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 第二十四届黑蓝小说奖评委推荐语

[复制链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6 22:4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凌丁推荐邱雷:


  “老四,老四。”他还睡着,门声就响起来了。不是用指节,手掌,或者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来敲打这扇木门,是用伞尖。竹制的伞尖,伞骨密密的,撑开来像一只燕子新做的条缕清晰的窝,她每次来总是下雨,下雨总是带这把伞,到了门前把伞一收,站在檐下,就用那伞尖轻轻地叩门。……

  我像喜欢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开头一样喜欢《雨女》的开头,几乎就要把我的一票投给她,直到我最后读到了《积雪未消》的结尾:

  他清醒过来,应了一声“嗯——”然后问她:“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说脏话是什么时候吗?”
  ……
  “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了?”
  “我也不知道,有些场景无缘无故就冒出来了,而且往往是,想起一丁点东西,全部事情、印象和感受,都回来了。”他侧过身来看着她,像睡醒的样子,清楚地说:“我现在,特别怀念那个场面。”

  我像喜欢乔伊斯《死者》的结尾一样喜欢《积雪未消》的结尾,最终决定把我的一票投给他。
  判断一个作品优于另一个作品,我通常按照两个原则:第一,是殊异性,即看作品是否给阅读带来了新的体验,拓展了读者的意识领域。我在这两篇之间有过犹豫,在我看来,两者都是“诗化”的,区别在于,《雨女》从诗开始,以小说结束,而《积雪未消》从小说开始,以诗结束。更具体点说,《雨女》的叙述最终成为一个闭合结构(善始善终),作者安排的痕迹隐约可见,而《积雪未消》则是一个开放结构,与陌生人的性爱和童年回忆中的积雪之间,只有“不知道”联系两端,换言之,它是更为即兴的、朦胧的、多义的、诗的。
  第二,是必然性,即看作品是否有可以删削、修改、扩充、取代的部分。《积雪未消》以世俗、庸常、基于肉欲的一次性爱活动为叙述的主要内容,却在最后写出了疏离、孤独、嫉妒、愤恨、倦怠等多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氛围,把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多种意绪交织在一起,达至整体的微妙的平衡——从结尾反观全文,会发现每一处细节、每一句对话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失,结尾的多义性就会有所缺失)。
  因此,我推荐邱雷的《积雪未消》获本届黑蓝小说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13-4-16 22:42:45 |只看该作者

生铁推荐邱雷

  经过认真郑重的考虑和对比后,这届我选择邱雷。
  选择这个作者而不是另一个作者的作品,我最后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这是每次不能回避的问题。我总觉得最后衡量的还是“重量”,是和灵魂有关的某种重量。来自身体内部的沉着、来自人格深处的退避三舍而后又勇锐进击,这些化为作品的表面,就是“老练”。
  邱雷入选的两篇小说,对我而言就具有这样的重量。
  《积雪未消》和《错觉建筑物》这两篇小说长度适中,没有也并未刻意抹平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冲突,风格截然有别,语言干净、有层次感同时富有诗意,所呈现出的世界血气丰满——这种丰满毫不炫耀,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本质一样,在最温和与最难得的某种平静愉悦中,彰显矛盾、丰富性以及某种人类自身的悲哀之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处处写实而处处似有象征——这大概就是最大的诗意了吧。
  这两篇小说我都喜欢,《积雪未消》自然更生活化一些,也容易有通感,《错觉建筑物》语言沉着准确,使人如同亲历。我猜想可能是作者近两年来自己也比较中意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3#
发表于 2013-4-16 22:43:19 |只看该作者

冯与蓝推荐邱雷

他又回来了

  首先我想介绍一条大鲸鱼——可能你们在别的什么地方看见过关于它的新闻——多年以来,始终独自生活,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科学家跟踪它,录下它的音频,发现它孤独的原因是频率错了。普通鲸的频率是15到25赫兹,它是52赫兹。
  不管怎样,当邱雷这条鲸重新浮出水面,携带着《错觉建筑物》和《积雪未消》,像一条多年前投在白墙上的黑影子此刻又浮现眼前,我不禁猜想他(或者某个他的替身)会在某段时间里,固执而坚定地为了一个词、一句句子而昼夜不歇。面无表情,心如刀割。
  静物是聚焦点,移动串起了所有场景——这里包含了视角的位移,感触的流动,以及文字中隐约可见的几何构图(活动的)。专注自我的人构筑的小世界里,行动大于意图,目的暧昧不清。虽然在《错》里,“他”最终向大姐求助,打听镇政府的方向,但那慌乱中的一指,将未尽之路又引向新的混沌。邱雷显然毫无揭示归宿的诚意,他的诚意埋藏在每一笔清晰入骨的细节刻写中——活着,持续不断地向前走,无可奈何而又势在必行。
  《积雪未消》是一部敏锐之人所写的敏感之作——前些天刚和别人谈起敏感或钝感的话题,结论是钝感可能对活下去显得更好一点然而敏感的人是不会抛弃这些小尖刺的——当“他”对“插进来”还是“插进去”介意的时候,敏感便伤害了“他”。所以这是一部描写痛苦的作品。写得真好。
  本次小说奖,我推荐邱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4#
发表于 2013-4-16 22:43:40 |只看该作者

shep推荐邱雷

  山路漫漫,崎岖难行。而“他”终于从荒山黑夜中走了出来。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心力所至。即便迷路、焦躁,却仍奋力跋涉,终于从山坳、松林中走了出来。
  小说讲的固然只是一次迷途中“他”之所思所想以及沿途看到的一切景别。但,它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是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之于世界的人生体悟。
  自然,这亦是成年人的体悟。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但立什么;怎么立;最后能不能立得住,却都是问题——说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绝不过分。更何况,成年人所处的世界,又有太多令人迷惑的东西。怎能不产生错觉?
  故此,迷惘在山中之“他”的境遇,必然是环顾左右皆黑夜,前后朦胧一片。其心里的焦虑可想而知。这焦虑,不仅是从外部投射进“他”心里的映射,更还是“他”自身早已怀有的一份长久酝酿出来的“病灶”。人到中年的困惑或者说情怀——年轻时代的理想和梦;一路走来的现实情状还有那生生不息的生命。
  这一切,均构成了“他”当下的生存状况:不论内外,都压力重重。而出路则只有一个:“朝前走”。
  这既是“他”所听到的忠告,也是小说作者自己的强烈建言——给他自己和所有人的建言,朝前走。


  这是成熟写作者的发出的声音。简单而掷地有声。更契合我心,所以,本届小说奖,我推荐邱雷的《错觉建筑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5#
发表于 2013-4-16 22:44:17 |只看该作者

黑天才推荐Juneau

  我不认为剪刀手小黄瓜回到过去的状态中会更好,相反,这样走下去,他一定能找到这之间的桥梁。现在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在水中》)是偶尔会发生的短路,或是操作问题显出的运转异样。抱歉这时候只能从机器的角度来说,刚读了个蒸汽时代的文章。邱雷的这两篇文章我都很喜欢,尤其是后一篇,但往往是出现两篇文章的小说奖作者,总会把两篇文章放起来比对,而我奇怪过《复眼》是和哪篇小说撞在小说奖里──印象中有怪诞的《复眼》应是获奖作品的感受。《错觉建筑物》在我看来是有点煽情的,信仰,指路和农田、过去,小说的指向更像是一种认同和需要,它的作用和力量更多是回到自身:这是我一家之言。作为小说阅读来说,它过分显得重了,如在田野里,旷野中行进时因观察思考太久有了滞重的脚步。《积雪未消》是篇好看的小说,说实话,每一句对话都很对,都准确又随意,只是小说是功力的显现,还不是实力的真正展露。作为黑蓝的优秀作者,只要不做小说奖评委,我认为邱雷的小说拿奖是迟早的事情(这是我个人看法噢,因为评委又不是终身的)。那么因为期望值的关系,我自己的想法是,整个最酷最满意的得奖好了。江冬和段林因为获过奖的关系,自然提高了对他们小说的要求,几乎和邱雷的一样,我想看下去会有些什么。不同的是,因为过去几年自身的关系,错过了关注这两位作者的时间,今年恰好时间很多,我可以陆续系统翻下去,反正不急了。
  了小朱的小说渐渐不再有玩票性质,但如果深入,肯定要开始思考小说结构问题,以及小说的节奏。《袁万岁》是一个新起点,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普鲁士蓝,至少……没以往的纠结。王子的作品很成熟,但“成熟”不应再是这位作者的助推力(我甚至找不到一点儿夏和林之间错位的失误,这个相当不容易,但小说收尾处理有待商榷)。
  ……
  在《第24届黑蓝小说奖入选作品表》这个文档里,最终在Juneau、夏树森林两个人的名字加粗了。心里话是,如果作为小说的阅读者,我偏爱《雨女》多点,这个纯属个人爱好。就像挑书一样。我有点担心的是,像《雨女》这样的好小说,作者是否能保持住目前这个状态并把它稳住不回落。我,以及其他人并不太愿意看到昙花一现的作者,从《不归》中又难以看出这一点。Juneau更稳重,《伴虎行》是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我甚至想起当时是因为什么事而耽误了我回复这篇小说,今天上午,我又把这篇小说读了一次。它仍旧很好,除了排版和老太婆儿子稍显弱了,得得过平,有两三个隐秘的东西过分晦涩,这是不还够心狠的表现,我认为小闫就绝对不会如此。
  《伴虎行》让人有种预判中的图穷匕见,预判中的匕首和图中的老虎都历历在目。《伴虎行》的好,不在于只把人物描绘的真切和赏心悦目,而在于人物之间与这所房子因像互为寄生物一般存在而能趋向于经典。一篇接近五万字的小说,从第一段开始就非常抓人,领地、雌虎,计较又不鸡毛蒜皮,对细节的捕捉,对话间的流畅和节奏,把握的非常好,不因“塑造”而堕入显示出作者强大的写作操控能力、清醒,而小说的长度及内容,恰好说明了作者的自信和写作韧性。这是我选《伴虎行》的大部分原因,还有些就不多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6#
发表于 2013-4-16 22:44:57 |只看该作者

X推荐邱雷


  这期黑蓝小说奖入围的二十三位作者,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邱雷、了小朱、乌鸦十三三位作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人身份更为显著的了小朱,写出的小说也十分具有分量。这种分量来自他对回忆的深刻感受,并由质朴的语言加以叙述。他的小说语言与他的诗歌语言相比,多了些厚实,少了点空灵,如果他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一步提炼,将使主题之下的内容(尤其是对话)更为紧致,《云障》和之前的《兴善寺》在结构也会更趋完善。无论如何,当他开始使用叙事的语言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标识出自己一个不低的创作起点,他的小说如同他的诗歌,都将为我们所期待。
  乌鸦十三的《继续开始》看起来是个小小的奇迹,因为在他的许多小说中,我并没有看到他如这次这么敏感而妥帖地捕捉到了让人震颤的神秘性。感到“奇迹”的另一个原因是在随后他写出的《海边》和《甲壳虫、我们以及其他》中,他那种充沛的写作才能被稀疏了,未能直接地牵动我的神经。
  相比之下,邱雷的小说更为成熟和均衡。相较于了小朱的小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时显得冗长繁琐和乌鸦十三对语言的把握的不稳定,邱雷的《错觉建筑物》和《积雪未消》在结构上显得匀称,叙述时对语言力度的把握更显分寸。一位作者的成熟在于他充分考虑到写作的各个细节并有条不紊地加以把控,在《错觉建筑物》这个小说中,邱雷尤其体现了这点。这篇看似“随意”的小说,由一堵墙开始,叙述者的目光从对墙的观察和感受不断前移扩散延伸至整个山村。在这个小说中,叙述者的目光进行着双重的观察——既对场景的观察,也对人物的观察,而邱雷在这两种观察之间的转换做得极为自然,克服了对单一场景的长时间观察容易出现厌倦而产生审美疲劳,并妥帖地符合了人物面对迷惘而并不感到慌乱的特点。语言上的妥帖,即是这种文质相符,并以娓娓道来的口吻,逐渐扩散和延伸直至小说结束。未能获悉是否因为邱雷的思想中具有哲学底蕴而使他的写作趋向理性,但他在写作中由语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理智,从而规避了“文人”写景写事时容易出现的抒怀感世,进入小说家角色的将诗意冷却以沉淀出底蕴,因此他所完成的作品,具有温厚的底蕴和清冷质地,既让人感到沉稳,又使人读到柔情。
  本期黑蓝小说奖,我推选邱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7#
发表于 2013-4-16 22:45:19 |只看该作者

不有推荐Juneau

  《伴虎行》的时间推进方式几乎全凭心理,作者不会麻烦地讲述一个白天是怎样连着一个黑夜,或者一段路程是怎样连着另一段路程,靠了第一人称视角的优势,这篇小说的场景转换自始至终在为自由度保鲜,于是,在有些过渡段里,作者时常熟练地走到读者的前面,在陌生感的前方等待读者的发现,比如因为有意不提及那个字,使读者因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更新了一种可能早已熟视无睹的感受:“夜色收拢如逐渐关闭了的茧,夜光逐云层移动泄落于枝叶间,床前的那一小片亮光倏忽隐没又瞬然印现,愈来愈黯淡,静滞,随着淬炼的树影的晃荡,是四面,远处叠递涌起的喧腾的呼声,愈来愈抽紧而向着一处逼拢直至觫然地轰炸开来,灰色的夜沸腾了,滚落着,如此反复直到挤出的水点愈来愈强悍地喷泻而下,开始还是渐次起落的跳跃而后则是单调不息的刷刷声,随着风势整面整面地移动摇荡着……我倾听着,竟至觉着自己是安全的,慢慢地阖上了眼睛。”
  直到下一段,那个字才如约而至:“天亮了,雨还没有终止,”这就好像作者帮助读者回到了生命的起始,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雨。
  再如时间的突然推进:“屋顶眼看着要干,一茬雨下去溅起了粉尘与泥点,又是润润的了。”此时给人的感觉还是在屋内,因为上一段完全是在谈漏雨的事情,但紧接着的一句却是:“我们的时间也是这样,被拖滞着向前,想要飞奔却又在什么地方被卡住了,眼看着周围的事物在苏醒并密密地疯一般地成长起来,而我们却还被困在这里。”接着,迅速离开前一句的议论:“满世界都是耀眼的茁壮的光点,深厚的肥油的绿——哗,无数的白光爆裂出来,激燃片刻,又翻转过去,黑得蔽寂,窸窸窣窣地抖索着,远去了。我在白杨树下,有时也蹲下去。”场景突然转换到了屋外,因为随心所至,所以这里没有时间经过的痕迹。或者说是限于困境的人被剥夺了时间,而“周围的事物”正在一刻不停地飞逝。这样的时间感受令人痛心,似乎也是小说在人物和情节之外所设置的真正主角。
  《伴虎行》在行文处理上另外一个有特点的地方便是它的对话与描写的对比。
  先来看对话。它的所有对话都是以密集在一整个自然段里的方式而形成一个个群落,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拥挤,让人望而生畏的体量影射了生活的芜杂,但一路读下来,这些内容上毫无美感可言的鸡毛蒜皮在呈现为小说中的对话语言时,却别有一番生动的鲜活,诸如方言的使用:“我估摸着你们下班回来也就是这个时候,先吃了,不跟你们打挤。”再如口语中的叠词:“哈——人老了就是这样的,咋咋哇哇,啰啰嗦嗦的,不过,凡事忍让一点,谅她也不会有什么话说!”事实上,这篇小说的对话语速十分轻快,模仿人物的口吻也体贴自然,唯有语言本身对生活场景的还原才会让人感到值得信赖。
  与之相比的则是在描写过程中似乎是刻意的生涩与减速,例如一些看上去是自造的词汇:“炯凸”“雪利的牙”“银耀的光”“欢忭”;一些读上去有些麻烦、不那么平坦的句子:“瞬时即暗的余光笼罩着道路两旁的林木,穿刺了,繁衍的轻得没有重量的枝形透出菲薄的猩红”“总会有细小的琐屑的矛盾、抵擦,簇蓬的茎秆一般,斩断了,密压压的扎人,再多的水汁也不会使它发出新芽来,而一星点儿的火星就会使它暴烈地燃烧。”这些都在为对话中迅速、甚至说得上是生龙活虎的进展而减速,如此,似乎小说才有理由插入类似“而每一个房间其实都类似于一个创面,寄居其中的人与之实施着相互的啮噬、争斗、耗费”“那些房间,几乎总在那里等着,等着把你噬吞进去,等着将你自身喷溅上去,在反复的刮擦中拖下印迹”这样的断语,而不会让读者出自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说教。
  当然,我们还没有谈及人物,没有谈及故事,但在结尾处,当叙述者“我”回想起老太婆那个在生活中完全扮演了一个无能者角色的儿子,并用最后一次描写牢牢地立住这个人物:“他就那么地站在那里,在那个昏暗的客厅里,任由两只手那么垂着,直直地看进一个方向。”此时,我们将彻彻底底地站到作者一边,并越发清晰地明白,以至赞叹,在本篇所有出现过的人物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我”也性格鲜明地与其他人物平等,丝毫不避讳其自身的恶),抗争中既有嘲讽,还有因困窘而遭到诋毁的善良。它们共同在这个世界中运转,良好地如同虚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3-4-18 14:05:23 |只看该作者
这是重点!
一个小建议:黑蓝奖执行每届写一个评奖过程包含花絮之类东西,肯定好看。过去曾经有过的。这有多个好处:了解评选过程、增加公信力等。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13-4-18 14:48:49 |只看该作者
陶北 发表于 2013-4-18 14:05
这是重点!
一个小建议:黑蓝奖执行每届写一个评奖过程包含花絮之类东西,肯定好看。过去曾经有过的。这有 ...

刚看到,真是学习了,获益匪浅。应该还有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这精彩的点评。我也顶起来。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