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段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小镇青年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
发表于 2010-7-24 14:36: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0-7-24 14:56 编辑

难道四川方言里“顺风顺水”有“随它去”的意思吗?粤语里也有这个词,不过解作“一切顺利”。

作者对这对暧昧男女相处的一天的描写还是很显耐心的,不过生动出彩的语言不多,没有哪句叙述是读到后脑海里能马上浮现出画面的。应该说,作者没有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节。我这几天在读余华的小说,他早年有一篇短篇《爱情故事》,里面也有写到两个小男女坐车到外地的情景。余华就描写得很生动。他很善于抓细节,他不会为了描写同一种状态而反复堆砌陈述句,可人物的性格和心情却已跃然纸上。他也不会巨细无遗地把人物的每个动作描写出来,除非那个动作能够揭示更多别的东西。换句话说,他用尽量少的字数做尽量深刻的描述。《小镇青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我”的内心却很空洞。故事里男女双方都意图不明,心理描写少得可怜,哪怕有也是诸如“对一个看场子的男人的印象”这类没太大价值的东西。奇怪的是,作者倒肯用不少括号做心理旁白。我觉得这个选材是很好写的。一对网恋男女,第一次有机会见面,同时也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双方都对对方有好感,男方既想勾搭,又放不开;女方有肉欲驱使的一面,也有害怕和抗拒的一面。如果作者能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下工夫,是可以写得非常精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7-24 15:17:53 |显示全部楼层
3# 阿姨…别这样

好的,沟通确实需要基础,尤其是当大家对写作的理解差别太大时,很难谈到一块。但别伤了和气。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0-7-24 21:10:30 |显示全部楼层
7# 陈鱼

“顺风顺水”那里我理解了,下午回复的时候没认真读和理解,真的抱歉。我以后会更耐心地阅读后再发言的。可能由于年龄和性格的差异,我不大能读懂作品里“我”和陈默的相处方式。我不大理解他们处于这种情况了还为啥见面。这可能是代沟吧,毕竟我已不是那么年青的人。这导致我更进一步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巨细无遗地描述“我”和陈默碰头后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桩行为。作者花了那么多的耐心去营造的两人间微妙的相处,像陈鱼说的“试探和等待,惴惴和期待”,这个是我无法感受和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0-8-24 21:55:04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我初读的时候觉得写得太琐碎,兜兜转转地净写一些无关宏旨的小动作小细节,把握不到要领,不懂得欣赏。但阿姨回帖说明了之后,我再回头读,感觉就不同了。这一方面是情感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代沟,我开始时分辨不出这种暧昧的调情欲拒又迎是否真实可信,是不是“小说化”后的虚饰表现。其次是比较古板迂腐的传统审美观让我认为,这一题材在内涵层面是比较小格局和缺乏深刻意义的(现在我已不这样认为了)。最后是对于文学发展至今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我所知甚少,脑子里的认识过时了,“进行时”的概念我读作品时甚至没有领会。结果本着“多提批评意见”的善意想法就草率回复了。这篇也是我初读和再读感觉差别最大的一篇。尽管它的瑕疵仍然很明显,但我毕竟学会如何品味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8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