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关于卡夫卡《骑桶者》

[复制链接]

43

主题

19

好友

234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
发表于 2008-6-18 14:33:01 |显示全部楼层
<p>应该是《煤桶骑士》吧?</p><p>这个短篇里说实话蕴涵了很多有争议的东西。比如那个飘在空中奇怪的形象,那种沉抑的氛围,最后一段中突然冒出的冰山。因此也就为理解它提供了多个视角,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剖析都不能说是错了,但同时也不能那么绝对。</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strong><font color="#ee3d11"><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骑桶者(轻</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现实(重)</span></font></strong></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 color="#ee3d11">这种轻重对比不只是说现实对于骑桶者而言是沉重的,而且表明骑桶者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是无足轻重的,甚至轻到煤店老板娘用围裙一扇就扇走了。也就是说,无产者对于有产者来说是无足轻重的。</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 color="#ee3d11">而这种无足轻重还有一个更深刻的表现: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是无法沟通的,或者说有产者主动掐断了双方沟通的渠道(煤店老板娘一再说没听见没看到其实是故意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卡夫卡小说的一贯题旨:<strong>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strong></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轻和重的对比上作者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不是主题,甚至连侧重点都算不上。所谓的轻重终究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要真这么简单那他就不是卡夫卡了。作者反映主题是通过一系列行为[情节]完成的。请求施舍,老板的再三拒绝冷漠视之到最后的彻底绝望。通过一系列紧扣主题的动作语言去完成的,要注意它想表达的主旨,在大方向上始终是对社会的讽刺,对社会造就的人际关系的讽刺。</span></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text-indent:21pt;mso-char-indent-count:2.0"><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trong><font color="#ee3d11">所以整个小说不仅是要给出同情和批判的价值判断,而且还从轻和重这一对矛盾体的相互关系中,让我们进一步审视人和世界的不通融性。</font></strong></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text-indent:21pt;mso-char-indent-count:2.0"><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我不知道这种故弄玄虚的文艺腔有什么好的,我这么说一点儿也不言过其实。这样的见解所谓的什么“人和世界的不通融性”除了给这篇小说多一点谈资[实际已超出了小说本身,它的作用被放大了]对小说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我打个比方,一个人拿笔在纸上画香蕉,不同的人看到这个场景会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说他心情烦闷以此作无聊的消遣;可以说他想吃香蕉却只能画饼充饥;可以说他想用这幅画作为家居的装饰。也许他真的就是那么回事儿,被猜对了。但实际这一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在猜测的过程中已经忽略了画香蕉本身这个动作,忽略了主要的构成是他在作画这个本质。研究卡夫卡的各种书籍多如牛毛,但为什么越说越糊涂,就是因为这些超出了小说的争论和猜测,让它绕过了本源而显得愈发混乱难以理解。</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text-indent:21pt;mso-char-indent-count:2.0"><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我又想起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我以前在电影学院上课的时候,一天影视分析课上老师放了张扬的《洗澡》,中间有一段是从洗澡堂里跳到了水源贫乏的黄土高原上,那里的人一辈子只洗一次澡——结婚那天。女儿骑在骡子上由父亲带着去挨家挨户敲门,一碗小米换一碗水,完了凑齐一桶水给出嫁的女儿洗澡;影片在这里又跳回了洗澡堂,人们在水中惬意地泡着,唱歌,打水仗,谈生意,要帐,做着世俗的事情。我们在这里发生了争执,一部分人说这些就是为了表现主题,表现水的美好;而另一部分则分析得头头是道,说是通过对比表达了什么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低俗,展现了这个时代人的缺乏信仰。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但那无非是多了一条诱惑我们偏离主题的岔路。而那个时候,我属于后者。</span></p></span>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3786636[/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9

好友

234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8-6-22 11:42:32 |显示全部楼层
<p>你这个解读有些意思。</p><p><font color="#e66b1a" size="4">“我”是如何看待整个事情的,这个总是被人忽略。“我”需要煤,但又做不出像乞丐那样去乞讨,我飞起来了,“轻盈”在某种意义上又意味着“优势”“领先”,因为“我”全无世俗生活的根,又因为“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所以<strong>只能从“重”的反面进入“重”。</strong>如果“我”能够轻到某种程度,“我”就可以直接飞到冰山去;如果我足够重,我会把我的肚皮贴在地面,爬着去。可惜“我”什么都不是。</font></p><p>这样的说法是对的。但不是胡说的那样,通过轻重对比揭示什么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之所以写“轻”,如果说这种随意性有什么目的的话,那也是为了达到重的效果,重的本质。冰山那里我好奇的不是它什么时候出现的,而是它的出现让人难以觉察,没有铺垫却又觉得自然,似乎它一直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作者提及。煤桶的随意是有天气的寒冷和需要煤这些相关的因素引出的。而冰山不是。</p><p>煤桶老板那里作者应该是故意做了模棱两可的处理,即意味着:是否听到哀求已无关紧要,它们无法改变“我”被赶走的事实,因为“女人”凌驾在他之上,他的怜悯是没有实际意义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6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