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6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誓”和“避讳”[原创]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2:16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中国人的发誓思想
《论语》之《壅也篇第六》中有这样一段:“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了不正当的事,那么,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当时,宋国卫灵公年老昏庸,他那年轻美貌、行为淫乱、名声不好的夫人南子实际上操纵、左右着卫国的政权。她派人召见老孔,老孔起初辞谢不见,但是因礼当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这一见,见出麻烦来了---他那长期跟随自己的忠实警卫子路有意见了;为了消除弟子的不满,为了说明这次见面纯属礼节,为了证明自己与那个喜欢给自己老公绿帽子戴的南子没有那个。于是,老孔发誓,以示己之清白。
老孔这种发誓思想,在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极为常见。
请看古代的发誓思想:
《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这里的“誓”,是爱情的骗子氓对文中的“我”说的; 《左传·隐公元年》:“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里的“誓”,是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对偏私成性、助子(子:共叔段)为虐的母亲姜氏说的;南朝《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俯,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这里的“誓”,是仲卿在送别爱妻兰芝时说的;唐朝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这里的“誓”,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到底江山情重美人轻”的君王对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说的。
……
除以上这些誓,我们常见与誓有关的成语略略统计,就有这些:誓不罢休、誓不甘休、誓不两立、誓海盟山、誓日指天、誓死不从、誓死不二、誓死不屈、誓同生死……总而言之,誓呀誓的,誓到今天,中国人这种发誓思想依然存在。诸君请看:
“我发誓我不是随便讲讲,只要你在我的身旁”;“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以这一轮明月为证,我发誓”;“姜昆发誓给春节晚会一个大惊喜 ”“邓建国发誓要‘灭’掉张艺谋 ”“上汽发誓要进世界500强 ”“你长得太像我了,我发誓掐死世界上任何长得像我的人”“我发誓那个点球根本不应该判 ”“我发誓,我和陆枫只是玩玩的!我发誓!我发誓!我发誓!” ……够了够了,满天飞的誓言,实在太多太多,实在数也数不完。
这是个告别的年代,网络作家说。
这是个誓言泛滥的年代,坏小妖说。
当誓言作为一种取信于人的方式,被发誓者很郑重、很诚恳、很庄严地说出时,也许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能获得某人或某些人的信任。
在相对文明二十一世纪、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诚信”的二十一世纪,对己,有些“誓”,依我看,不“发”也罢;对人,有些“誓言”,要我说,且莫信它;对那些动不动就发誓且誓言多半不能实现的“发誓家”,我建议大伙不妨在他(她)即将发誓时异口同声对他(她)说: 丫的,有话好好说,用得着发誓吗?!

中国人的避讳思想
公元七世纪,由于观世音的世字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相同,为了避讳,从此菩萨让一步,改名观音,直至今日。公元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登基,由于后羿之妻恒娥(又称 娥)的恒字与刘恒的恒字相同,为了避讳,从此月宫仙女退一步,改名嫦娥,直到今天。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自称皇帝,定都洛阳。当时推选人才有一种名目:凡被认为才能优秀的,经州一级推举出来,便称为“秀才”。由于秀才的秀字与光武帝刘秀的秀字相同,为了避讳,从此天下秀才退让一步,改名茂才,直到刘秀驾崩。
据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记载,“田登作郡,自违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为避田登的讳,一条俗语便诞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唐朝李贺,才高八斗,因其父名李晋肃,为了避讳,李贺只得放弃中进士的“梦想”,终身被拦在进士试场门外。韩愈对这件事看不下去了,遂作《避讳》一文,以示抗议。他在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广雅》一书,因避杨文的讳,改名《博雅》。
《太玄》一书,为避康熙玄烨的讳,改名《大园》。
 ……
其实,中国人这种避讳思想,可以追溯到周朝,《礼记·典礼》有言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论理,某些带有迷信的避讳作为封建宗法的一种观念和等级制度的一种产物以及文化的一种丑陋遗存,本应随着历史的发展垂垂老去,走进二十世纪的“历史博物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古董!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人这种避讳思相依然存在,并且花样更多。
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多数中国人对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楼牌号码的尾数十分看重,为讨吉利,一时间“6、8”吃香;为避讳,“3、4、7”受冷落;现在不少恋人之间不送伞,避讳“散”;不少夫妻之间不分食一个梨,避讳“分离”;不少高校避讳钱,把学生拿钱上学叫“买读”;不少写字楼、办公大厦的电梯楼层指示避讳“4”或“13”……
外国人也有这种避讳思想,但是和中国人相比,外国人就小巫见大巫了、小流见江海了。
坏小妖试着在百度搜索“外国人避讳”,0.308秒能找到的相关网页约1440篇;搜索“中国人避讳”,仅0.217秒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5210篇。中国人避讳思想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蜂妞》中,郭耀军对香雪说,避讳一点总是有好处的。
避讳一点总是有好处的。我也这么想。
最简单的例子,当某人去世,我们用“过世”、“逝世”、“长眠”、“安息”、“牺牲”、“殉职”、“夭折”等等别称代替“死”字,总比赤裸裸的使用“死”字好。
台湾作家李敖在其《避讳——“非常不敢说”》一文中说过一段话,现在,我把它引用一下,作为这篇帖子的结尾:
时代毕竟是进步的,中国也不知不觉的在进步,在进步过程中,一切落伍的旧习惯,都必须被抛弃。在没有忌讳的新时代里,一切旧的忌讳,都将是历史的陈迹,让我们了解它,可是不再复兴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4 11:17:1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02:17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意见。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02:17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看。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显示全部楼层
拿出来就是道理。牛!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0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