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曲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愁还需闲暇赏(朱白)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
发表于 2012-12-22 08:29: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2-22 09:10 编辑

胡兰成的散文确是自成风格,而我喜欢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觉得他写人与写景无二致,散发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魏晋朝走来的,他文里有李白月,东坡江,红楼梦。

虽然王尔德在他最重要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认为,生活是不能艺术化的。但是我也认为如果让艺术生活化,确还不如让生活艺术化。在我眼中,民国至少有三个大师在文中透露出这一点——周作人,胡兰成,沈从文。

当然我不认同的是这篇文的作者认为胡兰成不能写理,他还是可以的。《山河岁月》是他写史的。他在里头提到中国或者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所以中国的历史也许与西方不同。下面摘自《山河岁月》的原文:

西洋有过奴隶社会等等,西洋人亦是这样说,中国则有过井田,所以向来都说有井田,而奴隶社会这些则因没有过,所以亦无人说有,这里个人的小小学问总不及一个民族的自知.郭沫若必要比附西洋史,说先秦是奴隶社会,但他考证了金文,又不得不改口承认确有过井田.而既有井田,即亦不能是奴隶社会,因为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从事生产劳动为经济本位的社会,井田却八口之家百亩之田有一定,若用奴隶,便会发生劳动力过剩与消费不足,行不通的.
中国古时原曾有过奴隶,但有奴隶并不即是奴隶社会.井田制农田里用不进奴隶劳动,连工贾亦因授田而受到同样的限制,工贾中惟有极小的一部份应用奴隶劳动,那到底成不得气候,而其他则多是家庭奴隶,与生产事业无关.后世卓王孙有家僮八百人,红楼梦里荣宁二府亦有丫鬟僮仆数百人,总不能说汉朝清朝亦是奴隶社会.
郭沫若折算先秦一个奴隶的身价只值现在的二枚铜元,来形容其惨,殊不知若是奴隶社会则决不能如此廉价,旧约里约瑟被卖是二十两银,而只值二枚铜元则证明其并无劳动价值,倒是家庭奴隶供过于求的现象罢了.郭又举奴隶分十等来宣传阶级压迫,但若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奴隶,则虽不像现代工人的在机器面前都平等,亦不能身分相差到分成十等,分成十等乃正因其不过是家庭奴隶.单是家庭奴隶不能构成奴隶社会.
郭又称先秦诸侯有互相赠送织工的事,又对田鬲的鬲解释得甚多.但赠送织工不过像秦朝的徵发遣戌或汉朝的移置豪右大族于关中,可被徵调迁移的亦并非即是奴隶.而鬲则是只耕种王室的田,供祭祀粢盛的,故天子赏赐宗室大臣五田十田,连鬲若干人,隆重之极,要专为铸一只鼎来记明这回事.这鬲即或是奴隶,那亦只与奚一样,是王室的奴隶,而与民间的产业无关,所以这两个字在别处少见,诗经里没有说到奚,农夫亦只叫农夫,不叫田鬲.
这里我们是要来举出三件事,一件是战国时的杀降卒,白起一次即坑赵卒四十万人,西洋古代没有不保存俘虏来做奴隶的,中国彼时却因不是奴隶社会,俘虏用不进生产劳动里去,受降了来无用.又一件是诗经里讲稼穑畜牧渔猎建筑,那样的热闹兴旺开心,而西洋则荷马史诗里惟有英雄向牧家奴或牧羊人问路探消息,乃至莎士比亚及歌德的戏剧小说及诗里,亦惟有地主贵族邂逅牧女或农女,结果发见她原来是一位公主的罗曼史,都没有讲如何耕地割麦牧牛牧羊筑室上梁的,这便因他们的真是奴隶社会与农奴社会,奴隶主对劳动只有冷淡轻蔑与遗忘,而奴隶则憎恨劳动,人人皆对这样的事无好感,而中国则因不是奴隶社会,才对劳动有如此普遍的亲情.第三,中国人顶天立地,称为天地人,不屈伏于神,那种平等自在亦决不是奴隶社会所能有的.再说一次,奴隶社会之后必有农奴社会,中国则因没有过奴隶社会,所以亦没有农奴社会.中国没有过农奴社会,是连考证亦不必考证.中国史本来无须这样多考证,更无须乎议论,西洋的古国如埃及巴比仑等要考证,是因为已经劫毁,还有新石器时代以前的亦要考证,是因无文献,中国则文献具在,未曾中断过.西洋史从希腊罗马以来,对原有的文献有考证亦不过是补缺,没有怀疑到他们的历史的本格,来根本翻案的,中国却民国以来的史学家讲疑古,只因他们必要以西洋史来范围中国史,才要这样以考证来把中国史的本格翻案,这就出了考证学的限度,而他们乃又以议论来指挥,索性连考证学的清白亦丧失了.
历史的事,议论犹可,而他们的乃是批判,如"十批判书",如"我对于先秦史的批判"等等,实在连笑亦不好笑.但历史到底亦不受法官的批判或人民法庭的裁判,倒不如凤阳花鼓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只是说说道道,由听的人怎样去想都可以.以下我就来从头说起.


也或者这才是我最喜欢他的原因。
(另,其实西方许多大师的人品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拜伦,又或以上的王尔德,就像荣格说的那样:艺术家在个人生活中也许是市侩、循规蹈矩的公民、精神病患者、傻瓜或罪犯。他的个人生活可能索然无味或十分有趣,然而这并不能解释作为诗人的他。)

点评

曲梵  我引仙子为同调。纠正一点,是《山河岁月》。  发表于 2012-12-22 09:06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5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