忡忡。

呻吟早已黯哑,或者呜咽不绝,
血液干枯,或始终不息地流淌。
从二十年后的塞纳河六十年后的第聂伯,
到九十年后的莱茵河一百年后的扬子江。

匠人们无动于衷,揉捏不止,
没有眼泪,不需颤抖,毫无色彩。
将罗丹的自我救赎引入歧途,
把但丁的世相百态反复检阅。

更多的现实情绪和氛围,让身处“人生中途”的罗丹,
无力完成这座用心“粗制滥造”并充满灵感记录的制作,
却诞生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思想裸男和无数遮遮掩掩的轻拥深吻,
还有那阕令无数后人欢喜、慨叹、斥责与神伤的情爱间奏曲。

此刻,大胡子即将步入人生的终点,
母国正以另外的方式迅速强壮。
暂时废弃的签证,散落在塞纳河两岸,
被同胞们于几十年后重新捡回波徳平原。

地狱之行很快告终,开启一片澄静中的忏悔,
然而其心路历程依然充满艰辛,惊险尤胜地狱。
后人因此而不断失去类似前行的力量,或者勇气,
虽然还不是愿望,或许,还不是愿望吧。

净界山顶的但丁,默默温存短命的俾徳丽采,
幻化出美妙的天堂之旅,终于大彻大悟。
罗丹却无法克制窥视克洛黛尔灵感的冲动,
以师友爱的名义,不断扭曲那个骄傲与天才。

这座丑陋的大门还是被四处安放,
或大或小,妆点着各国街头场馆,
甚至赫然伫立在土豪们出入的私人会所。
变得郑重其事的狰狞,已无关罗丹。

那把古老的大胡子,
化做一丛顽劣的救命草。
在越来越少的空间,
成就越来越多的梦想。


此岸,2014.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2#
发表于 2014-6-7 09:56:35 |只看该作者
                                    
因为脆弱,所以不断寻觅。
却往往生不出珍重与怜惜。
人生之悲喜剧,大多因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3#
发表于 2014-6-7 10:06:10 |只看该作者
                    
今日高考

才能比成绩重要,也比品德重要。

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只能从小潜移默化。
到了学生时代,积习难改,品德仅仅是孩子们的行为实践。
以后,没有以后了。所有品德,一生不变。

才能是适应社会,帮助他人,并有所创造的根本。
而一切才能均可习练,却不一定容易保持并强大。

学会游泳比学会写一篇抢救落水者的作文或小说重要千倍,
比勇敢本身重要万倍。但也可能仅仅是会游泳,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4#
发表于 2014-6-7 10:08:54 |只看该作者

文字

此岸对字,反应一向迟钝。
看书看帖,无非中文英文。
有的有趣,有的慢慢无趣;
有的无趣,有的慢慢有趣。

文字,只是文字,罢了。
无论书里网上自己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5#
发表于 2014-6-7 10:12:39 |只看该作者
                           
比夫

Biff Brannon -  The proprietor of the New York Cafe, a central eating spot in town. Mr. Brannon is a quiet, thoughtful man who enjoys pondering life and wants children of his own. His hair is so dark and thick that he needs to shave twice a day. He has a habit of pressing his nose down with his thumb when he thinks about things.

呵呵,从上面的小学生作文选段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比夫显然很熟悉和喜欢,因为他给小朋友打折。比如五分钱的可乐只收三分,一毛钱的汉堡经常半价。比夫还喜欢给流浪汉和残疾人免费吃喝,心中许诺永远收辛格半价酒钱,不过辛格一般只喝一杯啤酒。比夫话不多,包括也不对辛格诉说,而是喜欢在夜里客人不多的时候,一个人走到咖啡馆外面,对着天空发呆。他的小店是镇上主街唯一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咖啡馆。

比夫在妻子死后不久开始发生转变,在操办过辛格的葬礼之后,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6#
发表于 2014-6-7 10:18:17 |只看该作者

米克

全书二十五个小节中,以米克视角叙事的占了七节(辛格、比夫各四节,杰克、考普各五节),包括那些篇幅最长的小节。所以米克被认为是第一主角也顺理成章,起码是第一女角无疑。在一些北美学校曾经指定六、七、八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有这本麦卡勒斯,估计有我们熟悉的“教育”目的在。而那些一定要当“畸恋”小说读的成人们,似乎是想多了,而不是“读”过了。

一出场的米克,是一个十三岁的瘦高女孩,放学后推着婴儿车带上小学生巴伯和刚会坐的拉夫两个弟弟街上遛弯儿。在一幢尚未完工的别墅前,姐姐把小弟交给大弟看,自己跨过“请勿入内”的牌子爬进去,在墙壁上涂上几个鼎鼎大名:EDISON、DICK TRACY、MUSSOLINI、MOZART,当然,还有“娘希匹”之类的脏话,以及自己的红色签名:M. K.

显然,米克的喜欢音乐、作曲尝试和对莫扎特贝多芬的崇拜,都有作者少年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7#
发表于 2014-6-7 10:23:14 |只看该作者

安东

Spiros Antonapoulos -  A deaf-mute who is Singer's best friend. Antonapoulos and Singer live toge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until Antonapoulos is sent to an insane asyl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He is fat, greasy, and lazy, never signing anything with his hands unless he is talking about eating, drinking, or sleeping.

安胖子是书中一个“象征性”人物。作者对他的一切描述都非常客观、冷静、写实,包括他在疯人院的表现,而所有情智判断仅来自辛格与其表哥,因此其行为举止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中文版的最大的败笔之一,生怕读者看不懂似的,弄些主观意味很强的暗示和褒贬性词汇,取代原文那些丰富的、常用的、客观的修饰语,很像这些小孩子的理解(前面引文系北美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作业)。当然,安胖子喜欢吃、喝、睡三样,谁都不会误解。除此之外,均可别解,但最好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8#
发表于 2014-6-7 10:26:14 |只看该作者
                           
杰克

杰克显然对现实不满,但没有考普激进(言论上)或拘谨(行动上),可能是酒精害了他,也可能是主义害了他,或者仅仅是因为他遇到了辛格以及又失去了辛格。他对书中几位主角都很客气,也包括镇上那些陌生人。他不停地对人们讲一些大家应该“知道”的东西,而不是教诲人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做得不对。这是一个此岸很不了解的人物,和辛格、比夫与米克一样,我们身边很少出现这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9#
发表于 2014-6-7 10:36:25 |只看该作者

考普

Dr. Benedict Mady Copeland -  An aging black doctor who works tirelessly virtually all the time. Dr. Copeland, traveled to the North for an education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South out of a feeling of duty to help blacks. He often feels uncontrollable anger about the injustices black people suffer in the South. Dr. Copeland is smart, very fastidious and precise in his manner of speaking and word choice, and somewhat estranged from his family.
                              
考普是最后出场的主角,连同他的女儿珀霞(Portia),却几乎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而且还把自己母系祖先的一些线索加给了考普的老丈人。考普大夫的使命感和固执己见,令此岸感到非常亲切,也十分穿越——不是我穿越到美利坚的三十年代,而是这家伙灵魂附体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也是前些年重读德莱塞等百年前美国文学的新感觉,当时自然还没有“穿越”的流行意,是一种类似“重现”感的东西,非常强烈、逼真、充满细节。但是很奇怪,读相近时代的欧洲文学,就没有这种感觉,包括欧洲人写美国人的故事,比如《刀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0#
发表于 2014-6-8 08:28:05 |只看该作者
                                       
翻看旧帖,发现不少人提到常州,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些经历。

〇〇年代初,听说常州地下摇滚挺有名,和朋友特意去看了一次现场。临近傍晚才到武进地界,七拐八绕地在一地下停车场站住,乌央乌央的喧嚣已隐约可见。因为和主人不熟,演唱期间简单聊了几句,只提到一个实质问题就掰了。搞器材的哥们说,灯光和麦问题太大,丫不屑说这儿都丹麦意大利最好的。我哥们说坏就坏在这里,那玩意儿不适合主唱和架子鼓;接着说了声音传播与发声源、拾音头和传播介质的关系,对方估计既没明白也没当回事,扯别的去了。

几年前再次去常州是在运河五号的锅炉房。那个美妙的夜晚,酒与歌都嗨,迷迷糊糊第二天快中午了,才注意到院子里有不少旧机器改装的露天装置。同行一位中科院博士,专业文保,业余弄装置玩。就随口问了一句机器、建筑序号牌和围栏的材质,接待我们的设计师似乎并不介意。文保博士走到近前敲敲打打闻闻说,这机器过不了两年就毁了,那些标牌做得不错。

不久之后,博士通过院士老板的关系在世博园弄了几个小项目。据沪上朋友讲,现在的世博园废墟上,还留下几处几乎崭新的金属构件,普通热轧钢板做的。而常州的朋友说,运河边上那座码头装置已经锈得一塌糊涂了。

在位置决定智识的时空,技术永远是末流,也不会产生任何重视无名小卒的自觉。不过在黑蓝,似乎有一定程度的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3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