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顾耀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望,于我已是常态——废话《梅兰芳》,怀念《无极》(转)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1#
发表于 2008-12-11 18:46:30 |只看该作者

总结陈词

这样看电影实在有点累,这样的问题只会没完没了。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当面质问陈凯歌你的疑惑。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2#
发表于 2008-12-11 20:13:45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顶楼的贴,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因为在《赤壁》的评论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每段都说得对,一腔热诚,但看完总觉得有点得礼不饶人。

当初我一看“梅B9”是总监,心想,这片子,干了!结果一看,把芝芳和梅兰芳的负面、糗面写得也不少。
我就有个推测,左右这个片子的,梅B9肯定没有投资方,或者说凯歌背后的势力大。要么就是他还开明。

另外,总体来说,这片子不算个好商业片,头大脚轻。而且,就象排武打片,少林寺。总有个短短30秒的镜头,表现春去秋来,主角刻苦修炼的场面。而梅在“戏”上花的心思有多少,也即他的专业,表现得不好。
而且他的一生,好象就是陪着孙红雷和那个大胖子外加一个芝芳度过的。单薄了些。

另,年轻梅兰芳的扮演者比黎明显得更有色彩。

老顾的看法也看了,因为自己不清楚是真是假,但也有可能是真,所以不判断。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3#
发表于 2008-12-11 20:15:27 |只看该作者
再者说,现在,就是美国一些传记片,也不过拍成这样,粗略化,简单化了。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1

好友

255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08-12-11 20:23:40 |只看该作者
梅B9很显然不是在赞美Leon.可是凭借伟大的语言,Leon可以说成这是“梅家后人”对其片中表现的承认……
http://vitamincreativespace.blogbus.com/ 广告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5#
发表于 2008-12-11 21:13:49 |只看该作者

于是尚方

1、既然你认可了要“梅家说了算”,那么这部片子的干净程度毫无疑问是要打个大折扣的。这又怎么可以用“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视角来看待?
既是“梅家说了算”,又强调“这只是一部电影”,那电影、艺术所理当该有的纯粹性,就变成了为“梅家”、以及为其他势力所粉饰的遮瑕膏,这很不好啊!
2、我强调的是“一天时间(实际上只是一个晚上)”在没有政治迫害的情况下就到穷途末路就到死,注意,是第三场擂刚结束(梅还没卸装就跑去看13燕)的“一夜之间”,13燕就自杀了。这个时间概念很重要。时间如此之短,当然是显示了陈在处理这一段戏的概念化、简单粗暴。要知道,13燕很看重这个赌局、很看重这个荣耀不假,但一夜之间他就自杀,这种处理要还是说陈戏份做足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话,那只能说是戏剧的模式了:前一句说“荣耀已失”后一句就是“啊呀我去也~~”脖子一抹倒地身亡。
3、你举例说到福的泼辣凌厉以证明电影里梅的惧内,这不足信。大凡摊上电影里这么个老婆的男人,几乎都会有这样的表现:既不能家庭生变后院起火,又不能在那时和邱和冯闹崩。这不是惧内,这是形势!至于去美国的踌躇,那是因为他当时对美国很不了解,怕砸了牌子,而况又押上了宅子,13燕最后的下场对他来说历历在目,这又表现了他什么弱点啊?丝毫没有,这只是人性的基本反应。要不,把你现在的身家押上让你跑美国去试试看你踌躇不踌躇?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对去美国有踌躇,所以,所谓他处处受人摆布之类的说法就不成立,否则,他就会懵里懵懂听着邱的安排马上跑美国去了。当然我也不是说非要表现弱点才对,而是,你举的这些例子、包括后面所说的纸枷锁什么的,都是观众给它的解释。再扯开一点说,是个人,都会有各种形态不同的纸枷锁套着,你我均不例外,放之四海皆准,那这个纸枷锁又有什么意味呢?没有的。
4和5,用替换法来做演员的比较,只能是个假设。我也不认为在现在这个剧本和导演下张国荣和张鳗鱼来演就一定好——所谓的好指的是既要观众认可、又要其他人认可。南都的采访我看了个众人和陈的对谈,没高兴转过来而已。但是陈在那个对谈里气是很弱的。
6、陈凯歌当然很无奈。不能说他不用心,但是“形势”摆在这里,他的用心,无法改变这个电影“不干净”的属性。所以我一再反对你用纯粹的电影视角来看待这部片子——这是我要说的核心。

说到有机会跟陈凯歌去谈这样的话,唉,这是情绪之言啊。你明知道这不太可能,就算有可能跟他见面,他也得能低得下头听我说呢……他太需要一部60分的片子来给他的《无极》把屁股擦干净啦,所以他会把这40分分给梅家、分给别人……大概在1994(1995?)年有一两个月时间我天天泡在图书馆详细做过京剧的笔记,当时好象有个印象就是齐如山在京剧史上的贡献甚至不比梅兰芳低,也不知道这印象对不对。我想,如果齐如山的后人也有梅B9现在这样的地位甚至更高,看陈凯歌敢不敢把邱如白的后半生塑造成现在这样。——尽管整体上我认为邱如白在电影里是非常出彩的。

刚才一帖里我很想说《赤壁》我蛮喜欢,喜欢《赤壁》的原因很简单:它就是一部干干净净的娱乐片、商业片,它就是逗一乐,要卖座,要票房……而且起码《赤壁》(上)做到了。像生铁一样,我也是个三国迷,但我真是不会去较真《赤壁》里关羽一打仗就把刀给扔了子龙一上阵就跳下马……对它,当然不能以文艺片的视角去衡量,一如我们明知道周星驰的片子有很多荒谬之处但就是没必要去较那个真。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6#
发表于 2008-12-11 21:25:55 |只看该作者
顶楼的转帖过于苛严了,当然他的开场给了帖子一个很好的情绪出口,就是说他是败给了自己的白日梦。
我呢,要强调的是《梅兰芳》是一部60分的片子。但尤为引起注意的是那40分是怎么扣的……或者说,陈凯歌又是为什么要丢掉那40分的。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7#
发表于 2008-12-12 00:04:26 |只看该作者
我就纳了闷了,照你的看法怎么才算个干净磊落?我压根没有把这些不干净的势力和幕后谋论(我其实很想说是“阴谋论”,有这么复杂吗?)往“艺术”、“纯粹性”里带。这也不是我在这磨嘴皮子的目的,我要说的已经在以下的老帖里说完,而且我只看了一遍,我现在看电影关注方向一直围绕着电影本体转,这要求不止是看一遍能做到的。
http://www.heilan.com/forum/view ... &extra=page%3D1
1“这只是一部电影”后面还有一句是“这是一部传记片”,针对于为什么要死扣史实?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改编和史实的核定和限制有个精确的标准吗?谁能分清孰是孰非?对于电影这些在我看来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两个小时的时间能塞进去多少东西?《梅兰芳》初剪是4个小时,就算真要这样进院线,就算心有余而力也不足,眼睛和大脑还要休息是吧。这是针对于所有的电影,不止是传记片。
2十三燕是自杀吗?编剧也没往这个方向走,倒像是暴疾或者说是长期积怨气急攻心,而未治先亡的啊。
3456.无论谁再回答都有抬杠嫌疑,那更没意思了
我现在不急着给《梅兰芳》打分,我一直强调这次陈拍传记片的保守,尤其是在看了一堆国外的传记片五花八门的拍法和表现形式后,老生常谈《公民凯恩》也算报业大王的传记片,但是奥逊是怎么表现凯恩的一生?这一个片子就够我们受益匪浅的了。虽然我们是做足表面文章,可真倒拍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座丰碑在前,哪怕是拙劣地模仿一下,
都!没!有!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8#
发表于 2008-12-12 01:45:49 |只看该作者
唉,不用着急的,为这片子急死了陈凯歌也不会感谢我们
它是不是传记片无所谓扣个帽子,但既然动用了“梅兰芳”这么大的名头,也动用了历史上真实的梅、齐、冯、孟、福之间的关系网(注意,我是说它动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网),那么其他的基于史实关系的真实性,无疑是需要被考量的。否则,只许你陈凯歌用史实、不允许观众来考量,这也太说不过去。我并非要求电影必须原封不动按照史实来死搬硬套,但改得也该“合情合理”,这要求不过分吧?基于这个前提,我最质疑的是就是电影里梅和孟之间关系的处理太羞答答,仅凭电影,孟的表现和她这个人物何以就能成了“影响梅艺术生涯的人”,以至于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从梅身边赶走?其次就是13燕一夜之间的身亡无比概念化。这2个,就是仅电影谈电影的最大的硬伤。而提到了历史上的背景啊原型啊,是在分析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硬伤。
13燕当然是自杀。不是说他急火攻心而死就不是自杀,且看电影里有明确的交代:13爷拒绝了费2去叫医生(大意,原话我忘了)。一个病人拒绝就医,这不是自杀是什么呢?更何况,我始终强调的是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就遭受这么大的打击、大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啊。13燕跟梅是什么关系?是水火不容的死敌因此败阵了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必须以死明志吗?当然不。怎么说他也是败给了自家人啊,怎么说他败也败得有骨气没丢份啊。受马3的侮辱确实有气,然而这种气就能致他于死地了?照他几次说到“伶人地位”的话来看,他受类似的气并不少的,这就要去死啊?这不是他想死,是导演和编剧让他死!当时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在嘀咕:陈凯歌没招了……可千万别让他死啊,话音未落,他就死了。要是他退隐、或者是让马3找人下黑手、或者是他的拥趸接受不了他的败爱极生恨地把他干了,都比现在的情节要强!
所以说,对孟的处理,这是陈受制于外力的证据(我不知道这外力是因为梅家还是因为其他,但受到掣肘,这个痕迹是明显的)。而对13燕的处理,则是显示出陈的编剧团队创造力之衰竭。在三大块内容中,有2大块倒出了硬伤,这片子真的就是依靠着王学圻孙红雷们的表演才挣到了分。真的,只要跟港台欧美一些好片子在设置情节上看似夸张但又那么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在人物塑造上那种观众与剧中当事人感同身受的感觉,就能知道到大陆有太多的导演拍片根本就是照本宣科拿着教科书生硬地编排。《艾活传》中有个情节:艾活在拍片时,一个胖子演员穿过一道门时因为胖撞上了门框,但这个细节在艾活的剧本里是没有的,执行导演(还是其他人?)要重拍这个镜头,但艾活阻止了:“哦不不,他在生活里也很有可能会撞上”。
我也根本不会把它跟《霸王别姬》作比较,《霸》显然是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说不准,但就算有,人数也不会多。说陈拍这片比较保守,这是对的,问题就是在,他事先知不知道他得保守?他为什么要保守?是出于形势之需还是出于其他?……这些问题跟电影本身看似无关,但对于《梅兰芳》而言,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考虑这些,那对《梅兰芳》的讨论就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毫无属于我们的学术性的养分可言——别人在谈电影表面的东西会比我们谈得更多、谈得更好。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9#
发表于 2008-12-12 22:10:42 |只看该作者
梅兰芳是一个妥协的人,《梅兰芳》是一部妥协的影片,挺般配的。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0#
发表于 2008-12-13 01:07:02 |只看该作者
http://10933843.qzone.qq.com装扮空间 加为好友
日志 > 禅师观影
转载到我空间复制本文网址小字体分享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日志列表
《梅兰芳》十假如,揭露绝密被删剧情
阅读(125667) 评论(232) 发表时间:2008年12月12日 11时24分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10933843-1229052244

本文标签: 梅兰芳 陈凯歌 张国荣 揭露 剧情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梅兰芳》十假如,揭露绝密被删剧情
木雕禅师
很有意思,80多年前,梅兰芳大师和杨小楼合作编演的了《霸王别姬》一剧,是梅兰芳将古代历史用戏剧形式反映在舞台上的一出成功的经典剧目,该剧也成为广大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而1993年陈凯歌捧回了金棕榈的电影又叫《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成就陈凯歌,成就了张国荣,成为一部当代中国编年史的经典作品。当陈凯歌携《梅兰芳》翻身杀回,陈凯歌塑造的梅兰芳又是怎样的呢?黎明是否如张国荣出神入化?阿娇戏份是否该删除?电影能否达到霸王水准……





不得不承认《梅兰芳》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三看《梅兰芳》,不得不承认《梅兰芳》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无论导演或编剧、无论表演或摄影、无论美术或音乐等等方面,都算近年来中国综合水准最高的电影之一。虽然说这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繁荣,可更多的电影实质是抢钱工具,粗制滥造、不堪入目。《梅兰芳》起码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心态稳定,重新归来。可以这么说,《梅兰芳》前半部分所营造出来的历史恢宏感,艺术与时代的冲突,人性光芒的闪耀,都大有让人惊呼重见《霸王别姬》之感,可惜在电影的后半段平铺直叙的剧情以及主题让本片落于平凡。某些方面来说,《梅》片因为很明显的内外原因的影响又有遗憾,那么我们来设想下,假如把这些内因外因都考虑下,电影是不是更精彩?
1,   假如张国荣主演会不会更好?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的表演是最引人注目,狂放时不羁与决绝,柔情时深刻与痛苦,程蝶衣本身就是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痴情戏子,正如他师兄所言“不疯魔不成活”,他对师兄眷恋、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他的表演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而《霸王别姬》在个人角色描述和历史轨迹发展的线索上成功缝合,强烈的历史控诉与历史反思的文化立场,被陈凯歌及演员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政治使命感,一起溶化于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之中。那么,张国荣就适合演绎“梅兰芳”么?





霸王别姬张国荣不疯魔不成活
“如果张国荣还在世,他会是梅兰芳的不二人选吗?”很多媒体都问过陈凯歌这个问题。陈凯歌曾说过多次:“第一,这是不能假设的;第二,我觉得不会。我觉得他不合适,他演程蝶衣是因为我觉得他合适。”说张国荣不适合演梅兰芳,并不是否定他是一个好演员。
“梅兰芳”也是个很难演的角色,导演的用意是让观众走到梅兰芳身边去,感受一个更鲜活、更真切的“梅兰芳”。不同虚构人物程蝶衣的是,梅兰芳在台上柔美、台下坚毅;梅兰芳拥有爱国志士的高尚灵魂,也有凡夫俗子的真情实感,程蝶衣走向了神坛,而梅兰芳是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在艺术与民族大义面前,他更看重的是后者。再伟大的演员都有他表演的局限,能有几个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把自我完全抛开?张国荣演技再好,也不见得比黎明更适合演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





余少群和黎明替身的舞台表演已经足够惊艳
舞台上的梅兰芳,实话说对于京剧我是门外汉,但余少群和黎明替身的舞台表演已经足够让我惊艳,黛玉葬花游龙戏凤里扮相清秀,顾盼流离,刀马旦里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舞台下,青年梅兰芳掌攉表哥,与十三燕打雷,勇于创新等都表演的光彩照人,也难怪大家惊呼重见《霸王别姬》之感。而后边大半截,黎明演的很认真,也看得出下了很大功夫。只可惜有型无神,看得人难过,在他身上怎么都看不出演一代名旦的风采。一个几十年艺术浸润的京剧大家,举手投足眼神表情怎么会那么木讷呆板?因此在角色艺术性格的控制上,黎明的表演过于拘谨。




爱情前动情,动怒,伤心





黎明确实适合一个作为艺术家的普通男人
据说梅兰芳很平凡低调,或许黎明就是被这个艺术大家的低调“纸枷锁”限制,失去了一些该有的艺术风范,不过不等于黎明演出没有亮点,“死别”、“生离”、“聚散”三个段落,黎明负责的后两段落着实更难演一些。“梅孟恋”里梅兰芳作为普通男人的另外一面,抗战时期蓄须明志决不妥协的坚毅都婉婉道来。外表温顺柔和,爱情前动情,动怒,伤心,礼节时鞠躬、谢幕、温文尔雅,气节前立场坚定,黎明的这些细节表达至少让我看了感觉有些惊讶。张国荣适合不疯魔不成活的蝶衣,黎明确实适合一个作为艺术家的普通男人,表演应该得到认可。
2,   假如片长短一些,分上下集是否更好?
《梅兰芳》片长两个半小时,前半部分同《霸王别姬》一样,陈凯歌再次把观众带入绚丽多彩、脱不开凡尘困扰的戏梦人生中。而后半段光芒黯然,肯定会为人所诟病,友人总说大半截总是磕磕巴巴,或许片方认为是影片时间太长,怕观众没有耐性看下去,所以就草草收笔,实际上全然不是,我还是赞成陈凯歌起初的构想,《梅兰芳》片长4小时,分为上下集上映更好。





《梅兰芳》删除幅度大,关于子女的戏快要删尽
暂且看下这删除的一个半小时有什么内容:
开头,百年前。深宫高墙内,少年亲睹因触怒太后而被命受刑的大伯。刑具不过是一张薄薄的纸枷锁,荒诞又无比残酷。少年惊惧的双眼把一切尽收眼底,最后的画面深深刻进脑海无法抹去。接着,中国最后的王朝已经发生动摇,城头变幻大王旗(纸枷锁会深深困住梅兰芳的一生来源)。
斗戏前少年福芝芳打探消息被震惊,斗戏结束后,梅兰芳访日的成功(片中痴迷梅郎的日本人田中隆一由来),邱如白同享大名,积极策划访美。
访美结束后,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演讲上,梅兰芳温和而安详地道出自己的内心:我借着戏里那些女子的勇敢,让自己跟她们一样,容忍,安详……
战火包围的北京,梅兰芳打算离区,观众却热烈地拥护,告别演出变成了抗日的誓师会。梅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演员,他已经荒谬地变成了中日战争的人质,他必须离开舞台。田中无比自信的对邱如白提出的合作要求说:什么都不应该成为梅兰芳不演戏的理由,他应该不朽,你也跟着不朽!一番话刺中了邱的心。
国人秘密举办的千龄会会场,日本人田中的突然出现激怒观众围攻。混乱局面下,梅平和真诚要求田中放下枪口,请他仅仅以一个戏迷身份好好听戏。笛声悠扬中,梅的宽容和安详,宽恕的震动使田中无法回神。





梅府挂这齐白石老师的画
田中被梅兰芳的达摩画作所撼(梅兰芳学画,师从寒酸的老头子齐白石,盛会前不睬达官贵人,躬迎老师,想从绘画中汲取一些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邱如白散尽钱财买画。
邱如白虽遭阻止,也前来将新的剧本交至梅手中。曾经的兄弟,二人此时相对已无言。梅彻夜阅读剧本,像三十年前一样在镜前独自起舞。不管他和邱之间发生了什么,他都原谅了,因为京剧是他们永难舍弃的最爱。





邱最后的剧本让梅像三十年前一样在镜前独自起舞
静静聆听梅蓄须明志在记者会上真诚发言的田中,亲自驾车将梅运到了医院。最后一次去梅宅探访梅兰芳后,在惊讶的邱如白面前,他亲手焚毁了当初的一纸契约(然后自杀)。





田中在邱如白焚毁了契约
……
当然我这里只是用文字粗浅的描述了被删除的电影内容,不少朋友认为电影后边大半截总是磕磕巴巴,既然《赤壁》上下集上映都行得通,为何不让《梅兰芳》也上下集上映呢?如今影院的两个半小时版本,以来剧情并不严谨,二来片长并不适合观众观赏,影院也会少些场次安排,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3,  假如导演不是陈凯歌?
假如导演不是陈凯歌?开玩笑,怎么会!
《梅兰芳》这样的传记相信并不是每个导演都玩的转的,当年《霸王别姬》初看更象一部儿女情长的普通的言情小说,而电影却给了我们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最直接的心灵冲击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感谢陈凯歌对小说的拔高和深化。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让自己的作品有种对民族特性、民族命运的思考。
张艺谋的作品,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生命意识强烈,似乎更善于表达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吴子牛重大特色是对战争的思考,严峻、粗犷的风格蕴含深沉、凝重的情感;黄建新城市关注居多,有种直面人生冷静的幽默与戏谑感;对比来对比去,田壮壮影片往往哲理的饱满,情感细腻,尤其不得不说他的《吴清源》,和《梅兰芳》相比主题上是如此相像,都是讲述一个温润如玉的精神个体,在时代变革,社会动荡时坦然处之。其他非五代的导演,也就不想了,生活经历会注入更多常人所关注不到的角度视点,陈凯歌的父母是**时代的传统爱国知识分子,对政府和社会的彻底失望双双去了延安,生活阅历以及和梅家渊源,他的确更适合拍摄本片,不用多费力,只要脚踏实地的展示他不凡的电影功力即可。




《梅兰芳》开头有最直接的心灵冲击和思考,之后归于凡庸
既然陈凯歌掌舵,那没《梅兰芳》为何开头惊艳之后的归于凡庸,外界因素太多了,上文下文均有回答。
4,假如不删除阿娇的戏,会不会更好?
阿娇一朝“艳照门”事发,《梅兰芳》戏份都被删除的只剩两秒盖头戏,那么都删除了哪些呢?一共四场,一场是梅兰芳和福芝芳拜堂结婚(盖头下可露脸的啊),一场是两个人一起去给十三燕送饭,十三燕不吃梅兰芳送的鱼,结果回看十三燕偷偷在吃,一场是梅福商量事情的对手戏,还有一场是在梅兰芳和十三燕打擂之前,福芝芳跑去十三燕那边打探情况(阿娇一脸吃惊的表情的剧照就是从这场戏来的),福芝芳站在剧场看到十三燕盛况空前的表演,完全惊呆。





没有少年时代的戏份让福芝芳出场太突兀
这些戏是否重要?还用问么,成家立业本身对梅兰芳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当青年福芝芳这个角色没有少年时代的戏份来过渡,也让不少观众认为陈红扮演的福芝芳出场太突兀,压根没有性格转变啊!本身阿娇与陈红的过度,就是一个斯文、沉稳的爱和维护到一个彻底维护梅兰芳的角色,无论是面对孟小冬还是邱如白。遗憾的是我们看到陈红歇斯底里的发狂实在很突兀。
5,假如导演舍弃影片中一些物件的意想
或许心细的人会留意到陈凯歌很擅长用一些电影物件元素,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例如《霸王别姬》多次使用了“金鱼”这一意象。金鱼原是鲫鱼的一种,是鲫鱼的变异,正是这种变异造就了金鱼独特的美。似乎在隐喻着程蝶衣如金鱼一般所有的“变异”后的美,一种“病态”的美。又例如《花样年华》不断使用各种旗袍烘托人物心情。
《梅兰芳》里也不例外,例如片中不断出现的各类镜子,镜子也是人们最忠实的、最诚挚的朋友,它可以告诉一个真实的自己(当然不是说哈哈镜)。可以照出梅兰芳姣好的面容,可以照出梅兰芳的喜怒哀乐,可以照出梅兰芳的精神灵魂。无论是梅兰芳镜前独自起舞,还是在懵懵懂懂不知如何处理情感时候,都在它那里审视着,琢磨着。
冬皇镜子前与梅郎几次对手戏分外引人,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梅兰芳,寻找自己的灵魂,清晰了脑海的自我意识,镜子也使梅兰芳的自信心、气节确立和强化起来,人生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沉淀灵魂的全面镜,它映照出了人、社会的虚假与真实。也许,这也是导演的窥镜自视感受,竟有如此之深彻的感悟!燕十三与梅兰芳擂台战,同时出现在镜子里,一个象征没落,一个象征崛起,二人互为镜像的关系,在动荡的时代都有逃不过的宿命。另外镜子也可以造成人格分裂的感觉,究竟是镜子外的是真实,还是镜子里的是真实,就像人的外表和内心有时候不一致一样。用镜子有时候起到一种撕裂,影像另一个真实的作用。
镜子这东西,或许让梅兰芳在它面前懂得了外表美不长久,只有精神美才能留芳百世,受世人敬仰,这也许就是“梅韵兰质永流芳”。





陈凯歌所有的电影里都有意想,《梅兰芳》中镜子出神入化
当然这只是《梅兰芳》的一个小细节,又如时间字幕的跳跃,十三燕送人的京剧人偶,也是电影常用物件,尤其这个京剧人偶,正是《定军山》里的黄忠扮相,描述老将黄忠最后一次辉煌,定军山怒斩夏候渊(人物原型谭鑫培则主演的中国第一部电影也是《定军山》)。十三燕与梅兰芳打擂台,最后一场也是《定军山》,导演隐喻因素、抒情因素的高度统一,十分感染观众。这样的细节,可惜在电影的后边比较少了。越缺少,越缺少陈凯歌独特的美学追求,越缺少他对民族特性、民族命运的思考。乎实际上陈凯歌所有的电影里都有意想,他想讲的东西太多了,历史、民族、文化、命运、人性……
6,假如配角的光芒没有那么强烈?
《梅兰芳》纵使有这般那般的遗憾,但相信没有人否定配角散发的光芒!这些配角的经典台词和形象是这个不完整的《梅兰芳》最大的看点!
十三燕传给梅兰芳的话: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还有给梅兰芳一生的重担:以后有了能耐,结结实实地提拔提拔咱唱戏的地位!让我再三流泪,十三燕坚持到底的精神,非常震撼人心,这个被王学圻演活的角色,必定是今年中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角色之一。当他的《定军山》与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平行蒙太奇发展,一文一武,人戏不分,那个片段陈凯歌向世人展示他超强的电影功力,同时我们不能不让人感叹,一个曾经的时代已然过去。





《定军山》与《黛玉葬花》平行蒙太奇是片中的经典场面
我想本片陈凯歌自己最爱的人物就是邱如白,孙红雷那一句“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邱如白的戏痴、对梅兰芳的暧昧,对京剧国粹地位的维护,让这段感情十分微妙。也难怪孙红雷演的这么好,拿邱如白第一次和梅兰芳见面这场简单的戏来说,他就提供给了导演七套表演方式,“当时邱如白在舞台下被梅兰芳的表演所震慑,并且深深地爱上了梅兰芳的表演,但是这种爱慕情绪的表现却是相当微妙和需要分寸感的,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让观众误解。当时导演并没有跟我说应该要怎么演,我就自己琢磨,想了七套方案。导演最后挑了一套,就是我坐在台下看到梅兰芳一亮相,用力地咽了下口水。这是相当精彩的细节,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印象深刻。”(孙红雷采访原话)。如果这么优秀的演员会失手,怎么可能!




我想本片陈凯歌自己最爱的人物就是邱如白
邱如白是整个电影中在内心世界的角度讲,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电影结束是邱如白买了站票,站在那儿看梅兰芳复出的演出,他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三哥。他一心将梅兰芳造为程蝶衣一般的神,但梅最终还是选择了成为凡人。
章子怡在我看来都是本色演出,陈红当然也是(陈红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凯歌是怎么也忘不了给自己的老婆安个角色),只是一个演技卓越,一个平凡,很奇怪陈凯歌作品中的女性大多个性强势,有人说的演员严谁象谁,就黎明演谁都象黎明,对比配角的发挥来看,不无道理,如果配角的光芒没有那么强烈,电影的戏份变动又如此之大,黎明只是交了功课,那么我们还看什么啊!
7,   假如这是一部记录片,而非传记;
网上不少人都在抨击《梅兰芳》改动历史实在太匪夷所思,例如梅孟恋控制在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分寸,他们最亲密的举动也不过就是分别之际的一个拥抱和日常之中的牵手,而历史上他们确有夫妻实名,甚至孟改嫁杜月笙,还有刺梅案、赴美演出、日据时期的经历等都与历史有出入。





最亲密的举动也不过就是分别之际的一个拥抱
假如这是一部记录片,那应该支持这些观点,真实可信才是王道,而虚构一些情节在传记片里,还是容许的吧。梅兰芳和是新中国京剧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名气不仅仅在于艺术上的成就,也同样在于民族大义的意识与爱国情节。
8,   假如本片允许导演和编剧放手虚构
《霸王别姬》是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又有著名编剧芦苇的加工,主人公程蝶衣的人生故事相对完整,戏剧冲突相比《梅兰芳》更为强烈。《梅兰芳》则有梅兰芳后人作为顾问,《梅兰芳》的创作更靠向传记片,梅兰芳的京剧大师的地位、抗战期间的高风亮节等处理,使得《梅兰芳》更加正面。程蝶衣和梅兰芳,一个张放疯魔,一个内敛有持。
其实前文说过了,《霸王别姬》的出色要感谢陈凯歌以及编剧、剧组对小说的拔高和深化。才使得《霸王别姬》突显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流露着民族特性、民族命运的思考。我相信如果本片允许导演和编剧放手虚构,《梅兰芳》里主角梅兰芳的形象不可能会性格这么单一,也许会成为一个更立体,更有血有肉的形象,不至于让黎明只诠释出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风采,而缺乏一个艺术家该有的大家风范。





黎明只诠释出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风采,而缺乏一个艺术家该有的大家风范




本片不允许导演和编剧放手虚构
9,   假如电影没有梅家子弟顾问
《霸王别姬》上映时,梅葆玖曾经要和陈凯歌打官司,说程蝶衣影射他父亲。时事变化无常,现在携手合作。只可惜这个电影在梅家后人的干涉下,变成了多此一举的粉刷梅兰芳的神话,主角梅兰芳形象的苍白、单薄,这责任主要不在演员,剧本有责任,但我想最根本的在梅家后代的干涉,好端端给陈凯歌套上了纸枷锁。





梅葆玖说黎明“演活了父亲梅兰芳
怪不得梅葆玖说黎明“演活了父亲梅兰芳”,真亏梅葆玖说的出来,梅郎游走于乱世烽烟和滚滚红尘几十年而不倒,至今影响深远,但电影中的脸谱化,连梅兰芳和孟小冬这么点儿女情长的事情,都不愿呈现真相(真实的梅孟是结了婚的,而梅对孟是有愧的,也被改成梅跟孟只想看一场电影的精神恋爱)。
其实你一直就想做个凡人。也许你原本就是一个凡人。既然梅兰芳是凡人,何必多此一举的粉刷呢?要我说,梅家子弟如此的狭隘,陈凯歌当初不如不拍《梅兰芳》,拍孟小冬和邱如白更精彩。
10,假如上边的一切假如都成立
假如张国荣主演会不会更好?
假如片长短一些,分上下集是否更好?
假如导演不是陈凯歌?
假如不删除阿娇的戏,会不会更好?
假如导演舍弃影片中一些物件的意想
假如配角的光芒没有那么强烈?
假如这是一部记录片,而非传记;
假如本片允许导演和编剧放手虚构
假如电影没有梅家子弟顾问
……太多太多的假如了,假如上边的一切假如都成立,《梅兰芳》必定成为不亚《霸王别姬》的传世经典,正因为这样那样的外界因素影响,《梅兰芳》终究差那么一点味道,那么我想电影中有句话可以修改下回答:“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改为“谁毁了电影的纯粹,谁就毁了电影!”




谁毁了电影的纯粹,谁就毁了电影!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5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